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及发泡成型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670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脂组合物及发泡成型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发泡成型体。
背景技术
聚丙烯由于机械性质、耐药品性等优异而极其有用,因此,可以广泛地用于成型领 域。在日本特开2001-31651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使用茂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制造的 由丙烯及α,ω-二烯形成的共聚物、该共聚物中含有发泡剂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对该 组合物进行加热、熔融、混炼、发泡成型而得到的发泡体、以及将该发泡体成型得到的发泡 成型体。在日本特开平8-225689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在聚丙烯系树脂中混炼交联聚合 物珠而得到的组合物及其拉伸膜。但是,日本特开2001-316510号公报中公开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发泡性不一 定充分,并且,利用该树脂组合物难以得到高发泡倍率的发泡体、或具有致密的发泡单元结 构的发泡体。另外,日本特开平8-225689号公报中公开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是为了解 决挤出成型制品(具体而言为膜)的粘连的问题而开发的,不用于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发 泡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得到具有均勻的单元结构且发泡单元的微细性 优异的发泡成型体的树脂组合物,由此,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均勻的单元结构且发泡单元的 微细性优异的发泡成型体。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丙烯聚合物(A)、乙烯_ α _烯烃 共聚物(B)及有机聚合物珠(C),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丙烯聚合物㈧和所述乙烯_ α -烯烃共聚物⑶的总量,所述丙烯聚 合物㈧的量的比例及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⑶的量的比例分别为40 95质量% 及5 60质量%,相对于所述丙烯聚合物(A)和所述乙烯-α -烯烃共聚物(B)的总量100 重量份,所述有机聚合物珠(C)的量为0. 1 20重量份,所述乙烯- α _烯烃共聚物(B)的 密度为 0. 85 0. 89g/cm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所述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发泡成型体。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制作的发泡成型体的概略立体图。符号1表示 浇口接触部分,符号2表示距浇口 IOcm的部位(评价发泡体的截面的部位),符号3表示发 泡成型体。图2是表示实施例1中制作的发泡成型体截面的单元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2中制作的发泡成型体截面的单元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3中制作的发泡成型体截面的单元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4中制作的发泡成型体截面的单元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5中制作的发泡成型体截面的单元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6中制作的发泡成型体截面的单元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7中制作的发泡成型体截面的单元状态的图。图9是表示比较例1中制作的发泡成型体截面的单元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聚合物(A)、乙烯_ α _烯烃共聚物(B)及有机聚合 物珠(C),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丙烯聚合物(A)和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总 量,所述丙烯聚合物㈧的量的比例及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⑶的量的比例分别为 40 95质量%及5 60质量%,相对于所述丙烯聚合物(A)和所述乙烯-α -烯烃共聚物 (B)的总计100重量份,所述有机聚合物珠(C)的量为0. 1 20重量份,所述乙烯- α _烯 烃共聚物(B)的密度为0. 85 0. 89g/cm3。<丙烯聚合物(A)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聚合物(A)。在本发明中,所谓丙烯聚合物(A),是 指丙烯均聚物、丙烯_乙烯共聚物、丙烯_ α -烯烃共聚物、及丙烯-乙烯_ α _烯烃共聚物。 其中,优选丙烯均聚物、及/或、丙烯_乙烯共聚物,更优选丙烯均聚物、及丙烯_乙烯共聚 物的组合。作为丙烯_乙烯共聚物,可以举出丙烯_乙烯无规共聚物、及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 物。所谓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是含有丙烯均聚物成分和丙烯_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的 聚合物混合物。作为丙烯_ α _烯烃共聚物,可以举出丙烯_ α _烯烃无规共聚物、及丙烯_ α -烯烃嵌段共聚物。所谓丙烯_ α -烯烃嵌段共聚物,是含有丙烯均聚物成分和丙烯_ α -烯烃 无规共聚物成分的聚合物混合物。作为丙烯-乙烯_ α _烯烃共聚物,可以举出丙烯-乙烯_ α _烯烃无规共聚物、 或丙烯-乙烯_ α _烯烃嵌段共聚物。所谓丙烯-乙烯_ α _烯烃嵌段共聚物,是含有丙烯 均聚物成分和丙烯-乙烯_ α -烯烃嵌段共聚物成分的聚合物混合物。作为丙烯- α -烯烃共聚物中的α _烯烃、及丙烯-乙烯- α _烯烃共聚物中的 α-烯烃,均可以举出碳原子数为4 20的α-烯烃,具体可以举出1_ 丁烯、1_戊烯、己 烯、1-辛烯、1-癸烯等。