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2571发布日期:2020-11-06 12:3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厨房垃圾正在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以每万人每天产出1吨的餐厨垃圾计算,每天全国的餐厨垃圾也就有13万吨之多,一年即会有5000万吨餐厨垃圾产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将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用塑料口袋盛装送至室外的垃圾收集点。餐厨垃圾从存放、收集、转运到垃圾填埋过程当中,由于其水和有机物的含量较高,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极易在短时间内腐烂发臭,滋生蚊蝇,对周围的环境是一种极大的污染。

为了缓解餐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有采用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使其在家就能分解为对环境无污染的产物,减少环境污染。但是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体积大,采用电加热带进行加热,存在加热不均匀,加热温度不宜控制,需要额外配备专用的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增加了设备的成本,且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产生的恶臭的气体仅通过简单的净化处理就排入大气,使得使用环境的空气质量差,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体积小,加热均匀,可在加热过程中自动向处理罐内释放出负离子,对餐厨垃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进行首次净化,然后再通过除臭机构进行二次净化,净化效果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封堵其的第一盖体,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供处理后的气体排出的排出口;

处理罐,所述处理罐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处理罐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处理罐的内壁设置有可释放出负离子的石墨烯发热片,所述石墨烯发热片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直流电源,所述处理罐上设置有空气入口和臭气出口,所述空气入口用于向所述处理罐内补充空气,所述臭气出口用于将所述处理罐内的臭气排出;

除臭机构,所述除臭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处理罐之间,所述除臭机构连接所述臭气出口和所述排出口,用于将所述处理罐内的臭气进行除臭处理。

作为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石墨烯发热片粘贴于所述处理罐的内壁;或,

所述石墨烯发热片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处理罐的内壁;或,

所述处理罐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石墨烯发热片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作为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不超过36v。

作为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处理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正对,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封堵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盖体。

作为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臭气出口处可拆卸设置有滤网。

作为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除臭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臭气出口和所述排出口之间的紫外线灯、光触媒和活性炭层。

作为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除臭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层与所述排出口之间或所述排出口内的鼓风机。

作为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处理罐的外壁之间间隔并形成容纳腔,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穿过所述处理罐延伸至所述处理罐内,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叶片,所述搅拌电机和所述除臭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电机和所述除臭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处理罐相对的两侧。

作为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处理罐的外壁包裹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石墨烯发热片,其可以对处理罐内的餐厨垃圾进行加热,以除去水分,达到除湿的目的,保证餐厨垃圾能够有效地进行微生物发酵以转化为有机肥,石墨烯发热片设置在处理罐的内壁,直接与餐厨垃圾接触,根据石墨烯发热片的发热特性,其可以实现均匀地发热,加热温度在设定后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化,因此无需设置检测温度的传感器等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另外石墨烯发热片在发热过程中可以释放出的负离子,负离子对处理罐内的臭气进行首次净化处理,而设置除臭机构,可以对处理罐内的臭气进行二次净化处理,两次净化处理能够有效地对臭气进行净化和杀菌,处理后再排出到外部环境中可以有效地避免污染环境;通过将所有部件都设置在一个外壳内,可以实现整个装置集成化和小型化,装置体积小,便于搬运,极适用于普通家庭。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11、第一开口;12、排出口;13、把手;

2、处理罐;21、第二开口;22、臭气出口;

3、除臭机构;31、第一罐体;32、第二罐体;33、第三罐体;34、第一管道;35、第二管道;36、第三管道;37、第四管道;38、鼓风机;

4、第一盖体;

5、搅拌组件;51、搅拌电机;52、搅拌轴;53、叶片;

6、石墨烯发热片;

7、第二盖体;

8、容纳腔;

9、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处理罐2和除臭机构3,其中,所述外壳1上设有第一开口11,所述第一开口11处设置有封堵其的第一盖体4,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供处理后的气体排出的排出口12,所述处理罐2安装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处理罐2内设置有搅拌组件5,所述处理罐2的内壁设置有可释放出负离子的石墨烯发热片6,所述石墨烯发热片6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直流电源(图上为示出),所述处理罐2上设置有空气入口和臭气出口22,所述空气入口用于向所述处理罐2内补充空气,所述臭气出口22用于将所述处理罐2内的臭气排出,所述除臭机构3设置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处理罐2之间,所述除臭机构3连接所述臭气出口22和所述排出口12,用于将所述处理罐2内的臭气进行除臭处理。通过设置石墨烯发热片6,其可以对处理罐2内的餐厨垃圾进行加热,以除去水分,达到除湿的目的,保证餐厨垃圾能够有效地进行微生物发酵以转化为有机肥,石墨烯发热片6设置在处理罐2的内壁,直接与餐厨垃圾接触,根据石墨烯发热片6的发热特性,其可以实现均匀地发热,加热温度在设定后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化,因此无需设置检测温度的传感器等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另外石墨烯发热片6在发热过程中可以释放出的负离子,负离子对处理罐2内的臭气进行首次净化处理,而设置除臭机构3,可以对处理罐2内的臭气进行二次净化处理,两次净化处理能够有效地对臭气进行净化和杀菌,处理后再排出到外部环境中可以有效地避免污染环境;通过将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所有部件都设置在一个外壳1内,可以实现整个餐厨垃圾处理装置集成化和小型化,装置体积小,便于搬运,极适用于普通家庭。

