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芽汁菌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8888阅读:16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麦芽汁作为原料制作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菌种是用于发酵过程作为活细胞催化剂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来源于自然界大量的微生物,从中经分离并筛选出有用菌种,再加以改良,贮存待用于生产。菌种是指食用菌、工业菌、农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菌种培养基是指食用菌、工业菌、农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所需要的基质组。菌种是从事微生物学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在医学领域中,诊断制品的制备,菌苗的生产、微生物致病性研究,药物的抑菌试验及药品微生物检验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菌种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农业部主管全国菌种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食用菌,下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种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生产、更新、推广工作,鼓励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

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

菌种分离首先是从土壤或腐生植物中收集含菌样品,用无菌水稀释后,涂布于置有适宜细菌、放线菌或霉菌生长的琼脂培养基平皿上,并将其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平皿上长出的许多单个菌落(单一微生物的集落)经分别分离后即为各种纯种菌株,简称纯种,移种至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4℃冰箱备用。

菌中根据不同的筛选目的,采用不同的筛选模型。如常规筛选抗生素产生菌的方法是将土壤中分离所得的纯种,在含有琼脂培养基的平皿上培养后,用打孔器将菌块移至含有试验菌的琼脂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如在菌块的周围有透明的抑菌圈,则表明此菌种具有产生抑制试验菌生长的抗菌物质的能力。所得菌种经过摇瓶液体发酵,测定发酵液或菌丝体内抗生素的含量,选出生产能力高的菌种。另一方面对所提取的抗生素进行结构分析、药理试验及临床试验等,确为有效者,即可作为生产菌种。又如筛选脂肪酶生产菌种的方法是将分离所得的霉菌涂布于含有牛脂的琼脂培养基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如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则该菌具有分解脂肪的能力,进一步作摇瓶发酵测定酶活力,挑选产量高者作生产菌种的出发菌株。

菌种改良,即采用遗传育种的方法,使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而得的出发菌株)的遗传因子 DNA发生突变、重组,从而从中选出产量高、成品质量好或具有新的培养特性如耐产物抑制、能利用廉价原料以及具有生产新品种能力的优良菌种。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细胞融合技术和重组DNA技术。诱变育种是利用诱变因子如紫外线、钴-60、乙烯亚胺类等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生产菌株的单孢子悬浮液,以获得诱发突变株。随后进行突变株的筛选,从中筛选高产菌株。由于随机的突变群体中,有益突变所占比例很低,要获得高产突变株必须进行大量筛选。近年来,随着发酵代谢控制研究的发展,可根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反应点,并通过它们的改变以提高产率或其他特性,如选育抗产物反馈抑制的突变株、增加细胞透性的突变株及营养缺陷型的突变株等。这种“理性筛选法”广泛应用于氨基酸产生菌的选育。

菌种制备,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菌丝体的制备一般采取试管培养基进行子实体接种,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制备一种更适合多种菌种的培养基,解决一些菌种人工栽培的菌源繁殖问题,本人发明了一种麦芽汁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通过将小麦进行芽培养,再进行混合其他成分,制得的培养基更能使菌丝成活和繁殖更快。

一种麦芽汁菌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一、培养基原料的准备:小麦100克、琼脂20克;二、将小麦置于布袋中浸于水中6~8小时浸润后取出,将袋放进保温箱中保持温度28℃~30℃催芽3~4天,麦芽长至0.7 cm ~1.2 cm即可使用;三、将麦芽捣碎后放进另一个干净的布袋中,洗净手后捏榨出法汁液于玻璃容器中,将榨出的汁液进一步过滤澄清;四、在澄清的麦芽汁液中加入琼脂,升高温度至80℃~100℃,边加热边搅拌均匀,直至充分溶解成为混合液;四、取十洗净的试管平行绑成一捆,垂直放置,在混合液50℃~70℃时使用滴管吸取,分滴入十支试管中,每支试管滴装量1/5,滴完成后每支试管分别用棉花球塞紧试管口,棉花球不能接触液体;五、培养基灭菌:将分装了混合液的一捆试管一起放进灭菌箱中进行高温灭菌,缓慢升高温度,达到灭菌温度90℃~100℃时保持20~30分钟后自然降温至60℃;六、培养基斜面的形成:将灭菌完后的一捆试管取出,取出时温度不低于60℃,趁热将这捆试管底面与平面成三十度角放置,使试管内液面成斜面,静置降温至15℃~25℃后凝固成斜面培养基。

一种麦芽汁菌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麦芽汁菌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使用小麦和琼脂作为原料,通过将小麦浸润后保温箱中催芽,产生优质小麦芽,再将麦芽进行捏榨过滤,制得纯净的麦芽汁液;通过加入琼脂后高温混和溶解、分管和灭菌,以及培养基斜面的成型,制得麦芽斜面培养基;一种麦芽汁菌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制作得的培养基能适合多种菌种繁殖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麦芽汁菌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一、培养基原料的准备:小麦100克、琼脂20克;二、将小麦置于布袋中浸于水中6~8小时浸润后取出,将袋放进保温箱中保持温度28℃~30℃催芽3~4天,麦芽长至0.7 cm ~1.2 cm即可使用;三、将麦芽捣碎后放进另一个干净的布袋中,洗净手后捏榨出法汁液于玻璃容器中,将榨出的汁液进一步过滤澄清;四、在澄清的麦芽汁液中加入琼脂,升高温度至80℃~100℃,边加热边搅拌均匀,直至充分溶解成为混合液;四、取十洗净的试管平行绑成一捆,垂直放置,在混合液50℃~70℃时使用滴管吸取,分滴入十支试管中,每支试管滴装量1/5,滴完成后每支试管分别用棉花球塞紧试管口,棉花球不能接触液体;五、培养基灭菌:将分装了混合液的一捆试管一起放进灭菌箱中进行高温灭菌,缓慢升高温度,达到灭菌温度90℃~100℃时保持20~30分钟后自然降温至60℃;六、培养基斜面的形成:将灭菌完后的一捆试管取出,取出时温度不低于60℃,趁热将这捆试管底面与平面成三十度角放置,使试管内液面成斜面,静置降温至15℃~25℃后凝固成斜面培养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