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59142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药用成分和抗肿瘤化合物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从蒙药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Pall.)DC.)提取的具有明显预防和治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600多万人死于癌症,新发病例800万,这数字还在逐年增加。我国13亿人口中每年有百万新发癌症病人,待治疗病人约200万,死亡约130万。估计到2006年,我国将有17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第一位死因。
目前,对于癌症的治疗仍以化疗及放疗为首选,两者虽对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相当的疗效,但由于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因而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以及某些肿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处理的不敏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近年来,为了开发出能特异性地杀伤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负作用的药物,人们对癌症的发病机制从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予以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因此,研究制备抗肿瘤药物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用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用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即一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R’分别可以为-H、-CH3、-CH2CH3、-CH2CH=C(CH3)2、-OH、-OCH3、-NH2、O=CCH=CH(CH3)2等中的任一种。上述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在本发明中简称为化合物B。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可以从植物中提取,也可以是通过合成或半合成得到。如由化合物A和化合物D经魏悌锡反应和脱保护基反应得到化合物B 魏悌锡试剂是由亲核性的三苯基磷(C6H5)3P与卤代烷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制得的磷盐,再用强碱例如苯基锂处理除去α-氢而制得。醛、酮与魏悌锡试剂作用脱去一分子氧化三苯基磷生成烯烃,称为魏悌锡反应。将3,5-取代的苯甲醛和酚羟基被保护的魏悌锡试剂溶于四氢呋喃,在丁基锂存在的条件下,常温下反应16-30小时,得到化合物B;其中魏悌锡试剂的酚羟基保护基为苄基(Bn)。
脱保护基反应在常温下,将带保护基苄基(Bn)的化合物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溶于二氯甲烷,反应1.5-3小时,得到化合物B。
其中,化合物D可以由化合物C合成 保护基反应将化合物C、苄基溴和碳酸钾溶于丙酮,回流4小时,得到化合物D。
本发明的化合物B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所述的肿瘤是脑瘤、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宫颈癌、胃癌、食道癌或者白血病,等等。
以MTT法进行抗肿瘤作用的筛选,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处理的肿瘤细胞系如人髓白血病细胞(HL60)、脑胶质瘤细胞(U87)、乳腺癌细胞(MCF-7)、肺癌细胞(H460)、人肝癌细胞(HepG2)、人前列腺细胞(PC3)、人结肠癌细胞(SW480)、人宫颈癌细胞(Hela)随着用药浓度增高与相应不加药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下降了,说明化合物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正常人肝细胞(Lo2)及人胚肾细胞(HBK293)上细胞增殖活性未有统计学意义上变化,显示出该化合物对正常细胞很少有毒性。上述细胞株均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
本发明的化合物B可与市售或者常用的载体结合,用于预防或者治疗肿瘤和癌症。所述的药物可以为片剂或者针剂。
利用本发明化合物B,通过各种常规筛选方法,可筛选出与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的物质,如受体、抑制剂或拮抗剂等。
本发明的化合物B及其抑制剂、拮抗剂等,当在治疗上进行施用(给药)时,可提供不同的效果。通常,可将这些物质配制于无毒的、惰性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载体介质中,其中pH通常约为5-8,较佳地pH约为6-8,尽管pH值可随被配制物质的性质以及待治疗的病症而有所变化。配制好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常规途径进行给药,其中包括(但并不限于)肌内、腹膜内、皮下、皮内、或局部给药。
以本发明的化合物B为例,可以将其与合适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联用。这类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这类载体包括(但并不限于)盐水、缓冲液、葡萄糖、水、甘油、乙醇、及其组合。药物制剂应与给药方式相匹配。本发明的化合物B可以被制成针剂形式,例如用生理盐水或含有葡萄糖和其他辅剂的水溶液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诸如片剂和胶囊之类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药物组合物如针剂、溶液、片剂和胶囊宜在无菌条件下制造。活性成分的给药量是治疗有效量,例如每天1μg/kg体重-约2000mg/kg体重。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B还可与其他治疗剂一起使用。
本发明的化合物B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中,可以是针剂或者片剂。
当本发明的化合物B被用作药物时,可将治疗有效剂量的该多肽施用于哺乳动物,其中该治疗有效剂量通常至少约10微克/千克体重,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超过约8毫克/千克体重,较佳地该剂量是约10微克/千克体重-约1毫克/千克体重。当然,具体剂量还应考虑给药途径、病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本发明的优点经实验证明,本发明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为有效的抗肿瘤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靠,成本低,效率高,可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有利于推广应用。


