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2191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创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是农药中间体呋喃酚合成过程中的环合反应副产物。课题组[王宇等.有机化学,2011,31(7):1127-1130]研究发现无法避免副产物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生成。近年来国内采用邻苯二酚为原料生产呋喃酚,每年产量约为6000吨,其主要副产物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年产量1500吨左右,由于没有开发合适的下游产品,未将其从精馏釜残液中分离,仅将其作为重油燃料处理,附加值低。

在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分子结构中,有活性官能团酚羟基和碳碳双键,可以作为原料合成较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合理有效地利用该副产物,意义重大。课题组本着变废为宝的目的,先后发明了以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为原料制备新洋茉莉醛、藜芦醛等香料、药物中间体3,4-亚甲二氧苯基-2-丙酮,均获得专利授权(ZL201110370877.6、ZL201110370769.9、ZL201310243957.4)。随后,又根据原子经济性原则,以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为原料制备了药物中间体2-(3,4-二甲氧基苯基)-3-甲基丁腈(CN103570583A)。

研究发现以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为原料合成相关产品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产品品质好等优点,即使折算成邻苯二酚为起始原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和“三废”处理成本,相比于相关产品的其他合成路线,仍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专利(WO2012173842,2012-12-20)公开了从呋喃酚精馏残渣中经精馏、重结晶提取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方法,但存在着操作繁琐、损耗大、收率低等问题。随着呋喃酚市场需求减少,有必要开发高收率生产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工艺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收率高、纯度高、操作简单、催化剂便于回收套用、成本低廉和绿色环保的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有机溶剂中,以γ-氧化铝为催化剂,催化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发生重排反应(包括连续发生的Claisen重排和Cope重排反应),生成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

上述的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氯苯、二甲苯、邻二氯苯、乙二醇单甲醚、甲基叔丁基酮、N,N-二甲基甲酰胺、苯甲醚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

上述的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与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的质量比为0.5~4∶1。

上述的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γ-氧化铝的用量为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质量的1%~5%。

上述的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反应温度为110℃~180℃,反应时间为2h~24h。

上述的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反应在氮气保护气氛下进行。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以γ-氧化铝为催化剂,使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在有机溶剂中完成Claisen重排和Cope重排连续反应,对反应液进行脱溶、精馏,得到产品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化学反应式为:

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本为制备呋喃酚的原料,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只是呋喃酚合成过程中的环合反应副产物,申请人前期尝试将副产品变成主产品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液总是含有一定量的呋喃酚。根据大量的实验现象,结合反应机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碱度对反应的选择性存在着决定性的影响。经过大量催化剂的筛选实验,最终确定γ-氧化铝为催化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合成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最佳催化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的制备方法,采用γ-氧化铝催化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生成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收率高,为85.6%~93.5%;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高,质量含量为98.5%~99.5%;并且反应为非均相催化,操作简单,催化剂便于回收套用,成本低廉、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氮气保护下,将135.3g(质量分数为97%,0.8mol)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溶于200g甲苯中,加入3gγ-氧化铝,加热至110℃保温反应24h,反应液脱溶后采用不锈钢高效填料塔真空精馏,取沸程为126~128℃/5mmHg的馏分,得116.3g无色粘稠液体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99.5%,收率88.2%,冷却后为白色固体,熔点63.7~64.3℃;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z))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谱)对本实施例制备的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如下:163.0(M-H+);1H NMR(CDCl3,400MHz)δ:1.66(s,3H,CH3),3.20(s,2H,ArCH2),4.72(s,1H,OH),4.78(s,1H,OH),5.29(s,2H,C=CH2),6.57(dd,J=8.0Hz,J=2.0Hz,1H,苯环5-H),6.72(d,J=2.0Hz,1H,苯环3-H),6.78~6.80(d,J=8.0Hz,1H,苯环6-H)。由此说明,所合成物为目标物。

实施例2:

氮气保护下,将133.9g(质量分数为98%,0.8mol)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溶于535g氯苯中,加入6.69gγ-氧化铝,加热至132℃保温反应16h,反应液脱溶后采用不锈钢高效填料塔真空精馏,取沸程为126~128℃/5mmHg的馏分,得124.5g无色粘稠液体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98.5%,收率93.5%。

实施例3:

氮气保护下,将135.3g(质量分数为97%,0.8mol)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溶于150g二甲苯中,加入2.7gγ-氧化铝,加热至140℃保温反应14h,反应液脱溶后采用不锈钢高效填料塔真空精馏,取沸程为126~128℃/5mmHg的馏分,得120g无色粘稠液体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99.1%,收率90.7%。

实施例4:

氮气保护下,将138.2g(质量分数为95%,0.8mol)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溶于69.1g邻二氯苯中,加入1.38gγ-氧化铝,加热至180℃保温反应2h,反应液脱溶后采用不锈钢高效填料塔真空精馏,取沸程为126~128℃/5mmHg的馏分,得113.1g无色粘稠液体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99.3%,收率85.6%。

实施例5:

氮气保护下,将135.3g(质量分数为97%,0.8mol)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溶于200g乙二醇单甲醚中,加入5gγ-氧化铝,加热至125℃保温反应20h,反应液脱溶后采用不锈钢高效填料塔真空精馏,取沸程为126~128℃/5mmHg的馏分,得122.5g无色粘稠液体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98.5%,收率92%。

实施例6:

氮气保护下,将135.3g(质量分数为97%,0.8mol)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溶于100g甲基叔丁基酮中,加入4gγ-氧化铝,加热至110℃保温反应24h,反应液脱溶后采用不锈钢高效填料塔真空精馏,取沸程为126~128℃/5mmHg的馏分,得114g无色粘稠液体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99.3%,收率86.3%。

实施例7:

氮气保护下,将135.3g(质量分数为97%,0.8mol)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溶于180g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3.5gγ-氧化铝,加热至154℃保温反应8h,反应液脱溶后采用不锈钢高效填料塔真空精馏,取沸程为126~128℃/5mmHg的馏分,得116g无色粘稠液体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99%,收率87.5%。

实施例8:

氮气保护下,将136.7g(质量分数为96%,0.8mol)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溶于150g苯甲醚中,加入6gγ-氧化铝,加热至154℃保温反应10h,反应液脱溶后采用不锈钢高效填料塔真空精馏,取沸程为126~128℃/5mmHg的馏分,得121.7g无色粘稠液体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99%,收率91.8%。

实施例9:

氮气保护下,将135.3g(质量分数为97%,0.8mol)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溶于90g 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2gγ-氧化铝,加热至180℃保温反应4h,反应液脱溶后采用不锈钢高效填料塔真空精馏,取沸程为126~128℃/5mmHg的馏分,得115.1g无色粘稠液体4-(2-甲基烯丙基)-1,2-苯二酚,含量99.2%,收率8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