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全部种类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性的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635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识别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背景技术
: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的病毒、即丝状病毒(filovirus)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灵长类、在感染后的灵长类中引起伴有极高致死率的严重出血热的病原体。丝状病毒的群体感染目前限于非洲,但随着当今世界性的交通网络的发达,不能排除未来在非洲以外的地域爆发群体感染的可能性。进而,目前针对丝状病毒感染的有效的预防或治疗药尚未实用化。丝状病毒科中,仅确定了马堡病毒属(marburgvirus)和埃博拉病毒属(ebolavirus)这2个属。进而,埃博拉病毒属中,确定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ebolavirus)、苏丹埃博拉病毒(sudanebolavirus)、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iforestebolavirus)、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undibugyoebolavirus)以及莱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onebolavirus)这5种。感染埃博拉病毒属的病毒、即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而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evd:ebolavirusdisease)的平均致死率为约50%,过去的流行中的致死率在25%~90%的范围。从感染埃博拉病毒至evd发病为止的潜伏期为2~21天。evd的初期症状是疲劳发热、肌肉痛、头痛以及咽喉痛。然后,继而出现呕吐、腹泻、发疹、肾功能以及肝功能受损、外出血等症状。近年,通过猴感染模型确认:在evd的治疗中,利用中和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性的单克隆抗体的被动免疫是有效的(非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2)。2014年当西非流行时,对感染者用尚未批准的药物实施了抗体疗法。但是,迄今为止所制作的单克隆抗体仅对5种埃博拉病毒中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所致的evd的治疗有效。另一方面,2000年以后,5种埃博拉病毒中的苏丹埃博拉病毒以及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所致的evd也时常发生。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marzia,etal.protectiveefficacyofneutralizingmonoclonalantibodiesinanonhumanprimatemodelofebolahemorrhagicfever.plosone7(4):e36192,2012.非专利文献2:qiux,etal.successfultreatmentofebolavirus-infectedcynomolgusmacaqueswithmonoclonalantibodies.scitranslmed4(138):138ra81,2012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状况之下,需要一种在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抗体疗法中有用的中和单克隆抗体。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人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制作出识别全部5种埃博拉病毒的糖蛋白gp的内部膜融合环、并且有效中和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性的单克隆抗体6d6,直至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如下。<1>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以下简单记作gp)的内部膜融合环并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2>根据前述<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中,前述gp的内部膜融合环能被识别的埃博拉病毒为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莱斯顿埃博拉病毒以及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的全部埃博拉病毒。<3>根据前述<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中,前述能被识别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为以下全部: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内部膜融合环、以及由序列号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内部膜融合环。<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轻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轻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轻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重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重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重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5>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轻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轻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轻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重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重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重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以及与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6>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轻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轻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轻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重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重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重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23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23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与序列号2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7>根据前述<4>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所述单克隆抗体为选自以下抗体中的任意一种: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以及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以及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以及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8>根据前述<5>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所述单克隆抗体为选自以下抗体中的任意一种: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以及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以及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9>根据前述<6>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所述单克隆抗体为选自以下抗体中的任意一种: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2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以及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10>根据前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轻链可变区,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重链可变区,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11>根据前述<10>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由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可变区;以及由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可变区。