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3552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不饱和聚酯树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材料,是锚固剂领域中使用最为普遍的热固性树脂,普通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只采用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反应,同时加入苯乙烯稀释,生成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由此种传统的方法制得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粘接和浸润方面表现相对来说不理想,表现为在石材粘接处容易脱落,而且热稳定性与抗菌防霉效果较差,不能满足一些制品及石材加工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耐热性能,抗菌防霉效果好,机械强度高,抗老化性能显著。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苯酐30-40份,顺酐5-15份,间苯二甲酸20-40份,富马酸2-10份,月桂酸8-16份,苯甲酸1-6份,桐油酸酐12-25份,二甘醇50-80份,丙二醇10-30份,苯乙烯5-15份,α-甲基苯乙烯20-40份,稳定剂1-4份,对苯二酚0.1-0.8份,环氧树脂5-15份,纳米二氧化硅1-5份,改性丙烯酸钠1-4份。

优选地,改性丙烯酸钠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微晶石蜡、天然蜂蜡、聚乙烯蜡、十二羟基硬脂酸密闭加热至融化,通入空气,加入高锰酸钾混合搅拌,降至室温得到复合蜡;将玉米淀粉、水混合均匀,加入丙烯酸钠、丙烯酰胺混合均匀,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加入复合蜡和正己烷混合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搅拌,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丙烯酸钠。

优选地,改性丙烯酸钠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5-10份微晶石蜡、2-6份天然蜂蜡、3-10份聚乙烯蜡、0.2-0.8份十二羟基硬脂酸密闭加热至融化,通入空气,加入0.15-0.25份高锰酸钾混合搅拌,降至室温得到复合蜡;将100-140份玉米淀粉、300-400份水混合均匀,加入25-35份丙烯酸钠、20-40份丙烯酰胺混合均匀,加入1-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4份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加入复合蜡和20-50份正己烷混合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搅拌,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丙烯酸钠。

优选地,改性丙烯酸钠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5-10份微晶石蜡、2-6份天然蜂蜡、3-10份聚乙烯蜡、0.2-0.8份十二羟基硬脂酸密闭加热至融化,通入空气,加入0.15-0.25份高锰酸钾混合搅拌40-100min,降至室温得到复合蜡;将100-140份玉米淀粉、300-400份水混合均匀,加入25-35份丙烯酸钠、20-40份丙烯酰胺混合均匀,加入1-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4份引发剂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加入复合蜡和20-50份正己烷混合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0-80℃,搅拌50-12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丙烯酸钠。

优选地,苯酐、顺酐、间苯二甲酸、富马酸、月桂酸、苯甲酸、桐油酸酐的重量比为32-36:8-12:25-35:4-8:10-14:3-5:16-22。

优选地,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的重量比为8-12:25-35。

优选地,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钠的重量比为8-12:2-4:2-3。

本发明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制得。

本发明的改性丙烯酸钠中,微晶石蜡、天然蜂蜡、聚乙烯蜡配合,在十二羟基硬脂酸配合作用下,与高锰酸钾混合程度极高,通过氧化反应引入含氧基团,使复合蜡极性高,乳化性能极好,而且具有极强亲和力与表面活性,而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在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引发剂过硫酸铵的作用下,形成高度交联空间网络状结构,再与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预糊化淀粉分子上的羟基、羧基形成互穿接枝结构,在正己烷、复合蜡的作用下,上述组分间分散性能极好,所得产物的结构不仅具有较好刚性,而且吸湿与吸附作用较强,同时与其他原料间的分散性能也极好。

