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l-2-氨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酸的新方法

文档序号:99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备l-2-氨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酸的新方法本发明是有关制备L-2-氨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酸的新方法。该酸具有除草活性并且已被周知用作有效的除草剂(见日本专利公开56210/86号说明书或美国专利4,265,654号说明书)。制备(Ⅰ)式表示的L-2-氨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酸(下文缩写为“L-AMPB”)的已知方法包括将抗生素物质SF-1293即L-2-氨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酰-L-丙氨酰-L-丙氨酸进行水解(见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85538/73号),并且用微生物酶分解SF-1293物质(见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31890/74号)。在抗生素物质SF-1293中含有SF-1293分子一部分并有除草活性的L-AMPB(也称为“bialaphos”;见日本专利公开639/76号和美国专利4,309,208号)。除此之外,已知的方法中还有用化学合成方法首先制得AMPB的外消旋混合物(见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91019/73和84529/79号),然后借助微生物酶光学离析上述外消旋AMPB产物,得到L-AMPB。本发明的发明者最近又报道了另外一种方法,包括培养制造L-AMPB的链霉菌属菌株,随后直接从得到的培养肉汤中回收L-AMPB(见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47485/82号)。为了制备、研究和开发作为除草剂的象L-AMPB这样有除草活性的物质并且以商业化除草剂产品实际投入市场,必不可少地要进行某些研究以改进制备除草剂物质的方法,使所述的方法价格低廉而又能大规模生产。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增强所述物质的安全性和除草活性。如作为上述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AMPB是一种L-AMPB和D-AMPB的混合物。但D-AMPB本身基本上没有除草活性。此外,D-AMPB是非天然物质并且当施用于土壤时,它由于土壤细菌的分解作用缓慢以致留在土壤中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当L-AMPB是用合成方法制备时,首先可能生成外消旋混合物形式的AMPB。因此将L-AMPB和D-AMPB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彼此分开是必要的。所以用合成的方法制备L-AMPB不仅麻烦而且产率也低。相反,利用微生物和微生物酶制备L-AMPB的方法能够提供一种仅仅得到自然生成的L-AMPB物质。因为一些没有起除草作用而留在土壤中的L-AMPB很容易被土壤细菌分解和代谢,所以它不会长时间地留在土壤中。这种自然生成的L-AMPB被认为是一种没有环境污染危险的理想除草剂。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发明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将制备AMPB的化学合成方法大规模生产的特点能与用微生物方法制备L-AMPB具有唯一性的特点结合起来,确定一种生产L-AMPB大规模选择性的方法。L-AMPB可以被认为是一种α-氨基酸衍生物。有关这些通常组成蛋白质的普通α-氨基酸,已经知道在特殊的氨基转移酶作用下,由相应的2-氧代酸经氨基转移作用生成α-氨基酸。因此,本申请发明者一直热衷于从相应的2-氧代酸制备L-AMPB的研究,并对2-氧代酸作了大量研究。结果意外地发现在至少一种氨基给予体存在下,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以下缩写为OMPB)用某种氨基转移酶处理或用能产生这种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处理时,在适当的反应时间内,OMPB能以令人注目的产率转变成L-AMPB。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Ⅰ)式表示的L-2-氨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酸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将(Ⅱ)式表示的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在一种或多种氨基给予体存在下,用一种或多种氨基转移酶或者用一种或多种能产生一种或多种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处理。在进行本发明方法中,使氨基转移酶或能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与在水成液反应介质中的OMPB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发生反应。水成液反应介质含有OMPB和溶解在其中作为氨基给予体的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中,当反应介质的pH值调节在7.5或更高时,通常进行OMPB到L-AMPB的转化反应可能最佳。调节pH值可通过加氢氧化钠或适宜的缓冲溶液来完成。选定理想的反应条件,使反应介质的温度和pH范围最适宜氨基转移酶或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参与反应。通常在室温至60℃的温度范围适宜进行反应,优选的温度范围是25~50℃。用作反应起始化合物的OMPB是一种已知物质。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92897/81号或美国专利4,399,287号说明书中,描述了OMPB的制备和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起始OMPB化合物通常被溶解在反应介质中,在反应初最佳的起始浓度范围在0.10-100mg/ml。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微生物可以是放线菌、细菌、酵母和真菌(霜菌)。可用于本发明的典型放线菌纲例子可以指出的有白色链霉菌、灰色链霉菌、吸水链霉菌、青紫色链霉菌、产绿色链霉菌、师岗链霉菌、肉桂链轮丝菌、地中海诺卡氏菌、Nocardiopsisdassonvillei、Saccharopolysporahirsuta、Kitasa-tosporiaphosalacinea、碳样小单孢菌、假普通链孢囊菌等等。用在本发明方法中作为例举的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藤黄细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绿脓杆菌、洋葱假单孢菌、粘质沙雷氏菌、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它。用于本发明方法的典型酵母有椭园酝酒酵母、白假丝酵母、新型隐球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施氏汉逊酵母等等。