<12>根据前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为嵌合抗体或人源化抗体。<13>根据前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具有抗体依赖性细胞杀伤活性。<14>一种经分离的核酸分子,其编码前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15>一种表达载体,其含有前述<14>所述的核酸分子。<16>一种杂交瘤细胞或转化细胞,其含有前述<14>所述的核酸分子。<17>一种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诊断试剂,其含有前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18>一种药物,其含有前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19>根据前述<18>所述的药物,其为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或治疗药。<20>一种制造前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其含有如下工序:在培养基中培养<16>所述的杂交瘤或转化细胞,使该培养上清中生成并蓄积抗体,采集该抗体并进行纯化。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作为埃博拉病毒病的原因的埃博拉病毒并使其丧失生物活性(中和)。在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埃博拉病毒病症状的诊断试剂、以及包括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或治疗药在内的药物是有用的。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例中制作的具有埃博拉病毒的表面糖蛋白(gp)的假型水泡性口炎病毒(vsv:vesicularstomatitisvirus)的图。(a)非增殖性假型vsv粒子,(b)增殖性假型vsv粒子。图2是示出小鼠单克隆抗体6d6的交叉中和活性的图。图3是示出小鼠单克隆抗体6d6的推定表位(由第511~556位的氨基酸序列(在莱斯顿(reston)中的第512~557位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内部融合环)的图。(a)箭头是指扎伊尔gp逃逸突变株中观察到的变异部分。(b)i类预融合扎伊尔(classipre-fusionzaire)的gp内部融合环的模式图(出处:leeje,etal.,nature.2008,454,177-82.)(c)各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图4是示出小鼠单克隆抗体6d6的可变区的图。(a)轻链可变区和cdr区1~3,(b)重链可变区和cdr区1~3,(c)重链可变区的cdr区1~3。图5-1示出小鼠单克隆抗体6d6、6d6嵌合抗体、cdr改造6d6嵌合抗体(ser)以及cdr改造6d6嵌合抗体(ala)对各种埃博拉病毒的中和活性。(a)示出以假型水泡性口炎病毒(vsv:vesicularstomatitisvirus)作为阴性对照,(b)示出对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中和活性,(c)示出对苏丹埃博拉病毒的中和活性,(d)示出对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的中和活性,(e)示出对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的中和活性,(f)示出对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中和活性。各图表中,横轴均表示抗体浓度,纵轴均表示感染率(%)。图5-2为(图5-1之续)。图6示出使用源自从2名健康人末梢血中分离出的末梢血单核细胞(p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的效应细胞悬浮液测定抗dnp抗体km8804以及km8805的细胞杀伤活性的结果。横轴表示抗体浓度(μg/ml),纵轴表示细胞杀伤活性(%)。图7示出使用源自从2名健康人末梢血分离出的pbmc的效应细胞悬浮液测定抗埃博拉抗体km6222以及km6364的细胞杀伤活性的结果。横轴表示抗体浓度(μg/ml),纵轴表示细胞杀伤活性(%)。图8是示出adcc活性6d6嵌合抗体对假型埃博拉病毒的中和活性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并非意图将本发明仅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则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引用的全部文献和公开公报、专利公报等专利文献以参照形式引入本说明书中。另外,本说明书包含2015年8月19日提出的、作为本申请优先权基础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161567号)的说明书和附图中记载的内容。1.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本发明为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表面糖蛋白gp的内部膜融合环(ifl:内部融合环)并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称为“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典型情况下,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与存在于埃博拉病毒的表面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表位结合。“识别内部膜融合环”是指:与存在于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表位结合,优选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结合”具体是指:能够通过酶联免疫分析等免疫分析检测出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能够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是指: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通过与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结合,从而抑制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活性。以下也将这样的活性称为“中和活性”。“抑制生物学活性”是指:使起因于抗原(即,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降低约5~100%、优选10~100%、更优选20~100%、更优选30~100%、更优选40~100%、更优选50~100%、更优选60~100%、更优选70~100%、进一步优选80~100%。此外,“能够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是指:本发明的抗体对埃博拉病毒的50%抑制浓度(ic50)为0.01~0.10μg/ml、0.03~0.90μg/ml、0.05~0.80μg/ml、0.10~0.70μg/ml、0.10~0.69μg/ml、0.10~0.68μg/ml、0.10~0.67μg/ml、0.10~0.66μg/ml、0.10~0.65μg/ml、0.10~0.64μg/ml、0.10~0.63μg/ml、0.10~0.62μg/ml。最优选中和活性ic50为0.12~0.62μg/ml。生物活性可以列举例如病毒的感染性。病毒的感染性的测定方法按照后述实施例中的记载。“抗体”是指:4条多肽链、即2条重链(h链)以及2条轻链(l链)通过二硫键彼此连接而成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各h链由h链可变区(有时称为“hcvr”或“vh”)和h链恒定区(h链恒定区包含3个结构域,有时分别称为“ch1”、“ch2”、以及“ch3”(总称:ch))构成。各l链由l链可变区(有时称为“lcvr”或“vl”)和l链恒定区(l链恒定区包含1个结构域,有时称为“cl”)构成。hcvr以及lcvr在抗体的结合特异性方面尤其重要。抗体主要通过lcvr和hcvr的氨基酸残基与靶抗原相互作用,因此与位于可变区之外的序列相比,可变区内的氨基酸序列在各抗体之间的差别较大。进而,hcvr和lcvr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在各种抗体间相对保持恒定的被称为框架区(fr)的区域和被称为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region:cdr)的高变区。hcvr和lcvr各由3个cdr以及4个fr构成,它们按照fr1、cdr1、fr2、cdr2、fr3、cdr3、fr4的顺序从氨基末端排列到羧基末端。报道了多种cdr的定义以及确定其位置的方法,可以采取这些中的任一种。例如,可以采用kabat的定义(sequencesofproteinsofimmunologicalinterest,5thed.,u.s.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1991)、或chothia的定义(chothiaetal.,j.mol.biol.,1987;196:901-917)。另外,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kabat的定义和chothia的定义两者来确定,例如也可以将由各定义确定的cdr的重复部分作为cdr,或者将含有由各定义确定的cdr两者的部分作为cdr。作为这样的方法的具体例子,可以采用作为kabat的定义与chothia的定义的折衷方案的、使用abm的定义(oxfordmolecularltd.的abmantibodymodelingsoftware的martin等的方法(proc.natl.acad.sci.usa,1989;86:9268-9272))。“单克隆抗体”是源自单一的抗体产生细胞的抗体分子。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克隆抗体”这一术语不限于利用杂交瘤技术产生的抗体。“单克隆抗体”这一术语包括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或噬菌体的任意克隆,对产生这些克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抗原结合性片段”是指:虽然为全长抗体的一部分、但与全长抗体同样地具有抗原结合性的片段,通常为含有抗原结合区或可变区的部分。在此,作为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性片段,可以列举例如fab、fab’、f(ab’)2、fv(variablefragmentofantibody,抗体可变区片段)、单链抗体(h链、l链、h链v区、和l链v区等)、scfv、双特异抗体(scfv二聚体)、dsfv(二硫键稳定化v区)、以及至少一部分中含有互补决定区(cdr)的肽等。