优选地,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高度为580mm,宽度为385mm,厚度为430mm。此尺寸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体积小,可以安装在普通家庭的厨房内,不会暂用厨房内较多的空间。且餐厨垃圾处理不仅可以放置在地面上,还可以设置悬挂支架,利用悬挂支架和螺钉等结构将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直接悬挂在墙壁上。

当然,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尺寸不限于上述尺寸,还可以根据使用场所的尺寸进行增大或者缩小,且此餐厨垃圾处理装置不仅可以用于普通家庭,还可以应用于餐馆饭店、单位食堂、酒店会所等地方,应用范围广。

进一步地,外壳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把手13。优选地,把手13内凹于外壳1上,内凹结构的把手13,可以与外壳1一体制造成型,减少部件组装工序和材料的使用,同时把手13不外凸于外壳1的外表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罐2采用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制成的处理罐2结构强度高,不会变形,且不会生锈,使用寿命长。当然,处理罐2不限于采用不锈钢制成,还可以采用非金属制成,比如说高强度的塑料等。

外壳1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1也可以采用金属制成,然后喷涂上保护油漆。

所述处理罐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21,所述第二开口21与所述第一开口11的位置正对,所述第二开口21处设置有封堵所述第二开口21的第二盖体7。通过分别在处理罐2和外壳1上设置对应的盖体,可以实现多层密封,杜绝处理罐2的臭气外泄,保证使用环境良好。为了进一步提升盖体与开口处的密封,在第一盖体4和第二盖体7的周部设置有密封圈。

第一盖体4采用铰接的方式与外壳1连接;和/或,第二盖体7采用铰接的方式与处理罐2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发热片6粘贴于所述处理罐2的内壁。粘贴的方式简单,不需要在处理罐2的内壁开螺纹孔等操作,降低了固定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处理罐2的制造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石墨烯发热片6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处理罐2的内壁,比如,通过螺钉这类固定件固定。或者,所述处理罐2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石墨烯发热片6设置于所述卡槽内。对于设置卡槽固定石墨烯发热片6的结构,可以采用卡槽支架,卡槽支架上开设开口朝上的卡槽,卡槽支架通过螺钉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处理罐2的内壁,卡槽支架采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且耐腐蚀的材料,例如铝合金等,还可以在卡槽支架上开设若干导热孔,导热孔连通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可以释放出负离子的石墨烯发热片6可以设置为表面涂覆有负离子助剂层的石墨烯发热片6,或者是内部融合有负离子助剂的石墨烯发热片6。

对于内部融合有负离子助剂的石墨烯发热片6,其由负离子助剂、石墨烯导电剂、高分子材料和热稳定剂制造成型。石墨烯发热片6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负离子助剂1wt%至3wt%、石墨烯导电剂10wt%至20wt%、高分子材料75wt%至88wt%和热稳定剂1wt%至2wt%,石墨烯发热片6的各组份总质量百分数之和计为100%。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发热片6可在较低电压下(36v以下)持续稳定地产生负离子的同时又能通电发热,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材质柔韧且轻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发热片6的制备过程也非常简单,可工业化生产。

负离子助剂含量过多将会导致材料的韧性变差,材料的流动性变差,不利于挤出成型,而负离子助剂含量过少时,产生的负离子的数量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达不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因此最佳选择为负离子助剂1wt%至3wt%。负离子助剂包括电气石、蛭石、蛋白石和六环石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负离子助剂为天然矿石粉体,经过超声波分散用偶联剂处理后,粉体表面产生了有机官能团,此负离子助剂能够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取的高分子材料和石墨烯导电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改性的负离子助剂,具体地,改性的负离子助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将负离子助剂在溶剂中超声,然后加入表面处理剂,得到改性的负离子助剂。优选地,表面处理剂包括硅烷偶联剂和/或钛酸酯偶联剂。表面处理剂为市面常见的原料,价格低廉,容易购买,采用此表面处理剂处理无机材料,可以改善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相容性,增加无机与有机复合材料的粘合力和力学强度。进一步优选地,溶剂包括丙酮、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超声的频率为20khz至25kz;超声时间为2min至3min,在超声过程中还伴随着搅拌,搅拌的频率为50hz至60hz。负离子助剂在加入表面处理剂处理后,还需要将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的产品烘干和磨成粉,得到改性的负离子助剂,此烘干过程中的烘干温度为100℃至120℃。

