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21870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属于聚酰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聚酰胺1014性能优异,柔软、透明、吸水率及吸湿性很低,流动性好,加工简便,收缩率小,可用于塑料制品、薄膜、纤维和输气输液管路。它在很多方面可以替代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1212,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气和电子工业等。在汽车工业中以输气输液管路形式用于输油管、刹车管、制动管路等,还可用于电线电缆及光线的护套、光伏电池背板薄膜等方面。聚酰胺1014性能与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1212接近,可应用于聚酰胺11、聚酰胺12和聚酰胺1212现有的几乎所有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生产性能良好的聚酰胺产品,本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将癸二胺同十四碳二酸加入到溶剂中,在30 150°C搅拌并进行反应0.5 6小时,PH值为6. 5 8. 0后冷却得到盐,再将制得的盐溶液或盐溶液和聚合助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或者将制得的盐溶液离心,再将制得的盐或盐和聚合助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或者直接将癸二胺、十四碳二酸或将癸二胺、十四碳二酸和聚合助剂加入到聚合釜中;(2)升温至180 300°C,在0. 1 3. OMPa压力下,反应2 10小时,然后0. 5 5小时内减压至0 -0. 05Mpa,反应0. 5 3小时出料、冷却、切粒即得产品。所述的溶剂为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乙醇或乙醇的水溶液。所述的聚合助剂为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防老剂、增塑剂、荧光增白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步骤( 聚合釜中的混合反应为惰性气体气氛,惰性气体为二氧化碳或氮气。所述的聚合助剂与步骤(1)中制得的盐的质量配比为步骤⑴中制得的盐100份引发剂0 80份分子量调节剂0 5份防老剂0 5份增塑剂 0 20份荧光增白剂0 3份。所述的引发剂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入过多则需要蒸去大量的水而延长反应时间,加入过少则使反应缓慢,其加入量为生成盐的10 80%。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醋酸、月桂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己胺、癸胺、己二胺、癸二胺、十二烷二胺或十四烷二胺。其目的是控制分子量的大小。所述的防老剂为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醋、N,N,-1,6-己二基二 [3,5-二(1,1_ 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酰]、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亚磷酸、三(2,4_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四(2,4_ 二叔丁基苯基-4,4,_联苯基)双磷酸醋、2-QH-苯并三唑-2-基)-4,6-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苯并三唑-2-基-4,6- 二叔丁基苯酚、2-(2Η-苯并三唑-2-基)-4,6_ 二叔戊基苯酚、丁二酸与(4-羟基-2,2,6,6_四甲基-1-哌啶醇)的聚合物、双0,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或聚[[6-[(1,1,3,3_ 四甲基丁基)胺]-1,3,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亚胺]-1,6-二己二基[(2,2,6,6_四甲基-4-哌啶)亚胺]]。其加入目的是防止原料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所述的增塑剂为N-乙基对甲苯磺酰胺或N- 丁基苯磺酰胺。其目的是增加产品的柔软性。所述的荧光增白剂为2,5_ 二-双(苯并恶唑-2-)噻吩、1,4_双(苯并恶唑基-2-基)萘或4,4_双(5甲基-2-苯并恶唑基)二苯乙烯。其加入目的是保持产品的白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很多方面可以替代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1212,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气和电子工业等;在汽车工业中以输气输液管路形式用于输油管、刹车管、制动管路等;还可用于电线电缆及光线的护套、光伏电池背板薄膜等方面;同时本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将U90g癸二胺同860g十四碳二酸加入到6L乙醇中,在30 50°C搅拌并进行反应1小时,PH值为7. 0 7. 2后冷却,再离心得到盐,再将2000g盐、400g蒸馏水、Ig十二烷二酸、Ig四[β-(3,5_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IOOgN-乙基对甲苯磺酰胺、0.2g 2,5_ 二-双(苯并恶唑-2-)噻吩加入到聚合釜中,进行氮气置换,升温至200°C,在1. OMPa (表压)压力下,反应6小时,然后减压至0 -0. 05MPa (表压)反应1小时出料、冷却、切粒即得产品。产品的各项性能见表1。实施例2将U90g癸二胺同860g十四碳二酸加入到5L去离子水中,在120 150°C搅拌并进行反应4小时,PH值为7. 0 7. 2后冷却得到盐,将制得的盐溶液直接加入到聚合釜中,进行氮气置换,升温至200°C,在1. OMPa (表压)压力下,反应5小时,然后减压至0 -0. 05Mpa(表压),反应2小时出料、冷却、切粒即得产品。产品的各项性能见表1。