用于本发明方法中作为例举的真菌有黄曲霉、土曲霉、Mucorspinescens、出芽短梗霉、球毛壳、绳状青霉、Gliocladiumvireus等。上述放线菌、细菌、真菌和酵母菌的种类可以是它们各自的典型培养菌株,这些菌株已被寄存和贮藏在周知的微生物公共存放处并且现在可以大量地从这些寄存处取出。在本发明方法中,可用的优选微生物实例有吸水链霉菌SF-1293菌株(FERMBP-130或ATCC21705,见日本专利公开639/76号或美国书3,832,394号),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产生SF-1293物质链霉菌菌株,和其突变菌株、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FERMP-7804或FERMBP-1368;见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58589/86号或欧洲专利申请公开0173327号)以及变铅青链霉菌66菌株(FERMBP-737;见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175889/84号或欧洲专利申请公开0196375号说明书)。另外,只要在氨基给予体存在下能产生将OMPB转化成L-AMPB氨基转移酶活性的酶,在本发明中也能使用任何其它的微生物。吸水链霉菌特性已在日本专利公开639/76号或美国书3,832,394号进行了描述。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FERMBP-1368)具有和前面所述SF-1293菌株相同的微生物特性,只是NP-50菌株与SF-1293菌株遗传特性不同,因为NP-50菌株缺乏产生SF-1293物质的生物合成能力(见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58589/86号或欧洲专利申请公开0173327号)。再有变铅青链霉菌66菌株(FERMBP-737)的微生物特征已在日本专利申请首次介开“KoKai”175889/84号中进行了描述。上面叙述的微生物菌种中,具有FERMP-数字的菌种已经寄存贮藏在日本公共寄存处“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工业科学技术暑发酵研究院”地址日本1-3,Higashi1-chome,Yatabe-machi,TsuKuba-gun,Ibaraki-ken。那些具有FERMBP-数字的菌种也已经寄存和贮藏在按布达佩斯条约指定的同样的日本公共寄存处。用于本发明方法的酶,即氨基转移酶,可以是任何在氨基给予体存在下使OMPB转化成L-AMPB具有氨基转移酶活性的酶。在本发明方法中的优选氨基转移酶实例包括市场上可以买到的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通常缩写为GOT)(国际酶分类号为EC2,6,1,1)和市场上可以买到的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通常缩写为GPT)(国际酶分类号为EC2,6,1,2)以及那些在L-谷氨酸作为氨基给予体存在下有能使OMPB转化成L-AMPB氨基转移酶活性的酶。这些氨基转移酶即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二种或多种结合使用。其中优选的是在天冬氨酸作为氨基给予体存在下,具有将2-氧代戊二酸转化成谷氨酸酶促活性的氨基转移酶(即这种也有所谓GOT活性的氨基转移酶)和在谷氨酸作为氨基给予体存在下,具有将OMPB转化成L-AMPB氨基转移酶活性的结合或体系。例如作为这种有所谓GOT活性的氨基转移酶可能使用商业上可以买到的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国际酶分类号EC2,6,1,1);或者用一种方便的方法从有GOT活性的一种微生物中已经提取过的具有GOT活性的氨基转移酶。例如吸水链霉菌SF-1293菌株(见日本的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47485/82号;FERMBP-130;ATCC21705)。这些具有GOT活性的氨基转移酶可再单独或结合使用。对于在L-谷氨酸作为氨基给予体存在下能把OMPB转化成L-OMPB并且与所述的有GOT活性氨基转移酶结合使用的第二种氨基转移酶,只要在L-谷氨酸存在下能转化OMPB成L-AMPB,可以使用任意的氨基转移酶。用于本发明方法中的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任何已知的氨基给予体,例如由日本生物化学社编辑、东京KagaKuDozin有限公司出版的“SEIKAGAKUJIKKENKOZA”11卷“氨基酸和生物胺的代谢”或在“生物化学杂志”2472486(1972)中描述过的全都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的氨基给予体化合物最佳实例包括直链脂肪族的L-α-氨基酸如L-谷氨酸、L-天冬氨酸、L-丙氨酸、L-甲硫氨酸、L-谷氨酰胺等;支链的脂肪族L-α-氨基酸如L-亮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等,碱性氨基酸如L-赖氨酸、L-鸟氨酸、L-组氨酸等;以及芳香族氨基酸如L-苯基丙氨酸、L-酪氨酸、L-色氨酸等;还有这些氨基酸的碱金属盐如钠盐或钾盐。此外,在本发明中与上述L-氨基酸相对映的D-氨基酸同样可以作为氨基给予体。这些氨基给予体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作为氨基给予体,优选的是使用谷氨酸或一种它的盐,与天冬氨酸或其盐结合。在反应开始前,氨基给予体的量与存在反应介质中OMPB量摩尔比通常可以是在10∶1~1∶10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当谷氨酸和/或天冬氨酸作氨基给予体时,商业上可以买到的谷氨酸或天冬氨酸都可以使用。通常,这些氨基酸可以是D异构体和L异构体的混合物,优选的是它们的L异构体。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盐,它们的碱金属盐特别是它们的钠盐或钾盐也可使用。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谷氨酸(或它的盐)、天冬氨酸(或它的盐)是以结合的形式使用的。这些氨基给予体化合物的相应浓度和氨基给予体与OMPB的比率优选范围如下描述。当氨基给予体以高于OMPB的比率提供时,反应介质中存在的氨基给予体的量大于OMPB的量,这样就能提高反应速率和OMPB变成L-AMPB的转化率。但是也要从经济角度来选定适宜的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与OMPB的比率。通常谷氨酸或它的盐的浓度(或加入量)与OMPB的浓度(或加入量)比率的优选范围在0.2∶1~3.0∶1。另一方面,天冬氨酸或它的盐的浓度(或加入量)与OMPB的浓度(或加入量)的比率理想范围在1.0∶1~3.0∶1。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当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与化学式为(Ⅱ)的OMPB和氨基给予体反应时,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即首先所述的微生物在含有通常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介质中培养。用于一般培养微生物的任何普通的微生物培养营养源都是可能的。例如,可使用的碳营养源有葡萄糖、淀粉、甘油、蔗糖、粘稠麦芽糖浆、糖蜜或其它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可使用的氮营养源有大豆粉、麦胚芽、肉羹、胨、干酵母、玉米浆、硫酸铵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如果需要,还可以在上述培养介质中加入一种或多种无机盐和碳酸钙、氯化钠、氯化钾和磷酸盐。