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突散囊菌制备方法及冠突散囊菌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8913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源性冠突散囊菌的制备。
背景技术
: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是茯砖茶深发酵过程中生长出来的一种微生物。现代研究表明,冠突散囊菌存在具有显著降脂减肥和降糖功能的特异成分,有望开发成天然的降脂药物。而现在只能生产含有冠突散囊菌的茯砖茶,由于茯砖茶的茶叶是被粉碎了的,加之是紧压茶,冠突散囊菌的颗粒小,与茶叶结合紧密,而且,杂菌含量多,冠突散囊菌很难从中分离出来。因此,冠突散囊菌的生产目前还处于空白。人们体验冠突散囊菌的神奇作用是通过饮用茯砖茶来实践的。因此,冠突散囊菌的生产,特别是工业化生产是冠突散囊菌产品开发和产业开发的基础,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进行过探索: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4739888A、公开日为2015.07.01、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754519.4的冠突散囊菌菌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的技术为:一种制备冠突散囊菌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冠突散囊菌;制备冠突散囊菌液体培养基;以及制备冠突散囊菌菌粉。所述冠突散囊菌的培养包括以下步骤:将茯砖茶块上的黄色闭囊壳并接种于察氏培养基上,于28℃培养72h,以便获得经过培养的黄色闭囊壳;将所述经过培养的黄色闭囊壳平板划线分离2~3次,以便获得初步纯化的菌落;将所述初步纯化的菌落置于无菌水中,振摇制成均匀的孢子悬液,并进行10倍递增稀释,制成10-3~10-5稀释度的孢子悬液;将经过稀释的孢子悬液在空白查氏培养基上进行平板涂布,然后置于28℃下培养,以便获得纯培养菌落,任选地,所述冠突散囊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纯培养菌落制备成10-1~10-3稀释度的孢子悬液,并将孢子浓度调整至1.5×106~2.0×106个/ml;将经过孢子浓度调整的孢子悬液接种于液体CZG培养基中,于28℃,150r/min条件下培养96h,以便获得冠突散囊菌孢子悬液,任选地,所述冠突散囊菌菌粉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孢子悬液进行离心处理,以便获得菌泥;向所述菌泥中加入冻干保护剂,进行冻干处理,以便获得冠突散囊菌菌粉。此技术得到的冠突散囊菌菌粉为非茶源性冠突散囊菌,其保健功能远逊于茶源性冠突散囊菌,而且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设备投入大,生产成本高。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5754877A,公开日为2016.07.13,专利申请号为201610225096.0的一种从黑茶中提取冠突散囊菌的方法及应,公开的技术为:一种从黑茶中提取冠突散囊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01:将黑茶进行发酵,得到带有冠突散囊菌的黑茶:S02:将所述带有冠突散囊菌的黑茶进行破碎,得到粒径为2-4cm的黑茶块;S03:选取带有冠突散囊菌的所述黑茶块备用,未带有冠突散囊菌的所述黑茶块重新进行发酵:S04:将带有冠突散囊菌的所述黑茶块进行粉碎,得到粒径为0.1-0.5mm的黑茶粉末:S05:将所述黑茶粉末平铺放入孔径为40-50目的震荡筛中震荡,截留在所述震荡筛上的所述黑茶粉末重新进行发酵,过筛的混合物备用;S06:将所述混合物通过孔径为60-70目的布网进行过滤,得到冠突散囊菌。但存在不足:一是以纯黑茶原料进行发酵生产冠突散囊菌,生产成本高;二是要对生长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块进行破碎、粉碎,然后过粗筛、过细筛,工艺复杂;三是过60-70目布网所得冠突散囊菌,实际只能说含有冠突散囊菌的茶粉,产品的纯度很低。现在茶叶加工特别是黑茶加工过程中,会产生10-30%的茶梗、粗老叶、黄红叶等下脚料,这些下脚料除了少部分用来煮茶汁外,大多当废物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加以回收利用,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公开一种茶源性冠突散囊菌的生产方法,特别是生产设备工艺简单,分离过程无须破碎、物耗少、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的茶源性冠突散囊菌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二是:以茶加工下脚料为原料生产冠突散囊菌的方法及其产品。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茶叶原料通过汽蒸,发花,干燥,分离制得冠突散囊菌。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在汽蒸后可以进行定向发酵。所述茶叶原料可以为黑茶、黄茶、绿茶、红茶、白茶的一种或多种。或者为三级以下黑毛茶,特别是三级以下带梗黑毛茶。或者为茶叶加工下脚料,特别是分检出来的茶梗,粗老叶、黄红叶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料。茶梗无须切断,直接采用。所述汽蒸前,可以对茶叶原料加湿,按原料重量加入一定比例的饮用水或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饮用水或茶汁的放加入比例一般为茶叶原料的10-20%,加入后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30%以内。汽蒸前对茶料加湿可以缩短汽蒸时间,降低能耗,提高工效。所述汽蒸:采用至少100℃的蒸汽进行汽蒸,一般105℃-150℃,没有加湿的茶料采用100-105℃蒸汽蒸,便于在汽蒸过程中提高茶料的含水率。对于已加湿的茶料采用110-150℃蒸汽蒸。汽蒸要将茶料蒸透,蒸至茶梗软化。汽蒸时,最好将茶料盛放在透气的容器中,连同容器放入蒸汽柜中蒸。茶料的厚度适当,便于下步发花。一般可以10-50cm,汽蒸后的厚度3-30cm。茶料细厚度3-15cm,茶料粗厚度16-30cm。茶料汽蒸后,将其盛入已消毒的透气的发花容器中,冷却后入发花室。也可以先冷却,再盛入已消毒的透气的发花容器中,但要防止杂菌感染。茶料盛入发花容器后可以处于自然松紧状态。也可以趁热时将茶料压实,将茶料体积压缩15-50%。茶料盛入发花容器后可以盖上覆盖物,防止茶料表面的水分过快散发。冷却是指冷却至常温。移入发花室前要对发花室进行消毒处理。发花容器可以是不锈金属丝网容器,或藤制容器,或麻制,或棕制,或竹篾容器。