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及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第二二聚反应器、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碳五及间戊二烯塔为分隔壁精馏塔,塔壁上设置有PD产品出口;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为分隔壁精馏塔,顶部采出DCPD产品。方法包括:(1)碳五馏分进入第二二聚反应器反应,顶部物料进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间戊二烯产品由第二分区的间戊二烯产品出口采出;(2)由碳五及间戊二烯分离塔底部第一分区出口采出富含碳六、双环戊二烯和多聚物的物料送入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四分区顶部采出纯度≥90%wt的双环戊二烯产品。本流程简单,提高了收率及纯度,减少了多聚物的生成,节省能耗30%以上,增加了装置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碳五领域,更进一步说,涉及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石油裂解制乙烯过程中副产相当多数量的碳五馏分,碳五馏分富含异戊二烯、间戊二烯和环戊二烯等双烯。这些双烯烃化学性质活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石油烃类裂解的原料、裂解深度及分离程度上的差异,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含量有所不同,但总量在40~60%中间。因此,分离利用碳五馏分对于提高乙烯装置的经济效益、综合利用石油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0003]裂解碳五馏分由20多种沸点相近,彼此间易形成共沸物的组分组成,从中分离出纯度负荷应用要求的双烯烃难度较高,工艺较为复杂,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萃取精馏法。常用的选择性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乙腈,如专利JP63101338、JP74019245、US3510405.US3535260等所公开的工艺方法。其中DMF溶剂具有对碳五双烯烃的选择性好、溶解度大、与碳五易分离、腐蚀性低及毒性小等诸多优点。[0004]由于异戊二烯、间戊二烯和环戊二烯三种碳五双烯烃中异戊二烯市场开发较早且应用较为广泛,故较早的碳五馏分分离工艺流程仅为分离利用其中的异戊二烯。随着石油化工,特别是精细化工的发展,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从异戊二烯分离的重组分中进一步精馏分离得到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方法也日益受到重视。
[0005]碳五双烯烃分离过程的关键为异戊二烯与环戊二烯的分离,两者常压下的沸点差为7.45°C,并且与其他碳五烃的共沸还会增加两者分离难度。
[0006]日本瑞翁公司专利US3510405公开了一种从碳五馏分中分离高纯度异戊二烯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通过烃类水蒸气裂解或其他高温裂解法得到的碳五馏分,经过热二聚反应并从中分离出环戊二烯;以DMF为溶剂在阻聚剂存在下进行第一次萃取精馏,溶剂通过汽提塔回收循环使用;物料经一脱重精馏塔进行精馏,从中分离含有环戊二烯和间戊二烯的重组分;以DMF为溶剂在阻聚剂的存在下进行第二次萃取精馏,溶剂通过汽提塔回收用;物料经过一脱轻精馏后由塔釜得到高纯度的异戊二烯产品。该流程存在问题是,碳五烃原料含有较多低沸点的轻组分(包括碳四,异戊烷,2-丁炔等),如果前期没有脱除,后续萃取单元负荷较大且存在炔烃富集爆炸危险。同时对于间戊二烯和环戊二烯的分离没有详述。
[0007]为解决炔烃富集问题,中国专利CN1160033A公开了一种采用前脱除炔烃工艺的裂解碳五馏分的分离方法,即将碳五馏分进行萃取前,通过精馏首先将异戊烯炔、2- 丁炔等炔烃脱除。因此使整个的C5分离工艺排除了炔烃爆炸的危险性,保证了生产安全,同时也减少了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以及萃取溶剂的使用量,提高了生产流程的处理能力。将预脱重和脱重塔釜物料经过碳五蒸出塔塔釜脱除碳六、双环等重组分,塔顶物料送入间戊二烯塔,由塔釜得到间戊二烯产品。由碳五蒸出塔釜物料经过双环戊二烯塔的精馏分离,塔顶脱除碳六,塔釜即可得到双环戊二烯产品。该流程解决了炔烃可能爆炸的问题,但实际生产中发现该流程缺陷是由于用作树脂的间戊二烯产品要求环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总量小于1%,色度< 200,如果上游环戊二烯聚合不完全,带入后续间戊二烯塔,因环戊二烯沸点41.5°C,反式-1,3-戍二烯沸点42°C,顺式-1,3-戍二烯沸点44.1°C,三者沸点差比较小,极易造成间戊二烯产品不合格,同时由于产品中含有双环戊二烯、阻聚剂和其他聚合物等多种杂质,造成产品色泽较深,由于产品纯度和色度的影响,使得间戊二烯在某些领域无法应用。同样道理,从双环塔釜采出的双环戊二烯产品,要求纯度>78%,色度< 200,如果上游多聚物生成过多,极易造成双环戊二烯产品纯度不够和色度不达标的问题,也会影响产品的应用,直接影响了装置的经济效益。
[0008]为了解决间戊二烯纯度和色度问题,中国专利CN1417177A公开了由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制取高纯度间戊二烯的方法,主要在于富含间戊二烯的物料在阻聚剂存在下依次进行精馏分离脱除其中的轻重组分,所需的间戊二烯产品由塔釜侧线气相出料并冷凝后得到,该发明优点了产品中重组分杂质少,大大改善了产品色泽。但是该方法对于提高间戊二烯纯度没有解决,同时对于双环戊二烯的纯度、色度解决也没有提及。