作为微生物培养方法,液体培养方法,尤其浸没培养方法最适宜。上述微生物的培养可在需氧条件下进行,适于培养的温度为25~40℃。对放线菌可以持续培养1-4天,细菌1-2天,酵母1-2天,真菌1-4天。这样培养得到的产生氨基转移酶微生物的培养肉汤可以这样来使用。如果需要的话,从培养肉汤中分离微生物细胞然后用水或生理盐水洗涤所得到被洗过的完整的细胞以合适的细胞浓度悬浮在水、生理盐水或一种适宜的缓冲水溶液中,得到一种容易使用的细胞悬浮液。然后或同时或连续地加到含使用的微生物细胞、OMPB(第一种基质)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表示酶的第二种基质)的培养肉汤或水悬浮液中。得到的液体混合物保持在这样的条件下,即让微生物与OMPB和氨基给予体反应从而继续进行OMPB到L-AMPB的转化反应。在水成液反应介质中的细胞浓度和OMPB和氨基给予体的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pH条件可以适宜地调节以致保持反应介质在这样的条件,即OMPB到L-AMPB的转化反应将有效地进行并且将让微生物显示其作用。在水成液反应介质中OMPB和氨基给予体用上面描述的方法处理被转化成L-AMPB。调节反应时间,以使在反应混合物中能产生和积累L-AMPB相当大的量。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当用氨基转移酶(一种或多种)处理OMPB和氨基给予体时,OMPB和氨基给予体(一种或多种)加入并且被溶解在水或一种缓冲溶液适宜的氨基转移酶的一种酶溶液中。随后进行OMPB的酶促反应。在反应体系中,氨基转移酶(一种或多种)OMPB和氨基给予体(一种或多种)各自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及pH值的条件可以适当地调节到能充分发生OMPB到L-AMPB转化反应的各自最佳范围。作为使用的氨基转移酶可以是商业上可以买到的一种酶产物形式的氨基转移酶。另外,可以使用这样的水溶液,原酶溶液或在水中的一种原酶产物的水溶液。原酶溶液是在所述的肉汤中通过分离微生物细胞用于在本发明中产生氨基转移酶微生物,从一种放线菌、细菌、真菌或酵母的培养肉汤中直接制备的。水原酶溶液也能以分离的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水提取液的形式使用。只要所说的原酶溶液在氨基给予体(一种或多种)存在下,具有使OMPB转化成L-AMPB的能力,以上述描述的微生物或其培养肉汤中通过超声处理或细胞的溶菌酶处理等方法制得的原酶溶液也能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毫无疑问,提纯过的酶的水溶液也能使用。我们知道酶或微生物稳定性和施用效率借助有机溶剂、交联剂和载体等通过固相能够增强。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只要有把OMPB移化成L-AMPB的能力,用已知固相方法处理过的固相酶或固相的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也可以使用。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用氨基转移酶(一种或多种)将OMPB转化成L-AMPB的酶促反应优选条件是pH值为7.5、或高于7.5,最好在8.0~9.0的范围内进行。反应适当地选择在使氨基转移酶具有活性或参与酶促反应的最佳温度和pH值范围。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L-谷氨酸、或其盐和天冬氨酸或其盐两者都作为氨基给予体存在的情况下,用一种或多种氨基转移酶或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处理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即OMPB。在这一实施例中作为使用的氨基转移酶最好用一种酶体系。这种酶体系由两种酶组成一种是在L-天冬氨酸作为氨基给予体存在下有使2-氧代戊二酸转化成谷氨酸的氨基转移酶活性,即这种酶具有在所述的GOT活性范围内氨基转移酶活性;第二种是在谷氨酸作为氨基给予体存在下,具有使OMPB转化成L-AMPB的氨基转移酶活性。上述本发明方法中优选的实施例可以选取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酶体系,该酶体系不仅在天冬氨酸作为氨基给予体存在的情况下能将2-氧代戊二酸转化成谷氨酸,即所谓GOT活性,而且在谷氨酸作为氨基给予体存在的情况下,还具有将OMPB转化成L-AMPB的氨基转移酶活性。所述的微生物可以是吸水链霉菌SF-1293菌株(FERMBP-130或ATCC21705)或它的实变菌株,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见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58589/86号;FERMP-7804或FERMBP-1368)。在上述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推测OMPB在上述氨基转移酶体系或微生物的作用下,从作为氨基给予体之一的谷氨酸(或它的盐)中接受氨基,以至于随氨基的给予作用谷氨酸转化成2-氧代戊二酸生成L-AMPB。而天冬氨酸(或它的盐)在有GOT活性的氨基转移酶作用下,作为另一种氨基给予体将其氨基提供给所述的2-氧代戊二酸使2-氧代戊二酸再转变成谷氨酸。天冬氨酸(或它的盐)本身则被转化成草酰乙酸并且最终成丙酮酸。以这种方式,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含有L-AMPB作为产物的反应溶液。总之,简单地说,实施本发明适宜的方案是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在至少一种氨基给予体化合物存在下,用至少一种氨基转移酶处理或反应。优选的是在L-谷氨酸和L-天冬氨酸或它们的盐都存在的条件下,温度从室温至60℃,pH值为7.5~9.0在碱性条件下,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及氨基转移酶(一种或多种)溶解在水成液反应介质中反应。适宜地实施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方案是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在至少一种氨基给予体化合物存在下,用至少能产生一种氨基转移酶的一种微生物处理或反应。优选的是在L-谷氨酸和L-天冬氨酸或它们的钠盐都存在的条件下,pH值为7.5~9.0的碱性条件,温度在室温至60℃,其中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一种或多种)已被溶解并且所说的微生物细胞已被悬浮在水成液反应介质中。当使用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细胞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时,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加入到一种能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培养肉汤中,其中所述的完整细胞悬浮在培养肉汤中,而后使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和所说的微生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是,在至少一种氨基给予体化合物存在下,所选的是在L-谷氨酸和L-天冬氨酸或它们的钠盐都存在下,在pH值为7.5~9.0的碱性条件,温度从室温至60℃,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用至少能产生一种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和含有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提取物处理,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及含氨基转移酶的所述微生物提取物已被溶解在水成液反应介质中。