石墨烯导电剂的含量过多材料变脆,韧性变差,材料电阻太小,导电性能太好,材料的发热温度过高,导致材料发热熔化失效,而石墨烯导电剂的含量过少,材料的电阻太大,导电性能较差,材料的发热温度较低,达不到发热应用的要求,因此最佳选择为石墨烯导电剂10wt%至20wt%。

高分子材料的含量过多材料的电阻较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较差,达不到发热应用的要求,而高分子材料含量较少,材料的强度不够,材料较脆,韧性不够好,因此最佳选择为高分子材料75wt%至88wt%。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和乙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热稳定剂包括受阻酚类、亚磷酸脂、硫醚类抗氧剂和卤代同类热稳定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此内部融合有负离子助剂的石墨烯发热片6的具体制造过程如下:

(1)、将电气石在丙酮中以频率为20khz超声,频率为55hz搅拌3分钟,加入硅烷偶联剂(a151),此硅烷偶联剂与电气石的质量比为2:100,然后再110℃烘干,磨成粉,得到粒径为1μm的改性的负离子助剂;

(2)、将2wt%改性的负离子助剂、80wt%聚乙烯(mi为2.0)和1wt%抗氧剂1010混合,混合后得到的材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17wt%多层石墨烯在侧喂料计量加入,180℃挤出得到产生负离子的石墨烯发热材料;

(3)、将此产生负离子的石墨烯发热材料挤出至温度为200℃的t型模具中,采用60℃的冷却辊进行冷却,得到宽度为44cm,厚度为1.2的石墨烯发热片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不超过36v。连接石墨烯发热片6的直流电源设置在外壳1内,其通过导线或者连接电压转换设备,电压转换设备通过导线连接外部220v直流电源。

为了防止臭气携带杂质至除臭机构3内,在所述臭气出口22处可拆卸设置有滤网。滤网可拆卸设置,可以根据需要拆卸清洗或者更换,保证臭气出口22通畅。

一实施例中,所述除臭机构3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臭气出口22和所述排出口12之间的紫外线灯、光触媒和活性炭层。通过紫外线灯(即uv灯)照射产生臭氧,可以除去餐厨垃圾发酵过程产生的醛类、胺类和硫类带味道的有机物质,活性炭自身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臭气中的臭味和有毒物质,净化能力强;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紫外线灯、活性炭层和光触媒分别设置在三个独立的罐体内,即紫外线灯和光触媒设置在第一罐体31内,活性炭层设置在第二罐体32内,在第三罐体33内设置有抑菌球,三个罐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第一罐体31的上端通过第一管道34连接所述臭气出口22,第一罐体31的下端通过第二管道35连接第二罐体32的下端,第二罐体32的上端通过第三管道36连接第三罐体33的上端,第三罐体33的下端通过第四管道37连接外壳1上的排出口12,且第一罐体31、第二罐体32、第三罐体33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此设计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长臭气的行驶路径,使得臭气的净化效果更好,同时也可以减少除臭机构3的占用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三个罐体沿竖直方向或者其他方向排列设置,或者将紫外线灯、光触媒、活性炭层和抑菌球均设置在一个整体的罐体内。

抑菌球选用抑菌陶瓷球(又名抑菌矿化球),抑菌矿化球由无机抗菌粉、高岭土、适量造孔剂配置烧结而成,其突出的特点是球体多孔性、抑菌谱广、高效、持久、无毒。抑菌矿化球属广谱抑菌产品,其抑菌效果持久,对生物体无害、无刺激性,属安全无毒产品。抑菌矿化球作为一种功能性陶瓷材料是采用多种无机矿物经特殊工艺加工,最后经过高温烧制处理、定型,把具有抑菌作用的多种离子以稳定的形态均匀的分布到陶瓷球中。它属于无机类,因而具有安全性高和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范围:抑菌矿化球可应用于民用用水、加湿器、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污水处理、水质改良以及饮料、酒水净化、农作物和花卉栽培、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等。