发花容器可以为矩形或圆形,要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所述定向发酵:将茶叶原料汽蒸后进行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0℃-50℃,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6~12小时。定向发酵有利于发花茂盛,颗粒增粗。定向发酵后再装入发花容器,汽蒸杀菌,再入发花房发花。所述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5-29℃,最佳26-27℃,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85%,最佳75-80%,时间7-12天。一般细茶为7-8天,三级以下粗茶为9-10天,茶梗为10-12天,可完成发花。所述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温度至多45℃,湿度每天降低2-5%,至多降低至50%,干燥至含水率12%以内。所述物理分离:可以采用振动筛分机械,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下来,一并进行筛分净化。小批量生产可以采用人工搓筛法,即边搓边筛,使冠突散囊菌与茶叶分离,再进行筛分净化。物理分离前,最好将干燥后的发花茶叶回潮至手掐茶叶不碎,再进行物理分离。物理分离法的好处是:一是基本不损坏茶叶,分离后的茶叶还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二是不消耗其它物质,生产成本低;三是生产的冠突散囊菌不含任何化学成份,属纯天然产品。根据需要,对物理分离后的冠突散囊菌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筛分净化,去除茶叶,最后质检、包装形成冠突散囊菌产品,产品色泽金黄,纯度达90%以上。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生产工艺简单,冠突散囊菌分离过程无须破碎、产品纯度高;生产的冠突散囊菌粗壮茂密,产率高;分离后的茶叶还可利用加工成茯茶产品;生产的冠突散囊菌为茶原性发酵产品,保健价值高;实现了冠突散囊菌的批量生产;生产出来的冠突散囊菌色泽金黄,纯度达90%以上;以茶加工下脚料为原料生产冠突散囊菌,变废为宝,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冠突散囊菌产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茶叶原料通过汽蒸,发花,干燥,分离制得冠突散囊菌。实施例2:一种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茶叶原料通过汽蒸,定向发酵,发花,干燥,分离制得冠突散囊菌。实施例3:一种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01:备料:选一、二级黑茶叶为原料。S02:茶料入容器:将茶料盛放在透气的竹篾透气容器中,茶料的厚度10cm,汽蒸后的厚度3cm。S03:汽蒸:将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放入蒸柜中,采用105℃的蒸汽进行汽蒸,将茶料蒸透为至。S04:拍实:将汽蒸后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趁热将茶料拍实,将茶料体积压缩20-30%。然后盖上棉织覆盖物冷却至常温。S05:入发花室:先将发花消毒,然后将冷却后的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移入发花室,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S05: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6-29℃,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85%,时间7-8天,可完成发花。S06:所述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最高温度40℃,湿度每天降低2-3%,降低至50%,干燥至含水率10%。S07:物理分离:将干燥后的茶料采用振动筛,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下来得冠突散囊菌。实施例4:一种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01:备料:选二级红茶叶为原料。S02:加湿:按原料重量的15%比例加入饮用水或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加入后的含水率控制在25%。S03:汽蒸:将加湿后的茶料采用110℃的蒸汽进行汽蒸,将茶料蒸透为至。S04:茶料入容器:茶料汽蒸后,将其盛入已消毒的透气的藤制发花容器中,处于自然松紧状态,冷却后入发花室。S05;入发花室:移入发花室前要对发花室进行消毒处理,将盛有茶料的发花容器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S06:所述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8-29℃,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5-80%,时间8-9天,可完成发花。S06: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温度至多45%,湿度每天降低2-3%,降低至45%,干燥至含水率9%。S07:物理分离:将干燥后的茶料采用人工搓筛法,即边搓边筛,使冠突散囊菌与茶叶分离得冠突散囊菌。S08:筛分净化:对物理分离后的冠突散囊菌进行筛分净化,去除茶末,最后质检、包装形成冠突散囊菌产品,产品色泽金黄,纯度达95%以上。筛分净化采用上海振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XFG高频过滤机。实施例5:一种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01:备料:选三级黑毛茶为原料。或茶加工选剔出来的粗老叶、黄片叶为原料。三级黑毛茶可以不剔梗。S02:原料加湿:按原料重量的15比例加入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加入后的含水率控制在25%左右。S03:汽蒸:采用110-130℃的蒸汽进行汽蒸,将茶料蒸透。S04:定向发酵:将汽蒸后的茶料进行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0℃-50℃,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6~12小时。S05:茶料入容器:将定向发酵后的茶料盛放在透气的竹篾透气容器中,茶料的厚度20-30cm。S06:蒸汽杀菌:将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放入蒸柜中,采用110-120℃的蒸汽进行杀菌。S07:入发花室:先将发花消毒,然后将杀菌后的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移入发花室,盖上覆盖物,防止茶料表面的水分过快散发。