实施例3将1290g癸二胺同860g十四碳二酸、1.5L蒸馏水、Ig十二烷二酸、Ig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IOOg N-乙基对甲苯磺酰胺、0.2g 2,5-二-双(苯并恶唑-2-)噻吩加入到聚合釜中,进行氮气置换,升温至200°C,在1. OMPa (表压)压力下,反应6小时,然后减压至0 -0. 05MPa (表压)反应1小时出料、冷却、切粒即得产品。产品的各项性能见表1。实施例4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温度调整为250°C,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产品的各项性能见表1。实施例5改变反应压力,反应压力调整为2. OMPa(表压),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产品的各项性能见表1。实施例6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调整为8小时,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产品的各项性能见表1。表1实施例1-6所制备的聚酰胺1014性能指标
权利要求
1.一种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将癸二胺同十四碳二酸加入到溶剂中,在30 150°C搅拌并进行反应0.5 6小时,PH值为6. 5 8. 0后冷却得到盐,再将制得的盐溶液或盐溶液和聚合助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或者将制得的盐溶液离心,再将制得的盐或盐和聚合助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或者直接将癸二胺、十四碳二酸或将癸二胺、十四碳二酸和聚合助剂加入到聚合釜中;(2)升温至180 300°C,在0.1 3. OMPa压力下,反应2 10小时,然后0. 5 5小时内减压至0 -0. 05Mpa,反应0. 5 3小时出料、冷却、切粒即得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乙醇或乙醇的水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助剂为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防老剂、增塑剂、荧光增白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 聚合釜中的混合反应为惰性气体气氛,惰性气体为二氧化碳或氮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助剂与步骤(1)中制得的盐的质量配比为步骤⑴中制得的盐100份引发剂0 80份分子量调节剂0 5份防老剂0 5份增塑剂0 20份荧光增白剂0 3份。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醋酸、月桂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己胺、癸胺、己二胺、癸二胺、 十二烷二胺或十四烷二胺。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老剂为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醋、N,N’-1,6-己二基二 [3,5-二(1, 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酰]、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β -(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亚磷酸、三(2. 4-二叔丁基苯基) 亚磷酸酯、四(2,4_ 二叔丁基苯基-4,4,_联苯基)双磷酸醋、2-(2Η-苯并三唑-2-基)-4, 6-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苯并三唑-2-基-4,6-二叔丁基苯酚、2-Q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戊基苯酚、丁二酸与(4-羟基-2,2,6,6-四甲基-1-哌啶醇)的聚合物、双0,2,6,6_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或聚[W-[(l,l,3,3-四甲基丁基)胺]-1, 3,5-三嗪-2,4- 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亚胺]_1,6- 二己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亚胺]]。
9.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剂为N-乙基对甲苯磺酰胺或N- 丁基苯磺酰胺。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增白剂为2,5-二-双(苯并恶唑-2-)噻吩、1,4-双(苯并恶唑基-2-基)萘或4,4-双(5甲基-2-苯并恶唑基)二苯乙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聚酰胺1014的制备方法,属于聚酰胺合成领域,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将癸二胺同十四碳二酸加入到溶剂中,搅拌并进行反应0.5~6小时后冷却得到盐,再将制得的盐溶液或盐溶液和聚合助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或者将制得的盐溶液离心,再将制得的盐或盐和聚合助剂加入到聚合釜中;或者直接将癸二胺、十四碳二酸或将癸二胺、十四碳二酸和聚合助剂加入到聚合釜中;升温反应0.5~3小时出料、冷却、切粒即得产品。生产出的产品在很多方面可替代聚酰胺11、聚酰胺12,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气和电子工业等;在汽车工业中以输气输液管路形式用于输油管、刹车管、制动管路等;还可用于电线电缆及光线的护套、光伏电池背板薄膜等方面。
文档编号C08G69/28GK102558547SQ20121003826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0日
发明者姜兴利, 崔强, 常山林, 房永民 申请人:山东广垠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