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

文档序号:357917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铜酞菁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绿色环保溶剂-离子液体为溶剂合成铜酞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铜酞菁是合成蓝、绿有机颜料和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具有色泽鲜明、着色能力高、200℃高温不变色和500℃升华不分解等特点,是唯一真正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且批量生产的酞菁类物质。
铜酞菁的生产方法按原料不同分为苯酐-尿素法和邻苯二腈法。邻苯二腈法生产铜酞菁又分为固相法和溶剂法两种,固相法是将邻苯二腈和无水氯化亚铜在300℃反应制得;溶剂法是邻苯二腈和铜盐在三氯苯或硝基苯等溶剂存在下,120℃~220℃反应得到产物。这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固相法必须设计专门的反应器,以解决生产中的粘壁、温度不均等问题,产物纯度为70%~75%;液相法使用的溶剂-三氯苯毒性较大,在高温及铜的催化下易发生双分子偶联,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 Biphenyls,PCB)。用三氯苯为溶剂生产的酞菁颜料若不加特殊处理PCB含量在100ml/m3以上,而国际上要求铜酞菁中PCB的含量不能高于25mL/m3。
室温离子液体具有低熔点、不易挥发、低毒性、不易燃烧、高电导率和可循环使用等优点,是传统挥发性溶剂的理想替代品。室温离子液体作为反应溶剂,能为化学反应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分子溶剂的环境,但目前离子液体用于合成铜酞菁的方法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服常规有机溶剂挥发性强、毒性大等缺点,在绿色环保溶剂-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定量的邻苯二腈、尿素、氯化亚铜、钼酸胺混合后,加入离子液体,反应温度为170~200℃、反应时间为1.5~3h,冷却至室温,加入甲醇,抽滤,所得固体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盐酸溶液洗涤两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抽滤,所得固体在100~110℃下烘干得目标产物;其中邻苯二腈、尿素、氯化亚铜、钼酸胺的摩尔比是1∶2.5~4∶0.1~0.3∶7×10-3~9×10-3;邻苯二腈与离子液体的摩尔比是1∶2.8~13;离子液体与甲醇的体积比是1∶1~3。
所述的离子液体是硝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NO3)、硝酸N-正丁基吡啶(BPNO3)、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BF4)或四氟硼酸N-正丁基吡啶(BPBF4)的一种。
(一)离子液体的制备1、离子液体中间体的合成(1)氯化N-正丁基吡啶(BPC)的合成称取40.4mL吡啶(0.5mol)、52.3mL氯代正丁烷(0.5mol)于250mL圆底烧瓶中,控制油浴温度100℃,回流反应72h。将反应混合液倒入烧杯中冷却生成沉淀,过滤,滤饼用乙腈重结晶2~3次,真空干燥得白色晶体70.3g,产率82%;利用熔点和核磁共振表征产物。
(2)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C)的合成称取147.6g(1.8mol)甲基咪唑、188.3mL(1.8mol,ρ=0.883g/mL)氯代正丁烷加于500mL圆底烧瓶中,控制油浴温度115℃,回流反应48h。反应混合液倒入烧杯中冷却后生成沉淀,过滤,固体用乙腈重结晶2~3次,真空干燥得白色晶体238.6g,产率76.0%。利用熔点和核磁共振表征产物。
2、离子液体的合成(1)硝酸N-正丁基吡啶(BPNO3)离子液体的合成称取4.0025g(0.05mol)NH4NO3、8.5725g(0.05mol)氯化正丁基吡啶于带干燥管的250mL磨口锥形瓶中,再加入50mL丙酮,搅拌反应2h。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丙酮,真空干燥至恒重得无色透明液体,产量8.91g,产率90.01%。利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表征产物。
(2)四氟硼酸N-正丁基吡啶(BPBF4)离子液体的合成称取5.4910g(0.05mol)NaBF4、8.5725g(0.05mol)氯化正丁基吡啶于带干燥管的250mL磨口锥形瓶中,再加入50mL丙酮,搅拌反应24h。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丙酮,真空干燥至恒重得无色透明液体,产量10.25g,产率为92.01%。利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表征产物。
(3)硝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NO3)离子液体的合成称取4.0025g(0.05mol)NH4NO3、8.7250g(0.05mol)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于带干燥管的250mL磨口锥形瓶中,再加入50mL丙酮,搅拌反应2h。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丙酮,真空干燥至恒重得无色透明液体,产量9.1550g,产率为93.4%。利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表征产物。
(4)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BF4)离子液体的合成称取5.4910g(0.05mol)NaBF4、8.7250g(0.05mol)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于带干燥管的250mL磨口锥形瓶中,再加入50mL丙酮,搅拌反应24h。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丙酮,真空干燥至恒重得无色透明液体,产量9.9699g,产率为88.3%。利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表征产物。
实验例1材料邻苯二腈(C8H4N2)AR,山东德州埃法化学有限公司尿素(CH4N2O)AR,沈阳试剂一厂氯化亚铜(CuCl)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钼酸铵[(NH4)6Mo7O24.4H2O]AR,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硝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NO3),辽宁大学提供称取1.2810g(0.010mol)邻苯二腈、1.9808g(0.033mol)尿素、0.2000g(0.002mol)氯化亚铜、0.1000g(8.09×10-5mol)钼酸铵和15mL(0.085mol)BMINO3离子液体于250mL圆底烧瓶中,按表1所示反应温度搅拌条件下反应2h。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30mL甲醇,抽滤,得蓝紫色固体。固体分别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盐酸溶液洗涤两次,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溶液呈中性,抽滤,所得的固体在105℃下干燥得产物。产物经红外光谱验证,结果见表1。
表1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BMINO3中)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铜酞菁的产率升高,当反应温度为170℃时,铜酞菁产率为77.59%。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率逐渐增大,当温度达到190℃时,铜酞菁的产率达到85.20%。继续升高温度,铜酞菁的产率基本保持不变。本发明中合成铜酞菁的最佳反应温度190℃。
