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55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压机联动安全门,属于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应用领域为压力机械,特别适用于制革行业的熨平压花机。



背景技术:

在压力机械中,常采用各种形式的安全门,当压机合拢动作前,操作人员必须用手关闭安全门,从而避免压机合拢时,挤压操作人员的手臂,保证安全。对于目前使用的安全门,为了使其常处于开启状态,需要加配重或弹簧。在操作人员关闭安全门时,则需要克服配重或弹簧的附加力,以及轴间的摩擦力。通常设备工作循环周期较短,每个工作日要开关安全门数千次,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有的操作人员为减小劳动强度,甚至私自取消安全门的动作和功能,于是加大了发生人身事故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下压板上设置前木制台板,其特征在于:该安全门主要包括摆动马达、前左连杆、前门板、前转动轴、前右连杆、压盘、行程开关、后转动轴、后左连杆、后右连杆和后门板;摆动马达连接前转动轴并带动前转动轴转动,前左连杆和前右连杆设置在转动轴两端并能随着前转动轴的转动而做扇形的上下摆动,前门板设置在前左连杆和前右连杆上,前转动轴设置在上压板前方;后转动轴与前转动轴连动且转动方向与前转动轴相反,后左连杆、后右连杆设置在后转动轴两端且随着后转动轴的转动而做扇形的上下摆动,后门板设置在后左连杆、后右连杆上,后转动轴设置在上压板后方;在前左连杆或前右连杆上设置压盘,当前门板完全落下时,压盘触发行程开关发出电信号,行程开关连接压机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与压机连接并驱动下压板。

在前转动轴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前转动轴共同转动的前左链轮和前右链轮,在后转动轴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后左链轮和后右链轮,前右链轮与后右链轮之间通过右传动链连接,使得前右链轮与后右链轮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前左链轮与后左链轮之间通过左传动链连接,使得前左链轮与后左链轮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

摆动马达固定在左侧板上,摆动马达通过联轴器与前转动轴连接;前转动轴通过前左固定件和前右固定件固定在上压板上,前左固定件和前右固定件的开孔中设有轴承,前转动轴借助轴承自由旋转;左侧板与上压板固接;前转动轴通过前左连杆、前右连杆以及前筋板与前门板固接。

在右传动链上设置有调节右传动链的松紧程度的右小拉,左传动链设置相同。

右传动链的两端通过销子与链轮上的钻孔分别固定在前右链轮和后右链轮上,左传动链设置相同。

右传动链的一端绕过前右链轮的上沿而另一端绕过后右链轮的下沿形成S形连接或者右传动链的一端绕过前右链轮的下沿而另一端绕过后右链轮的上沿形成S形连接,左传动链设置与右传动链相同。

摆动马达为液压摆动马达或气压摆动马达,液压摆动马达与液压控制系统或气压控制系统连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空气滤清器、电动机、液压泵、单向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单向节流阀、摆动马达、溢流阀、液位计和吸油过滤器及管路;电动机经传动轴连接并驱动液压泵;液压泵的吸油管经吸油过滤器伸入油箱内的油液中,液压泵的排油管连接溢流阀的进油口,而溢流阀的排油管接入油箱,液压泵的排油管还经单向阀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压力油口P,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T接入油箱,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油口A通过管路连接至摆动液压马达的油口M1,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油口B 通过管路和单向节流阀连接至摆动液压马达的油口M2;油箱壁上设置有液位计,油箱上部还设置有空气滤清器;

气压摆动马达与气压控制系统连接,气压控制系统连接关系与液压控制系统相同。

在安全门上还设置有控制安全门下行的手动开关。

前筋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在前筋板旁边设置有前挡箍。

优点效果:一种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其取消了以往压力机械安全门必须加的配重或弹簧,利用摆动液压马达驱动实现安全门的开启和关闭,其目的是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杜绝发生人身事故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用摆动液压马达控制安全门的开启和关闭。在操作人员需要关闭安全门时,只需用手触动设在安全门上手动开关的按钮,安全门可自动关闭。并且,液压或气压系统可以使安全门开启速度可控。

具体优点如下:

1.在安全门处于打开位置时,压板的驱动电路断开,不能进行挤压动作。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被压物品的铺设作业,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2.在需要关闭安全门时,操作人员必须用手触及安全门上手动开关的启动按钮。从而可以保证操作人员的手臂离开压机的压合部位,确保安全。