作为丙烯聚合物(A),可以并用2种以上聚合物。作为丙烯聚合物(A),从刚性、耐热性或硬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丙烯均聚物及丙 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丙烯均聚物通过13C-NMR测定的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isotactic pentadfraction)优选为0. 95以上,更优选为0. 98以上。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丙烯均聚物成分通过13C-NMR测定的全同立构五元组分 数优选为0. 95以上,更优选为0. 98以上。所谓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是丙烯聚合物分子链 中的五元组单元的全同立构链中的丙烯单体单元的分数,换言之,是5个丙烯单体单元连续而进行中位结合的链(以下表示为_皿)中的丙烯单体单元的分数。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的测定方法是A. Zambelli等在Macromolecules,6,925 (1973)中记载的方法、即通过 13C-NMR进行测定的方法。NMR吸收峰的归属是基于Macromolecules,8,687 (1975)确定的。 具体而言,相对于通过13C-NMR谱测定的甲基碳区域的吸收峰的面积, 峰的面积的比例 为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由该方法测定的英国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的NPL标 准物质CRM No. M19-14Polypropylene PP/MWD/2的全同立构五元组分数为0. 944。作为丙烯聚合物(A)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135°C的四氢化萘溶剂中测定的 特性粘度优选为0. 1 5dl/g,更优选为0. 1 3dl/g。另外,构成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丙烯均聚物成分在135°C的四氢化萘溶剂中 测定的特性粘度(以下也称为[η]ρ。),优选为0.1 5dl/g,更优选为0. 1 3dl/g。进而,构成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在135°C的四氢 化萘溶剂中测定的特性粘度(以下也称为[n]EP。),优选为1.0 iodi/g,更优选为3 8dl/g,进一步优选为4 6dl/g。上述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的丙烯_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的含量优选为10 60 质量%,更优选为10 40质量%。构成上述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中的乙烯含量优选 为20 65质量%,更优选为25 50质量%。另外,丙烯均聚物、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的丙烯均聚物成分及丙烯_乙烯无规共 聚物成分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分子量分布(有时也表示为Q值、Mw/Mn)分别 优选为3 7。上述丙烯均聚物的基于JIS K7210在230°C、负荷2. 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以下记为MFR0 )优选为0. 1 500g/10分钟,更优选为1 400g/10分钟。上述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基于JIS K7210在230°C、负荷2. 16kgf下测定的 MFR优选为0. 1 200g/10分钟,更优选为5 150g/10分钟。丙烯聚合物(A)可以使用公知的聚合催化剂,通过公知的聚合方法进行制造。作 为丙烯聚合物(A)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下述的催化剂体系,所述催 化剂体系含有(1)含有镁、钛、卤素及电子供给体作为必要成分的固体催化剂成分、(2)有 机铝化合物和(3)电子供给体成分。该催化剂例如可以通过日本特开平1-319508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7-2160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12319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制备。作为丙 烯聚合物(A)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淤浆聚合 法、气相聚合法等。这些聚合方法可以为分批式、连续式中的任一种,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 聚合方法。作为上述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优选为使用串联配置有至少2个聚 合槽的聚合装置来进行的方法,即,在含有上述固体催化剂成分(1)、有机铝化合物(2)和 电子供给体成分(3)的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在某个聚合槽中使丙烯均聚而制造丙烯均聚 物后,将制得的上述丙烯均聚物转移至下一个聚合槽中,在该聚合槽中,在上述丙烯均聚物 的存在下使丙烯和乙烯发生共聚,形成丙烯_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的方法。可以在上述方法中使用的固体催化剂成分⑴、有机铝化合物(2)和电子供给体 成分(3)的使用量、将各催化剂成分供给到聚合槽中的方法,适当决定即可。
