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69747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气体和/或液体渗透性优良的树脂成型品。特别是涉及在聚烯烃树脂与聚酰胺树脂的组合中,具有显著优良的耐渗透性和成型加工性的树脂成型品。
背景技术
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作为最普通的塑料被广泛用于日用杂货、玩具、机械部件、电气·电子部件以及汽车部件等。然而近年来,为了确保安全性、保存稳定性、以及环境污染防止性,要求以防止内容物泄漏、防止外部气体混入等为目的的气体阻隔性(耐渗透性)的树脂制品逐渐增加。其中,对于汽车燃料箱等而言,从轻量性、易成型加工、自由设计、易使用等观点考虑,正在活跃地研究由金属制向塑料制的转换,但为了确保安全性、保存稳定性、以及环境污染防止性,防止内容物泄漏以及防止外部气体混入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就需求具有耐渗透性的材料。然而,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制容器是最普通的塑料容器,但对汽油和特定油品的阻隔性不充分,因此,多数情况下,其使用范围受到制约,希望对此进行改善。
作为将其改良的方法,也有人曾提出向上述聚烯烃树脂中掺混阻隔性高的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来进行合金化的方案,但只进行合金化不能充分满足提高阻隔性的效果,未必能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这就是目前的现状。
另外,作为特殊的合金化的手段,提出使阻隔性高的树脂层状地分散到上述聚烯烃树脂中的方法(例如特公昭60-14695号公报、特开平4-296331号公报等),阻隔性极大地提高。但是,这些公开了的使阻隔性高的树脂层状分散的方法,是采用挤出成型(将挤出后的熔融物进一步拉伸)进行的,存在其制品形状受限于片状和管状、或者成型加工性不充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高聚烯烃树脂的阻隔性,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作为聚烯烃树脂本质特征的强韧性、成型加工性等性质,提供对药液和气体的阻隔性优良的树脂成型品。
本发明提供下述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该树脂成型品是由聚烯烃树脂(a)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在将与该成型品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作为该树脂成型品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相结构,在该厚度方向上从表面到内层,顺次观察到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聚烯烃以外的树脂(b)构成连续相且聚烯烃树脂(a)构成分散相的部分(B)、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熔融成型法成型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中,将由20~80重量%的聚烯烃树脂(a)和80~20重量%的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树脂混合物熔融成型,所说树脂混合物的在成型加工时的温度下的由下述公式(1)定义的熔体粘度比,在剪切速度200秒-1以下的任意剪切速度下为0.5以下,且在剪切速度1000秒-1以上的任意剪切速度下为0.8以上。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聚烯烃树脂(a)成分形成连续相、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形成分散相的相结构(A-1)的模型图。
图2为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形成连续相、聚烯烃树脂(a)成分形成分散相的相结构(B)的模型图。
图3为聚烯烃树脂(a)成分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同时形成实质上的连续相(A-2)的相结构的模型图。
图4为热熔合性评价用试验片的3面图,(a)为平面图,(b)为正面图,(c)为侧面图。
图中的数字表示如下意思。
1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2聚烯烃树脂(a)成分3聚烯烃树脂(a)成分4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5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
6聚烯烃树脂(a)成分7浇口位置8熔合面优选实施方案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本发明中,“重量”是指“质量”。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烯烃树脂(a)是指将乙烯、丙烯、丁烯、异戊二烯、戊烯等烯烃类聚合或共聚而获得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具体例,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1-丁烯、聚1-戊烯、聚甲基戊烯等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醇酯均聚物、将乙烯醇酯均聚物的至少一部分水解获得的聚合物、[将(乙烯和/或丙烯)与乙烯醇酯的共聚物的至少一部分水解获得的聚合物]、[(乙烯和/或丙烯)与(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酯)的共聚物]、[使(乙烯和/或丙烯)与(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酯)的共聚物的至少一部分羧基形成金属盐的共聚物]、共轭二烯与乙烯基芳香族烃的嵌段共聚物、以及该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等。
其中,优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和/或丙烯)与(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酯)的共聚物]、[使(乙烯和/或丙烯)与(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酯)的共聚物的至少一部分羧基形成金属盐的共聚物]。
另外,此处所说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乙烯与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的至少1种以上的共聚物,作为上述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具体地可以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八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庚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9-甲基-1-癸烯、11-甲基-1-十二碳烯、12-乙基-1-十四碳烯以及它们的组合。这些α-烯烃中,从提高共聚物的机械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碳原子数3~12的α-烯烃。该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中,α-烯烃的含量优选为1~30摩尔%,更优选为2~2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20摩尔%。
