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酒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6413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酒酿造工艺,特别是杨梅酒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果实、核、根、皮均可入药,性平、无毒。果核可治脚气,根可止血理气;树皮泡酒可治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等。用白酒浸泡的杨梅,盛夏时节,食之会顿觉气舒神爽,消暑解腻。腹泻时,取杨梅熬浓汤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敛作用。杨梅具有消食、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防治霍乱等医药功能等多种功能,有“果中玛瑙”之誉。

杨梅酒酿造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关于杨梅酒的研究已有若干报道,但目前杨梅果酒在全国仅有几个厂家生产,杨梅果酒在市场上没有形成大的势力。经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关于杨梅果酒开发的专利申请文献报道,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型或半干型杨梅酒及其酿造方法。该方法是以杨梅果汁为主要原料,降酸处理及添加糖后,利用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后获得一种酒精度高于9%的杨梅发酵酒。该发酵工艺仅利用杨梅果汁,在原料选择上未能充分利用杨梅全果实,造成资源浪费。

在果酒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包括果胶酶的使用、菌种选择、发酵温度、陈酿条件、原材料品种、地理位置和收获时期的选择、浸渍时间长短、酿造工艺、陈酿时间及条件都可能对果酒中理化成分、香气物质和活性成分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所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杨梅酒的制备工艺,步骤包括:

1)挑选成熟、无霉变、汁多核小的杨梅;

2)按质量份数取选好的的杨梅100~120份,粉碎制得杨梅浆;

3)按质量份数取烧酒10~15份加入到所述杨梅浆中,搅拌;

4)按质量份数将加亚硫酸钾5~8份、单宁3~5份、葡萄酒酿酒酵母8~10份和葡糖糖浆10~15份加入到步骤3制得的杨梅浆中,混合均匀;

5)将步骤4制备的杨梅浆放置在20~25℃的密封环境内,发酵20~25天;

6)将发酵后的杨梅浆进行煮制,煮制温度为75~80℃,煮制时间为60~80min;

7)将煮制后的杨梅浆放入控温发酵罐内,温度为:25~28℃,时间为10~12天;

8)按重量份将浓度为10~15%的冰糖水加入到发酵后的杨梅浆中,搅拌;

9)将步骤8制备的杨梅将放置在20~25℃的密封环境内,发酵30~35天;

10)将发酵后的杨梅浆搅拌成糊状,用机械分离机分离出杨梅原汁;

11)将原汁蒸馏,即为杨梅浓缩液;

12)将步骤11制备的杨梅浓缩液放置在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5~40℃,发酵时间为30~35天;

13)将发酵好的浆液置于1~3℃的冷藏室内2~3天;

14)将冷却后的浆液进行二次过滤,取滤液即得。

优选方案是:步骤5中每隔2~3天,搅拌一次。

优选方案是:步骤14制得的滤液中加入适量酒石酸以调整口感,得到口感更佳的杨梅酒。

优选方案是:使用五层纱布进行过滤。

优选方案是:步骤14制得的滤液中加入0.05%-0.12%(w/v)抗坏血酸钠溶液2~3份。

本发明提供的杨梅酒的制备工艺,可分解部分苹果酸,提供PH值,从而有效的保护果汁中维生素和氨基酸,同时浸渍后的杨梅经过榨汁、发酵,使得杨梅酒气味浓郁、色泽清亮,营养成分损失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杨梅酒的制备工艺,步骤包括:

1)挑选成熟、无霉变、汁多核小的杨梅;

2)按质量份数取选好的的杨梅100份,粉碎制得杨梅浆;

3)按质量份数取烧酒10份加入到所述杨梅浆中,搅拌;

4)按质量份数将加亚硫酸钾5份、单宁3份、葡萄酒酿酒酵母8份和葡糖糖浆10份加入到步骤3制得的杨梅浆中,混合均匀;

5)将步骤4制备的杨梅浆放置在20℃的密封环境内,发酵20天;

6)将发酵后的杨梅浆进行煮制,煮制温度为75℃,煮制时间为60min;

7)将煮制后的杨梅浆放入控温发酵罐内,温度为:25℃,时间为10天;

8)按重量份将浓度为10%的冰糖水加入到发酵后的杨梅浆中,搅拌;

9)将步骤8制备的杨梅将放置在20℃的密封环境内,发酵30天;

10)将发酵后的杨梅浆搅拌成糊状,用机械分离机分离出杨梅原汁;

11)将原汁蒸馏,即为杨梅浓缩液;

12)将步骤11制备的杨梅浓缩液放置在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30天;

13)将发酵好的浆液置于1℃的冷藏室内2天;

14)将冷却后的浆液进行二次过滤,取滤液即得。

步骤5中每隔2天,搅拌一次。

步骤14制得的滤液中加入适量酒石酸以调整口感,得到口感更佳的杨梅酒。

使用五层纱布进行过滤。

步骤14制得的滤液中加入0.05%(w/v)抗坏血酸钠溶液2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杨梅酒的制备工艺,步骤包括:

1)挑选成熟、无霉变、汁多核小的杨梅;

2)按质量份数取选好的的杨梅120份,粉碎制得杨梅浆;

3)按质量份数取烧酒15份加入到所述杨梅浆中,搅拌;

4)按质量份数将加亚硫酸钾8份、单宁5份、葡萄酒酿酒酵母10份和葡糖糖浆15份加入到步骤3制得的杨梅浆中,混合均匀;

5)将步骤4制备的杨梅浆放置在25℃的密封环境内,发酵25天;

6)将发酵后的杨梅浆进行煮制,煮制温度为80℃,煮制时间为80min;

7)将煮制后的杨梅浆放入控温发酵罐内,温度为:28℃,时间为12天;

8)按重量份将浓度为15%的冰糖水加入到发酵后的杨梅浆中,搅拌;

9)将步骤8制备的杨梅将放置在25℃的密封环境内,发酵35天;

10)将发酵后的杨梅浆搅拌成糊状,用机械分离机分离出杨梅原汁;

11)将原汁蒸馏,即为杨梅浓缩液;

12)将步骤11制备的杨梅浓缩液放置在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35天;

13)将发酵好的浆液置于3℃的冷藏室内3天;

14)将冷却后的浆液进行二次过滤,取滤液即得。

步骤5中每隔3天,搅拌一次。

步骤14制得的滤液中加入适量酒石酸以调整口感,得到口感更佳的杨梅酒。

使用五层纱布进行过滤。

步骤14制得的滤液中加入0.12%(w/v)抗坏血酸钠溶液3份。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产品与现有工艺产品的感觉评价表:

表1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