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187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细菌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菌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当从固体培养板上挑取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时,现有的细菌接菌环,接种不同细菌菌落时,需要反复消毒,火焰消毒及消毒后的冷却工作都使接菌过程繁琐耗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菌接种装置,可以省却消毒步骤,省时省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菌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其前端为锥形,后端具有开口,所述套筒的身部上开设有定位孔;撞针,置入所述套筒内,其前端具有撞击面,撞针的后端从套筒的后端开口处伸出;压缩弹簧,顶抵在所述撞针的身部与所述套筒的后端之间;弹簧销,固定在撞针上,并能够从套筒的所述定位孔处径向地伸出与缩回;一次性干粉探头,是由细菌固体培养基制成,固定在所述套筒的前端上;至少两个刺头,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前端位置,其外端能够伸出所述套筒的前端表面并接触所述一次性干粉探头,内端能够与所述撞击面发生碰撞。所述的细菌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的后端设有凸肩。所述的细菌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撞针与所述套筒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隔板。所述的细菌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面呈锥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每一次接种完毕,更换新的一次性干粉探头即可马上进行第二次细菌接种工作,无需消毒与冷却,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菌接种装置在预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菌接种装置在击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套筒10;定位孔11;撞针20;撞击面21;凸肩22;导向隔板23;压缩弹簧30;弹簧销40;一次性干粉探头50;刺头60;滑道6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菌接种装置,包括:套筒10,为空心筒状,一般为两件式螺纹连接构成,本实施例中为了简便,并未绘制其连接部分,所述套筒10前端为锥形,后端开口,所述套筒10的身部上开设有一个定位孔11;撞针20,置入所述套筒10内,其前端具有锥形的撞击面21,撞针20的后端从套筒10的后端开口处伸出,撞针20的后端并设有凸肩22,以利于拉拔操作;在所述撞针20与所述套筒10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隔板23,可防止撞针20在套筒10内发生径向晃动;压缩弹簧30,顶抵在所述撞针20的身部与所述套筒10的后端之间,使撞针20具有向套筒10的后端方向运动的趋势;弹簧销40,固定在撞针20上,并能够从套筒10的所述定位孔11处径向地伸出与缩回;一次性干粉探头50,呈锥状并具有锥形孔,是由细菌培养基材质制成,可在所述套筒10的前端契合固定;至少两个刺头60,通过滑道6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套筒10的前端位置,其外端能够伸出所述套筒10的前端表面并接触所述一次性干粉探头50,内端能够与所述锥状的撞击面21发生碰撞。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先如图1所示,用手握住所述撞针20后端的凸肩22,将撞针20往后拔出,当撞针20上的弹簧销40与套筒10上的定位孔11相对时,弹簧销40从定位孔11中弹出形成卡合定位,此时所述压缩弹簧30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细菌接种撞针20处于预备状态;然后,用套筒10上插入固定一个一次性的干粉探头50并挑取待接入的细菌菌落,然后对准盛有液体培养基容器;接下来,如图2所示,按压所述弹簧销40,使撞针20脱离定位,此时压缩弹簧30被释放,撞针20高速向前击发,用撞击面21击打刺头60的内端,迫使刺头60快速向外刺出,使得一次性干粉探头50被击碎,与细菌菌落一同掉落至液体培养基中。在上述过程中,一次接菌后,立即可更换新的一次性干粉探头50即可马上进行第二次细菌接种工作,无需消毒与冷却,省时省力。一次性干粉探头50可以在新装置上自带一个,也可以是分离的(即一盒待用的一次性干粉探头用多孔板来承装)。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