进一步地,1,4-己二烯、双环戊二烯、2,5-降冰片二烯、5-亚乙基降冰片烯、5-乙基-2,5-降冰片二烯、5-(1′-丙烯基)-2-降冰片烯等非共轭二烯的至少1种也可以进行共聚。
另外,在[(乙烯和/或丙烯)与(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酯)的共聚物]中使用的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任一种或其混合物,作为不饱和羧酸酯,可以举出这些不饱和羧酸的甲酯、乙酯、丙酯、丁酯、戊酯、己酯、庚酯、辛酯、壬酯、癸酯等、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特别优选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这些聚烯烃树脂中,优选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更优选为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聚乙烯,特别优选为密度0.94~0.97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
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a)的熔体流动速率(以下简称为MFR,ASTMD 1238)优选为0.01~70g/10分钟,更优选为0.03~60g/10分钟。MFR不足0.01g/10分钟的场合下,流动性差,而超过70g/10分钟时,根据成型品的形状,有时冲击强度也降低,因此是不理想的。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烯烃树脂(a)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自由基聚合、使用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配位聚合、阴离子聚合、使用了茂金属催化剂的配位聚合等任一种方法。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将聚烯烃树脂(a)的一部分或全部用选自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至少1种化合物改性来使用。如果使用改性的聚烯烃树脂,则相溶性提高,获得的树脂组合物的相分离结构的控制性提高,其结果,显示出显现优良的阻隔性的优点,是优选的方案之一。
作为改性剂使用的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例子,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巴豆酸、甲基马来酸、甲基富马酸、中康酸、柠康酸、戊烯二酸以及这些羧酸的金属盐、马来酸氢甲酯、衣康酸氢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氨乙酯、马来酸二甲酯、衣康酸二甲酯、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内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内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酐、马来酰亚胺、N-乙基马来酰亚胺、N-丁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衣康酸缩水甘油酯、柠康酸缩水甘油酯、以及5-降冰片烯-2,3-二羧酸等。其中,优选不饱和二羧酸及其酸酐,特别优选马来酸和马来酸酐。
将这些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成分引入聚烯烃树脂中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预先使作为主成分的烯烃化合物与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化合物共聚,或是用自由基引发剂将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化合物进行接枝化处理而引入未改性的聚烯烃树脂中等的方法。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成分的引入量,相对于改性的聚烯烃中的全部烯烃单体,优选为0.001~40摩尔%,更优选为0.01~35摩尔%的范围内。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树脂成型品的使用目的来适宜地选择。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热塑性聚酯树脂、聚砜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醚酮树脂、聚硫醚酮树脂、聚苯硫醚树脂(以下简称为PPS树脂)、聚醚醚酮树脂、热塑性聚氨酯树脂、ABS树脂、聚酰胺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它们也可以形成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其中,更优选使用热塑性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以及PPS树脂,特别优选使用聚酰胺树脂。另外,进一步地,根据耐冲击性、成型加工性、阻隔性等必要的特性,在不破坏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将这些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用作混合物在实用上也是很适合的。
作为优选的热塑性聚酯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等二羧酸与脂肪族二元醇生成的聚酯或由聚乳酸等羟基羧酸生成的聚酯。作为对苯二甲酸以外的二羧酸,可以举出壬二酸、癸二酸、己二酸、癸烷二羧酸等碳原子数2~20的脂肪族二羧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或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等,它们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混合物。作为脂肪族二元醇,可以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三亚甲基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以及1,6-己二醇等。具体地,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亚己基二甲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具有适度机械强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者对苯二甲酸的含量占二羧酸总量的60摩尔%以上、优选70摩尔%以上,作为其他二羧酸成分含有十二烷二羧酸和/或间苯二甲酸的二羧酸成分与1,4-丁二醇成分生成的共聚聚酯。
这些热塑性聚酯树脂的聚合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在优选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上述共聚聚酯的场合,优选在25℃下测定0.5%邻氯苯酚溶液所得的特性粘度为0.5~2.5范围、特别是0.8~2.0范围的上述树脂。另外,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场合,优选在25℃下测定0.5%邻氯苯酚溶液所得的特性粘度为0.54~1.5范围、特别是0.6~1.2范围的该树脂。