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为了简便,也将“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称为“单克隆抗体”。“表位”是指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所识别的抗原部位。表位含有1个或1个以上(例如10个以上、9个以上、8个以上、7个以上、6个以上、5个以上、4个以上、3个以上、2个以上、或1个以上)氨基酸残基,例如可由连续氨基酸、或由于蛋白质的三维折叠而靠近的非连续氨基酸两者形成。作为本发明的抗体所识别的表位,优选存在于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表位,具体可以列举含有位于gp内部膜融合环的第18位的gly的表位。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是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人抗体。这是由于,即使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是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人抗体也具有同等程度的中和活性。另外,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包含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作的小鼠抗体、大鼠抗体、人型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人抗体中的任一种。“嵌合抗体”是指:h链以及l链的可变区(vh以及vl)的序列源自某种哺乳动物种且恒定区(ch以及cl)的序列源自其它哺乳动物种的抗体。可变区的序列优选源自例如小鼠等可容易制作杂交瘤的动物种,恒定区的序列优选源自成为给药对象的哺乳动物种。嵌合抗体例如为小鼠-人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是指:除了存在于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以外的所有区域(即,恒定区以及可变区中的fr)的序列源自人而仅cdr的序列源自其它哺乳动物种的抗体。作为其它哺乳动物种,优选例如小鼠等可容易制作杂交瘤的动物种。“人抗体”是指:包括cdr在内的轻链以及重链两者的全部序列本质上由人基因产生的抗体。在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为针对5种埃博拉病毒、即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ebolavirus)、苏丹埃博拉病毒(sudanebolavirus)、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iforestebolavirus)、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undibugyoebolavirus)以及莱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onebolavirus)中的1种以上(即,1种、2种、3种、4种或5种)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别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是针对全部5种埃博拉病毒的交叉性单克隆抗体。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存在有内部膜融合环的gp为埃博拉病毒的糖蛋白。埃博拉病毒是负链rna病毒,形成丝状的病毒粒子。该病毒粒子被在作为源自宿主细胞的脂质二层膜的外膜包裹且含有包括gp在内的7种结构蛋白。作为结构蛋白之一的gp是存在于外膜中的糖蛋白,负责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gp以外的结构蛋白为np、vp35、vp40、vp30、vp24以及l。vp40是基质蛋白,存在于外膜的内侧,用于支撑外膜。vp24与膜具有亲和性,被认为是次要基质蛋白。np、vp30以及vp35是核蛋白,l是聚合酶蛋白。这些核蛋白以及聚合酶蛋白与基因组rna结合,形成螺旋状的核壳体。在5种埃博拉病毒中,gp的氨基酸序列尤其不同。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以及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gp的氨基酸序列信息可以参照genbank之类能够公开登录的序列数据库中的例如accessionno.u23187.1、accessionno.u23069.1、accessionno.nc_014373.1、accessionno.u28006.1、以及accessionno.u23152.1的序列而得到。在5种埃博拉病毒中,存在于埃博拉病毒的gp中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也不同。内部膜融合环在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和莱斯顿埃博拉病毒中存在于gp的氨基酸序列的第511位~556位的位置而在莱斯顿埃博拉病毒中存在于第512位~557位的位置。更具体而言,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以及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序列号1、序列号2、序列号3、序列号4、以及序列号5所示。在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识别1种以上(即,1种、2种、3种、4种或5种)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更具体而言,识别选自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以及由序列号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个(即,1个、2个、3个、4个或5个)gp的内部膜融合环。在特别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识别以下全部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由序列号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以及由序列号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另外,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不识别选自以下内部膜融合环中的至少1个gp内部膜融合环:在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中第18位的gly置换为lys或glu的氨基酸所构成的内部膜融合环;在序列号5中包含第6位的tyr置换为his、第11位的val置换为ala以及第19位的leu置换为trp的氨基酸所构成的内部膜融合环;以及,在序列号5中含有第18位的gly置换为glu的氨基酸所构成的内部融合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具有抗体依赖性细胞杀伤活性。以下有时将这样的抗体称为“adcc活性抗体”。在此,抗体依赖性细胞杀伤(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是指:通过结合到抗原上的抗体的fc部位与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例如末梢血单核细胞)等效应细胞的fc受体结合、从而抗体依赖性地诱导出的细胞杀伤活性。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通过结合在作为抗原的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以及莱斯顿埃博拉病毒中的任一种)上、且该抗体的fc部位与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等效应细胞的fc受体结合,从而能够能够抗体依赖性地诱导细胞杀伤活性。在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为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并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包含:含有由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可变区的cdr1~3或其变异cdr1~3的轻链可变区、和由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可变区的cdr1~3或其变异cdr1~3的重链可变区。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承担着大部分的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因此,如果构建以移植到源自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抗体的恒定区或框架序列的状态含有源自特定天然产生型抗体的可变区序列或cdr部分的序列这样的表达载体时,则能够表达模拟特定的天然产生型抗体的性质的重组抗体。因此,在重新制作与基础抗体具有同样结合特性的完整重组抗体时,不需要得到特定的抗体的全部序列。有时该抗体的重链以及轻链的可变区序列或cdr部分的序列对于该目的而言足矣。由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由序列号12、序列号13以及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在基于kabat的定义时,由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由序列号15、序列号16、以及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在基于abm的定义时,由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由序列号18、序列号19、以及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在基于chothia的定义时,由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由序列号21、序列号22、以及序列号2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优选的是,本发明为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并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为以下的任一者。