聚合温度优选为-30 300°C,更优选为20 180°C。聚合压力优选为常压 lOMPa,更优选为0. 2 5MPa。作为分子量调节剂,例如可以使用氢。在丙烯聚合物(A)的制造中,在实施本聚合之前,可以进行预聚合。作为预聚合的 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固体催化剂成分及有机铝化合物的存在下供给少量丙烯并使用溶剂 在淤浆状态下实施的方法。〈乙烯_α -烯烃聚合物(B)>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B)。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 含有1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B),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乙 烯-α-烯烃共聚物。从通过树脂组合物的发泡成型形成的单元结构的均勻性及微细性的观点考虑,乙 烯-α -烯烃共聚物(B)的密度为0. 85 0. 89g/cm3。优选为0. 85 0. 88g/cm3,更优选为 0. 86 0. 88g/cm3。乙烯-α -烯烃共聚物⑶的乙烯含量优选为20 95质量%,更优选为30 90 质量%,α-烯烃含量优选为80 5质量%,更优选为70 10质量%。乙烯-α-烯烃共聚物⑶基于JIS Κ7210在190°C、负荷2. 16kgf下测定的MFR, 优选为1 50g/10分钟,更优选为5 5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0 40g/10分钟。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⑶中的α-烯烃,可以举出碳原子数4 20的α-烯 烃,具体可以举出1_ 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1-癸烯、
I-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二十碳烯等。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可以含 有1种α-烯烃,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的α-烯烃。作为α-烯烃,优选为1_ 丁烯、己 烯、1-辛烯等碳原子数4 12的α-烯烃。乙烯-α _烯烃共聚物(B)可以通过淤浆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气相聚 合法等,使用茂金属系催化剂使规定的单体聚合来制造。作为茂金属系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3-16308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 4-26830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279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8731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
II-80233号公报、W096/13529等中记载的茂金属系催化剂。作为使用茂金属系催化剂的乙烯-α _烯烃共聚物(B)的制造方法,优选举出欧洲 专利申请公开第1211287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 (A)和(B)的比例〉从由树脂组合物得到的发泡成型体的机械物性的平衡性的观点考虑,在本发明的 组合物中,相对于上述丙烯聚合物㈧和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⑶的总量,上述丙烯 聚合物㈧的量的比例及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⑶的量的比例分别为40 95质量% 及5 60质量%。<有机聚合物珠(C)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有机聚合物珠(C)。有机聚合物珠(C)通常为从可以交 联的有机聚合物的珠及具有1个以上有机基团的可以交联的硅氧烷系聚合物的珠中选择 的1种以上的珠。有机聚合物珠(C)更优选为交联的有机聚合物珠。作为有机聚合物珠(C)的有机聚合物的珠,例如可以使用一般的乳液聚合法、分 散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无皂聚合法、种子聚合法等,使有机单体聚合而得到。作为可以用于有机聚合物珠的制造的有机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 等。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 烯酸丁酯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 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苯乙烯系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乙烯苯乙烯、 丁基苯乙烯、丙烯苯乙烯等苯乙烯衍生物。另外,作为可以在有机聚合物珠的制造中使用的 其它单体,可以举出醋酸乙烯酯、氯乙烯、偏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聚合性乙烯基 单体。这些单体中,优选(甲基)丙烯酸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在有机聚合物珠的制造中, 可以仅使用1种单体,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单体。在用于制造有机聚合物珠(C)的有机单体的聚合中,优选并用交联剂。交联剂为 含有2个以上乙烯基的可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即可。作为这样的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 出二乙烯基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 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这样的交联 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作为有机聚合物珠(C),可以使用具有1个以上有机基团的硅氧烷系聚合物珠。所 谓硅氧烷系聚合物珠,是指为硅酮橡胶或硅酮树脂且在常温下为固体状的物质的珠。可用作有机聚合物珠(C)的硅氧烷系聚合物珠,具有1个以上的有机基团。作为 该有机基团,可以例示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基烷基、酰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 烃环基等。硅氧烷系聚合物主要通过有机氯硅烷类的水解和缩合来制造。例如,通过使二甲 基二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苯基甲基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代表的有机 氯硅烷类水解和缩合,可以得到硅氧烷系聚合物。在硅氧烷系聚合物的制造中,可以单独使 用1种有机氯硅烷类或混合2种以上有机氯硅烷类使用。另外,通过使有机氯硅烷类和四 氯硅烷水解和缩合,也可以得到硅氧烷系聚合物。进而,通过利用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2,4_ 二氯苯甲酰、过氧化-对氯苯甲酰、过 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基、2,5_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等过氧化物使 这些硅氧烷系聚合物交联、或在硅氧烷系聚合物的末端导入硅醇基、使其与烷氧基硅烷类 缩合交联,可以得到交联硅氧烷系聚合物珠。另外,有机聚合物珠(C)还可以为多孔质的聚合物珠。有机聚合物珠(C)优选为 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珠、交联硅氧烷系聚合物珠、或交联聚苯乙烯聚合物珠,更优 选为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珠或交联硅氧烷系聚合物珠,特别优选为交联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聚合物珠。