本发明采用苯酐、顺酐、间苯二甲酸、富马酸、月桂酸、苯甲酸、桐油酸酐与二甘醇、丙二醇在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的作用下反应,使本发明耐热性能好,机械强度高,抗菌防霉效果好,而且抗老化性能显著;再利用纳米二氧化硅掺入聚酯中,在改性丙烯酸钠的作用下纳米二氧化硅有效地防止纳米二氧化硅团聚而使之充分分散,增强纳米二氧化硅与不饱和聚酯的相容性;纳米二氧化硅可与聚酯中的氧充分键合,纳米二氧化硅接枝后使本发明黏度降低,从而提高本发明的浸润与分散性能,易于进入石材缝隙内部,固化后石材间不易脱落;而环氧树脂的分子链中具有活泼的环氧基团,可与改性丙烯酸钠中活性基团结合,使本发明在具有较高刚性的前提下,韧性较好,而且对大部分溶剂稳定,耐腐蚀性能好,并可大幅度提高聚酯的耐热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苯酐30份,顺酐15份,间苯二甲酸20份,富马酸10份,月桂酸8份,苯甲酸6份,桐油酸酐12份,二甘醇80份,丙二醇10份,苯乙烯15份,α-甲基苯乙烯20份,稳定剂4份,对苯二酚0.1份,环氧树脂15份,纳米二氧化硅1份,改性丙烯酸钠4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苯酐40份,顺酐5份,间苯二甲酸40份,富马酸2份,月桂酸16份,苯甲酸1份,桐油酸酐25份,二甘醇50份,丙二醇30份,苯乙烯5份,α-甲基苯乙烯40份,稳定剂1份,对苯二酚0.8份,环氧树脂5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改性丙烯酸钠1份。

改性丙烯酸钠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微晶石蜡、天然蜂蜡、聚乙烯蜡、十二羟基硬脂酸密闭加热至融化,通入空气,加入高锰酸钾混合搅拌,降至室温得到复合蜡;将玉米淀粉、水混合均匀,加入丙烯酸钠、丙烯酰胺混合均匀,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加入复合蜡和正己烷混合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搅拌,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丙烯酸钠。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苯酐32份,顺酐12份,间苯二甲酸25份,富马酸8份,月桂酸10份,苯甲酸5份,桐油酸酐16份,二甘醇70份,丙二醇15份,苯乙烯12份,α-甲基苯乙烯25份,稳定剂3份,对苯二酚0.3份,环氧树脂12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改性丙烯酸钠3份。

改性丙烯酸钠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5份微晶石蜡、6份天然蜂蜡、3份聚乙烯蜡、0.8份十二羟基硬脂酸密闭加热至融化,通入空气,加入0.15份高锰酸钾混合搅拌100min,降至室温得到复合蜡;将100份玉米淀粉、400份水混合均匀,加入25份丙烯酸钠、40份丙烯酰胺混合均匀,加入1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4份引发剂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加入复合蜡和20份正己烷混合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0℃,搅拌12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丙烯酸钠。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苯酐36份,顺酐8份,间苯二甲酸35份,富马酸4份,月桂酸14份,苯甲酸3份,桐油酸酐22份,二甘醇60份,丙二醇25份,苯乙烯8份,α-甲基苯乙烯35份,稳定剂2份,对苯二酚0.7份,环氧树脂8份,纳米二氧化硅4份,改性丙烯酸钠2份。

改性丙烯酸钠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10份微晶石蜡、2份天然蜂蜡、10份聚乙烯蜡、0.2份十二羟基硬脂酸密闭加热至融化,通入空气,加入0.25份高锰酸钾混合搅拌40min,降至室温得到复合蜡;将140份玉米淀粉、300份水混合均匀,加入35份丙烯酸钠、20份丙烯酰胺混合均匀,加入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份引发剂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加入复合蜡和50份正己烷混合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0℃,搅拌5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丙烯酸钠。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苯酐34份,顺酐10份,间苯二甲酸30份,富马酸6份,月桂酸12份,苯甲酸4份,桐油酸酐19份,二甘醇65份,丙二醇20份,苯乙烯10份,α-甲基苯乙烯30份,稳定剂2.5份,对苯二酚0.5份,环氧树脂10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改性丙烯酸钠2.5份。

改性丙烯酸钠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8份微晶石蜡、4份天然蜂蜡、6份聚乙烯蜡、0.5份十二羟基硬脂酸密闭加热至融化,通入空气,加入0.2份高锰酸钾混合搅拌,降至室温得到复合蜡;将120份玉米淀粉、350份水混合均匀,加入30份丙烯酸钠、30份丙烯酰胺混合均匀,加入3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5份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加入复合蜡和35份正己烷混合均匀,氮气保护下,升温,搅拌,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丙烯酸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