(a)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轻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轻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轻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重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重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重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b)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轻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轻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轻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重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重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重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c)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轻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轻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轻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重链cdr1,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重链cdr2,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以及重链cdr3,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23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23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2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本发明的几个方式中,对轻链可变区和/或重链可变区中的cdr以外的氨基酸序列没有特别限定,cdr以外的氨基酸序列源自其它抗体、尤其是其它种属的抗体的所谓的cdr移植抗体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抗体中。其中,优选cdr以外的氨基酸序列也源自人的人源化抗体,根据需要,可以在框架区(fr)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本说明书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是指:在同一序列中的任意且1或数个氨基酸序列的位置存在1或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也可以同时发生缺失、取代、插入和添加中的2种以上。“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中的“1~数个”例如为5个、4个、3个、2个、或1个。进行了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氨基酸个数通常优选越少越好。以下示出能够相互置换的氨基酸残基的例子。同一组中所含的氨基酸残基能够相互置换。a组:亮氨酸、异亮氨酸、正亮氨酸、缬氨酸、正缬氨酸、丙氨酸、2-氨基丁酸、甲硫氨酸、o-甲基丝氨酸、叔丁基甘氨酸、叔丁基丙氨酸、环己基丙氨酸;b组:天冬氨酸、谷氨酸、异天冬氨酸、异谷氨酸、2-氨基己二酸、2-氨基辛二酸;c组:天冬酰胺、谷氨酰胺;d组: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2,4-二氨基丁酸、2,3-二氨基丙酸;e组:脯氨酸、3-羟基脯氨酸、4-羟基脯氨酸;f组:丝氨酸、丝氨酸、高丝氨酸;g组:苯丙氨酸、酪氨酸。本说明书中,“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中的“90%以上”的范围例如为90%以上、91%以上、92%以上、93%以上、94%以上、95%以上、96%以上、97%以上、98%以上、99%以上、99.1%以上、99.2%以上、99.3%以上、99.4%以上、99.5%以上、99.6%以上、99.7%以上、99.8%以上、99.9%以上。上述同源性的数值通常优选越大越好。需要说明的是,氨基酸序列、碱基序列的同源性可以用blast(例如,参照altzshuls.f.etal.,j.mol.biol.215,403(1990))的解析程序来确定。使用blast的情况下,使用各程序的缺省参数。在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克隆抗体,其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7位的cys被置换为其它氨基酸残基的重链cdr3。从抗体的均一性以及稳定性的观点出发,cdr序列中所含的cys残基优选为其它氨基酸残基,只要是将cys残基置换为其它氨基酸残基后、具有与氨基酸残基置换前的抗体的结合活性同等的结合活性的抗体,则可以置换为任意氨基酸残基。作为其它氨基酸残基,可以优选列举ser、ala等氨基酸残基。在更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并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的、选自以下中的1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以及、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5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在另一更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并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的、选自以下中的任意1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以及、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并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的、选自以下中的任意1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2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以及、含有如下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1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1、由序列号13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2、和由序列号14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序列号2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1、由序列号22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2、和由序列号4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cdr3。在几个方式中,本发明提供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并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轻链可变区,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和重链可变区,其是由选自由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在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数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取代、插入和/或添加的变异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组中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在优选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并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由序列号10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轻链可变区;和由序列号11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重链可变区。在几个方式中,本发明提供能够识别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且中和埃博拉病毒的生物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性片段,其含有由序列号24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轻链和由序列号25的氨基酸序列所构成的重链。本发明的基因重组抗体只要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作的抗体则可以为通过任意方法制作的基因重组抗体,将编码目标基因重组抗体的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并导入适当的宿主细胞中。然后,培养该抗体基因表达细胞(或者也称为转化细胞),从培养上清中纯化抗体,从而可以制作基因重组抗体。在此,在制作小鼠抗体、大鼠抗体、嵌合抗体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公知的基因重组技术来构建。在制作人源化抗体的情况下,将互补决定区(cdr)从小鼠抗体的可变区移植到人可变区中,从而制作框架区(fr)源自人且cdr源自小鼠的重建的可变区(所谓的cdr嫁接(cdr移植))。然后,将这些人型化的重建人可变区与人恒定区连接。这种人源化抗体的常规制作法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参照nature,321,522-525(1986);j.mol.biol.,196,901-917(1987);queencetal.,proc.natl.acad.sci.usa,86:10029-10033(1989)和日本特表平4-502408号公报等)。