实验例2重复实验例1,反应温度为190℃,按表2所示反应时间进行反应。
表2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BMINO3中)


从表2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铜酞菁的产率增高,当反应时间为1.5h时,铜酞菁的产率为71.91%,当反应时间为2h时,产率达到85.20%。继续增加反应时间,铜酞菁的产率变化很小。因此本发明中合成铜酞菁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h。
实验例3重复实验例1,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2h,离子液体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2,按表3所示的离子液体用量进行反应。
表3BMINO3的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从表3看出,当离子液体的用量达到15ml(0.085mol),也即当邻苯二腈与离子液体的摩尔比达到1∶8.5时,产率达到85.20%。而继续增加离子液体的用量,对产率影响不大。因此本发明中邻苯二腈与离子液体的摩尔比最佳为1∶8.5时。
实验例4
重复实验例1,反应温度为190℃,只改变离子液体种类,结果见表4。
表4不同离子液体对产率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在BMIBF4、BPNO3和BPBF4中铜酞菁的产率分别为67.21%、52.59%和75.10%,而在BMINO3中铜酞菁的产率为85.20%。因此本发明中最适合作溶剂的离子液体为BMINO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反应是在离子液体介质中进行的,避免使用了三氯化苯等毒性较大的原料,因此不会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PCB;而且离子液体一般不会成为蒸汽,所以不会产生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有害气体;加入甲醇使目标产物与离子液体分离,易于回收离子液体,回收的离子液体可反复使用,避免了传统有机溶剂的使用所造成严重的环境。本发明不仅达到了环保效果,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产率能达到85%左右,而且,离子液体易于回收,回收的离子液体可反复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所采用的原材料、仪器、设备同前实验例。
实施例1将称取1.2810g(0.010mol)邻苯二腈、1.9808g(0.033mol)尿素、0.2000g(0.002mol)氯化亚铜、0.1000g(8.09×10-5mol)钼酸铵混合后,加入15mL(0.085mol)BMINO3离子液体,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2h,冷却至室温,加入30mL甲醇,抽滤,所得固体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盐酸溶液洗涤两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抽滤,所得固体在105℃下烘干得目标产物;产物经红外光谱验证。
实施例2将1.2810g(0.010mol)邻苯二腈、1.5006g(0.025mol)尿素、0.0989g(0.001mol)氯化亚铜和0.0865g(7×10-5mol)钼酸铵混合后,加入5mL(0.028mol)BMIBF4,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1.5h,冷却至室温,加入5mL甲醇,抽滤,所得固体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盐酸溶液洗涤两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抽滤,所得固体在100℃下烘干得目标产物。产物经红外光谱验证。
实施例3将1.2810g(0.010mol)邻苯二腈、2.4010g(0.04mol)尿素、0.2969g(0.003mol)氯化亚铜和0.1112g(9×10-5mol)钼酸铵混合后,加入30ml(0.130mol)BPNO3,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3h,冷却至室温,加入90mL甲醇,抽滤,所得固体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盐酸溶液洗涤两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抽滤,所得固体在110℃下烘干得目标产物。产物经红外光谱验证。
实施例4将1.2810g(0.010mol)邻苯二腈、1.9806g(0.033mol)尿素、0.1980g(0.002mol)氯化亚铜和0.1000g(8.09×10-5mol)钼酸铵混合后,加入15mL(0.085mol)BPBF4,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2h,冷却至室温,加入30mL甲醇,抽滤,所得固体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盐酸溶液洗涤两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抽滤,所得固体在105℃下烘干得目标产物。产物经红外光谱验证。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定量的邻苯二腈、尿素、氯化亚铜、钼酸胺混合后,加入离子液体,在反应温度170~200℃下、搅拌反应1.5~3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甲醇,抽滤,所得固体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盐酸溶液洗涤两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抽滤,所得固体在100~110℃下烘干得目标产物;其中邻苯二腈、尿素、氯化亚铜、钼酸胺的摩尔比是1∶2.5~4∶0.1~0.3∶7×10-3~9×10-3;邻苯二腈与离子液体的摩尔比是1∶2.8~13;离子液体与甲醇的体积比是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液体是硝酸1-丁基-3-甲基咪唑、硝酸N-正丁基吡啶、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或四氟硼酸N-正丁基吡啶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液体是硝酸1-丁基-3-甲基咪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温度为1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时间为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邻苯二腈与离子液体的摩尔比是1∶8.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铜酞菁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绿色环保溶剂——离子液体为溶剂,在离子液体中合成铜酞菁的方法。将一定量的邻苯二腈、尿素、氯化亚铜、钼酸胺混合后,加入离子液体,在反应温度170~200℃下、搅拌反应1.5~3小时,冷却至室温,加入甲醇,抽滤,所得固体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盐酸溶液洗涤两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抽滤,所得固体在100~110℃下烘干得目标产物;本发明由于是在离子液体介质中进行的,克服了常规有机溶剂挥发性强、毒性大等缺点,不仅达到了环保效果,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产率能达到85%左右,而且,离子液体易于回收,回收的离子液体可反复使用。
文档编号C07D487/00GK1974577SQ200610134740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3日
发明者宋溪明, 王荐辕, 张国林, 洪佳丽 申请人:辽宁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