[0009]为了解决双环戊二烯的纯度和色度问题,中国专利CN1253130A公开了一种从碳五馏分中分离双烯烃的方法,将碳五馏分进行反应精馏,通过反应精馏使环戊二烯发生二聚反应的同时,异戊二烯从塔顶分离出去,塔釜物料再经精馏分离得到间戊二烯,双环戊二烯产品。据称此方法可以得到纯度97%以上的双环戊二烯。该方法的主要特征为环戊二烯在反应精馏塔中二聚成双环戊二烯的同时,与富含异戊二烯的塔顶物料分离。但是塔内物料的停留时间很难控制,也就无法控制环戊二烯的转化率,所以塔顶环戊二烯浓度一般偏高。另外阻聚剂的种类和用量会直接影响反应精馏塔的操作,所以此塔操作不易。鉴于目前双烯烃二聚反应机理和阻聚机理的研究情况,要完成此方法的工程设计困难更大,目前还没有工业化的报道。
[0010]中国专利CN101100412A公开了一种后二聚分离碳五双烯烃的方法。主要步骤是原料裂解碳五馏分进入异戊二烯分离塔,通过精馏分离塔顶得到富含异戊二烯的物流进入萃取系统;塔釜得到富含环戊二烯和间戊二烯的物流进入热二聚反应器,反应后物料进入后续精馏得到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产品。该方法理论可行,但是实际因异戊二烯沸点340C,环戊二烯沸点41.5°C,并且碳五组分易形成共沸物,想要完全分开,需要足够多理论板和足够大回流比,能耗物耗太高,工业装置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001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得到高纯度的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及方法。通过将脱碳五塔与间戊二烯塔整合为一个分隔壁精馏塔,将脱碳六塔与双环戊二烯塔整合为另一个分隔壁精馏塔,间戊二烯纯度可以由传统的67%提高到68.5%以上,双环戊二烯的纯度可由80%提高到90%以上,节省能耗30%以上,同时节省了能耗和占地,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效益。
[0012]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
[0013]包括:包括:第二二聚反应器、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
[0014]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塔为分隔壁精馏塔,塔内设置有垂直竖隔板,垂直竖隔板底部与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内底部连接,将塔内空间分成三部分:由垂直竖隔板隔开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以及垂直竖隔板上面的顶部公共区;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再沸器和第二再沸器;碳五及间戊二烯塔顶部设置有顶部冷凝器;
[0015]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为分隔壁精馏塔,塔内设置有垂直分隔板,垂直分隔板底部与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内顶部部连接,将塔内空间分成三部分:由垂直分隔板隔开的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以及垂直分隔板下面的底部公共区;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底部设置有底部再沸器,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顶部设置有第三冷凝器和第四冷凝器;
[0016]第二二聚反应器顶部与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连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底部第一分区出口与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连接,第二分区的塔壁上设置有ro产品出口,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底部第二分区出口与第二二聚反应器底部连接;
[0017]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顶部第三分区出口连接第三冷凝器后于第一再沸器连接;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顶部第四分区出口连接第四冷凝器后,管路分成两支,一支连接第四分区顶部,一支采出DCPD产品。
[0018]其中,所述垂直竖隔板和垂直分隔板可 以中心设置也可以非中心设置,本发明中,优选:
[0019]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的第二分区和第一分区的横截面积比率为5:1至1:1,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四分区和第三分区的横截面积比率为8:1至1:1。
[0020]分隔壁精懼塔(Dividing Wall Column,简称DWC)是一种完全热稱合精懼塔,最早由Eric W Luster因裂解气的分离提出。其结构特征是在一精馏塔内部设置一垂直隔板,将精馏塔分成上部公共精馏段、下部公共提馏段及隔板两侧的精馏进料段和侧线采出段四部分。DWC是热耦精馏段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在热力学上是等效的,但从结构看,DWC是将热耦精馏塔的初分馏塔集成到了一个主塔内,因此进一步节省了设备投资及占地面积。