就制作人源化抗体时可以作为框架素材使用的人抗体框架的氨基酸序列而言,作为轻链,可以列举序列号36以及序列号3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作为重链,可以列举序列号38以及序列号3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制作人抗体的技术也是公知的,已经建立了通过基因工程手法来制作与人共同的基因序列的方法。人抗体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用具有包含人抗体的h链和l链的基因的人染色体片段的人抗体产生小鼠的方法(参照tomizuka,k.etal.,naturegenetics,(1977)16,133-143;kuroiwa,y.et.al.,nuc.acidsres.,(1998)26,3447-3448;yoshida,h.et.al.,animalcelltechnology:basicandappliedaspects,(1999)10,69-73(kitagawa,y.,matuda,t.andiijima,s.eds.),kluweracademicpublishers;tomizuka,k.et.al.,proc.natl.acad.sci.usa,(2000)97,722-727等);得到源自从人抗体文库中筛选的噬菌体展示的人抗体的方法(参照wormstone,i.m.et.al,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2002)43(7),2301-8;carmen,s.et.al.,briefingsinfunctionalgenomicsandproteomics,(2002)1(2),189-203;siriwardena,d.et.al.,opthalmology,(2002)109(3),427-431等)。2.本发明的经分离的核酸分子本发明提供经分离的核酸分子,其编码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有时称为“本发明的经分离的核酸分子”)。“核酸分子”为rna或dna,优选dna。作为dna,可以列举基因组dna、基因组dna文库、cdna、cdna文库、合成dna等。对用于文库的载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噬菌体、质粒、粘粒、噬菌粒等中的任一种。编码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dna可使用常规方法(例如,利用能够与编码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以及轻链的基因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探针)容易地分离、测定序列。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为这种dna的优选供给源。3.本发明的表达载体和本发明的转化细胞本发明提供重组有本发明的经分离的核酸分子的载体(也称为“本发明的表达载体”)以及导入有该表达载体的转化细胞(称为“本发明的转化细胞”)。(1)本发明的表达载体为了在重组宿主细胞中合成单克隆抗体而将本发明的经分离的核酸分子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在几个方式中,可以使用2个核酸分子作为本发明的经分离的核酸分子,将它们插入到不同的表达载体中(例如在第一表达载体中插入重链、在第二表达载体中插入轻链)、或者将它们插入到同一表达载体中。表达载体只要是能够在宿主中复制的表达载体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质粒、噬菌体、动物病毒等。本发明的经分离的核酸分子通常按照能够表达的方式连接在适当载体中的启动子的下游。作为本发明的表达载体,可以使用除了上述以外还根据需要含有增强子、剪接信号、加多聚a的信号、核糖体结合序列(sd序列)、选择标记等的表达载体。作为选择标记,可以列举例如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2)本发明的转化细胞通过将由此得到的本发明的表达载体导入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可以制作转化细胞。作为宿主细胞,只要是能够表达本发明的经分离的核酸分子的宿主细胞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细菌(大肠杆菌等)、放线菌、酵母、昆虫细胞(sf9等)、哺乳动物细胞(例如人hek293即源自人胚肾的细胞、猴cos细胞、中华仓鼠卵巢(cho)细胞、骨髓瘤细胞等)。作为cho细胞,可以使用cho-k1(atccccl-61)、dukxb11(atccccl-9096)、pro-5(atccccl-1781)、cho-s(lifetechnologies,cat#11619)、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ihydroforatereductase、以下记作dhfr)缺损的cho细胞[proc.natl.acad.sci.usa,77,4216(1980)]以及α1,6-岩藻糖转移酶基因缺损的cho细胞(国际公开第2005/035586号)等。向宿主细胞导入表达载体的方法以及利用其的转化方法可以按照通常的各种方法来进行。作为向宿主细胞导入表达载体的方法,可以列举磷酸钙法(virology,52,456-457(1973))、脂质转染法(proc.natl.acad.sci.usa,84,7413(1987))、电穿孔法(emboj.,1,841-845(1982))等。由此可以得到用本发明的表达载体转化的转化体。4.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方法对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方法不限于该方法,例如,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如下制作:将本发明的转化细胞在适合表达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条件下培养,从培养上清等培养物中纯化由转化细胞产生的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在几个方式中,可以采取重链由1种细胞制造、轻链由另一种细胞制造的方式。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也可以在牛、鸡等转基因动物中制造。另外,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如下制作:将后述的本发明的杂交瘤细胞在适合表达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条件下培养,从培养上清等培养物中纯化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性片段可以通过用适当的蛋白水解酶处理全长抗体的方法、基因重组技术等公知的方法制造。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可以使用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等公知的纯化手段进行。5.本发明的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本发明的杂交瘤细胞的制备(建立)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但是当然不限于该方法。(1)抗原的制备作为制作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所需要的抗原,可以使用:(i)后述的实施例中所示的含有埃博拉病毒gp的病毒样粒子(vlp);(ii)产生埃博拉病毒的gp的细胞或其细胞级分、或者被编码埃博拉病毒的gp的dna转化后的宿主细胞;即,用公知方法向大肠杆菌等原核性宿主细胞和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真核性宿主细胞中重组编码埃博拉病毒的gp的cdna的全长或部分片段而直接得到的宿主细胞、或者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纯化而得的蛋白质;(iii)使用肽合成仪合成的埃博拉病毒的gp等。作为免疫原,优选使用2种以上(即2种、3种、4种或5种)的埃博拉病毒的gp。(2)动物的免疫和抗体产生细胞的制备用通过(1)所示的方法制作的抗原免疫3~20周龄的小鼠或大鼠,从该动物的脾、淋巴结、末梢血采集抗体产生细胞。免疫通过向动物的皮下或静脉内或腹腔内给药抗原而进行。抗原的给药如下进行;在第1次给药后,每隔2~3周给药,进行3~7次。在每次给药后第5~10天从眼底静脉丛采血,用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法(elisa法):医学书院刊1976年〕等调查该血清与抗原的反应。将其血清对用于免疫的抗原细胞显示出充分的抗体效价的小鼠或大鼠作为抗体产生细胞的供给源来提供。在将脾细胞供于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时,在抗原物质末次给药后第3~4天,从免疫后的小鼠或大鼠摘出脾脏,采集脾细胞。将脾脏在未添加血清的基础培养基(以下称为洗涤用培养基。)中弄碎,离心分离并回收细胞后,用tris-氯化铵缓冲液(ph7.65)处理1~2分钟而除去红细胞,用洗涤用培养基进行洗涤,然后作为融合用脾细胞进行提供。(3)骨髓瘤细胞的制备作为骨髓瘤细胞,使用由小鼠得到的株化细胞。例如,使用8-氮鸟嘌呤抗性小鼠(源自balb/c)骨髓瘤细胞株p3-x63ag8-u1(p3-u1)〔currenttopicsinmicrobiologyandimmunology-1)、europeanj.immunology)6,511-519(1976)〕、sp2/o-ag14(sp-2)〔nature276,269-270(1978)〕、p3-x63-ag8653(653)〔j.immunology123,1548-1550(1979)〕、p3-x63-ag8(x63)〔nature256,495-497(1975)〕等。这些细胞株用8-氮鸟嘌呤培养基〔向在rpmi-1640培养基中加入了l-谷氨酰胺(2mm)、2-巯基乙醇(5×10-5m)、青霉素-链霉素(100u/ml、100μg/ml)的培养基(以下记作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胎牛血清(fcs)10%而得到的培养基〕进行传代,确保融合当天达到5×107个以上的细胞数。(4)细胞融合将(2)中免疫而得的抗体产生细胞和(3)中得到的骨髓瘤细胞用pbs充分洗涤,按照细胞数成为抗体产生细胞:骨髓瘤细胞=2~10:1的方式进行混合。回收细胞后,将细胞充分打散,一边搅拌一边在37℃下加入聚乙二醇-1,500(peg-1,500)(50%peg-1,500(w/v),溶解于75mmhepes(ph8.0))0.2~1ml/108抗体产生细胞,每隔1~2分钟加入含有20%fcs的rpmi-1640培养基1~2ml,添加数次而使总量达到50ml,进行洗涤。回收细胞后,一边将细胞轻轻地打散一边悬浮于hat培养基〔在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了次黄嘌呤(10-4m)、胸苷(1.5×10-5m)以及氨基喋呤(4×10-7m)的培养基〕100ml中。