作为优选的聚酰胺树脂,为以氨基酸、内酰胺或者二胺与二羧酸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酰胺。作为其主要构成成分的代表例,可以举出6-氨基己酸、11-氨基十一烷酸、12-氨基十二烷酸、对氨甲基苯甲酸等氨基酸、ε-己内酰胺、ω-月桂内酰胺等内酰胺、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2-甲基五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一亚甲基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2,2,4-/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5-甲基九亚甲基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1,3-二(氨甲基)环己烷、1,4-二(氨甲基)环己烷、1-氨基-3-氨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二(4-氨基环己基)甲烷、二(3-甲基-4-氨基环己基)甲烷、2,2-二(4-氨基环己基)丙烷、二(氨丙基)哌嗪、氨乙基哌嗪等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的二胺、以及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氯对苯二甲酸、2-甲基对苯二甲酸、5-甲基间苯二甲酸、5-钠磺基间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六氢对苯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等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的二羧酸,本发明中,可以分别以单独或混合物的形式使用由这些原料衍生的尼龙均聚物或共聚物。
本发明中,特别有用的聚酰胺树脂是具有150℃以上的熔点的耐热性和强度优良的聚酰胺树脂,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聚己内酰胺(尼龙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聚己二酰丁二胺(尼龙46)、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尼龙612)、聚十一烷酰胺(尼龙11)、聚十二烷酰胺(尼龙12)、聚己内酰胺/聚己二酰己二胺共聚物(尼龙6/66)、聚己内酰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尼龙6/6T)、聚己二酰己二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尼龙66/6T)、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尼龙66/6I)、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尼龙6T/6I)、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十二烷酰胺共聚物(尼龙6T/12)、聚己二酰己二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共聚物(尼龙66/6T/6I)、聚己二酰苯二甲胺(尼龙XD6)、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对苯二甲酰-2-甲基戊二胺共聚物(尼龙6T/M5T)、聚对苯二甲酰壬二胺(尼龙9T)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特别优选的聚酰胺树脂,可以举出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66共聚物、尼龙6T/66共聚物、尼龙6T/6I共聚物、尼龙6T/12、以及尼龙6T/6共聚物等的具有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单元的共聚物,进一步地,根据耐冲击性、成型加工性、相溶性等必要的特性,将这些聚酰胺树脂作为混合物使用在实用上也是很适合的。
这些聚酰胺树脂的聚合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在样品浓度为0.01g/ml的98%浓硫酸溶液中,优选在25℃下测定的相对粘度为1.5~7.0的范围、特别优选为2.0~6.0范围的聚酰胺树脂。
另外,为了提高长期耐热性,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中可以优选含有铜化合物。作为铜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氯化亚铜、氯化铜、溴化亚铜、溴化铜、碘化亚铜、碘化铜、硫酸铜、硝酸铜、磷酸铜、醋酸亚铜、醋酸铜、水杨酸铜、硬脂酸铜、苯甲酸铜和上述无机卤化铜与苯二甲胺、2-巯基苯并咪唑、苯并咪唑等的络合物等。其中,优选1价的铜化合物、特别是1价的卤化铜化合物,作为特别优选的铜化合物可以举出醋酸亚铜、碘化亚铜等。铜化合物的含量,通常相对于聚酰胺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0.01~2重量份,更优选为0.015~1重量份的范围。如果添加量过多,则熔融成型时引起金属铜游离,由于着色而使制品的价值降低。本发明中,也可以以与铜化合物并用的形式添加卤化碱。作为该卤化碱化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氯化锂、溴化锂、碘化锂、氯化钾、溴化钾、碘化钾、溴化钠和碘化钠,特别优选碘化钾和碘化钠。
优选的PPS树脂是具有用下述结构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化1从耐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用上述结构式所示的重复单元70摩尔%以上、更优选90摩尔%以上的聚合物。另外,PPS树脂其重复单元不足30摩尔%左右,但由具有下述结构的重复单元等构成也可以。
化2本发明中使用的PPS树脂的熔体粘度,只要能够进行熔融混炼就没有特别的限制,通常为5~2000Pa·s(320℃,剪切速度1000秒-1),更优选为10~500Pa·s(同上)的范围。
这种PPS树脂可以采用通常公知的方法即特公昭45-3368号公报中记载的获得较小分子量的聚合物的方法、或者特公昭52-12240号公报和特开昭61-7332号公报中记载的获得较大分子量的聚合物的方法等来制造。本发明中,对上述那样获得的PPS树脂施行如下各种处理通过在空气中加热进行的交联/高分子量化、在氮气等惰性气体气氛下或减压下进行的热处理、用有机溶剂、热水、酸水溶液等进行的洗涤、用酸酐、胺、异氰酸酯、含官能基的二硫醚化合物等含官能基的化合物进行的活性化等,然后使用当然也是可以的。
作为PPS树脂采用加热进行的交联/高分子量化时的具体方法,可以举出在空气、氧气等氧化性气体气氛下或者在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气氛下,在加热容器中在规定温度下进行加热,直到获得所希望的熔体粘度的方法。加热处理温度通常选择170~280℃,优选为200~270℃。另外,加热处理时间通常选择0.5~100小时,优选为2~50小时,但通过控制这两者,可以获得目标粘度范围。加热处理装置可以是通常的热风干燥机,也可以是旋转式或带搅拌桨的加热装置,但为了提高效率且更均匀地进行处理,优选使用旋转式或带搅拌桨的加热装置。