[0021]DWC比常规侧线采出塔更加适合。这是由DWC的特殊塔结构所决定的。在分隔壁一侧的进料段首先起到了预分离塔的作用,当混合物料从进料段的某点进入塔内后,轻组分和一部分中间组分向塔上方移动,重组分和另外一部分中间组分向塔下方移动;完成轻、重组分间的分离。由于隔板的存在,阻止了进料段和侧线出料段间气相和液相物料间的互混,因此经过以上一系列的过程后,侧线就可以得到较高质量分数的产品。
[0022]分壁塔用于将多组分进料分离成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高纯度产品,其构造是在常规精馏塔的中心位置设置一垂直隔板将塔自上到下分割成四个部分,即上部公共精馏段,中部由隔板隔开的进料段及侧线产品采出段和下部公共提馏段,其中进料段又称为预分馏塔,对中沸点组分进行粗分馏;上部公共精馏段,侧线产品采出段与下部公共提馏段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主塔,进行轻、中、重组分的分离。分壁塔结构示意见图1.含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从分壁塔进料段的中间位置进入到塔内,进料段中,组分A,B向塔上方移动,组分B,C向塔下方移动;公共精馏段完成A,B的分离,组分A从塔顶猜出;公共提馏段完成组分B,C的分离,纯组分C从塔釜猜出,纯组分B从主塔的中间采出。分壁塔采出的中间产品比普通精馏塔侧线出料的纯度大,因此,当希望得到高纯度的中间产品时,应优先考虑分壁+?
+R ο
[0023]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方法。
[0024]包括:[0025](I)碳五馏分进入第二二聚反应器反应,顶部物料进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通过顶部公共区脱除较轻组分,间戊二烯产品由第二分区的间戊二烯产品出口采出;第二分区底部富含间戊二烯的物料返回送入二聚反应器进料;
[0026](2)由碳五及间戊二烯分离塔底部第一分区出口采出富含碳六、双环戊二烯和多聚物的物料送入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经精馏分离第三分区顶部出口得到碳六馏分经冷凝后一部分送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底部,另一部分碳六馏分采出;第四分区顶部采出双环戊二烯产品。
[0027]具体地,
[0028]由预脱重塔和脱重塔底部来的碳五馏分首先进入第二二聚反应器,在此将剩余的环戊二烯进一步转化为双环戊二烯,反应后物料进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的第一分区,通过精馏分离塔顶脱除环戊烯,2-甲基-2- 丁烯等碳五较轻组分,第二分区底部侧线气相采出纯度> 68%wt的间戊二烯产品,第二分区底部富含间戊二烯的物料返回送入二聚反应器进料;
[0029]由碳五及间戊二烯分离塔第一分区底部采出富含碳六、双环戊二烯和多聚物的物料送入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中部,经精馏分离第三分区顶部得到碳六馏分一部分送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底部,另一部分碳六馏分采出,第四分区顶部采出纯度≥90%wt的双环戊二烯产品,底部公共区底部得到X1、X3等多聚物。
[0030]其中,
[0031]第二二聚反应器操作压力:0.5~1.5MPaG,操作温度:80~110°C。
[0032]可优选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分离塔的垂直竖隔板上端的液相流量进行分配,进入第二分区的流量大于进入第一分区的流量;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气相流量由第一再沸器和第二再沸器调节;
[0033]优选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垂直分隔板下端的气相流量进行分配,进入第四分区的流量大于进入第三分区的流量;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的液相流量由第三冷凝器和第四冷凝器调节。
[0034]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顶部压力为0.01~0.1MPaG,第一分区底部压力为0.011~
0.1IMPaG,第二分区底部压力为0.015~0.15MPaG。
[0035]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第三分区顶部压力为-0.07~-0.09MPaG,第四分区顶部压力为-0.075 ~-0.0%MPaG。
[0036]可以通过本领域常用的分程调节来分别调节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顶部的压力。
[0037]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分离塔第一分区的理论塔板数为10~40 ;第二分区的理论塔板数为15~40 ;顶部公共区的理论塔板数为15~50 ;
[0038]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的理论塔板数为8~30 ;第四分区的理论板数8~30 ;底部公共区的理论塔板数为5~10。
[0039]第一分区配备实际板数为20~80的塔板或者理论板数为10~40的规整填料,第二分区配备实际板数30~80的塔板或者理论板数为15~40的规整填料,顶部公共区配备实际板数30~80的塔板或者理论板数为15~50的规整填料。