将该悬浮液以各150μl/孔分注到96孔培养板中,在5%co2培养箱中在37℃培养7~14天。培养后,取培养上清的一部分,用例如(5)中所述的酶联免疫法或facs(荧光激活细胞分选系统,即fluorescence-activatedcellsorting的简称)等选择与1种以上(即,1种、2种、3种、4种或5种)埃博拉病毒的gp特异性反应的抗体。或者,通过中和试验选择对1种以上(即,1种、2种、3种、4种或5种)的埃博拉病毒或包裹有埃博拉病毒的gp的假型病毒显示中和活性的抗体。然后,通过有限稀释法重复克隆2次,从稳定地确认到高抗体效价的杂交瘤中选择识别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单克隆抗体产生杂交瘤株。因此,在与其相关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制造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其含有如下工序:培养杂交瘤细胞,从得到的培养物中采集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6.本发明的药物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作为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或治疗药等药物使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对需要进行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或预防的人或动物种使用具有顺应性的单克隆抗体。在将药物用于人时,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优选为人抗体、人源化抗体以及小鼠-人嵌合抗体等嵌合抗体。“埃博拉病毒病”是由于感染埃博拉病毒而引起的疾病。埃博拉病毒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起、经历潜伏期而发病。埃博拉病毒病的初期症状为疲劳发热、肌肉痛、头痛以及咽喉痛。然后,继而出现呕吐、腹泻、发疹、肾功能以及肝功能受损、外出血等症状。含有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预防或治疗药为低毒性,可以直接以液体制剂式或适当剂型的药物组合物形式对对象、例如人或非人哺乳动物(例如大鼠、兔子、绵羊、猪、牛、猫、狗、猴等)进行(例如非口服)给药。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将其自体进行给药,或者也可以制成适当的药物组合物形式进行给药。作为用于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含有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或其盐以及药理学上允许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这样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以适合于非口服给药的剂型来提供。作为用于非口服给药的组合物,可以使用例如注射剂、栓剂等,注射剂可以包含静脉注射剂、皮下注射剂、皮内注射剂、肌肉注射剂、点滴注射剂等剂型。这样的注射剂可以按照公知的方法来制备。作为注射剂的制备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将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或其盐溶解、悬浮或乳化于通常用于注射剂的无菌的水性溶液或油性溶液而制备。作为注射用的水性溶液,可以使用例如生理盐水、含有葡萄糖或其它辅助药的等渗液等,也可以与适当的助溶剂、例如醇(例如乙醇)、多元醇(例如丙二醇、聚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聚山梨醇酯80、hco-50(氢化蓖麻油的聚氧乙烯加成物,polyoxyethylene(50mol)adductofhydrogenatedcastoroil))等组合使用。作为油性溶液,可以使用例如芝麻油、大豆油等,也可以与作为助溶剂的苯甲酸苄酯、苄醇等组合使用。所制备的注射液优选填充在适当的安瓿瓶中。用于直肠给药的栓剂可以通过将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或其盐与通常的栓剂用基剂混合而制备。作为用于口服给药的组合物,可以列举固体或液体的剂型,具体可以列举片剂(包括糖衣片、膜包衣片)、丸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包括软胶囊剂)、糖浆剂、乳剂、悬浮剂等。这类组合物通过公知的方法来制造,可以含有制剂领域通常使用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作为片剂用的载体、赋形剂,可使用例如乳糖、淀粉、蔗糖、硬脂酸镁。上述非口服用或口服用药物组合物适宜制备成适合于活性成分的给药量的剂量单位的剂型。作为这样的剂量单位的剂型,可以列举例如片剂、丸剂、胶囊剂、注射剂(安瓿瓶)、栓剂。作为单克隆抗体的含量,每一剂量单位剂型中通常为5~500mg左右,特别是,在注射剂情况下优选含有5~100mg左右的上述单克隆抗体,在其它剂型情况下优选含有10~250mg左右的上述单克隆抗体。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会由于与上述单克隆抗体配合而产生不优选的相互作用,则前述各组合物可以含有其它活性成分。含有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药物的给药量根据给药对象、对象疾病、症状、给药途径等而不同,例如,在用于成人的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或治疗时,适宜将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以1次量计为通常0.01~20mg/kg体重左右、优选0.1~10mg/kg体重左右、进一步优选0.1~5mg/kg体重左右通过静脉注射1天给药1~5次左右、优选1天给药1~3次左右。在其它非口服给药(例如皮下给药)以及口服给药的情况下,也可以给药基于该方式的量。症状特别严重时,可以根据其症状增加。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对埃博拉病毒的预防或治疗有效的1种或多种其它预防或治疗药一起进行配方,或者与这样的其它预防或治疗药同时进行给药或逐次地进行给药。例如,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制成与结合于不同于本发明的抗体的表位的其它表位的1个或多个其它抗埃博拉病毒抗体的鸡尾酒制剂、或者与这样的其它抗体同时进行给药或逐次地进行给药。进而,本发明的1种或多种抗体可以组合使用前述的治疗药中2种或2种以上。利用这样的组合的疗法能够大幅抑制逃逸病毒的出现概率。作为与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鸡尾酒制剂或者能够同时进行给药或逐次地联合给药的其它抗埃博拉病毒抗体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针对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42/3.7(journalofvirology,2003,1069-1074;vaccine,2007,25(6),993-9)或针对埃博拉病毒的人‐小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h133或ch226(plosone7(4):e36192,2012)。另外,还可以使用基于这些抗体的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制作的人型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通过组合使用这些其它抗埃博拉病毒抗体和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或者使用鸡尾酒制剂,在埃博拉病毒的预防或治疗中能够协同地得到病毒抑制效果。本发明的药物还可以以试剂盒的形态提供。该试剂盒除了本发明的药物以外还可以含有其它活性成分、其它药物、操作说明书、容器等。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或治疗方法,其含有:将预防或治疗的有效量的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给药于需要进行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或治疗的对象。7.本发明的诊断试剂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在埃博拉病毒病的诊断用试剂或诊断方法(称为“本发明的诊断试剂”)中是有用的。在用于诊断用试剂或诊断方法时,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优选为含有源自小鼠的轻链以及重链可变区、以及源自小鼠的γ1重链以及κ轻链恒定区的igg1抗体或igg2抗体。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具体可以如下进行:使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与生物试样反应,检测反应后的抗体的信号。抗体的信号成为生物试样中的埃博拉病毒量的指标。生物试样只要是可能含有埃博拉病毒的生物试样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全血、血清、血浆、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尿、脊髓液、唾液、汗、腹水、羊水、细胞或脏器的提取液等。采集生物试样的对象只要是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对象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人或非人哺乳动物(例如大鼠、兔子、绵羊、猪、牛、猫、狗、猴等)。使用了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如下进行:使作为被检体的采集自对象的生物试样与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结合,基于发生了结合的抗体量测定试样中的作为目标的抗原量。抗原量的检测可以按照公知的免疫学测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使用免疫沉降法、免疫凝集法、标记免疫测常规方法、免疫比浊法、蛋白质印迹法、流式细胞术法等。在标记免疫测常规方法的情况下,抗体的信号除了可以通过用标记抗体直接检测出的标记量表示以外,还可以将已知浓度或已知抗体效价的抗体作为标准液相对地表示。即,可以用测定仪对标准液和被检体进行测定,以标准液的值为基准相对地表示试样中的抗体信号。作为标记免疫测常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elisa法、eia法、ria法、荧光免疫测常规方法(fia)、化学发光免疫测常规方法(luminescenceimmunoassay)等。