3.安全门关闭到位后,行程开关可以自动发出信号,利用该信号能够使摆动液压马达驱动安全门开启,同时压板开始挤压动作。

4.取消了以往压力机械安全门必须加的配重或弹簧,在操作人员关闭安全门时,无需克服配重或弹簧的附加力,以及轴间的摩擦力。大幅度减轻了劳动强度。

5.通过联动装置实现压机前后安全门联动,可以用一组驱动部件同时实现压机前后操作人员的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前部视图。1-下压板 2-前木制台板 3-左侧板 4-摆动马达 5-联轴器 6-前左链轮 7-前左连杆 8-前左固定件 9-上压板 10-前拉杆 11-前门板 12-前转动轴 13-前筋板 14-手动开关 15-前挡箍 16-前右固定件 17-前右连杆 18-前右链轮 19-前压盘 20-前行程开关 21-右侧板。

图2(1)为前门板开启的极限位置,图2(2)为前门板关闭的极限位置。10-前拉杆 11-前门板 16-前右固定件 17-前右连杆 18-前右链轮 19-压盘 20-行程开关。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联动机构。9-上压板 12-前转动轴 16-前右固定件 18-前右链轮 22-右传动链 23-右小拉 24-后右固定件 25-后右链轮 26-后转动轴。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液压控制系统原理。401-油箱 402-空气滤清器 403-电动机 404-液压泵 405-单向阀 40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407-单向节流阀 4-摆动液压马达 408-溢流阀 409-液位计 410-吸油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包括上压板9和下压板1,下压板1上设置前木制台板,该安全门主要包括摆动马达4、前左连杆7、前门板11、前转动轴12、前右连杆17、压盘19、行程开关20、后转动轴26、后左连杆、后右连杆和后门板;摆动马达4连接前转动轴12并带动前转动轴12转动,前左连杆7和前右连杆17设置在转动轴12两端并能随着前转动轴12的转动而做扇形的上下摆动,前门板11设置在前左连杆7和前右连杆17上,前转动轴12设置在上压板9前方;后转动轴26与前转动轴12连动且转动方向与前转动轴12相反,后左连杆、后右连杆设置在后转动轴26两端且随着后转动轴26的转动而做扇形的上下摆动,后门板设置在后左连杆、后右连杆上,后转动轴26设置在上压板9后方;在前左连杆7或前右连杆17上设置压盘19,当前门板11完全落下时,压盘19触发行程开关20发出电信号,行程开关20连接压机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与压机连接并驱动下压板1。

在前转动轴1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前转动轴12共同转动的前左链轮6和前右链轮18,在后转动轴26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后左链轮和后右链轮25,前右链轮18与后右链轮25之间通过右传动链22连接,使得前右链轮18与后右链轮25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前左链轮6与后左链轮之间通过左传动链连接,使得前左链轮6与后左链轮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

摆动马达4固定在左侧板3上,摆动马达4通过联轴器5与前转动轴12连接;前转动轴12通过前左固定件8和前右固定件16固定在上压板9上,前左固定件8和前右固定件16的开孔中设有轴承,前转动轴12借助轴承自由旋转;左侧板3与上压板9固接;前转动轴12通过前左连杆7、前右连杆17以及前筋板13与前门板11固接。

在右传动链22上设置有调节右传动链22的松紧程度的右小拉23,左传动链设置相同。

右传动链22的两端通过销子与链轮上的钻孔分别固定在前右链轮18和后右链轮25上,左传动链设置相同。

右传动链22的一端绕过前右链轮18的上沿而另一端绕过后右链轮25的下沿形成S形连接或者右传动链22的一端绕过前右链轮18的下沿而另一端绕过后右链轮25的上沿形成S形连接,左传动链设置与右传动链相同。左传动链与右传动链可以设置成交替驱动。

摆动马达4为液压摆动马达或气压摆动马达,液压摆动马达与液压控制系统或气压控制系统连接,图4所示为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液压控制系统原理。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401、空气滤清器402、电动机403、液压泵404、单向阀40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单向节流阀407、摆动马达4、溢流阀408、液位计409和吸油过滤器410及管路;电动机403经传动轴连接并驱动液压泵404;液压泵404的吸油管经吸油过滤器410伸入油箱401内的油液中,液压泵404的排油管连接溢流阀408的进油口,而溢流阀408的排油管接入油箱401,液压泵404的排油管还经单向阀405连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的压力油口P,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的回油口T接入油箱401,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油口A通过管路连接至摆动液压马达4的油口M1,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油口B 通过管路和单向节流阀407连接至摆动液压马达4的油口M2;油箱401壁上设置有液位计409,油箱401上部还设置有空气滤清器402;