[0040]第三分区配备理论板数为8~30的规整填料或者散堆填料,第四分区配备理论板数8~30的规整填料或者散堆填料,底部公共区配备理论板数为5~10的规整填料或者散堆填料。
[0041]以上在萃取精馏过程中的溶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如选自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乙腈、N-甲基吡咯烷酮和乙腈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0042]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可以在阻聚剂存在下精馏,其中所述阻聚剂选自邻-硝基苯酚、叔丁基邻苯二酚、二乙羟胺或二羟基二氢肉桂酸中的至少一种。
[0043]与传统流程相比,本流程简单,提高了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收率及纯度,减少了多聚物的生成,节省能耗30%以上,增加了装置的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4]图1分隔壁塔原理示意图
[0045]图2现有技术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分离系统示意图
[0046]图3本发明的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示意图
[0047]附图标记说明:
[0048]1-分隔板;
[0049]19-碳五蒸出塔;20_碳五蒸出塔再沸器;21_碳五蒸出塔冷凝器;22_ 二聚反应器进料预热器;23_第二二聚反应器;24_间戊二烯塔进料冷却器;25_间戊二烯塔;26_间戊二烯塔再沸器;27_间戊二烯塔冷凝器;28_脱碳六塔;29_脱碳六塔再沸器;30_脱碳六塔冷凝器;31_双环戊二烯塔;32_双环戊二烯塔再沸器;33_双环戊二烯塔冷凝器;
`[0050]23-第二二聚反应器;34_碳五及间戊二烯塔;35_第一再沸器;36_第二再沸器;37-顶部冷凝器;38_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39_底部再沸器;40_第三冷凝器;41_第四冷凝器;42_第一分区;43第二分区;44顶部公共区;45第三分区;46第四分区;47底部公共区;48垂直竖隔板;49垂直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52]实施例:
[0053]如图3所示,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
[0054]包括:第二二聚反应器、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
[0055]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塔为分隔壁精馏塔,塔内设置有垂直竖隔板,垂直竖隔板底部与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内底部连接,将塔内空间分成三部分:由垂直竖隔板隔开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以及垂直竖隔板上面的顶部公共区;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再沸器和第二再沸器;碳五及间戊二烯塔顶部设置有顶部冷凝器;
[0056]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为分隔壁精馏塔,塔内设置有垂直分隔板,垂直分隔板底部与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内顶部部连接,将塔内空间分成三部分:由垂直分隔板隔开的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以及垂直分隔板下面的底部公共区;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底部设置有底部再沸器,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顶部设置有第三冷凝器和第四冷凝器;
[0057]第二二聚反应器顶部与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连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底部第一分区出口与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连接,第二分区的塔壁上设置有ro产品出口,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底部第二分区出口与第二二聚反应器底部连接;[0058]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顶部第三分区出口连接第三冷凝器后于第一再沸器连接;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顶部第四分区出口连接第四冷凝器后,管路分成两支,一支连接第四分区顶部,一支采出DCPD产品。
[0059]其中,所述垂直竖隔板和垂直分隔板为非中心设置。
[0060]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的第二分区和第一分区的横截面积比率为1.3:1,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四分区和第三分区的横截面积比率为3:1。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时,
[0061]由预脱重塔和脱重塔底部来的碳五馏分首先进入第二二聚反应器,操作压力
