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罐充气搅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41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背景技术:
微生物培养罐是用于微生物发酵培养的一种专用设备。微生物培养罐主要由罐体、罐盖、进气管、出气管、进汽管、出汽管、进水管、出水管、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搅拌器等等组成。常规的发酵培养操作规程包括检查准备、灭菌、接种、取样、发酵培养、出料步骤,其中,在灭菌和发酵培养步骤中需要进行加气和搅拌。进气管和搅拌器分开设置,不仅占用空间较多,而且操作效率不高。

中国专利CN203159596U号所公开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罐”专利(申请号:201320203678.0),包括罐体、罐盖、进气管、进水管、加热装置、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搅拌器;所述罐盖密封盖在罐体上;所述进气管安装在罐盖顶端;所述进水管安装在罐体左侧;所述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分别安装在罐体内部两侧;所述搅拌器置于罐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安置在罐体底部上。这项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所述进气管安装在罐盖顶端,所述搅拌器置于罐体内,同样是进气管和搅拌器分开设置,因此同样存在占用空间较多和操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罐充气搅拌结构,在满足加气和搅拌功能的同时,提高操作效率,减少空间占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罐充气搅拌结构除了具有搅拌轴、叶片和传动结构外,还具有套筒、横管、凹槽,其中,所述搅拌轴安置在罐盖上,搅拌轴由不锈钢制造,搅拌轴为空心管,搅拌轴的上端穿过罐盖向上伸出并与传动结构相连接,搅拌轴的顶端通过密封圈与套筒连接,套筒与充气管连通,搅拌轴的下端插入到罐体内;所述叶片有2~4层,每层有2~5个叶片,所有叶片均固定在搅拌轴下部并呈放射状布置;所述横管为空心管,横管由不锈钢制造,横管有2~5根,所有横管均布置在叶片下面的搅拌轴上,所有横管的一端均固定在搅拌轴底部与搅拌轴连通并呈放射状布置,所有横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所有横管上都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凹槽固定在罐体内底部中央位置,搅拌轴底端插入凹槽并有一定间隙。另外,传动结构为现有技术,传动结构具有电源、电动机、减速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的传动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皮带轮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传动结构带动搅拌轴和叶片转动,达到搅动罐体内的培养液的目的,同时,空压机输出的洁净空气通过充气管、套筒、空心搅拌轴、横管和小孔,向罐体内的培养液充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罐充气搅拌结构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充气小孔的横管固定在搅拌轴底部,避免在罐体上另外增加充气孔,减少了占用空间,结构紧凑;搅拌轴在搅拌的时候,同时完成搅拌和充气,使得搅拌效率和充气效果同时增强,提高了操作效率;凹槽固定在罐体内底部中央位置,搅拌轴底端插入凹槽并有一定间隙,这样能够保证搅拌轴运行的稳定性,适用于所有培养罐和发酵罐。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看附图:

附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充气管1,传动结构2,罐盖3,罐体4,培养液5,叶片6,小孔7,横管8,套筒9,密封圈10,搅拌轴11,凹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罐充气搅拌结构除了具有搅拌轴11、叶片6和传动结构2外,还具有套筒9、横管8、凹槽12,其中,所述搅拌轴11安置在罐盖3上,搅拌轴11由不锈钢制造,搅拌轴11为空心管,搅拌轴11的上端穿过罐盖3向上伸出并与传动结构2相连接,搅拌轴11的顶端通过密封圈10与套筒9连接,套筒9与充气管1连通,搅拌轴11的下端插入到罐体4内;所述叶片6有2~4层,每层有2~5个叶片6,所有叶片6均固定在搅拌轴11下部并呈放射状布置;所述横管8为空心管,横管8由不锈钢制造,横管8有2~5根,所有横管8均布置在叶片6下面的搅拌轴11上,所有横管8的一端均固定在搅拌轴11底部与搅拌轴11连通并呈放射状布置,所有横管8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所有横管8上都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7;所述凹槽12固定在罐体4内底部中央位置,搅拌轴11底端插入凹槽12并有一定间隙。另外,传动结构2为现有技术,传动结构2具有电源、电动机、减速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的传动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皮带轮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传动结构2带动搅拌轴11和叶片6转动,达到搅动罐体4内的培养液5的目的,同时,空压机输出的洁净空气通过充气管1、套筒9、空心搅拌轴11、横管8和小孔7,向罐体4内的培养液5充气。

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涉及上面所述的所有变化形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