作为将PPS树脂在氮气等惰性气体气氛下或减压下进行热处理时的具体方法,可以举出在氮气等惰性气体气氛下或减压下,加热处理温度为150~280℃、优选200~270℃,加热时间为0.5~100小时、优选2~50小时的加热处理方法。加热处理装置可以是通常的热风干燥机,也可以是旋转式或带搅拌桨的加热装置,为了提高效率且更均匀地进行处理,优选使用旋转式或带搅拌桨的加热装置。
本发明中使用的PPS树脂优选为施行了脱离子处理的PPS树脂。作为这种脱离子处理的具体方法,可以举出酸水溶液洗涤处理、热水洗涤处理以及有机溶剂洗涤处理等,也可以将这些处理中2种以上的方法组合起来使用。
作为用有机溶剂洗涤PPS树脂时的具体方法,可以举出以下的方法。即,作为用于洗涤的有机溶剂,只要没有分解PPS树脂的作用等,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含氮极性溶剂;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砜等亚砜、砜系溶剂;丙酮、丁酮、二乙基酮、苯乙酮等酮系溶剂;二甲基醚、二丙基醚、四氢呋喃等醚系溶剂;氯仿、二氯甲烷、三氯乙烯、二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乙烷、氯苯等卤系溶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乙二醇、丙二醇、苯酚、甲酚、聚乙二醇等醇、酚系溶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等。这些有机溶剂中,优选使用N-甲基吡咯烷酮、丙酮、二甲基甲酰胺、氯仿等。另外,这些有机溶剂可以使用1种,或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用有机溶剂洗涤的方法,有使PPS树脂浸渍到有机溶剂中等方法,也可根据需要适宜地进行搅拌或加热。对于用有机溶剂洗涤PPS树脂时的洗涤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在常温~300℃左右的任意温度范围内选择。洗涤温度越高,则洗涤效率越高,但通常情况下,在常温~150℃的洗涤温度下可以获得充分的效果。另外,为了除去实施有机溶剂洗涤的PPS树脂上残留着的有机溶剂,优选用水或温水洗涤数次。
作为用热水对PPS树脂进行洗涤处理时的具体方法,可以举出以下的方法。即,为了显现通过热水洗涤而产生的PPS树脂的理想的化学改性效果,所使用的水优选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热水处理的操作通常是向一定量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PPS树脂,在常压下或在压力容器内加热、搅拌来进行。PPS树脂与水的比例,水多为好,但通常选择相对于1升水,PPS树脂为200g以下的浴比。
作为用酸水溶液对PPS树脂进行洗涤处理时的具体方法,可以举出以下的方法。即,有使PPS树脂浸渍到酸或酸的水溶液中等的方法,也可根据需要适宜地进行搅拌或加热。所使用的酸只要没有分解PPS树脂的作用,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脂肪族饱和一元羧酸、氯乙酸、二氯乙酸等卤素取代的脂肪族饱和羧酸、丙烯酸、巴豆酸等脂肪族不饱和一元羧酸、苯甲酸、水杨酸等芳香族羧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苯二甲酸、富马酸等二羧酸、硫酸、磷酸、盐酸、碳酸、硅酸等无机酸性化合物等。其中,更优选使用乙酸、盐酸。为了除去实施酸处理的PPS树脂上残留着的酸或盐等,优选用水或温水洗涤数次。另外,用于洗涤的水,在不破坏经过酸处理而获得的PPS树脂的理想的化学改性效果的范围内,优选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中,优选的(a)成分的聚烯烃树脂和(b)成分的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配合比例,聚烯烃树脂为20~80重量%,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为80~20重量%。更优选为,聚烯烃树脂30~70重量%、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70~30重量%。特别优选为聚烯烃树脂为40~60重量%、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60~40重量%。如果(a)成分的聚烯烃树脂超过80重量%,则作为本发明树脂成型体之特征的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成分难以形成连续相,从而难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另外,如果(a)成分的聚烯烃树脂不足20重量%,则导致树脂成型体的韧性降低以及粘合性降低,因此是不理想的。
本发明中,为了提高(a)成分的聚烯烃树脂和(b)成分的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相溶性,可以含有以往公知的相溶剂。此时作为相溶剂,如果使用通过作为上述聚烯烃树脂(a)成分之一的被改性的聚烯烃树脂形成的相溶剂,则作为聚烯烃树脂(a)的性质,其相溶性提高,与(b)聚烯烃树脂以外的树脂的粘合性、相溶性以及作为所得树脂成型体的相分离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结果,显现优良的耐冲击性、耐渗透性,是优选方案之一。
作为这种相溶剂,作为上述聚烯烃树脂(a)的成分之一的例子,可以举出使用自由基引发剂进行接枝化处理从而引入不饱和二羧酸酐的酸改性聚烯烃、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和以α,β-不饱和酸的缩水甘油酯为主要构成成分的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等,它们也可以2种以上同时使用。
作为用于酸改性聚烯烃的不饱和二羧酸酐,有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等,特别优选马来酸酐。另外,作为用于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不饱和羧酸,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任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也可以含有一部分不饱和羧酸酯。
该相溶剂的含量,在聚烯烃树脂(a)内优选为0.5~50重量%。更优选为1~40重量%,特别优选为1~30重量%。
另外,只要不破坏本发明的目的,不妨含有其他的树脂。此时,相结构关系等只要聚烯烃树脂(a)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满足本发明的必要条件就足够了。
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是部分具有或全部具有(A)聚烯烃树脂成分构成连续相(基质相)的相结构以及(B)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成分构成连续相(基质相)的相结构的成型体。对于该成型体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还有该成型体中的上述相结构(A)和(B)个别形成的形态,以及上述相结构(A)和(B)分别形成多个或其中任一个形成多个的形态。该相结构(A)和(B)用扫描型和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确认。
另外,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是这样一种成型体在将与该成型体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在该厚度方向上从一个表面到另一个表面,按照相结构(A)、相结构(B)、相结构(A)的顺序形成相结构的成型体。其中,相结构(A)为聚烯烃树脂成分构成连续相的相结构,相结构(B)为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成分构成连续相且聚烯烃树脂成分构成分散相的相结构。