气压摆动马达与气压控制系统连接,气压控制系统连接关系与液压控制系统相同。

在安全门上还设置有控制安全门下行的手动开关14。当压机操作人员完成被压物品铺设之后,需要下压板1上升挤压时,必须用手触及安全门上手动开关14的启动按钮,从而可以保证操作人员的手臂离开压机的压合部位,确保安全。安全门下行时手动开关发信,到位返程时行程开关发信。

前筋板1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在前筋板13旁边设置有前挡箍15。

综上,同样,为了保护压机后部的操作人员,在压机的后部也设有安全门。后安全门与前安全门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后安全门不设摆动液压马达和联轴器。而是利用联动机构使前后门板同步开启或同步关闭。安全门联动机构位于压机的左右两侧。图3所示为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联动机构。从前部看,右侧联动机构工作原理是:前右链轮18和后右链轮25分别固定在前转动轴12和后转动轴26上。右传动链22的两端通过销子与链轮上的钻孔分别固定在前右链轮18和后右链轮25上,用右小拉23调节右传动链22的松紧程度。当前右链轮18在前转动轴12的带动下顺时针旋转时,通过右传动链22和右小拉23带动后右链轮25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后转动轴26转动。前转动轴12和后转动轴26的转动方向相反,可以实现前后门板同步开启或同步关闭。

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气压系统或液压系统作为双联安全门的动力系统,当采用气压系统时,可以使用气压摆动马达作为驱动安全门的执行机构,当采用液压系统时,采使用液压摆动马达作为驱动安全门的执行机构。

图1所示为由液压或气压系统控制的双联安全门的前部,即并且前门板11处于开启的极限位置。

图2(1)和图2(2)所示分别为前门板11开启和关闭的极限位置。当前门板11达到关闭的极限位置时,前压盘19压下前行程开关20的按钮,发出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说明如下:

当压机操作人员完成被压物品铺设之后,需要下压板1(图1)上升挤压时,必须用手触及安全门上手动开关14的启动按钮,从而可以保证操作人员的手臂离开压机的压合部位,确保安全。当手动开关14发出电信号后,液压控制系统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图4)的电磁铁1DT带电,液压油经吸油过滤器410、液压泵404、单向阀405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油口P/A进入摆动液压马达4的油口M1,推动摆动液压马达4的叶片逆时针摆动,摆动液压马达4回油腔的油液经其油口M2、单向节流阀407、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油口B/T回油箱。叶片的摆动使摆动液压马达4(图1)输出轴逆时针旋转,带动安全门前转动轴12同向转动,从而使安全门前门板11关闭。同时,通过左右两侧的联动机构,使后门板同步关闭。

当安全门前门板11达到关闭的极限位置时,前压盘19压下前行程开关20的按钮,发出电信号。该电信号接通压机的驱动电路,使压机下压板1和前木制台板2开始上升。同时,液压控制系统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图4)的电磁铁2DT带电,液压油经吸油过滤器410、液压泵404、单向阀40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油口P/B和单向节流阀407进入摆动液压马达4的油口M2,推动摆动液压马达4的叶片顺时针摆动,摆动液压马达4回油腔的油液经其油口M1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油口A/T回油箱。叶片的摆动使摆动液压马达4(图1)输出轴顺时针旋转,带动安全门前转动轴12同向转动,从而使安全门前门板11开启。同时,通过左右两侧的联动机构,使后门板同步开启。调节单向节流阀407中节流阀开口的大小,可以控制前后门板开启的速度,使之与压机下压板1的上升速度相适应。

当压机挤压工序完成后,下压板1和前木制台板2复位。此时液压控制系统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06(图4)的电磁铁1DT和2DT均断电,安全门前后门板处于开启的极限位置。以便操作人员进行被压物品的铺设作业。

本实用新型不排除利用气压系统取代液压系统作为双联安全门的动力系统,当采用气压系统时,可以使用摆动气马达代替摆动液压马达4作为驱动安全门的执行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