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酶法提取茶油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6102阅读:15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酶法提取茶油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又名茶籽油、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我国油茶资源丰富,油茶林面积约占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广泛分布于南方17个省的丘陵地区,尤以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等地为最多。

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对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功效。此外,传统医学认为,茶油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作用,能清胃润肠,可治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等。

茶油的提取有压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水代法和水酶法等。目前,工业生产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压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压榨法工艺简单,但压榨设备检修拆换劳动量大,提取效率较低;有机溶剂浸提法效率很高,生产成本较低,但有机试剂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水代法生产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较低,但其出油率低,且提出的油脂酸价高,用水量较大。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10033352.8,发明名称:一种超声辅酶法提取茶籽油的生产方法,申请日:2012年2月15日),公开了一种超声辅酶法提取茶籽油的生产方法,通过调pH后加入碱性蛋白酶与复合纤维素酶进行酶解来提取茶籽中的茶籽油,出油率高,但是该过程包含两次调节pH,两次加入酶来酶解,提取效率不高,茶籽油中容易有酶残留,造成卫生指标不达标,

文献《水代法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的工艺》(农业工程学报,第24卷第9期,2008年9月,郭玉宝等)公布了一种水代法从茶油籽中提取茶油的方法,最佳条件为,以脱皮烘干的茶籽仁为原料,在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150min,水料比为4.5:1(mL/g)和pH值9.0的条件下提取,茶油提取率可达80.28%。提取率比一般的水代法高,但是茶油中残留中一定的茶皂素,得到的浆渣中残留有较多的茶油,综合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茶油中提取方法提取率低,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茶油中微生物超标,茶皂素残留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代酶法提取茶油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提油率高,成本低,微生物指标达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水代酶法提取茶油的生产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备料

选取已烘干的茶籽,脱壳,粉碎待用;

2)调pH和提取

加入水、氯化钠、用冰醋酸调节pH,加入混酶,进行提取;

3)杀菌

将步骤2)中物料,在紫外灯照射下杀菌;

4)分层和干燥

静置分层,取出上层油层,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成品茶油。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粉碎要求为:粉碎成100-130目的茶籽仁粉。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pH调节至4.7-5.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混酶是由蛋白质酶和纤维素酶组成,是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而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提取条件为:在振荡提取仪中提取,温度为30-39℃,提取仪转速100r/min,时间为5-6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紫外灯照射下杀菌时间为2-3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2)中,茶籽、水、氯化钠、混酶的加入量,按照重量比,茶籽:水:氯化钠:混酶=1:4-5:0.1-0.2:0.06-0.1。

本发明是通过在适当的pH下,加入混酶、氯化钠进行振荡提取,通过酶解、利用加入氯化钠形成的渗透压能快速将茶籽仁中的茶油释放出来,同时加入氯化钠有助于破除乳化层,提高出油率;通过引入杀菌步骤,灭除混酶和消菌,保证茶油中微生物含量合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茶油提取方法,简单易操作,设备要求低,茶籽提油率高,茶油中微生物达标,无有机溶剂残留,适合大规模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1

1)备料

选取已烘干的茶籽,脱壳,粉碎待用;选取已烘干(水分控制在10%以下)的茶籽100g,脱壳,将茶籽仁粉碎,过100目的筛子,得茶籽仁粉,待用;

2)调pH和提取

在振荡提取仪中加入步骤1)中的茶籽仁粉、水400g,氯化钠10g,用冰醋酸调节pH至5,加入混酶6g(蛋白质酶:纤维素酶=1:1),在振荡提取仪转速为100r/min、温度为30-39℃的条件下提取5小时;

3)杀菌

将步骤2)中物料,在紫外灯照射下杀菌2小时;

4)分层和干燥

静置分层,取出上层油层,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成品茶油。

实施例2

1)备料

选取已烘干的茶籽,脱壳,粉碎待用;选取已烘干(水分控制在10%以下)的茶籽100g,脱壳,将茶籽仁粉碎,过130目的筛子,得茶籽仁粉,待用;

2)调pH和提取

在振荡提取仪中加入步骤1)中的茶籽仁粉、水500g,氯化钠20g,用冰醋酸调节pH至5.5,加入混酶7g(蛋白质酶:纤维素酶=1:1),在振荡提取仪转速为100r/min、温度为30-39℃的条件下提取6小时;

3)杀菌

将步骤2)中物料,在紫外灯照射下杀菌3小时;

4)分层和干燥

静置分层,取出上层油层,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成品茶油。

实施例3

1)备料

选取已烘干的茶籽,脱壳,粉碎待用;选取已烘干(水分控制在10%以下)的茶籽100g,脱壳,将茶籽仁粉碎,过110目的筛子,得茶籽仁粉,待用;

2)调pH和提取

在振荡提取仪中加入步骤1)中的茶籽仁粉、水450g,氯化钠15g,用冰醋酸调节pH至4.8,加入混酶10g(蛋白质酶:纤维素酶=1:1),在振荡提取仪转速为100r/min、温度为30-39℃的条件下提取5.5小时;

3)杀菌

将步骤2)中物料,在紫外灯照射下杀菌2.5小时;

4)分层和干燥

静置分层,取出上层油层,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成品茶油。

实施例4

1)备料

选取已烘干的茶籽,脱壳,粉碎待用;选取已烘干(水分控制在10%以下)的茶籽100g,脱壳,将茶籽仁粉碎,过120目的筛子,得茶籽仁粉,待用;

2)调pH和提取

在振荡提取仪中加入步骤1)中的茶籽仁粉、水470g,氯化钠17g,用冰醋酸调节pH至5.3,加入混酶9g(蛋白质酶:纤维素酶=1:1),在振荡提取仪转速为100r/min、温度为30-39℃的条件下提取5.7小时;

3)杀菌

将步骤2)中物料,在紫外灯照射下杀菌2.6小时;

4)分层和干燥

静置分层,取出上层油层,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成品茶油。

对实施例制得的成品茶油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