作为本发明树脂成型品特征的、聚烯烃树脂(a)成分形成连续相(基质相)、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形成分散相的这种相结构(A-1)(例如海岛结构,图1),在将与该成型体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在距表面为总厚度5~10%、优选5~20%、特别优选5~25%的任意深度内,用扫描型和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确认。在该成型品表面部位形成的该相结构部分,其成型加工性、与其他树脂的粘合性以及韧性的平衡是优良的,是特别理想的。如果成型品表面部位形成的该相结构部分在距表面为总厚度5~25%的任意深度内观察不到,则难以显现作为本发明树脂成型品特征的高的粘合性和韧性,从而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另外,如果该相结构部分在距表面为超过总厚度25%的任意深度内被观察到,则导致树脂成型品的阻隔性降低以及机械强度降低,所以不理想。
作为本发明树脂成型品特征的、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形成连续相(基质相)、聚烯烃树脂(a)成分形成分散相的相结构(B)(例如海岛结构,图2),在将与该成型体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在距表面为总厚度45~55%、优选40~60%、特别优选30~70%的任意深度内,用扫描型和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确认。在该成型品中心部位形成的该相结构部分,其阻隔性和机械强度的平衡是优良的,故特别理想。如果成型品中心部位形成的该相结构部分在距表面为总厚度30~70%的任意深度内观察不到,则难以显现作为本发明树脂成型品特征的高的阻隔性,从而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另外,如果该相结构部分在距表面为总厚度30~70%以外的任意深度内被观察到,则导致树脂成型品的韧性降低以及粘合性降低,故不理想。
作为本发明树脂成型品特征的、聚烯烃树脂(a)成分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同时形成连续相(基质相)的相结构(A-2)(例如海海结构,图3),在将与该成型体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在距表面为总厚度5~10%、优选5~20%、特别优选5~25%的任意深度内,用扫描型和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确认。在该成型品表面部位形成的该相结构部分,其成型加工性、与其他树脂的粘合性以及韧性的平衡是优良的,故特别理想。如果在成型品表面部位形成的该相结构部分在距表面为总厚度5~25%的任意深度内观察不到,则难以显现作为本发明树脂成型品特征的高的粘合性和韧性,从而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另外,如果该相结构部分在距表面为超过总厚度25%的任意深度内被观察到,则导致树脂成型品的阻隔性降低以及机械强度降低,因此不理想。
另外,对于成型品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有时在成型品的各处聚烯烃树脂多次出现分散相和连续相。该相结构用扫描型和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确认。
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制得。
即,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一般采用熔融成型进行成型,在熔融成型过程中,流动时的树脂表层与树脂内部容易产生温度差和应力差。本发明中积极地利用了这一点,聚烯烃树脂(a)与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使用熔体粘度对剪切速度的依赖性不同的树脂,根据树脂表层与树脂内部产生的剪切速度的差异可以使一方产生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而使另一方产生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构成连续相的部分,或者可以使(a)、(b)任一相都产生构成实质上的连续相的部分。例如,将注射成型举为例子予以说明,在某个成型加工温度下成型时,在该温度下的剪切速度在200秒-1左右以下的任意剪切速度下,使熔体粘度比(此处,熔体粘度比被定义为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粘度/聚烯烃树脂的熔体粘度。)为0.5以下,从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形成连续相。另一方面,成型品表层部位由于与金属模摩擦反而使剪切速度提高,因此,如果这些树脂为在相同温度下的剪切速度1000秒-1左右以上的任意剪切速度的熔体粘度比达到0.8以上的组合,则可以在表层部位使聚烯烃树脂形成连续相。
再者,从以上可看出,上文的主旨是说明利用熔体粘度比的剪切应力依赖性的本发明的方案,本发明不限制具体的熔体粘度比,另外,由于在成型品的任意位置上产生的剪切应力是可通过金属模设计等方面来操作的,因此可以容易地理解这种相结构也在任意位置上产生的情况。另外,作为成型方法本发明也不限定。
为了给予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机械强度、刚性和阻隔性,可以含有无机填料。该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纤维状、板状、粉末状、粒状等的填充剂。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出玻璃纤维、碳纤维、钛酸钾晶须、氧化锌晶须、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陶瓷纤维、石棉纤维、石膏纤维、金属纤维等纤维状填充剂、硅灰石、绢云母、高岭土、云母、粘土、膨润土、石棉、滑石、硅酸铝等硅酸盐、蒙脱石、合成云母等膨润性的层状硅酸盐、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铁等金属化合物、碳酸钙、碳酸镁、白云石等碳酸盐、硫酸钙、硫酸钡等硫酸盐、玻璃·玻璃珠、陶瓷珠、氮化硼、碳化硅、磷酸钙以及氧化硅等非纤维状填充剂,它们可以是中空的,还可以将这些填充剂2种以上合并使用。
另外,将这些无机填料用异氰酸酯系化合物、有机硅烷系化合物、有机钛酸盐系化合物、有机甲硼烷系化合物以及环氧化物等偶合剂以及膨润性的层状硅酸盐有机化的鎓离子进行预处理后使用,在获得更优良的机械强度、阻隔性方面是理想的。
上述无机填料的含量,相对于聚烯烃树脂(a)以及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1~200重量份。更优选为0.5~20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150重量份。
为了赋予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导电性,可以含有导电性填料和/或导电性聚合物。该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导电性填料,只要是通常被用于树脂的导电化的导电性填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金属粉、金属薄片、金属带、金属纤维、金属氧化物、用导电性物质包覆的无机填料、碳粉、石墨、碳纤维、碳薄片、鳞片状碳等。