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S08:发花:先将入发花室的茶料冷却至常温,然后将发花室的温度调到26-29℃,空气相对湿度调到70-85%,时间8-10天,完成发花过程。S09:所述干燥:在发花过程完成后,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最高温度42℃,湿度每天降低2-3%,降低至48%,干燥至含水率10%。S10:物理分离:将干燥后的茶料入振动筛,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下来得冠突散囊菌,质检、包装形成冠突散囊菌产品,产品色泽金黄,纯度达95%。实施例6:一种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01:备料:选茶叶加工检剔出来的粗老叶、黄片叶为原料。也可以为三级以下毛茶。S02:原料加湿:按原料重量的20%比例加入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加入后的含水率控制在30%左右。S03:汽蒸:采用130-150℃蒸汽进行汽蒸,汽蒸要将茶料蒸透,蒸软。S04:定向发酵:将原料汽蒸后进行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5℃-50℃,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10~12小时。定向发酵有利于发花茂盛,颗粒增粗。S05:茶料入容器:将定向发酵后的茶料盛放在不锈金属丝网制的透气容器中,茶料的厚度30-40cm。S06:蒸汽杀菌:将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放入蒸柜中,采用120-150℃的蒸汽进行杀菌。S07:拍实:将汽蒸后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趁热将茶料拍实,以手压紧为宜。然后盖上已消毒的棉织覆盖物冷却至常温。拍实有利于营造更佳的发花的内部环境。S08:入发花室:先将发花室消毒,然后将杀菌后的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移入发花室,均匀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S09: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8-30℃,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85%,时间11-12天,可完成发花。S10: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温度至多45%,干燥至含水率9%。S11:物理分离:干燥后的茶入振动筛,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出来,包装形成冠突散囊菌产品。产品色泽金黄,纯度可达95%。振动筛采用上海振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XFZ直线振动筛.也可采用能把茶叶与冠突散囊菌进行分离的其它市场产品振动筛。实施例7:一种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01:备料:选茶叶加工检剔出来的茶梗为原料。也可加15%的粗老叶、黄片叶。茶梗无须切断,直接采用。S02:原料加湿:按原料重量的18-20%比例加入饮用水或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加入后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30%以内。S03:汽蒸:采用110-150℃蒸汽进行汽蒸,汽蒸要将茶料蒸透,蒸至茶梗软化。S04:定向发酵:将原料汽蒸后进行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5℃-50℃,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10~12小时。定向发酵有利于发花茂盛,颗粒增粗。S05:茶料入容器:将定向发酵后的茶料盛放在不锈金属丝网制的透气容器中,茶料的厚度30-50cm。S06:蒸汽杀菌:将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放入蒸柜中,采用110-120℃的蒸汽进行杀菌。S07:拍实:将汽蒸后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趁热将茶料拍实,将茶料体积压缩15-20%。然后盖上已消毒的棉织覆盖物冷却至常温。拍实有利于营造更佳的发花的内部环境。S08:入发花室:先将发花室消毒,然后将杀菌后的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移入发花室,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S09: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7-30℃,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85%,时间11-12天,可完成发花。S10: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温度至多45%,干燥至含水率9%。S11:物理分离:干燥后的茶入滚动筛,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下来。S12:净化:对物理分离后的冠突散囊菌还可需要进行筛分净化,去除杂物,最后质检、包装形成冠突散囊菌产品。产品色泽金黄,纯度可达96%。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上例举,凡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参数范围内及参数范围外附近每个技术要素点,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依据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推理、扩展、排列组合的技术特征都属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范围。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比较比较指标现有技术效果本发明技术效果工艺复杂简单设备多少分离过程粉碎茶叶保持原有茶叶形状冠突散囊菌产品产率低,纯度低,或非茶源性保健价值低产率高,纯度高,为茶源性保健价值高原料原料级别高,或培养基可为茶加工下脚料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为粉状,不能再加工成茶产品保持原有茶料形状,可再加工成茶产品生产成本高低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