0.6MPaG,入口温度78°C,在此将剩余的环戊二烯进一步转化为双环戊二烯,反应后物料进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的第一分区,通过精馏分离塔顶脱除环戊烯,2-甲基-2- 丁烯等碳五较轻组分,第二分区底部侧线气相采出纯度为68.5%wt的间戊二烯产品,第二分区底部富含间戊二烯的物料返回送入第二二聚反应器进料。
[0062]由碳五及间戊二烯分离塔第一分区底部采出富含碳六、双环戊二烯和多聚物的物料送入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中部,经精馏分离第三分区顶部得到碳六馏分一部分送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底部,另一部分碳六馏分采出,第四分区顶部采出纯度为92%wt的双环戊二烯产品,底部分区底部得到X1、X3等多聚物。[0063]本发明主要的设备条件如表1所示。
[0064]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包括:第二二聚反应器、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塔为分隔壁精馏塔,塔内设置有垂直竖隔板,垂直竖隔板底部与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内底部连接,将塔内空间分成三部分:由垂直竖隔板隔开的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以及垂直竖隔板上面的顶部公共区;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再沸器和第二再沸器;碳五及间戊二烯塔顶部设置有顶部冷凝器; 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为分隔壁精馏塔,塔内设置有垂直分隔板,垂直分隔板上部与碳六及双环戍二烯塔内顶部连接,将塔内空间分成三部分:由垂直分隔板隔开的第三分区和第四分区,以及垂直分隔板下面的底部公共区;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底部设置有底部再沸器,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顶部设置有第三冷凝器和第四冷凝器; 第二二聚反应器顶部与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连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底部第一分区出口与所述碳六及 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连接,第二分区的塔壁上设置有间戊二烯产品出口,碳五及间戊二烯塔底部第二分区出口与第二二聚反应器底部入口连接; 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顶部第三分区出口连接第三冷凝器后与第一再沸器连接;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顶部第四分区出口连接第四冷凝器后,管路分成两支,一支连接第四分区顶部,一支采出双环戊二烯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的第二分区和第一分区的横截面积比率为5:1至1:1,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四分区和第三分区的横截面积比率为8:1至1:1。
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系统的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碳五馏分进入第二二聚反应器反应,反应后物料进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通过顶部公共区脱除较轻组分,间戊二烯产品由第二分区的间戊二烯产品出口采出;第二分区底部富含间戊二烯的物料返回送入二聚反应器进料; (2)由碳五及间戊二烯分离塔底部第一分区底部出口采出富含碳六、双环戊二烯和多聚物的物料送入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经精馏分离第三分区顶部出口得到碳六馏分经冷凝后一部分送入碳五及间戊二烯塔第一分区底部,另一部分碳六馏分采出;第四分区顶部采出双环戊二烯产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二聚反应器操作压力:0.5~1.5MPaG,操作温度:70~120°C。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顶部压力为0.01~0.1MPaG,第一分区底部压力为0.011~0.1IMPaG,第二分区底部压力为0.015~0.15MpaG ; 所述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第三分区顶部压力为-0.07~-0.09MPaG,第四分区顶部压力为-0.075 ~-0.095MPaG。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五及间戊二烯分离塔第一分区的理论塔板数为10~40 ;第二分区的理论塔板数为15~40 ;顶部公共区的理论塔板数为15~50 ; 所述碳六及双环戊二烯塔的第三分区的理论塔板数为8~30 ;第四分区的理论板数为8~30 ;底部公共区的理论塔板数为5~10。
【文档编号】C07C11/20GK103664460SQ20121034758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马立国, 王鑫泉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