作为金属粉、金属薄片、金属带的金属种类的具体例,可以举出银、镍、铜、锌、铝、不锈钢、铁、黄铜、铬、锡等。
作为金属纤维的金属种类的具体例,可以举出铁、铜、不锈钢、铝、黄铜等。
这种金属粉、金属薄片、金属带、金属纤维也可以用钛酸盐系、氧化铝系、硅烷系等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
作为金属氧化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SnO2(锑掺杂)、In2O3(锑掺杂)、ZnO(铝掺杂)等,它们也可以用钛酸盐系、氧化铝系、硅烷系偶合剂等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
作为用导电性物质包覆的无机填料中的导电性物质的具体例,可以举出铝、镍、银、碳、SnO2(锑掺杂)、In2O3(锑掺杂)等。另外,作为被包覆的无机填料,可以举出云母、玻璃珠、玻璃纤维、碳纤维、钛酸钾晶须、硫酸钡、氧化锌、氧化钛、硼酸铝晶须、氧化锌系晶须、氧化钛系晶须、碳化硅晶须等。作为包覆方法,可以举出真空蒸镀法、溅射法、无电解电镀法、烘熔法等。另外,它们也可以用钛酸盐系、氧化铝系、硅烷系偶合剂等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
碳粉末根据其原料、制造方法,分为乙炔炭黑、气炭黑、油炭黑、萘炭黑、热法炭黑、炉法炭黑、灯黑、槽法炭黑、滚法炭黑、盘法炭黑等。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碳粉其原料、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特别优选使用乙炔炭黑、炉法炭黑。另外,碳粉末可以制造粒径、表面积、DBP吸油量、灰分等特性不相同的各种碳粉。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碳粉对其特性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强度、导电率的平衡考虑,平均粒径优选在500nm以下,更优选在5~1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10~70nm。另外,比表面积(BET法)优选在10m2/g以上,更优选在30m2/g以上。另外,DBP给油量优选在50ml/100g以上,特别优选在100ml/100g以上。另外,灰分优选在0.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在0.3重量%以下。
这种碳粉也可以用钛酸盐系、氧化铝系、硅烷系等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另外,为了提高熔融混炼作业性,也可以使用经造粒的碳粉。
加工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组合物而获得的成型体,常常要求表面平滑性。从这种观点考虑,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导电性填料,与本发明中所使用的(c)无机填料同样,与具有高的长径比的纤维状填料比,更优选为粉状、粒状、板状、鳞片状、或树脂组合物中的长/径比在200以下的纤维状的某一种形态。
作为导电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苯胺、聚吡咯、聚乙炔、聚对亚苯基、聚噻吩、聚亚苯基亚乙烯基等。
上述导电性填料和/或导电性聚合物可以2种以上合并使用。在这种导电性填料、导电性聚合物中,特别是炭黑在强度、经济性方面能特别适合地使用。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导电性填料和/或导电性聚合物的含量,根据所使用的导电性填料和/或导电性聚合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因此,不能一概地规定,但从导电性与流动性、机械强度等的平衡方面考虑,相对于合计量为100重量份的(a)和(b)成分,选择1~250重量份、优选3~100重量份的范围。另外,为了赋予导电性功能,相对于合计量为100重量份的(a)和(b)成分,更优选3~100重量份的范围。
另外,在赋予导电性的场合下,为了获得充分的抗静电性,其体积电阻率优选在1010Ω·cm以下。但上述导电性填料、导电性聚合物的配合一般容易招致强度、流动性的恶化。因此,如果能获得作为目标的导电范围,则希望上述导电性填料、导电性聚合物的配合量尽可能少。作为目标的导电范围根据用途不同而不同,但通常体积电阻率为超过100Ω·cm、1010Ω·cm以下的范围。
在不破坏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可以添加其它成分,例如抗氧化剂和耐热稳定剂(受阻酚系、对苯二酚系、磷酸酯系以及它们的取代物等)、耐候剂(间苯二酚系、水杨酸酯系、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受阻胺系等)、脱模剂和润滑剂(褐煤酸及其金属盐、其酯、其半酯、硬脂醇、硬脂酰胺、各种双酰胺、缩二脲以及聚乙烯蜡等)、颜料(硫化镉、酞菁、炭黑等)、染料(苯胺黑等)、成核剂(滑石、氧化硅、高岭土、粘土等)、增塑剂(对羟基苯甲酸辛酯、N-丁基苯磺酰胺等)、抗静电剂(烷基硫酸酯型阴离子系抗静电剂、季铵盐型阳离子系抗静电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之类的非离子系抗静电剂、甜菜碱系两性抗静电剂等)、阻燃剂(例如红磷、密胺氰尿酸酯、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氢氧化物、聚磷酸铵、溴化聚苯乙烯、溴化聚苯醚、溴化聚碳酸酯、溴化环氧树脂或者这些溴系阻燃剂与三氧化锑的组合等)、其他的聚合物。
作为获得本发明树脂成型品的方法,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作为必要条件的相结构,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在熔融混炼过程中,为了实现理想的相结构,例如可以举出在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的场合下,从主进料装置供给聚烯烃树脂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从挤出机前端部分的副进料装置供给无机填料的方法和预先将聚烯烃树脂与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熔融混炼后,与无机填料熔融混炼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具有被赋予了各种形式的形态,特别是,获得熔融成型体的成型方法中,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冲压成型等),但采用选自注射成型、注射压缩成型、压缩成型的方法,可以容易地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是理想的。另外,关于成型温度,通常从比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5~50℃的温度范围选择,一般为单层,也可以采用双色注射成型法和共挤出成型法等方法制成多层结构体。
此处所说的多层结构体是指在其至少一层上具有本发明的该树脂成型品的结构体。对于各层的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用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构成所有的层,也可以用其他的热塑性树脂构成为其他层。