本发明的方法无论按那种方案进行,酶促反应开始进行之前,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溶解在水成液反应介质中的初始浓度为0.1到100mg/ml。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转化成L-2-氨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酸的酶促反应发生之前,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在水成液反应介质中的摩尔比为1∶10-10∶1。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当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即OMPB)、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和氨基转移酶或生成氨基转移酶细胞之间相互反应已经进行时,给出了含有一定量生成的L-2-氨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酸(即L-AMPB)、一定量遗留下的未反应的OMPB、一定量使用的氨基转移酶(一种或多种)或一定量使用的微生物细胞的水反应溶液或混合物。如果反应溶液或混合物含有使用的微生物细胞,最好对其分离。通过离心分离作用,从反应溶液或混合物中使微生物细胞分离出来并可以得到含有L-AMPB但不含微生物细胞的上层清液。现在把从L-AMPB水溶液中回收L-AMPB产物的方法描述如下从水溶液中回收和纯化L-AMPB可以根据已知产生L-AMPB发酵方法产生L-AMPB微生物的培养肉汤中,运用回收和提纯L-AMPB的同样方式进行。回收和纯化L-AMPB的详细步骤在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oKai”47485/82号中已经描述。例如,从本发明的方法中得到的从反应溶液中回收和纯化L-AMPB,可以将含有L-AMPB的反应溶液通过一个Dowex50W(美国,Rohm和Haas有限公司的产品)阳离子交换树脂,使L-AMPB被该树脂吸附,然后用水或稀氨水溶液洗脱,得到含有L-AMPB的洗提馏分。收集含有L-AMPB的洗提馏分,并在减压下浓缩得到L-AMPB干燥粉末。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L-AMPB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在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KaKai”47485/82号中描述过的已知发酵方法得到的具有可信的L-AMPB样品的性质相同。另外,我们也看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L-AMPB表明除草活性。用这些L-AMPB进行实验与已知发酵方法制得的L-AMPB除草活性相比是相同的。根据以下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通过各种不同的商业上可以买到的氨基转移酶与OMPB反应制备L-AMPB。OMPB溶解在含有加入氨基给予体化合物的50mM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6)中。在该实验中使用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GOT)(Boehr-ingerMannheim有限公司的产品)作为氨基转移酶,L-天冬氨酸(Asp)和L-谷氨酸(Glu)都作为氨基给予体(提供氨基的物质)加入并溶解在反应介质中。另一方面,当使用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GPT)(Boehringermannheim有限公司的产品)时,将L-丙氨酸(Ala)作为氨基给予体加入并溶解在反应介质中。当参考试验使用谷氨酸脱氢酶(GLOH)时,加入氯化铵和氢氧化钠作为氨基给予体。为了进行对比,用2-氧代戊二酸(2-KG)(作为对照物)与所用的氨基转移酶进行反应,评价谷氨酸。在每个实验中,酶促反应在30℃进行50分钟后,在100℃加热反应混合物3分钟停止反应。加入稀硫酸溶液,将反应混合物或溶液的pH值调到2并离心分离,得到上层清液。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生成并存在于上层清液中的L-AMPB和谷氨酸的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使用的酶基质化合物和它氨基给予体化合物反应产物和它和加入量的浓度(μg/ml)和它的浓度(μg/ml)的生成量μg/mlOMPB100Asp1000L-AMPB2.8GOTOMPB100Glu1000L-AMPB3.7(10单位/毫升)2-KG100Asp1000Glu109.3(对照)GPTOMPB100Ala1000L-AMPB0.9(4单位/毫升)2-KG100Ala1000Glu92.7(对照)NADH+NH4ClGLDHOMPB1001000L-AMPB1.9(60单位/毫升)2-KG100NADH+NH4ClGlu109.3(对照)1000由表1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使用酶促反应从OMPB制备L-AMPB,虽然其收率是显著的,但是不如从2-氧代戊二酸制备谷氨酸的收率高。实施例2下列表2中陈述的试验细菌菌株分别被接种到40ml一份营养肉汤的培养介质中(Difco公司产品),随后在28℃培养细菌6小时。得到的培养肉汤每个作为种子培养,以接种物2%的量把它接种到如上同样组成的40ml一份的培养介质中并且在28℃培养过夜。OMPB被加到每个得到的培养肉汤(含细菌细胞为100μg/ml浓度)。每个得到的含OMPB的培养肉汤,进一步加入作为氨基给予体的L-天冬氨酸钠(浓度为100μg/ml)。这样就得到了含有培养肉汤、OMPB和L-天冬氨酸钠的液体混合物。在28℃用24小时进行OMPB转化成L-AMPB的酶促转化作用。反应混合物的pH值用25%的硫酸调到2终止反应。用离心分离分出细胞。用氨基酸分析仪来测定上层清液中所得的L-AMPB的量。试验结果总结在表2中。表2试验细菌生成L-AMPB原酶溶液GOT酶的特定GOT活性(效力)活性(×103菌株的量(微克/毫升)(×10-3单位/毫升)蛋白质单位/毫克)枯草杆菌ATCC93412.422.046.7藤黄细球菌ATCC66331.922.0196.4金黄葡萄球菌20926.617.5182.3(ATCC6538)大肠埃氏杆菌ATCC107980.83.85.4绿脓杆菌ATCC101458.3342.0686.7粘质沙雷氏菌ATCC138805.045.6300.0从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由OMPB可以以有意义收率制备L-AMPB。另外,将上述28℃培养过夜得到的各份培养肉汤进行超声处理,分解细菌细胞得到细胞提取物。如此制得的细胞提取物离心分离,产生水原酶溶液。测得各原酶溶液GOT活性强度(效力)并在表2中表明。表2所示的数字可以看到产生L-AMPB的量和所述原酶溶液GOT活性测得值之间的重要相互关系。此外,按Bio-Rad蛋白质分析方法分析所述原酶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评价所述溶液中酶(×10-3蛋白质单位/毫克)的特殊GOT活性并列于上述表2之中。