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_2

文档序号:9720376阅读:来源:国知局
维与耐碱玻璃纤维能均匀地分布在混凝土中,采用了二次搅拌工艺。将聚丙烯纤维与耐碱玻璃纤维置于水中搅拌均匀后投入搅拌物中拌和,使两种纤维均匀分散在再生混凝土中,不致团结。拌制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不得采用海水、海砂,严禁惨加氯盐。除上述规定外,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所用其他材料,应符合现行规范中关于钢筋混凝土所用原料的规定。
[0039]实施例2
[0040]耐碱玻璃纤维的量为0.3kg,聚丙烯纤维0.7kg,其余组分用量与实施例1 一致。
[0041 ] 实施例3
[0042]耐碱玻璃纤维的量为0.7kg,聚丙烯纤维0.3kg,其余组分用量与实施例1 一致。
[0043]本发明在再生混凝土中按一定比例掺入一定量的混杂纤维(耐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在混杂纤维混凝土中:一方面,弹性模量高的玻璃纤维起增强材料的作用,当混凝土中的微小裂纹在外载作用下发生扩展时,纤维横跨在裂纹之间起桥接作用,缓解了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增加了裂缝的扩展阻力,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另一方面,弹性模量比混凝土低、但断裂延伸率要大得多的聚丙烯纤维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裂后变形能力,形成多部位、多点开裂。
[0044]实验结果参照图1和图2,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依据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标准》进行,所用试件尺寸为150mm X 150mm X 150mm,三块一组,使用《50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实验机》进行测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依据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标准》进行,所用试件尺寸为150mm X150mm X 300mm,三块一组,使用《300KN电子万能试验机DNS300》进行测定。
[0045]图1为具有代表性的一块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的破坏形态示意图,可选用实施例1产品。试件的破坏形态存在以下特征:在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过程中,起初出现的裂缝靠近试块的侧表层,为与加载方向平行的纵向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试件受压裂缝逐步发展为斜向裂缝。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大,斜向裂缝不断向两端扩展,最终形成角锥面破坏。
[0046]图2为具有代表性的一块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的破坏形态示意图,可选用实施例1产品。试件的破坏形态存在以下特征:在加载初期,再生混凝土表面未发现有裂缝出现。随着荷载的增大,再生混凝土内的应力不断增加,其表面中央开始出现裂缝。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裂缝逐渐向垫条附近发展,裂缝宽度逐渐增大,最后再生混凝上被劈裂。
[0047]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纤维混掺比不掺或单掺纤维混凝土的韧性好,从而改善再生粗骨料自身缺陷给混凝土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期达到提高再生混凝土延性和改善抗裂等性能的目的,为工程实际提供理论依据。
[0048]通过本次立方体试件破坏试验,分析其试验情况可得相比与普通混凝土或者单掺纤维混凝土,再生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和劈裂强度破坏形态有较大差异:
[0049](1)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实验中,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试件,受力破坏开裂,但未出现剥落破碎的现象,由图3可看出,因为混掺纤维横断裂缝有一定的阻止作用,纤维承担了应力,且各向分散较为均匀。普通混凝土试件,受力破坏开裂,出现剥落破碎的现象。
[0050](2)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破坏形态。从加载起始,到最后试件承受不了荷载,缝宽增大被劈裂。其破坏的持续时间较未加纤维或单掺纤维的再生混凝土要长,而且有明显而完整的劈裂面。
[0051](3)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立方体破坏过程看出,混掺纤维的作用使得不会立即遭到破坏,混掺纤维的确起到了增韧阻裂的作用。从强度上来比较,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因混掺纤维在基体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能吸收很大的破坏能量,致使强度比一般的再生混凝土要高。
【主权项】
1.一种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耐碱玻璃纤维0.5kg、聚丙烯纤维0.5kg、水泥400kg、粉煤灰100kg、水175kg、再生粗骨料1000kg以及砂750kg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复合水泥,标号为32.5,配置强度为C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由取自建筑工地的废弃混凝土筛分得到,其粒径10?20mm。4.权利要求1所述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再生粗骨料; 第二步,将饱和面干的再生骨料和所需要的水泥、粉煤灰混合搅拌lmin,然后加入所需水的50%再次搅拌lmin; 第三步,将聚丙烯纤维与耐碱玻璃纤维放入剩余的所需水中并充分搅拌,使它们均匀分散于水中,再与砂一起加入第二步所得的搅拌物中,搅拌2min; 第四步,将第三步最终所得搅拌物放入模具中成型后振捣; 第五步,将第四步振捣后的产物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取自建筑工地的废弃混凝土先进行人工初次破碎,初次破碎后的再生骨料再用破碎机进行二次破碎,将二次破碎后的骨料用筛分仪进行筛分。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10?20mmo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耐碱玻璃纤维0.5kg、聚丙烯纤维0.5kg、水泥400kg、粉煤灰100kg、水175kg、再生粗骨料1000kg以及砂750kg,本发明利用废弃混凝土做生态建筑材料,在其中加入增强混杂纤维,做成具有较高韧性、较好延性的增强生态墙体材料,既可以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又可以解决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问题。
【IPC分类】C04B18/16, C04B16/06, C04B14/42, C04B28/00, C04B18/08
【公开号】CN105481308
【申请号】CN201510907299
【发明人】黄炜, 许洪飞, 陈建仓, 杨树森, 任杉杉, 李斌
【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