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0875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三氮唑10~80份、丙烯酸20~6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40~80份、亚铁氰酸盐70~100份、硅烷偶联剂100~120份、亚磷酸酯40~100份、硬脂酸盐20~90份。制备方法:将苯并三氮唑、丙烯酸、苄基三苯基氯化铁、亚铁氰酸盐、亚磷酸酯、硬脂酸盐混合均匀,干燥,加热至200~600℃,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挤出造粒,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本发明中的苯并三氮唑明显降低了背板的黄变指数,而且使其在湿热条件下不易脱层变黄,提高耐湿热老化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背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 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背板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对电池片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具有可靠的 绝缘性、阻水性、耐老化性。一般具有三层结构,外层保护层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
[0003] 申请号为2012101442109,名称为"一种耐磨涂覆型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中国专利 申请公开了一种耐磨涂覆型太阳能电池背板,包括底层、两含氟树脂层及聚合物层。两含氟 树脂层位于底层上包括具有反射率的填料以及环氧树脂。聚合物层位于两含氟树脂层之 间。采用该发明的耐磨涂覆型太阳能电池背板具有高反射率和耐磨性,并且可以节约成本。 虽然具有高反射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结晶老化,但是效果不理想,紫外线的照射会提 高分子内部的结晶度,从而加速老化。
[0004] 申请号为2009100478900,名称为"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包含:不透水性片材的基层、形成在所述基层的至少一面上的膜状保 护层,该保护层包含由含氟聚合物涂料形成的含氟涂层。所述的保护层还包含涂覆在所述 含氟涂层的与所述基层相面对的表面上的粘结层,该粘结层由双组分高温固化胶系固化而 成,包含含有固化性官能团的树脂基体和固化剂。在基层与含氟涂层之间增设粘结层用以 增强基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粘结牢固程度,这样在封装和使用时保护层不易剥离,粘结十分 可靠。同时,在含氟涂层中就无需共聚大量含固化性官能团的其他单体,从而保证保护层的 使用效果。含氟涂层的耐老化能力虽然较好,但是制备原料昂贵,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及其制 备方法,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耐老化性能较好。
[0006]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三氮唑10?80 份、丙烯酸20?6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40?80份、亚铁氰酸盐70?100份、硅烷偶联 齐[J 100?120份、亚磷酸酯40?100份、硬脂酸盐20?90份。
[0007]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三氮唑50份、丙烯 酸4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60份、亚铁氰酸盐90份、硅烷偶联剂110份、亚磷酸酯60份、 硬脂酸盐50份。
[0008]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硅烷偶联剂是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 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09]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亚铁氰酸盐是亚铁氰化钠、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 铁、亚铁氰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0]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二苯一癸酯或亚磷酸一苯二癸 酯。
[0011]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锌、硬脂酸镁或硬脂酸钙中的一 种。
[0012]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苯并三氮唑、丙烯酸、苄基三苯基氯化铁、亚铁氰酸盐、亚磷酸酯、硬脂酸盐混合 均匀,干燥,加热至200?600°C,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 (2) 挤出造粒,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13]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加热至400°C。
[0014]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15]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挤出温度为260?300°C。
[0016] 原理:苯并三氮唑的加入可以降低丙烯酸的结晶度,防止结晶,提高耐老化能力。
[0017]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黄变指数Ab=2. 3?2. 7,是因为苯并三氮唑明显降低了背板的黄变指数,而 且使其在湿热条件下不易脱层变黄,提高耐湿热老化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介绍,但不局限于此。
[0019] 实施例1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三氮唑50份、丙 烯酸4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60份、亚铁氰酸盐90份、硅烷偶联剂110份、亚磷酸酯60份、 硬脂酸盐50份。
[0020] 娃烧偶联剂是氣基娃烧。
[0021] 亚铁氰酸盐是质量比为1 :1 :2的亚铁氰化钠、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铁。
[0022]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二苯一癸酯。
[0023]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锌。
[0024]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苯并三氮唑、丙烯酸、苄基三苯基氯化铁、亚铁氰酸盐、亚磷酸酯、硬脂酸盐混合 均匀,干燥,加热至400°C,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 (2) 挤出造粒,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25] 步骤(2 )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26] 步骤(2)挤出温度为280°C。
[0027] 实施例2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三氮唑10份、丙 烯酸2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40份、亚铁氰酸盐70份、硅烷偶联剂100份、亚磷酸酯40份、 硬脂酸盐20份。
[0028] 娃烧偶联剂是乙稀基娃烧。