实施例3吸水链霉菌SF-1293菌株(FERMBP-130)在10ml的予先培养介质(含有2.0%的可溶性淀粉、1.0%的聚胨、0.3%的肉汁、0.05%的磷酸氢二钾、pH7.0)中接种。在28℃将上述菌株振动-培养24小时,所得的培养肉汤用作种子培养,以接种物2%的量接种到培养介质中(含有7.0%的葡萄糖、4.4%的bactosoyton、0.372%的磷酸二氢钾、0.0852%的磷酸氢二钠、1.15%的dotiteTES,即N-三(羟甲基)甲基-2-氨基-乙烷磺酸、0.0001%的氯化钴;pH6.0)。然后在28℃,在充气和摇动的条件下,进行SF-1293菌株的培养。培养4天后,通过离心分离收集产生的微生物细胞,用50mM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6.0)洗涤。然后通过超声波处理(用一种特定的称做“KUBOTAINSONATOR”的仪器,1.5A,1分钟)分裂细胞。随后再离心分离,得到原酶溶液。将浓度分别达到100μg/ml和200μg/ml的OMPB和L-天冬氨酸加入到上述原酶溶液中。对于氨基转移反应用2-氧代戊二酸(2-KG)作对照基质进一步做对照实验。然后使酶促反应在30℃进行2小时后,将反应溶液在100℃加热3分钟,以终止反应。用稀硫酸将得到的反应溶液pH值调至2,离心分离反应溶液得到上层清液。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存在于上层清液中的L-AMPB和由2-KG产生的谷氨酸的量。试验结果列于表3中。表3</tables>实施例4(1)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FERMP-7804或FERMBP-1368)在10ml的予先培养介质(含有2.0%的可溶性淀粉、1.0%的聚胨、0.3%的肉汁、0.05%的磷酸氢二钾;pH7.0)中接种。在28℃将上述NP-50菌株振动-培养24小时,所得的培养肉汤用作种子培养。将其以2%接种到生产的培养介质中(含有7.0%的葡萄糖、4.4%的bacto-soyton、0.327%的磷酸二氢钾、0.0852%的磷酸氢二钠、1.15%的dotiteTES、0.0001%的氯化钴;pH6.0),然后在28℃在充气和摇动的条件下进行NP-50菌株的培养。(2)在一个250ml的锥形烧瓶中,将20ml的已在上述生产培养介质中培养了3天的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培养肉汤、30ml的OMPB水溶液(OMPB浓度87mg/ml予先将其pH值调至7.0)、40ml商品L-谷氨酸钠水溶液(L-谷氨酸钠浓度170mg/ml)和10ml的1Mtris-HCl缓冲溶液(pH8.5)混合到一起,混合液中的OMPB浓度总计为26mg/ml。在37℃,轻轻摇动烧瓶中的液体混合物,使酶促反应进行24小时。然后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离心分离,除去其中的微生物细胞,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含有生成L-AMPB的上层清液(100ml),测定溶液中L-AMPB的量。结果表明生成了14mg/ml的L-AMPB。另外,用L-丙氨酸或L-天冬氨酸钠分别作为氨基给予体(加到浓度为170mg/ml)进行类似的实验。观察到当使用L-丙氨酸时,生成了2.8mg/ml的L-AMPB。使用L-天冬氨酸钠时,生成了1.5mg/ml的L-AMPB。(3)在上述步骤(2)中,使用L-谷氨酸钠作为氨基给予体已生成的反应混合物,经离心分离后得到的上层清液(100ml)通入一个“Dowex50W×2”(H+一型)(商标名称,Rohm&amp;Haas公司产品)阳离子交换树脂柱,随后用稀氨水展开。收集含有L-AMPB馏份的洗提液并浓缩。浓缩液在一个150ml“Dowex1×2”(CH3COO-一型)(商标名称Rohm&amp;Hass公司生产)阴离子交换柱上进行色谱分离。用水洗涤树脂柱后,用0.3N的乙酸水溶液洗提柱。在减压下,将含有L-AMPB馏份的洗提液浓缩至干,在真空下干燥,得到720mg白色粉末状的L-AMPB,从甲醇中重结晶白色粉末。用常规方法分析得到的晶体,即测定元素分析、比旋光度、熔点、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证实得到的L-AMPB晶体与可信的L-AMPB样品完全一致。实施例5(1)将在实施例4步骤(1)中使用的生产培养介质中培养的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FERMP-7804;FERMBP-1368)培养肉汤(20ml)置于一个30ml的离心管中,以3000rpm的转速离心分离10分钟。沉淀了的NP-50菌株细胞悬浮在30ml50mM的tris-HCl缓冲溶液(pH8.5)中,制成细胞悬浮液。在一个250ml的锥形烧瓶中将20ml的细胞悬浮液、30ml的OMPB水溶液(OMPB浓度87mg/ml予先将pH值调至7.0)、40ml的商业L-谷氨酸钠水溶液(L-谷氨酸钠浓度170mg/ml)和10ml1M的tris-HCl缓冲溶液(pH8.5)混合在一起。混合液中的OMPB浓度总计为26mg/ml。在37℃,轻轻摇动得到的液体混合物,使酶促反应进行24小时。随后离心分离如此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以去除其中的微生物细胞。通过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得到的含有生成的L-AMPB上层清液(100ml)以测定溶液中L-AMPB的量。结果表明生成了15mg/ml的L-AMPB。(2)在用实施例4步骤(3)的相同方式中,使上述步骤(4)中得到的含有L-AMPB的上层清液(100ml)在一个400ml的“Dowex50W×2”(H+一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进行色谱分离,然后用稀氨水展开。以实施例4步骤(3)的相同方法对含有L-AMPB馏分的洗提液进行后处理,得到750ml白色粉末状的L-AMPB。实施例6(1)将已在实施例4步骤(1)中使用的生产培养介质中已培养的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FERMP-7804;FERMBP-1368)培养肉汤(20ml)置于一个30ml的离心管中,并在3000rpm的转速下离心分离。将沉积了的NP-50菌株细胞悬浮在30ml50mM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pH8.5)以制成细胞悬浮液。随后,用超声波分裂仪分裂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分裂10分钟后,所得的悬浮液以1000rpm转速离心分离10分钟,生成20ml上层清液的原酶溶液。在一个250ml的锥形烧瓶中,将以上得到的20ml上层清液(原酶溶液)与30ml的OMPB水溶液(OMPB浓度为87mg/ml,予先调节pH值至7.0)、40ml商品L-谷氨酸钠水溶液(谷氨酸钠浓度为170mg/ml)和10ml1M的tris-HCl缓冲溶液(pH8.5)混合在一起,混合液中的OMPB浓度总计为26mg/ml。在37℃,轻轻摇动所得的液体混合物,使酶促反应进行24小时。然后,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得到的反应混合物(100ml),测定在所说反应混合物中生成的L-AMPB量。结果表明生成了16mg/ml的L-AMPB。(3)在如实施例4步骤(3)的同样方法,将从上述步骤(2)的酶促反应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100ml)在一个400ml“Dowex50W×2”(H+一型)离子交换柱进行色谱分离,随后用稀氨水展开。用如实施例4步骤(3)的同样方法对含有L-AMPB馏分的洗提液进行后处理,得到740mg白色粉末状的L-AMPB。