从通过树脂组合物的发泡成型形成的单元结构的均勻性及微细性的观点考虑,本 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有机聚合物珠(C)的含量相对于上述丙烯聚合物㈧和上述乙 烯-α -烯烃共聚物⑶的总计100质量份为0. 1 20质量份,优选为0. 1 10质量份, 更优选为0.1 5质量份。有机聚合物珠(C)的重量平均粒径优选为0. 01 20 μ m,更优选为0. 1 10 μ m, 进一步优选为0. 1 6μπι。另外,聚合物珠的形状可以举出球状、旋转椭圆体形状、破碎形状等。<无机填料⑶>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优选进一步含有无机填料⑶。作为无机填料(D),例如可以 举出碳纤维、金属纤维、玻璃珠、云母、碳酸钙、钛酸钾晶须、滑石、膨润土、绿土、云母、海泡 石、硅灰石、水铝英石、伊毛缟石、纤维状含氧硫酸镁、硫酸钡、玻璃片等,优选为滑石及纤维 状含氧硫酸镁,更优选为滑石。作为无机填料(D),可以使用1种无机填料,也可以组合2种 以上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无机填料(D)中不含作为有机聚合物珠(C)的具有1个以上有 机基团的可交联的硅氧烷系聚合物的珠。作为无机填料⑶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 01 50 μ m,更优选为0. 1 30 μ m,进一步优选为0. 1 5 μ m。在此,所谓无机填料(D)的平均粒径,是指使用离心沉降式粒度分 布测定装置使其悬浮在水、醇等分散介质中进行测定的由亚筛(sub-sieve)法的积分分布 曲线求出的50%当量粒径D50。纤维状填料优选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而测得的平均纤维长为5μπι以上,更优选 为5 30 μ m,进一步优选为10 20 μ m。另外,优选平均纤维直径为0. 2 1. 5 μ m,更优 选为0. 3 1. 0 μ m。纤维状填料的平均长宽比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0 30,进一步 优选为12 25。在此,纤维状填料的平均纤维直径、平均纤维长及平均长宽比可以如下求 出从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而得的图像随机选择50根以上的纤维状填料,测定 其纤维直径、纤维长及长宽比并进行平均,由此求出。需要说明的是,长宽比为纤维长与纤 维直径的比。无机填料(D)可以不进行处理而直接使用,为了提高与树脂组合物的界面粘接强 度、或提高树脂组合物中的无机填料的分散性,也可以用公知的各种硅烷偶联剂、钛偶联 齐 、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酰胺、高级脂肪酸盐类或其它表面活性剂处理无 机填料的表面而使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的无机填料⑶的含量,相对于丙烯聚合物㈧及乙 烯-α -烯烃共聚物(B)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 1 60质量份,更优选为1 30质量 份,进一步优选为1 10质量份。从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和防止发泡成型时的毛刺(burr)等产生的观点考虑,本 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基于JIS K7210在230°C、负荷2. 16kgf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 40 200g/10分钟,更优选为40 150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40 120g/10分钟。〈添加剂〉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添加剂。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添加 齐U,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中和剂、抗氧化剂、耐光剂、紫外 线吸收齐 、防铜老化剂、润滑剂、加工助剂、增塑齐 、分散剂、防粘连齐 、抗静电齐 、成核齐 、阻 燃剂、消泡剂、交联剂、着色剂、颜料等。本发明的发泡成型体是含有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发泡成型体。对本发明的发泡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包含制备本发明的树脂组 合物的工序(制备工序)及将上述树脂组合物发泡成型的工序(发泡工序)。制备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制备工序),优选包含将规定量的各成分用滚 筒等均勻地进行预混合而得到预混物的工序、和对得到的预混物进行熔融混炼的工序。将上述树脂组合物发泡成型的工序(发泡工序),优选包含将上述制备工序中得 到的树脂组合物和发泡剂混合而得到含有发泡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及将上述含有发泡剂的树脂组合物发泡成型的工序。对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化学发泡剂、物理发泡 齐U。关于发泡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 1 10质量份, 更优选为0.2 8质量份。化学发泡剂可以为无机化合物,也可以为有机化合物,还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化 合物。作为无机化合物,可以举出碳酸氢钠等碳酸氢盐等。作为有机化合物,可以举出柠檬 酸等多元羧酸、偶氮甲酰胺(ADCA)等偶氮化合物等。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物理发泡剂。