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原酸盐安全生产装置,属于化工生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黄原酸盐生产过程中,首先向氮气保护下的反应釜中加入液体物料(醇和二硫化碳)。然后缓慢地加入研磨后的氢氧化钠粉末固体。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固体物料的设备是一台粉末泵,需要对这台粉末泵进行密闭,由于该泵经常出现泄漏,后果就是氧气进入到反应釜内,导致爆炸和/或火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原酸酯安全生产装置,其通过控制液体的加入量来控制反应温度,避免氧气进入反应釜,防止爆炸和/或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黄原酸酯安全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连接有粉末泵、惰性气体管道、乙醇入管道和二硫化碳接入管道,所述反应釜上连接有温度控制器,所述乙醇接入管道和二硫化碳接入管道上均设置有计量泵,所述计量泵与温度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控制液体的加入量来控制反应温度,避免氧气进入反应釜,防止爆炸和/或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应釜,2、粉末泵,3、惰性气体管道,4、乙醇接入管道,5、二硫化碳接入管道,6、温度控制器,7、计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黄原酸酯安全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1,在反应釜1上连接有粉末泵2、惰性气体管道3、乙醇接入管道4和二硫化碳接入管道5,在反应釜1上连接有温度控制器6,乙醇接入管道4和二硫化碳接入管道5上均设置有计量泵7,计量泵7与温度控制器6电连接。
生产时,首先将研磨后的氢氧化钠加入反应釜中,利用惰性气体管道3将氮气接入反应釜中置换其中氧气,直到达到二硫化碳的爆炸下限(1%体积百分数)为止。然后,分别利用计量泵加入乙醇(或异丙醇、异丁醇、异戊醇、正丁醇)和二硫化碳。利用液体原料的温度控制器6控制产品的温度。这两个计量泵的比率符合化学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