elisa法由于简便且灵敏度高而特别优选。进而,可以以得到的检测结果为指标来评价或诊断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例如,将从生物试样中检测出埃博拉病毒者作为埃博拉病毒感染阳性,将未检测出者作为埃博拉病毒感染阴性,在阳性情况下,判断为有埃博拉病毒病发病的可能性,能够评价埃博拉病毒病的状态。埃博拉病毒病的状态是指:是否罹患埃博拉病毒病或其进展度。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以埃博拉病毒病诊断用试剂盒(“本发明的试剂盒”)的形态来提供。本发明的试剂盒可以用于埃博拉病毒病的诊断或治疗。本发明的试剂盒含有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此外可以含有标记物质或抗体、或者固定有该标记物的固相化试剂等。抗体的标记物是指被酶、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化合物或化学发光化合物标记后的抗体。本发明的试剂盒除了上述构成要素以外还可以含有用于使用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实施埃博拉病毒检测的其它试剂,例如,在标记物为酶标记物时,可以含有酶底物(显色性底物等)、酶底物溶解液、酶反应停止液、或被检体用稀释液等。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引用的全部文献、以及公开公报、专利公报等专利文献以参照形式引入本说明书中。实施例以下,使用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因这些实施例而受到限定。实施例1:小鼠单克隆抗体的制作(1)免疫原的制备制作含有扎伊尔以及苏丹埃博拉病毒的gp的病毒样粒子(vlp),作为免疫原。更具体而言,该vlp如下制作。构建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或苏丹埃博拉病毒的gp、vp40以及np的基因分别重组到动物细胞用蛋白质表达载体pcaggs中的质粒,将其导入到表达sv40larget抗原的人胎儿肾细胞(hek293t细胞)中。导入后的细胞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回收上清,以3500rpm离心分离15分钟。将其上清在使用25%蔗糖溶液作为缓冲的条件下在4℃以28000rpm超离心分离2小时,除去上清,加入pbs进行再悬浮。24小时后,在形成了密度梯度的蔗糖溶液上重叠含有vlp的再悬浮液,以28000rpm在4℃进行超离心分离2小时。回收含有vlp的可见条带的级分的溶液,用pbs稀释后,再次在4℃以28000rpm超离心分离2小时,然后除去上清,用少量的pbs将vlp再悬浮。24小时后回收vlp,将蛋白质浓度调整为1mg/ml。所制作vlp的表面具有gp、粒子的内侧衬有vp40,内部具有np。(2)杂交瘤的制作对于给药了雷帕霉素的小鼠,用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vlp免疫3次,用苏丹埃博拉病毒的vlp免疫1次,最后在利用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vlp末次免疫3天后摘出脾脏,与骨髓瘤细胞(p3u1)融合,按照常规方法制作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更具体而言,杂交瘤如下制作。对于15周龄的5只balb/c小鼠,从免疫开始1周前至摘出脾脏当天为止,每天腹腔内给药75μg/kg的雷帕霉素(和光纯药公司制)。将100μg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vlp以2、3周的间隔腹腔内给药3次,在第3次免疫的1周后从各小鼠采集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对于确认到埃博拉病毒种间交叉中和活性的2只小鼠,在第3次免疫的5周后腹腔内给药100μg的苏丹埃博拉病毒的vlp,1周后进行中和试验。选择1只对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表现出中和活性高、对其它埃博拉病毒种类也显示中和活性的小鼠,在第4次免疫的2周后腹腔内给药100μg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vlp。在末次免疫的3天后,从小鼠取出脾脏,在pbs中使脾细胞游离,以1700rpm离心分离6分钟。除去上清,用25ml的pbs将细胞洗涤3次。p3u1在用含有10%fbs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以1300rpm离心分离3分钟后,除去上清,用25ml的pbs再悬浮。按照细胞数达到免疫脾脏细胞:骨髓瘤细胞=2~5:1的方式向免疫脾脏细胞中加入p3u1悬浮液,以1300rpm离心分离5分钟后,除去上清。将细胞充分打散,在37℃用1分钟加入peg1500(rochediagnostics公司制)1ml,在轻柔混合后静置1分钟。向细胞悬浮液中多次加入预先加温到37℃的含有20%fcs的rpmi-1640培养基(gibco、lifetechnologies公司制)1~2ml后,进一步缓慢地加入,直至总量达到50ml为止。进行离心分离而回收细胞后,一边缓慢地将细胞打散,一边悬浮在加入了hatsupplement(gibco、lifetechnologies公司制)的含有20%fcs的rpmi-1640培养基250ml中。将该悬浮液在96孔板中各分注150μl/孔,在5%co2培养箱中以37℃培养7~14天。其间每隔2、3天将培养基的一半交换为新鲜培养基。用增殖的杂交瘤的上清进行筛选(记载于后文),选出中和全部种类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利用有限稀释法进行2次克隆。将作为其结果而得到的产生小鼠单克隆抗体6d6的杂交瘤用含有20%fbs的rpmi-1640培养基增殖后,在含有10%fbs的rpmi-1640培养基中进行驯化并培养。(3)抗体筛选以对于包裹有埃博拉病毒的gp的非增殖性假型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图1的(a))的中和活性为指标对杂交瘤的培养上清进行筛选,得到中和全部种类的埃博拉病毒的抗体。更具体而言,如下选出中和全部种类的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将包裹有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的非增殖性假型水泡性口炎病毒(vsv-zairegp)(以60μl/孔分注到96孔板中。向其中加入各杂交瘤的培养上清各60μl并混合。对照使用培养液(60μl)。在30~60分钟后,向于前一天在96孔板中培养的veroe6细胞中接种病毒培养上清混合液各100μl,在5%co2培养箱中以37℃培养18-24小时。培养后,以gfp为指标用incellanalyzer2000测定感染效价,选择与对照相比中和了80%以上的孔。对所选择的孔的细胞进行培养,通过与针对vsv-zairegp的中和试验同样的方法用培养上清进行对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或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中和试验。作为其结果,选出在全部种中与对照相比中和80%以上的孔。该假型vsv系统被广泛用于抗体的中和活性的筛选(takadaa,etal.asystemforfunctionalanalysisofebolavirusglycoprotein.procnatlacadsciusa94:14764-9,1997)对约1500个克隆进行筛选,结果得到与已知的全部埃博拉病毒的gp结合并有效地中和病毒的感染性的小鼠单克隆抗体(6d6)(图2)。(4)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以及中和活性的测定对于经鲨肝油烷处理后的balb/c小鼠,以5×106个/只腹腔内给药6d6产生杂交瘤。7~10天后,从腹部肥大的小鼠中采集腹水,以3000rpm离心分离15分钟而除去血细胞成分。按照affi-gelproteinamapsiikit(bio-rad公司制)的附带说明书从腹水中纯化抗体。使用mouseisotypingkit(abdserotec公司制)对6d6抗体的同种型进行判定的结果是,鉴定为igg1、κ链。通过使用假型vsv系统以及vero细胞的病毒感染性中和试验测定纯化得到的抗体的50%抑制浓度(ic50)。其结果是,对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以及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ic50分别为0.12、0.19、0.33、0.24以及0.62μg/ml。实施例2:结合部位的确认通过在抗体存在下培养具有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的增殖性假型vsv(图1的(b))来选择逃逸突变株,与母株进行gp的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具体而言,如下进行具有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的增殖性假型vsv的制作、逃逸突变株的选择、gp的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制作在vsv的全部基因组中删除了vsv的g而得的patx―vsvdeltag+mcs的g部分中重组有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的表达质粒。将该质粒和重组有vsv的n、p、m以及l基因的各质粒pbl同时导入到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叙利亚仓鼠肾细胞(bhk-t7)细胞中。3天后回收可见细胞病变效应(cpe)的孔的细胞培养上清。按照qiaampviralrnaminikit(qiagen)的附带说明书从所回收的培养上清中进行病毒的rna提取后,对所制作的增殖性假型vsv的基因中所含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的基因以及氨基酸序列(母株)进行确认。将所制作的具有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的增殖性假型vsv接种于veroe6细胞并使其增殖。对增殖的具有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的增殖性假型vsv进行分注,在-80℃保存。将该具有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的增殖性假型vsv与6d6混和,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接种于除去了上清的veroe6细胞。在5%co2培养箱中在37℃进行1小时吸附后,用不含血清的培养基洗涤1次,重叠含有6d6(10μg/ml)和0.8%琼脂的培养液。在5%co2培养箱中在37℃培养48小时后,由所形成的噬菌斑采集病毒,用所提取的rna提取物解读gp基因的碱基序列。在逃逸突变株和母株之间对推定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通过鉴定变异氨基酸而推定6d6的表位。