[0029] 亚铁氰酸盐是亚铁氰化铜。
[0030]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一苯二癸酯。
[0031]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锌。
[0032]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苯并三氮唑、丙烯酸、苄基三苯基氯化铁、亚铁氰酸盐、亚磷酸酯、硬脂酸盐混合 均匀,干燥,加热至200°C,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 (2) 挤出造粒,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33] 步骤(2 )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34] 步骤(2)挤出温度为260°C。
[0035] 实施例3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三氮唑80份、丙 烯酸6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80份、亚铁氰酸盐100份、硅烷偶联剂100份、亚磷酸酯40 份、硬脂酸盐20份。
[0036] 娃烧偶联剂是质量比为1 :2的乙稀基娃烧、氣基娃烧。
[0037] 亚铁氰酸盐是质量比为1 :2的亚铁氰化钠、亚铁氰化铁。
[0038]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一苯二癸酯。
[0039]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钙。
[0040]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苯并三氮唑、丙烯酸、苄基三苯基氯化铁、亚铁氰酸盐、亚磷酸酯、硬脂酸盐混合 均匀,干燥,加热至600°C,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 (2) 挤出造粒,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41] 步骤(2 )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42] 步骤(2)挤出温度为300°C。
[0043] 实施例4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三氮唑20份、丙 烯酸3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50份、亚铁氰酸盐80份、硅烷偶联剂105份、亚磷酸酯50份、 硬脂酸盐30份。
[0044] 娃烧偶联剂是质量比为1 :1的氣基娃烧、甲基丙稀醜氧基娃烧。
[0045] 亚铁氰酸盐是质量比为1 :1 :1的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铁、亚铁氰化铜。
[0046]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一苯二癸酯。
[0047]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镁。
[0048]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苯并三氮唑、丙烯酸、苄基三苯基氯化铁、亚铁氰酸盐、亚磷酸酯、硬脂酸盐混合 均匀,干燥,加热至300°C,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 (2) 挤出造粒,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49] 步骤(2 )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50] 步骤(2)挤出温度为270°C。
[0051] 实施例5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三氮唑70份、丙 烯酸5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70份、亚铁氰酸盐90份、硅烷偶联剂115份、亚磷酸酯90份、 硬脂酸盐80份。
[0052] 娃烧偶联剂是乙稀基娃烧。
[0053] 亚铁氰酸盐是亚铁氰化钠。
[0054]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二苯一癸酯。
[0055]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锌。
[0056]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苯并三氮唑、丙烯酸、苄基三苯基氯化铁、亚铁氰酸盐、亚磷酸酯、硬脂酸盐混合 均匀,干燥,加热至500°C,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 (2) 挤出造粒,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57] 步骤(2 )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58] 步骤(2)挤出温度为290°C。
[0059]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组成中不含苯并三氮唑。
[0060] 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涂层涂布在太阳能电池背板的基材上,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见表 1〇
[0061] 黄变指数Ab :单位:无。检测标准:ASTM E313-05 (UV照射1000h)。
[0062] 耐湿热老化:试验条件为温度85°C、RH85%,时间2000h。观察脱层、变黄情况。
[0063] 表 1

【权利要求】
1.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 三氮唑10?80份、丙烯酸20?6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40?80份、亚铁氰酸盐70? 100份、硅烷偶联剂100?120份、亚磷酸酯40?100份、硬脂酸盐20?9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重量份计的组分:苯并三氮唑50份、丙烯酸40份、苄基三苯基氯化铁60份、亚铁氰酸盐90 份、硅烷偶联剂110份、亚磷酸酯60份、硬脂酸盐5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其特征在于,硅烷偶联 剂是乙稀基娃烧、氣基娃烧、甲基丙稀醜氧基娃烧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其特征在于,亚铁氰酸 盐是亚铁氰化钠、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铁、亚铁氰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其特征在于,亚磷酸酯 是亚磷酸二苯一癸酯或亚磷酸一苯二癸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其特征在于,硬脂酸盐 是硬脂酸锌、硬脂酸镁或硬脂酸钙中的一种。
7. 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苯并三氮唑、丙烯酸、苄基三苯基氯化铁、亚铁氰酸盐、亚磷酸酯、硬脂酸盐混合 均匀,干燥,加热至200?600°C,加入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 (2 )挤出造粒,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1)加热至400°C。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2 )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2)挤出温度为260?300°C。
【文档编号】C08K5/098GK104327432SQ201410576506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黄新东, 刘天人 申请人: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