作为物理发泡剂,可以举出氮、二氧化碳等惰性 气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其中,优选使用二氧化碳、氮、或它们的混合物。可以并用2种 以上的物理发泡剂,也可以并用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使用物理发泡剂时,优选将物理发泡剂以超临界状态混合在熔融状的树脂组合物 中。超临界状态的物理发泡剂对树脂的溶解性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均勻地扩散在熔融状的 树脂组合物中,因此,可以得到发泡倍率高、具有均勻的发泡单元结构的发泡成型体。作为在熔融状的树脂组合物中混合物理发泡剂的工序,可以举出将物理发泡剂注 入到注射成型装置的喷嘴或圆筒内的工序。作为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发泡成型的工序,具体可以举出使用了注射发泡成型 法、挤压发泡成型法、挤出发泡成型法、冲压(stampable)发泡成型法等公知方法的工序。实施例以下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或比较例中,使用以下所示的聚合物、有机聚合物珠及无机填料。对MFR没 有特别限定,基于Jis K7210在230°C、负荷2. 16kgf下进行测定。(1)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A-I)使用日本特开平7-216017号公报中记载的固体催化剂成分,通过气相聚合法来 制造。MFR 31. 7g/10 分钟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特性粘度[η]τ :1. 6dl/g丙烯均聚物部分的特性粘度[η ]Ρ :0· 93dl/g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部分相对于共聚物整体的比例20质量%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部分的特性粘度[η ]EP :4. 5dl/g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部分的乙烯单元含量36质量%(2)丙烯均聚物(A-2)商品名山501E1 (住友化学(株)制)MFR :120g/10 分钟(3)丙烯均聚物(A-3)使用日本特开平7-216017号公报中记载的固体 催化剂成分,通过气相聚合法来 制造。MFR :300g/10 分钟(4)乙烯-丁烯共聚物橡胶(B)商品名CX5505(住友化学(株)制)
密度0.878g/cm3MFR(基于 JIS K7210 在 190°C、负荷 2. 16kgf 下进行测定)14g/10 分钟(5)有机聚合物珠(C)(C-I)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珠商品名EP0STAR MA1002 (日本触媒(株)制)粒径2·0μπι(C-2)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珠商品名Techpolymer MBX-5 (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粒径5.7μπι(C-3)交联硅氧烷系聚合物珠商品名XC99_A8808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公司制)粒径0.75μ m(C-4)交联硅氧烷系聚合物珠商品名T0SPEARL 120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公司制)粒径2. Ομπι(C-5)交联聚苯乙烯聚合物珠商品名:SX-130H(综研化学(株)制)粒径1.3μπι(C-6)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珠商品名GM-1005_MA(GANZ化成(株)制)粒径10μπι(C-7)多孔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珠商品名GM-1005-10(GANZ 化成(株)制)粒径10μπι(实施例1 7、比较例1)将规定量的表1所示的各成分在滚筒中均勻预混合后,使用双轴混炼挤出机((株)日本制钢所制TEX44SS 30BW-2V型),以挤出量30 50kg/hr、螺杆转速300rpm、在 孔吸引(vent suction)下对得到的预混物进行混炼,将得到的混炼物以挤出量30 50kg/ hr挤出,制造了树脂组合物颗粒。使用该颗粒,使用ENGEL公司制ES2550/400HL_MuCell (合模力400吨)注射成型 机,进行注射发泡成型。作为发泡剂,使用超临界状态的氮。注射成型使用图1的概略立体图所示的具有对应于大概尺寸为 290mmX 370mmX 45mm(高度)的成型体的形状的空腔的模具。需要说明的是,合模状态的上 述空腔的基本空腔间隙(初期板厚)为1.5mm(部分为1.6mm),模具的口结构为直浇口。设定为圆筒温度250°C、模具温度50°C,合模后,开始注射含有发泡剂的树脂组 合物。将上述树脂组合物完全注射填充到模具空腔内后,使可移动模具的空腔壁面后退 2. 0mm,使该空腔的容积增加,使上述树脂组合物发泡。将已发泡的树脂组合物冷却,使其完 全固化而得到发泡成型体,在距浇口 IOOmrn的部位评价发泡成型体。评价结果示于表1,得到的发泡成型体的截面的光学显微镜照片示于图2 9。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中,将丙烯聚合物㈧及乙烯-α-烯烃共聚物⑶的总量设定为100 质量%,表示(A)成分及(B)成分的配合量,另外,将丙烯聚合物(A)及乙烯-α-烯烃共聚 物(B)的总量设定为100质量份,表示(C)成分的配合量。表1 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树脂成分及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的测定方法如以下所示。(1)熔体流动速率(MFR)按照JIS K721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对于乙烯-α-烯烃共聚物⑶以外的树脂成分及组合物,在230°C、负荷2. 16kgf 下测定。对于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在190°C、负荷2. 16kgf下测定。(2)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分析(2-1)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特性粘度(2-1-a)丙烯均聚物成分的特性粘度[η ]P在制造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时,在制造丙烯均聚物后,从聚合槽内取出丙烯均 聚物,测定取出的丙烯均聚物的特性粘度,将其作为[n]P。