实施例7(1)将变铅青链霉菌66菌株(FERMBP-737)在10ml与实施例4步骤(1)使用相同组成的予先培养介质中接种。在28℃,将上述微生物振动一培养24小时。得到的培养肉汤用作种子培养。将其以接种物2%的量接种到与实施例4步骤(1)中使用相同组成的生产培养介质中。随后在28℃,在充气和摇动的条件下进行培养。(2)在一个250ml的锥形烧瓶中,将20ml的在上述生产培养介质中培养了3天的变铅青链霉菌66菌株培养肉汤30ml的OMPB水溶液(OMPB浓度87mg/ml,予先调节pH值为7.0)、40ml的商品L-谷氨酸钠水溶液(L-谷氨酸钠浓度170mg/ml)和10ml1M的tris-HCl缓冲溶液(pH8.5)混合在一起。混合液中的OMPB浓度总计约为26mg/ml。在37℃轻轻摇动烧瓶里的液体混合物,使酶促反应进行24小时。然后,将这样得到的反应混合物离心分离以除去其中的微生物细胞。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所得的含有生成的L-AMPB上层清液(100ml),测定其中L-AMPB的量,结果表明生成了6mg/ml的L-AMPB。实施例8(1)吸水链霉菌SF-1293菌株(FERMBP-130;ATCC21705)在与实施例4步骤(1)中使用的组成相同的10ml予先培养介质中接种。在28℃,将上述SF-1293菌株振动-培养24小时。生成的培养肉汤用作种子培养。将它以接种物2%的量接种到组成与实施例4步骤(1)中使用的生产培养介质中。然后,在28℃,在充气和摇动的条件下,进行SF-1293菌株培养。(2)在一个250ml锥形烧瓶中,将20ml在上述生产培养介质中已培养了3天的吸水链霉菌SF-1293菌株培养肉汤、30ml的OMPB水溶液(OMPB浓度87mg/ml,予先将pH值调在7.0)、40ml的商品L-谷氨酸钠水溶液(L-谷氨酸钠浓度170mg/ml)和10ml1M的tris-HCl缓冲溶液(pH8.5)混合在一起。混合液中的OMPB浓度总计约为26mg/ml。在37℃轻轻摇动烧瓶中的液体混合物,使酶促反应进行24小时。然后离心分离如此得到的反应混合物,除去其中的微生物细胞。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所得的含有生成L-AMPB的上层清液(100ml),测定上层清液中生成的L-AMPB量。结果表明生成了7mg/ml的L-AMPB。(3)在如实施例4步骤(3)中相同的方法,使上述步骤(2)中得到的上层清液(100ml)在一个400ml“Dowex50W×2”(H+一型)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色谱分离,然后用稀氨水展开。用在实施例4步骤(3)中的相同方法对含有L-AMPB馏份的洗提液进行后处理,得到350mg的白色粉末L-AMPB。实施例9将一块20g的商品面包酵母(酿酒酵母、日本OrientalYeast公司产品)湿块悬浮在100ml50mM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pH8.5)。在一个250ml的锥形烧瓶中,将20ml的面包酵母细胞悬浮液、30ml的OMPB水溶液(OMPB浓度87mg/ml,予先将pH值调至7.0)、40ml的商品L-谷氨酸钠水溶液(L-谷氨酸钠溶液170mg/ml)和10ml1M的tris-HCl缓冲溶液(pH8.5)混合在一起。混合液中的OMPB浓度总计约为26mg/ml。在37℃,轻轻摇动所得的液体混合物24小时,使OMPB的酶促反应得以进行。离心分离这样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以除去其中的酵母细胞。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所得的含有生成的L-AMPB上层清液(100ml),测定上层清液中存在的L-AMPB量。结果表明生成了6mg/ml的L-AMPB。实施例10在50mM的tris-HCl缓冲溶液(pH8.5)中,其中加入并溶解了400μg/ml的OMPB和600μg/ml的L-谷氨酸,使氨基转移酶与OMPB反应生成L-AMPB。用作这个氨基转移酶的是商品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GOT)(Boeh-ringerMannheim公司的产品),GOT浓度定为40单位/ml。在37℃,使酶促反应进行24小时后,得到的反应液在100℃加热3分钟,以终止反应。然后,用稀硫酸将反应溶液的pH值调至2,离心分离。除去不溶性固体,得到上层清液。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上层清液中的L-AMPB量,氨基酸分析仪是日本ATTO公司制造“MLO-703”型,保留时间为12分钟。测定结果表明在上层清液中生成了100μg/mlL-AMPB。实施例11(1)培养方法下面表4-10指出的几种微生物,分别从它们各自的种子培养斜面上接种到装在大容量试管中的液体培养介质中(含有0.5%葡萄糖、0.3%的酵母汁、1.0%的肉汁、1.0%的胨、0.3%的氯化钠;pH7.0)每10ml体积1份。也可以将一种不锈钢圈置于培养放线菌类所用的试管中。而后在试管摇动器上,分别将被接种的微生物在28℃培养24小时(或48小时)。(2)制备细胞样品培养结束后,将得到的培养肉汤按每份1ml(真菌除外,真菌培养每份取0.2ml)分别取到微量试管中(Eppenderf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并以12000rpm的转速离心分离3分钟。弃去上层清液,收集剩余的沉积细胞作为细胞样品。(3)酶促反应将每个细胞样品分别装入微量试管中,然后加入20μl的tris-HCl缓冲溶液(1摩尔pH8.0)、20μl的OMPB水溶液(OMPB浓度200mg/ml,pH8.0)、40μl下列给定的氨基给予体水溶液(包括L-谷氨酸钠、L-天门冬酸钠和L-丙氨酸中的任何一种,浓度为1摩尔/ml)和120μl的水。将得到的混合物在37℃放置24小时,使存在其中的微生物细胞、OMPB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反应结束后,以12000rpm的转速将反应混合物离心分离3分钟。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L-AMPB的量,进而确定存在于所得上层清液中的L-AMPB量。试验结果总结于表4~10中。表4生成的L-AMPB量(mg/ml)使用的微生物(细菌)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2.01.92.2藤黄微球菌ATCC93412.60.20.3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ATCC65383.20.60.5大肠埃希氏杆菌ATCC107989.84.23.3绿脓杆菌ATCC101458.33.33.8洋葱假单孢菌ATCC177599.62.43.0粘质沙雷氏菌ATCC138809.51.81.6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2.50.30.4表5生成的L-AMPB量(mg/ml)使用的微生物(酵母菌)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酿酒酵母ATCC97630.90.30.2白假丝酵母IAM48881.20.90.4白假丝酵母IAM482912.16.14.0新型隐球酵母IAMIAM47722.41.30.8汉逊德巴和酵母IAM43562.71.20.7变异三角酵母IAM44432.21.50.4施氏汉逊酵母IAM42691.60.80.2表6生成的L-AMPB量(mg/ml)使用的微生物(放线菌)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白色链霉菌IFO13014(ATCC3004)7.41.00.8灰色链霉菌IFO12875(ATCC23345)8.31.71.9肉桂链轮丝菌IFO12852(ATCC11874)10.66.02.2师岗链霉菌IFO13416(ATCC19166)6.87.53.3地中海诺卡