这种多层结构体可以采用双色注射成型法等制造,但作为薄膜状或片状而获得的场合下,可以采用将形成各层的组合物用各自的挤出机熔融后,供给到多层结构的口模,进行共挤出成型的方法、预先成型其他层后,再熔融挤出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层的所谓层压成型法等来制造,当层叠结构体的形状为瓶、桶、罐等中空容器和管道、管子等管状体的场合下,可以采用通常的共挤出成型法,例如在用本发明树脂成型品层形成内层、用其他树脂层形成外层的2层中空成型体的场合下,分别向2台挤出机供给上述树脂成型品组合物和其他的树脂组合物,将这2种熔融树脂加压供给到共同的口模内,分别形成环状物流后,使树脂成型品层为内层、使其他树脂层为外层地合流,接着,向口模外共挤出,采用通常公知的管成型法、吹塑成型法等来进行,可以获得2层中空成型体。另外,在3层中空成型体的场合下,使用3台挤出机,采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制成3层结构,或者也可以使用2台挤出机,获得2种3层结构的中空成型体。这些方法中,从层间粘合力的观点考虑,优选采用共挤出成型法进行成型。
作为用作其他层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饱和聚酯、聚砜、聚四氟乙烯、聚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胺、聚酮共聚物、聚苯醚、聚酰亚胺、聚醚砜、聚醚酮、聚硫醚酮、聚醚醚酮、热塑性聚氨酯、聚烯烃、ABS、聚酰胺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也可以制成它们的混合物或添加各种添加剂来使用。
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有效地利用其优良的阻隔性、耐久性、成型加工性,可以理想地用作药液和/或气体运输或贮藏用容器及其附属部件。作为药液和气体,例如可以举出氟利昂(フロン)-11、氟利昂-12、氟利昂-21、氟利昂-22、氟利昂-113、氟利昂-114、氟利昂-115、氟利昂-134a、、氟利昂-32、氟利昂-123、氟利昂-124、氟利昂-125、氟利昂-143a、氟利昂-141b、氟利昂-142b、氟利昂-225、氟利昂-C318、R-502、1,1,1-三氯乙烷、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乙烷、甲基氯仿、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二甲醚、蓖麻油基的刹车液、二醇醚系刹车液、硼酸酯系刹车液、极寒冷地区用刹车液、硅油系刹车液、矿物油系刹车液、动力转向油、玻璃窗清洗液、汽油、甲醇、乙醇、异丁醇、丁醇、氮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丙烷、天然气、氩气、氦气、氙气、医药剂等的气体和/或液体或者气化气体等,由于对它们的耐渗透性优良,所以可以举出各种用途,例如以针对上述气体和/或液体的耐渗透性薄膜为主的气囊、香波、漂洗液、液体肥皂、洗剂等各种药剂用瓶、药液保存用罐、气体保存用罐、冷却液罐、油移液用罐、消毒液用罐、输血泵用罐、燃料箱、装运箱、洗涤液罐、备用油箱等的作为汽车部件、医疗器具用途部件、以及一般生活器具部件的罐、瓶状成型品或附属于这些罐、瓶的截止阀罩、ORVR阀罩等的阀和接头类、附属泵的表规、箱体类等的部件、加油口后面的管子、ORVR软管、备用软管、通风软管等各种燃料管的连接部件(接头等)、油管的连接部件、制动软管的连接部件、玻璃窗清洗液用喷嘴、冷却水、制冷剂等用冷却软管的连接用部件、空调制冷剂用管子的连接用部件、地面采暖管的连接部件、灭火器和灭火设备用软管、医疗用冷却器材用管子的连接用部件和阀门类、其他药液以及气体运输用管子用途、药品保存用容器等的要求耐药液和耐气体渗透性的用途、以汽车部件、内燃发动机用途、电动工具外壳类等的机械部件为首的电气电子部件、医疗、食品、家庭·办公用品、与建材有关的部件、家具用部件等。
实施例以下举出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要点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1)乙醇汽油的渗透性使用由在直径40mm挤出机的前端成型为管状的口模、冷却管子以控制尺寸的定型模、以及牵引机构成的装置,将外径8mm、内径6mm的管子进行成型。将该管子切成20cm长,将管子的一端用塞子塞严,精确称量6g模型汽油(甲苯//异辛烷=50//50体积%)与乙醇按90∶10的重量比混合的乙醇汽油混合物,装入内部,另一端也用塞子塞严。然后,测定总重量,将试验管放入40℃的防爆型烘箱中,放置500小时,然后测定减轻的重量。
(2)乙醇汽油的吸液性将采用注射成型制成的ASTM 1号拉伸试验片(厚1/8时)在高压釜中浸渍到模型汽油与乙醇按90∶10的重量比混合的乙醇汽油中,然后放入到40℃的防爆型烘箱中,放置24小时,由刚刚成型之后的绝对干燥时(绝干时)与乙醇汽油吸液后的重量求出吸液时的重量增加率。
吸液率(%)={(吸液后的重量-绝干时的重量)/绝干时的重量}×100(3)吸水率将采用注射成型制成的ASTM 1号拉伸试验片(厚1/8时)在温度60℃、相对湿度95%的恒温恒湿器中静置24小时,由刚刚成型之后的绝对干燥时(绝干时)与吸水后的重量求出吸水时的重量增加率。
吸水率(%)={(吸水后的重量-绝干时的重量)/绝干时的重量}×100
(4)热熔合性将采用注射成型制作ASTM 1号拉伸试验片在长度方向上为1/2形状的试验片(图4)。使该试验片的熔合面在涂敷特氟隆层的加热至300℃的热压机上熔融30秒后,使其与同样制作的HDPE(三井化学公司制,“ハイゼックス”,8200B)试验片的熔融了的熔合面之间粘合,制成热熔合试验片。将获得的热熔合试验片按照ASTM D638测定拉伸特性。
(5)材料强度按照以下的标准方法测定。
拉伸强度ASTM D638Izod冲击强度ASTM D256(6)相分离结构的观察在ASTM 1号试验片的厚度方向上用电子显微镜(TEM、SEM)观察距表面0.1~0.3mm部分(表层部)和1.4~1.8mm部分(中心部)。
(7)熔体粘度比使用柱塞式毛细管流变仪(东洋精机制作所制,キヤピログラフ1C型),测定在混炼温度下的剪切速度100秒-1和500秒-1下的熔体粘度(Pa·s),按照下述式(1)求出。 [参考例1(有机化层状硅酸盐的制造)]将Na型蒙脱石(クニミネ工业クニピアF,阳离子交换容量120毫当量/100g)100g搅拌分散于温水10升中,向其中加入溶解有三辛基甲基氯化铵48g(相对于阳离子交换容量为1当量)的温水2升,搅拌1小时。滤出生成的沉淀后,用温水洗涤。将该洗涤和过滤操作进行3次,将获得的固体在80℃下真空干燥,获得干燥的有机化层状硅酸盐。测定获得的有机化层状硅酸盐的无机灰分量,为67重量%。再者,无机灰分量的测定是将有机化层状硅酸盐0.1g在500℃的电炉中灰化3小时,由灰化前后的重量求出。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聚烯烃树脂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如下。再者,如果没有特别指明,皆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聚合、配制。
<聚烯烃树脂PO>
(PO-1)MFR为0.04g/10分、密度为0.956的高密度聚乙烯。
(PO-2)MFR为6g/10分、密度为0.956的高密度聚乙烯。
(PO-3)将MFR为6g/10分、密度为0.956的高密度聚乙烯100重量份、马来酸酐1重量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0.1重量份混合,用双螺杆挤出机在料筒温度230℃下进行熔融挤出而获得的改性聚乙烯。
(PO-4)将MFR为0.36g/10分、密度为0.958的高密度聚乙烯100重量份、马来酸酐1重量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0.1重量份混合,用双螺杆挤出机在料筒温度230℃下进行熔融挤出而获得的改性聚乙烯。
(PO-5)MFR为3g/10分、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94/6(重量%)的共聚物。
<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
(PA-1)熔点为225℃、相对粘度为2.35的尼龙6树脂。
(PA-2)熔点为225℃、相对粘度为2.75的尼龙6树脂。
(PA-3)熔点为225℃、相对粘度为4.40的尼龙6树脂。
