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

文档序号:36708292发布日期:2024-01-16 11: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锰渣包括酸浸渣、中和渣、硫化锌和钴镍锰硫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和b1的浸出条件为:所述液固体积质量比5~10:1;硫酸浓度1.0~3.0mol/l,在反应温度30~80℃下搅拌浸出2~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2或b1的采用双氧水氧化后以石灰中和的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0~60℃,以双氧水与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1,氧化2h后,在室温下以生石灰进行中和沉淀,中和至ph为3.5~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3中的中和渣以1.0~2.0mol/l硫酸溶液在室温下酸浸2h后,过滤,分别得到硫酸钙和滤液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3中的浮选条件为:矿浆浓度为15%~30%;所述油酸钠用量为1~6kg/t;所述碳酸钠用量为2~80kg/t;浮选获得的精渣以1.0~2.0mol/l硫酸溶液在室温下酸浸2h后,过滤,分别得到硫酸钙和滤液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1中的硫化沉淀ⅰ和c2中硫化沉淀ⅱ的条件均为:ph为5.0~7.0,以硫化钠或硫氢化钠与锌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5:1,于室温下硫化沉淀1~2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c3中,所述铝盐为偏铝酸钠、氢氧化铝、硫酸铝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3以滤液ⅱ为原料,在al/fe物质的量之比为0.25~0.50:1、ph为0.5~3.0、在反应温度30~80℃下聚合反应8h、室温熟化24h后,于蒸发温度90~100℃下蒸发结晶得到聚合硫酸铝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4中的氢氧化钠浸出的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5.0~12.0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5~10:1,在反应温度90~130℃下搅拌浸出3~6h;分子筛制备的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2.0~4.0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5~10:1,初始硅铝比1~3.5:1,在反应温度80~100℃下搅拌反应1~3h后,并在80~100℃下陈化6~10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石灰石与所述碱浸渣的质量比为5:1~4,焙烧温度为1250~1400℃;将所述的水泥熟料与所述的硫酸钙混合,硫酸钙添加量为水泥熟料质量的1%~3%,制备得到硅酸盐水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锰渣梯级生成与分类资源化利用方法。属于工业废渣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锰矿石为原料,利用浸出、中和沉淀和分步硫化沉淀与过滤操作交替使用的方式,梯次生成并分离出酸浸渣、中和渣、硫化锌、钴镍锰硫化物,同时得到硫酸锰净化液,并将酸浸渣、中和渣分别用于制备硫酸钙、分子筛和水泥熟料。本发明将锰渣梯级生成、浸出液梯级净化,解决了不同组分混合后难于资源化利用的问题。该法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产品附加值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李小鸭,马鑫,曹占芳,杨佳,钟宏,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