氏菌ATCC212718.12.61.6(拟诺片氏)Nocardiopsisdassonvillei6.31.51.5JCM3237Saccharopolysporahirsuta3.70.80.9JCM3170(ATCC27875)表7使用的微生物(放线菌)生成的L-AMPB(mg/ml)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绿色产色链霉菌IFO13347(ATCC14925)9.51.61.1多毛链霉菌IFO12807(ATCC19797)1.40.10.1碳样小单孢菌NRRL2972(ATCC27114)6.11.41.6假普通链孢囊菌ATCC271003.00.81.7*培养时间48小时表8使用的微生物(放线菌)生成的L-AMPB量(mg/ml)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绿色产色链霉菌JCM4977*8.85.63.6*Bialaphos产生的放线菌表9使用的微生物(真菌)生成的L-AMPB量(mg/ml)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黄曲霉ATCC96430.50.20.3土曲霉IAMQM82J0.30.20.1MucorspinessensIAMMU35.30.91.1出芽短梗霉IAMF241.70.60.4球毛壳ATCC62050.30.10.2表10生成的L-AMPB量(mg/ml)使用的微生物(真菌)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绳状青霉ATCC96440.60.40.3Gliocladiumvirens2.00.40.5ATCC9645(粘质霉)培养时间48小时在上面表2和表4-10指出的微生物种属或菌株中,具有ATCC一号的种属或菌株已经寄存和贮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标准菌种收藏所”中;具有JCM-号的种属或菌株已经寄存和贮藏在日本Saitama-KenWake市物理和化学研究所的“日本微生物收藏所”(JapanCollectionofMicroorganism)中;具有IAM-号的种属或菌株已经寄存和贮藏在日本东京“东京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中;具有IFO-号的种属或菌株已经寄存和贮藏在日本大阪“大阪发酵研究所”中。上述所有具有给出存取号码的微生物菌种或菌株,都可作为已知类型的培养菌株,从上述确定的公众寄存处得到和分类。实施例12(1)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FERMP-7804或FERMBP-1368)在10ml的予先培养介质中(包括2.0%的可溶性淀粉、1.0%的聚胨(polypeptone)、0.3%的肉汁、0.05%的磷酸氢二钾pH7.0)接种。上述的NP-50菌株在28℃,振动-培养24小时。用得到的培养肉汤作种子培养。将它以接种物2%的量接种到生产培养介质中(包括7.0%的葡萄糖、3.9%的麦胚芽、2.5%的可溶性植物蛋白、0.3%的磷酸二氢钾、0.0001%的氯化钴;pH6.8)。然后,在28℃充气和摇动的条件下进行培养。(2)向每份20ml的由培养NP-50菌株在上述生产培养介质中培养了3天得到的,其中含有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培养肉汤中加入OMPB和L-谷氨酸钠以及作为氨基给予体的L-天冬氨酸钠。加入比例的量要使它们在得到的混合物中浓度如同下面表11给出的进行氨基转移反应时的最初浓度。再加入10ml1M的tris-HCl缓冲溶液(pH8.5),将得到的每个混合物的pH值调至8.5,并使混合物体积达到100ml。这样使得培养肉汤的最初体积被稀释了5倍。然后,使OMPB酶促胺化反应在37℃进行24小时,反应过程中轻轻摇动反应溶液,该溶液含有悬浮在内的细胞以及溶液在内的OMPB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反应结束后,每份100ml的反应混合物分别进行加热处理(酶的灭菌和致纯失活)以终止反应。过滤每份反应混合物,除去微生物细胞。用氨基酸分析仪(商标名称“MLC-703”ATTO公司生产,停留时间12分钟)测定所得的每份滤液中L-AMPB的量。试验结果列于表11中。表11反应开始前氨基给予体反应结束后生成试验号OMPB的初初始浓度(μg/ml)的L-AMPB最终浓度始浓度L-谷氨酸钠L-天冬氨酸钠(μg/ml)1100001000005930210000200000717031000001000035041000010000100008500530000300003000028360从表11的结果我们清楚地看到当L-谷氨酸钠和L-天冬氨酸钠一起做为氨基给予体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进行OMPB酶促胺化反应,与在有L-谷氨酸钠和L-天冬氨酸钠任何一个存在的条件下进行酶促胺化反应比较,前者由OMPB生成L-AMPB的量相对明显地有所增加。实施例13在如实施例12同样的予先培养条件下制得的吸水链霉菌NP-50菌株培养肉汤用作种子培养。在一个3升的发酵瓶中将其接种到容量如实施例12使用的同样的培养介质中。在28℃培养3天。将如此得到的2升培养肉汤移入反应罐中,随后向其中加入300克OMPB。另外,向其中加入并溶解310克的L-谷氨酸钠(WakoPureChemicalIndustriesLtd的产品)和290克的L-天冬氨酸钠(NakaraiChemicals,Ltd的产品)。然后,用NaOH水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至8.5后,加水,使混合物体积达到10升。这样,反应开始时,得到的液体混合物中OMPB浓度是30000μg/ml。此时,L-谷氨酸钠和L-天冬氨酸钠各自的浓度等于OMPB的摩尔浓度(1/6mol)。然后,在37℃使OMPB的酶促胺化反应进行24小时。反应过程中轻轻摇动含有NP-50菌株细胞,OMPB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的液体混合物,并且控制pH值为8.5。反应结束后,加入50%的硫酸,将反应所得混合物pH值调至3.0。借助一种助滤器过滤反应混合物。除去细胞,得到9l滤液。用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分析滤液中L-AMPB的浓度,结果发现是29000μg/ml。完后使滤液通过一个5l“Dowex50WH+一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色谱分离,用水展开。含有L-AMPB的馏份再通过(CH3COO-一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色谱分离。用水洗涤,然后用0.3N的乙酸水溶液洗提。在减压条件下,将含有L-AMPB馏份的洗提液浓缩至干,在真空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的L-AMPB。从甲醇中重结晶这种白色粉末,得到产量(L-AMPB)183克。以常规方法分析得到的L-AMPB晶体。即测定元素分析、比旋光度、熔点、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证实得到L-AMPB晶体与可信的L-AMPB样品完全一致。权利要求1.一种制备由(Ⅰ)式表示的L-2-氨基-(羟甲基氧膦基)-丁酸的方法其中包括,在有一种或多种氨基给予体的存在下,用一种或多种氨基转移酶或者用一种或多种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处理由(Ⅱ)式表示的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微生物是一种放线菌。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微生物是一种细菌。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微生物是一种酵母菌。