图1为化合物Trans-4-[2-(3,5-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2-苯二醇的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数据图。
图2为化合物Trans-4-[2-(3,5-二异戊烯基苯基)乙烯基]-1,2-苯二醇的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数据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应将实施例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手段作出的各种替换手段或变更,均包含在本发明之内。
实施例1 Trans-4-[2-(3,5-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2-苯二醇(R=R’=H)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表1 Trans-4-[2-(3,5-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2-苯二醇的核磁共振(1HNMR 500MHz,13CNMR 500MHz在CDCl3中)数据

从而确定了得到的化合物为Trans-4-[2-(3,5-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2-苯二醇。
实施例2 Trans-4-[2-(3,5-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2-苯二醇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取对数期的肿瘤细胞,每孔3×104接种于96孔板上,12h后,弃上清,按一下分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加药组(浓度0-100μM),每组设6个复孔,培养24h,弃上清,加入带MTT的培养液50μl培养4h(0.5mg/mL),加入100μl DMSO,振荡1h,于酶标仪上570nm处测OD值。
结果显示,加药后,肿瘤细胞活性明显下降,而且肿瘤细胞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正常人细胞系的细胞增殖活性未有统计学意义上变化,显示出该化合物对正常细胞很少有毒性。图1所示细胞为MCF-7(乳腺癌细胞)、U87(脑胶质瘤细胞)、H460(肿癌细胞)、PC3(人前列腺细胞)和HEK293(正常人胚肾细胞系)。
实施例3 Trans-4-[2-(3,5-二异戊烯基苯基)乙烯基]-1,2-苯二醇(R=R’=-CH2CH=CH(CH3)2)的制备方法 a为苄基溴,K2CO3,丙酮,回流,4h,80%;b为NaBH4,MeOH,常温,1h,96%;c为PBr3,四氢呋喃-甲苯,常温,2h,三苯基磷,甲苯,回流,3h,78%;d为正丁基锂,化合物E,四氢呋喃,常温,24h,86%;三氯化铝,N,N-二甲基丙烯酰胺,CH2Cl2,常温,2h,57%。
制备方法(1)E的制备H(2g)与G(5.0g)的混合液中加入10mL的10%KOH溶液,常温下反应48h,得到E(116mg,4.7%)。
(2)D的制备3(2g)与2(5.2mL)的丙酮混合液中加入9g的碳酸钠,回流4小时,回收溶剂,得3,4-二苄氧基苯甲醛(3.9g);将3,4-二苄氧基苯甲醛(3.5g)溶于甲醇,加入四氢硼钠0.7g,常温下搅拌1小时,后加入蒸馏水20mL,并用盐酸酸化,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挥干溶剂得3,4-二苄氧基苯甲醇(3.2g);3,4-二苄氧基苯甲醇(2.0g)溶于0℃5mL的无水四氢呋喃和15mL无水甲苯,滴加0.7mL的三溴化磷四氢呋喃(1mL)和甲苯(5mL)溶液,反应2小时后将反应也倒入冰水中,并用乙醚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的固体溶于甲苯并和三苯基磷反应,回流3小时过滤得到D(3.6g)。
(3)F的制备D(2g)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3 mL的丁基锂溶液,0℃反应1小时,加入E(500mg)的四氢呋喃溶液,常温下反应24小时,回收溶剂,产物加入1mL的DMA,0℃下加入三氯化铝1g,反应3小时,加入25mL 1M的盐酸终止反应,用二氯甲烷萃取,洗涤、重结晶得F(365mg)。
实施例4 Trans-4-[2-(3,5-二异戊烯基苯基)乙烯基]-1,2-苯二醇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取对数期的肿瘤细胞,每孔3×104接种于96孔板上,12h后,弃上清,按以下分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加药组(浓度0-100μM),每组设6个复孔,培养24h,弃上清,加入带MTT的培养液50μl培养4h(0.5mg/mL),加入100μl DMSO,振荡1h,于酶标仪上570nm处测OD值。
结果显示,加药后,肿瘤细胞活性明显下降,而且肿瘤细胞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正常人细胞系的细胞增殖活性未有统计学意义上变化,显示出该化合物对正常细胞很少有毒性。图2所示细胞为HL60(人髓白血病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SW480(人结肠癌细胞)和LO2(正常人肝细胞)。所述细胞均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R’分别为-H、-CH3、-CH2CH3、-CH2CH=C(CH3)2、-OH、-OCH3、-NH2、O=CCH=CH(CH3)2中的任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化合物A和化合物D经魏悌锡反应和脱保护基反应得到化合物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D由化合物C合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是脑瘤、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宫颈癌、胃癌、食道癌或者白血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药用成分和抗肿瘤化合物领域,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人们常常谈癌色变,这是因为癌症已日趋成为人类的第一位死因,但是到目前为止又缺乏特效药预防和治疗癌症或者肿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R、R′分别为-H、-CH
文档编号C07C37/00GK101070274SQ20071004199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4日
发明者朱焕章, 马忠俊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