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去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495576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2-去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去氧-D-葡萄糖(2-Deocy-D-glucose)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D-葡萄烯糖置于丙酮-柠檬酸磷酸缓冲液中,经β-葡萄糖苷酶催化,与甲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去氧-D-葡萄糖甲苷,经处理后,2-去氧-D-葡萄糖甲苷中加入硫酸水溶液,脱甲基制得2-去氧-D-葡萄糖成品,其收率均大于77.8%。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收率高等优点,且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2-去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2-去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2-去氧-D-葡萄糖为天然稀有单糖,亦可由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及其衍生物 制备,2-去氧-D-葡萄糖作为非代谢类葡萄糖类似物,具有延迟机体细胞代谢进程,减少机 体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细胞中的葡萄糖转运和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诱导癌细胞死亡等生理活性。2-去氧-D-葡萄糖与TRAIL(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ligand)蛋白联合应用可增强黑色素瘤细胞对诱导细胞凋亡物质的 敏感性。同时,2-去氧-D-葡萄糖能抑制蛋白质的糖基化,引起高糖酰基化而使SP1依赖 性基因失去活性。2-去氧-D-匍萄糖具有抗病毒、抗癌、抗哀老等多种生理药理功能,在医 药、食品及化妆品行业中应用前景广泛。
[0003] 目前,报道的2-去氧-D-葡萄糖的制备方法极多,但大多数反应复杂,收率低,很 难实现大规模生产。IN187908以3, 4, 6-三-乙酰-D-葡萄烯糖为原料,经酯交换、水合两 步反应得2-去氧-D-匍萄糖:

【权利要求】
1. 一种2-去氧-D-匍萄糖(2-DG)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 向1号反应器中加入D-葡萄烯糖(I )及丙酮-柠檬酸磷酸缓冲液,搅拌溶解后,加入 无水甲醇及β-葡萄糖苷酶,在β-葡萄糖苷酶催化下生成2-去氧-葡萄糖甲苷(II),反 应液减压浓缩后,2-去氧-葡萄糖甲苷用硅胶柱层析分离收集后,蒸馏至干转移到1号反应 器中备用,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向2号反应器中加水,加浓硫酸,搅拌并降温,将2号反应器中的硫酸水溶液抽入1号 反应器中,室温下搅拌反应,加入中和试剂进行中和、过滤,将滤液蒸馏至糖浆状,加入等体 积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解,80°C回流30min,冷却后过滤,室温下结晶,得2-去氧-D-葡 萄糖粗品(III),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3)将粗品2-去氧-D-葡萄糖加入3号反应器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加热溶 解后,用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室温下冷却结晶,洗涤,烘干,即得2-去氧-D-葡萄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丙酮-柠檬酸 磷酸缓冲液中丙酮与柠檬酸磷酸缓冲液的体积比为7 :3,所述β -葡萄糖苷酶酶活浓度为 20-50U/mL,所述D-葡萄烯糖与丙酮-柠檬酸磷酸缓冲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0-2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葡萄烯糖与70%丙酮-柠檬 酸磷酸缓冲液质量体积比为质量体积比为1:1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 20-30°C,pH 为 4· 5-5. 5,反应时间为 24-48h。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25°C, pH为5.0,反应时间为30h。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硫酸的摩尔浓 度为0. 005-0. 05mol/L,2-去氧-D-葡萄糖甲苷与硫酸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20-30。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 02mol/L, 所述2-去氧-D-葡萄糖甲苷与硫酸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25。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中和试剂选 自Na0H、Na2C03、NaHC0 3、K0H、K2C03或KHC03,调节pH为6. 8-7. 0,中和温度低于反应温度或 者与反应温度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试剂为NaOH。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步结晶均在室温下保持 24-48h,优选的,两步结晶均在室温下保持30h。
【文档编号】C07H3/02GK104195196SQ20141035191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发明者】王胜田, 李继珩, 李南 申请人:山东科尔生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