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微生物是一种真菌。6.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微生物选自链霉菌、链轮丝菌、诺卡氏菌、拟诺卡氏菌、Saccharopolyspora、Kitasatosporia、小单孢菌或链囊菌等菌属中的一种放线菌。7.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微生物是选自芽孢杆菌、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氏杆菌、假单孢菌、沙雷氏菌或棒杆菌等菌属中的一种细菌。8.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微生物是选自酵母、假丝酵母、隐球酵母、德巴利酵母、三角酵母或汉逊酵母等菌属中的一种酵母。9.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微生物是选自曲霉、白霉、短梗霉、毛壳、青霉或粘帚霉等菌属中的一种真菌。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氨基转移酶是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两者中的任何一种,以及在有谷氨酸作为氨基给予体的存在下,能够将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转化成L-2-氨基-4-(羟甲基氧膦基)-丁酸的氨基转移酶,或者上述氨基转移酶的两种或多种结合物。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氨基给予体是谷氨酸和/或天冬氨酸。1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用至少一种氨基转移酶,在至少有一种氨基给予体化合物的存在下,在一种溶解了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以及氨基转移酶(一种或多种)的水溶液介质中,pH值范围为7.5~9.0的碱性条件下,温度范围从室温至60℃进行处理或与其进行反应。1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用至少一种能够产生至少一种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在至少有一种氨基给予体化合物的存在下,在一种溶解了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悬浮着所说微生物细胞的水溶液介质中,pH值范围为7.5-9.0的碱性条件下,温度范围从室温至60℃进行处理或与其进行反应。1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用一种能够产生至少一种氨基转移酶和含有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提取液,在有至少一种氨基给予体化合物的存在下,在一种溶解了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及含有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水溶液介质中,在pH值范围为7.5~9.0的碱性条件下,温度范围为室温到60℃进行处理。1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以0.1到100mg/ml的初始浓度溶解在水溶液介质中。1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转化成L-2-氨基-4-(羟甲基氧膦基)-丁酸前。最初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比例为1∶10~10∶1的摩尔比范围。17.根据权利要求1或13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将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和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加入到能够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培养肉汤中,微生物的完整细胞悬浮在培养肉汤内,而后,在4-(羟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氨基给予体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和微生物之间进行相互作用。1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的那些能够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选自吸水链霉菌SF-1293FERMBP-130或ATCC21705、吸水链霉菌NP-50FERMBP-1368、变铅青链霉菌66FERMBP-737、白色链霉菌IFO13014(ATCC3004)、灰色链霉菌IFO12875(ATCC23345)、肉桂链轮丝菌IFO12852(ATCC11874)、师岗链霉菌IFO13416(ATCC19166)、地中海诺卡氏菌ATCC21271、Nocardiopsis(拟诺卡氏)dassonvilleiJCM3237、Saccharopolysporahirsuta、JCM3170(ATCC27875)、绿色产色链霉菌IFO13347(ATCC14925)、绿色产色链霉菌JCM4977、多毛链霉菌IFO12807(ATCC19797)、碳样小单孢菌NRRL2972(ATCC27114)、假普通链孢囊菌ATCC27100;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藤黄微球菌ATCC9341、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ATCC6538、大肠埃希氏杆菌ATCC10798、绿脓杆菌ATCC10145、洋葱假单孢菌ATCC17759、粘质沙雷氏菌ATCC13880、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酿酒酵母ATCC9763、白假丝酵母IAM4888、白假丝酵母IAM4829、新型隐球酵母IAM4772、汉逊德巴利酵母IAM4356、变异三角酵母IAM4443、施氏汉逊酵母IAM4269;黄曲霉ATCC9643、土曲霉IAMQM82JMucor(白霉)SpinescensIAMMu3、黑酵母IAMF24、球毛壳ATCC6205、绳状青霉ATCC9644和GliocladiumVirensATCC9645。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在一种或多种氨基给予体存在下,如α-氨基酸存在下,制备L-2-氨基-4-(羟基甲基氧膦基)-丁酸(L-AMPB)的一种新方法,包括用一种或多种氨基转移酶或用一种或多种能产生氨基转移酶的微生物处理4-(羟基甲基氧膦基)-2-氧代-丁酸(OMPB)。按照这个方法,在适当的反应时间,能以方便的方式制备作为除草剂使用的光学活性L-AMPB。文档编号C12R1/85GK87105130SQ87105130公开日1988年6月15日申请日期1987年6月8日发明者今井敏,村上健,原修,宫道慎二,熊田要市,安田弘行,高根信彦,吉泽八十代,齐藤敏则,小川弘,武部英月,佐藤笃行,长冈行藏,深津俊三,冈田明申请人:明治制菓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EndNote,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