(PA-4)在熔点为225℃、相对粘度为2.35的尼龙6树脂100重量份中混合上述参考例1中获得的有机化层状硅酸盐5重量份,用双螺杆挤出机在料筒温度250℃下进行熔融挤出而获得的含有层状硅酸盐的尼龙6树脂。
(PPS)熔点为280℃、MFR为100g/10分(315℃,5000g负荷)、Mw为70000、170Pa·s(320℃,剪切速度1000秒-1)的PPS树脂。
(PBT)熔点为224℃、特性粘度为0.89(邻氯苯酚,25℃)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实施例1~7、比较例1~4如表1所示,将聚烯烃树脂、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从日本制钢所公司制TEX30型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加料装置供给,在混炼温度250~300℃、螺杆旋转数200rpm下进行熔融混炼。将获得的粒料干燥后,经注射成型(东芝机械公司制IS100FA,料筒温度250~300℃,金属模温度80℃)制成试验片。测定各样品的阻隔性、热熔合性以及材料强度等,测定结果汇总示于表1中。
表1由实施例1~7和比较例1~4可知,规定了特定的相分离结构的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具有阻隔性、熔合性优良的特性,实用价值高。

(PO-1)高密度聚乙烯(MFR=0.04,密度0.956) (PA-1)尼龙6(熔点225℃,相对粘度2.35)(PO-2)高密度聚乙烯(MFR=6,密度0.956)(PA-2)尼龙6(熔点225℃,相对粘度2.75)(PO-3)高密度聚乙烯(MFR=6,密度0.956)的酸改性物 (PA-3)尼龙6(熔点225℃,相对粘度4.40)(PO-4)高密度聚乙烯(MFR=0.36,密度0.958)的酸改性物 (PA-4)含有层状硅酸盐的尼龙6(PO-5)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PS)PPS(熔点280℃,MFR=100)(PBT)PBT(熔点224℃,特性粘度0.89)
权利要求
1.一种树脂成型品,它是由聚烯烃树脂(a)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在将与该成型品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作为该树脂成型品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相结构,在该厚度方向上从表面到内层顺次观察到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聚烯烃以外的树脂(b)构成连续相且聚烯烃树脂(a)构成分散相的部分(B)、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聚烯烃树脂(a)与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的配合比例分别为20~80重量%、80~20重量%,且将与该成型品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在距表面为总厚度5~10%的任意深度内观察到由聚烯烃树脂(a)形成的连续相且由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分散相,并且在距表面为总厚度45~55%的任意深度内观察到由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连续相且由聚烯烃树脂(a)形成的分散相。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聚烯烃树脂(a)与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的配合比例分别为20~80重量%、80~20重量%,且将与该成型品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在距表面为总厚度5~10%的任意深度内观察到聚烯烃树脂(a)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同时形成连续相,并且在距表面为总厚度45~55%的任意深度内观察到由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连续相且由聚烯烃树脂(a)形成的分散相。
4.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中,使上述聚烯烃树脂(a)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的任一个熔点高的一方的温度为Tp(℃)时,在Tp+10℃~Tp+100℃的任意温度内,由下述式(1)定义的熔体粘度比满足在剪切速度200秒-1以下的任意剪切速度下为0.5以下,且在剪切速度1000秒-1以上的任意剪切速度下为0.8以上,
5.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为从热塑性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中选出的至少1种。
6.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为聚酰胺树脂。
7.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聚烯烃树脂(a)为聚乙烯。
8.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中,树脂成型品为药液和/或气体运输或贮藏用的容器或其附属部件。
9.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中,采用从注射成型、注射压缩成型和压缩成型中选出的至少1种成型方法进行成型。
10.一种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熔融成型法成型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中,将由20~80重量%的聚烯烃树脂(a)以及80~20重量%的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树脂混合物熔融成型,其中,该树脂混合物在成型加工时的温度下由下式(1)定义的熔体粘度比,在剪切速度200秒-1以下的任意剪切速度下为0.5以下,且在剪切速度1000秒-1以上的任意剪切速度下为0.8以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由聚烯烃树脂(a)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树脂成型品,在将与成型品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作为该树脂成型品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相结构,在该厚度方向上从表面到内层顺次观察到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接相的部分(A)、聚烯烃以外的树脂(b)构成连续相且聚烯烃树脂(a)构成分散相的部分(B)、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该树脂成型品具有作为聚烯烃树脂的本质特征的强韧性、成型加工性等性质,同时对药液和气体的耐渗透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文档编号C08L23/06GK1375515SQ02107419
公开日2002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6日
发明者松冈英夫, 滨口美都繁, 小林和彦 申请人:东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