所述除臭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抑菌球与所述排出口12之间或所述排出口12内的鼓风机38,具体地,鼓风机38设置在第四管道37上。通过设置鼓风机38,可以将处理罐2内的臭气引出至除臭机构3内进行除臭处理,并强制将处理结束后的气体排出到大气中,保证,处理罐2内的臭气均能进行有效的处理,防止外壳1上的第一盖体4和处理罐2上的第二盖体7开启后还有未处理的臭气。

所述紫外灯连接有启辉器,所述启辉器间隔设置在第一罐体31、第二罐体32、第三罐体33的上方,启辉器与紫外灯连接,可以加强紫外灯的能量,以使紫外灯产生臭氧处理臭气,第二罐体32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可以将第二罐体32内的活性炭层加热至100℃,加热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湿气停留在活性炭层,延长活性炭层的使用寿命。

由于第二罐体32具有加热功能,因此为了防止其上方安装的启辉器因过热而损坏,在启辉器与三个罐体之间设置隔热板,隔热板可以采用金属或者耐热材料制成,如果采用金属制成,其上设置有独立的隔热层,如果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可以省去独立的隔热层。

隔热板呈l型,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其中第一板通过螺钉连接外壳1的内壁或处理罐2的外壁,第二板设置在启辉器和三个罐体(即第一罐体31、第二罐体32、第三罐体33)之间。当然,隔热板不限于通过螺钉与外壳1或处理罐2连接,还可以通过卡扣机构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或处理罐2的外壁。且隔热板的形状不限于为l型,还可以为u型或者其他形状,只要能实现阻隔热量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隔热板省去,直接在第一罐体31、第二罐体32和第三罐体33外包裹隔热层,直接将发热的源头包裹住,防止热量释放到外壳1与处理罐2之间的空间内,这样也可以对启辉器进行隔热保护。

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内壁与所述处理罐2的外壁之间间隔并形成容纳腔8,所述搅拌组件5包括搅拌电机51,所述搅拌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轴52,所述搅拌轴52穿过所述处理罐2延伸至所述处理罐2内,所述搅拌轴52上设置有叶片53,所述搅拌电机51和所述除臭机构3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8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电机51和所述除臭机构3分别设置在所述处理罐2相对的两侧。此设计可以合理利用处理罐2相对的两侧的空间,优化布局。

另外,所述处理罐2的外壁包裹有保温层9。通过设置此保温层9,可以对处理罐2进行保温处理,减少热量损失,进一步降低能耗。

处理罐2的内壁设置此上限警示线,开启外壳1上的第一盖体4和处理罐2上的第二盖体7后可以观察此上限警示线,如果餐厨垃圾堆放遮挡了此上限警示线,表示不可以再添加新的餐厨垃圾了,需要对处理罐2内的发酵完成的餐厨垃圾(即有机肥)进行清除。

具体地,上限警示线不高于所述搅拌轴52上的叶片53的最高位置。此设计可以保证整个搅拌组件5能对处理罐2内的所有的餐厨垃圾均能实现有效地搅拌,进而使餐厨垃圾能够充分进行发酵处理变成有机肥。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外壳1和处理罐2上设置透明窗,以便于在不开启盖体的时候也能观察到上限警示线,降低操作难度。具体地,外壳1上设置有第一透明窗,所述处理罐2上对应所述第一透明窗的位置设置第二透明窗,第一透明窗和/或第二透明窗上设置有上限警示线。通过设置上限警示线,可以观察出此时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内的餐厨垃圾是否已到达上限,如果是,则需要对处理罐2内的发酵完成的餐厨垃圾(即有机肥)进行清除。

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s100、将餐厨垃圾碎化处理后投入到处理罐2内,然后倒入指定量的微生物(生物阿尔法),依次扣上第二盖体7和第一盖体4;

步骤s200、启动餐厨垃圾处理装置,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控制器启动搅拌组件5开始搅拌餐厨垃圾,使餐厨垃圾和微生物以及空气进行充分接触,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控制石墨烯发热片6开始发热进行除湿工作;

步骤s300、搅拌指定时间(比如5分钟)后,搅拌组件5停止,除臭机构3的鼓风机38和石墨烯发热片6持续工作,不断地将处理罐2内产生的臭气和水蒸气抽入到除臭机构3内进行净化后再排出到大气中,外壳1上的空气入口会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空气,保证处理罐2内外气压平衡。

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处理罐2的副产物(即餐厨垃圾转化后形成的有机肥)超过上限警示线后,立即清除此副产物,直至能够看到搅拌组件5的叶片53。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