(2-1-b)丙烯_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的特性粘度[η ]EP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丙烯_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的特性粘度[η]ΕΡ如下求 出分别测定丙烯均聚物成分的特性粘度[n]P和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特性粘度 [n]T,使用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相对于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质量比例X,由 下式求出。[n]EP= [n]T/x-{(i/x)-i} [n]P[n]P 丙烯均聚物成分的特性粘度(dl/g)[n]T 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特性粘度(dl/g)
(2-1-c)丙烯_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相对于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质量比 例X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相对于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质量比例X,是分别测定丙烯均聚物成分和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结晶熔解热,使用下式计算求出 的。结晶熔解热通过差示扫描型热分析(DSC)进行测定。X = I-(AHf)1/(AHf) ρ(AHf)1 嵌段共聚物整体的熔解热(cal/g)(AHf)p 丙烯均聚物成分的熔解热(cal/g)(3)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丙烯_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的乙烯含量(C2’ )EP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的乙烯含量(C2 ’)EP,可以 通过红外线吸收光谱法测定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乙烯含量(C2’)τ,使用下式计算 求出。(C 2,)ΕΡ = (C 2,)Τ/Χ(C2’)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乙烯含量(质量%)(C2’ )ΕΡ 丙烯_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的乙烯含量(质量% )X 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成分相对于丙烯_乙烯嵌段共聚物整体的质量比例(4)发泡体的截面评价(发泡单元的微细性评价)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通过发泡成型得到的发泡成型体的截面(距浇口 IOcm的部位) 的单元状态,将发泡单元的微细性按5个等级进行判定。其中,1表示单元的微细性最低(单 元密度最低),5表示单元的微细性最高(单元密度最高)。具体的5个等级的判定如下所述。5…气泡直径均勻,为10 100 μ m,未发现单元破裂等。4…气泡直径均勻,为100 300 μ m,未发现单元破裂等。3…气泡直径在100 500 μ m的范围,未发现单元破裂等。2…气泡直径在100 500 μ m的范围,发现单元破裂。1…气泡直径在100 1000 μ m的范围,非常不均勻。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够得到具有均勻的单元结构且发泡单元的微细性优异的 发泡成型体的树脂组合物,由此,可以得到具有均勻的单元结构且发泡单元的微细性优异 的发泡成型体。
权利要求
一种树脂组合物,含有丙烯聚合物(A)、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及有机聚合物珠(C),其中,相对于所述丙烯聚合物(A)和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总量,所述丙烯聚合物(A)的量的比例及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量的比例分别为40~95质量%及5~60质量%,相对于所述丙烯聚合物(A)和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总量100重量份,所述有机聚合物珠(C)的量为0.1~20重量份,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密度为0.85~0.89g/cm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进一步含有相对于所述丙烯聚合物(A)和所 述乙烯-α -烯烃共聚物⑶的总量100重量份为0. 1 60质量份的无机填料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基于JISΚ7210在230°C、负荷2. 16kgf 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40 200g/10分钟。
4.一种发泡成型体,其含有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丙烯聚合物(A)、乙烯-α-烯烃共聚物(B)及有机聚合物珠(C),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丙烯聚合物(A)和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总量,所述丙烯聚合物(A)的量的比例及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量的比例分别为40~95质量%及5~60质量%,相对于所述丙烯聚合物(A)和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总量100重量份,所述有机聚合物珠(C)的量为0.1~20重量份,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密度为0.85~0.89g/cm3。
文档编号C08L23/10GK101842435SQ20088011375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1日
发明者中岛浩善, 藤元隆 申请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