逃逸突变株的gp基因中确认到伴有氨基酸变异(第528位的甘氨酸变异为精氨酸或谷氨酸)的碱基取代,在gp的立体结构上,该氨基酸位于通过gp进行的膜融合所必需的区域(internalfusionloop:内部膜融合环),因此推定6d6的表位存在于内部融合环上(图3)。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以及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示于序列号1、序列号2、序列号3、序列号4以及序列号5。另外,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逃逸变异株[6个克隆中的5个克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逃逸变异株[6个克隆中的1个克隆]、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逃逸变异株[6个克隆中的2个克隆]以及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逃逸变异株[6个克隆中的4个克隆]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示于序列号6、序列号7、序列号8以及序列号9。实施例3:小鼠单克隆抗体6d6的基因序列的确定克隆编码6d6的抗体整体以及可变区的基因序列并解读碱基序列。具体而言,基因序列的克隆以及碱基序列的解读如下进行。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在5%co2存在下、在37℃培养6d6产生杂交瘤3~4天。使用rnaeasyminikit(qiagen公司制),按照附带的使用说明书从5×106~1×107个细胞中提取mrna。通过使用了generacerkit(invitrogen公司制)的5'-race合成抗体可变区基因的cdna后,利用pcr进行扩增并插入到pcr·bluntii-topo克隆载体(lifetechnologies公司制)中,转化大肠杆菌。使用onesteprt-pcrkit(qiagen公司制)扩增抗体恒定区基因,插入到topota克隆载体(lifetechnologies公司制)中,转化大肠杆菌。在37℃培养一晚后,从增殖的各菌落中提取质粒,使用克隆试剂盒中的m13正向引物以及m13反向引物解读碱基序列。将可变区和恒定区连接,作为重链以及轻链的抗体整体的基因序列。由编码抗体整体的基因、以及编码vh以及vl区的基因序列确定6d6的抗体整体以及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将6d6的轻链以及重链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示于序列号24以及25。将6d6的vl区以及vh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示于序列号10和序列号11。另外,基于cdr的定义(http://www.bioinf.org.uk/abs/#cdrid)并与已知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从而确定cdr的氨基酸序列。将其结果示于图4。另外,将cdrl1、cdrl2以及cdr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示于序列号12、序列号13、以及序列号14。将基于kabat的定义的cdrh1、cdrh2以及cdr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示于序列号15、序列号16以及序列号17。将基于abm的定义的cdrh1、cdrh2以及cdr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示于序列号18、序列号19以及序列号20。将基于chothia的定义的cdrh1、cdrh2以及cdr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示于序列号21、序列号22以及序列号23。实施例4:6d6嵌合抗体的制作(1)6d6嵌合抗体表达载体的构建本发明中制作的嵌合抗体为使实施例1所取得的小鼠单克隆抗体6d6的vh和vl的氨基酸序列分别连接有国际公开第97/10354号所公开的人igg1的h链恒定区以及人κ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的6d6嵌合抗体、以及将该6d6嵌合抗体的vhcdr3中所含的cys残基置换为ala残基或ser残基的嵌合抗体(将各cdr3的氨基酸序列示于序列号40、41)。首先,将编码使实施例1中得到的小鼠单克隆抗体6d6的vh、vl、以及vh的cdr3中所含的cys残基置换为ala或ser的氨基酸序列的各dna片段、国际公开第2010/143698号中记载的tol2转座子载体的抗药性基因分别置换为新霉素抗性基因、放线菌酮(chx)抗性基因,用含有编码人恒定区或人κ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的dna的载体(以下记作转座子载体)制作6d6嵌合抗体表达载体。以含有编码小鼠单克隆抗体6d6的vl的dna片段的pcr载体为模板,使用6d6l-f1以及6d6l-r1(序列号26、27)进行pcr,以所得到的pcr产物为模板并使用6d6l-f2以及6d6l-r2(序列号28、29)进行pcr,从而扩增编码vl的dna片段。通过全合成制作编码小鼠单克隆抗体6d6的vh的dna片段。6d6嵌合抗体l链表达载体如下制作:将插入有人κ链恒定区的转座子载体用限制酶sali(newenglandbiolabs公司制)以及bsiwi(newenglandbiolabs公司制)消化,在转座子载体的合适位置插入编码vl的dna片段,从而制作。6d6嵌合抗体h链表达载体如下制作:将插入有人igg1的h链恒定区的转座子载体用限制酶sali(newenglandbiolabs公司制)以及apai(newenglandbiolabs公司制)消化,在转座子载体的合适位置插入编码vh的dna片段,从而制作。将6d6嵌合抗体的vh的cdr3中所含的cys残基置换为ala的抗体的h链表达载体如下制作:以6d6嵌合抗体h链表达载体为模板,使用6d6h-avr-f以及6d6h-mut-ala-r(序列号30、31)、6d6h-mut-ala-f以及6d6h-apa-r(序列号32、33)进行pcr,将得到的pcr产物插入到用限制酶avrii(newenglandbiolabs公司制)以及apai(newenglandbiolabs公司制)消化而得的6d6嵌合抗体h链表达载体的合适位置,从而制作。将6d6嵌合抗体的vh的cdr3中所含的cys残基置换为ser的抗体的h链表达载体如下制作:与上述同样地,使用各引物6d6h-avr-f以及6d6h-mut-ser-r(序列号30、34)、6d6h-mut-ser-f以及6d6h-apa-r(序列号35、33),并插入到6d6嵌合抗体h链表达载体的合适位置,从而制作。(2)使用动物细胞的6d6嵌合抗体的表达和纯化将上述实施例4的(1)中制作的6d6嵌合抗体的表达载体瞬时导入到expi293f细胞中,将该细胞用expi293tmexpressionmedium(lifetechnologies公司制)培养3~6天后,回收培养上清,通过下述方法进行6d6嵌合抗体的纯化。以3000rpm、4℃的条件对培养上清进行20分钟的离心分离并回收上清后,使用0.2μm孔径的pes膜(thermo公司制)过滤上清。在0.8cm孔径的柱中填充mabselectsure(amershampharmaciabiotech社制)0.5ml,添加纯化水5ml,用0.15m柠檬酸缓冲液(ph3.5)5ml以及0.2m硼酸钠-0.15mnacl缓冲液(ph7.5)(以下记作硼酸缓冲液)5ml进行平衡化。然后,使上述培养上清通过柱后,用硼酸缓冲液5ml、0.15m柠檬酸(ph5.0)5ml洗涤。洗涤后,用0.1m柠檬酸缓冲液(ph3.5)2.25ml洗脱吸附在载体上的蛋白质。关于洗脱级分,分成250μl、2ml共2个级分而取得。然后,用吸光度计(nanodrop)测定所得到的各级分的280nm的吸光度(od280),确定含有目标蛋白质的洗脱级分。将目标蛋白质洗脱级分的缓冲液用nap-25(gehealthcare公司制)交换成dpbs(ph7.0)(gibco公司制)。得到的抗体溶液在用0.22μm孔径的millexgv(millipore公司制)过滤灭菌后保存在4℃。对纯化蛋白质进行sds-page电泳的结果是,确认到作为目标的约50kda的h链、约25kda的l链的各条带,因此可确认取得了6d6嵌合抗体、6d6嵌合抗体(ala)以及6d6嵌合抗体(ser)的纯化抗体。实施例5:6d6嵌合抗体的活性评价通过使用vlp作为抗原的elisa法,测定实施例4中制作的6d6嵌合抗体以及将h链cdr3中所含的cys残基置换为ser或ala的嵌合抗体的结合活性。其结果是,确认了所有6d6嵌合抗体都对全部种类的埃博拉病毒具有与小鼠单克隆抗体6d6同等的结合活性。另外,与上述同样地使用假型vsv系统以及vero细胞测定中和活性的结果是,确认所有的6d6嵌合抗体都对全部种类的埃博拉病毒具有与小鼠单克隆抗体6d6同等的中和活性(图5)。此外,各抗体均在1μg/ml的抗体浓度下几乎完全抑制了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以及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另外明确,所有抗体均在抗体浓度10μg/ml下完全抑制包括莱斯顿埃博拉病毒在内的5种中的任意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抗体与现有的抗埃博拉病毒抗体相比,显示出与现有的全部埃博拉病毒反应的广谱病毒谱,具有高感染抑制效果。实施例6:6d6嵌合抗体对膜型gp抗原表达细胞株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杀伤(adcc)活性的评价按照以下所示的方法测定6d6嵌合抗体对膜型gp抗原表达细胞株的adcc活性。(1)使用了cho细胞株的6d6嵌合抗体的稳定表达和纯化将实施例4中制作的使6d6嵌合抗体的h链cdr3中所含的cys残基置换为ser的抗体的表达载体,通过常规方法[antibodyengineering,apracticalguide,w.h.freemanandcompany(1992)]导入到动物细胞株,取得稳定表达6d6嵌合抗体的转化株。作为cho细胞株,使用cho-k1细胞株、以及敲除了α1,6-岩藻糖转移酶(fut8)基因的cho-k1细胞株(以下记作fut8敲除cho-k1细胞株),将得到的各转化株用balancdtmchogrowtha培养基、balancdtmchofeedi培养基(irvinescientific公司制)培养10~14天后,按照实施例4的(2)中记载的方法回收培养上清、纯化抗体。所取得的抗体溶液在将缓冲液交换为10mmol/l谷氨酸钠、262mmol/ld-山梨醇、0.05mg/ml聚山梨醇酯80(ph5.6)后,用0.22μm孔径的millexgv(millipore公司制)过滤灭菌,在4℃保存。将由源自cho-k1细胞株以及fut8敲除cho-k1细胞株的各转化株得到的抗体分别称为km6222以及km6364。(2)抗二硝基苯酚(dnp)嵌合抗体的制备作为6d6嵌合抗体的同种型对照抗体,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制备了抗dnp小鼠单克隆抗体mdnp-1(vlu16688、vhu116687)(molimmunol.1996junten33(9)ten759-68)的人型嵌合抗体(以下记作抗dnp嵌合抗体)。抗dnp嵌合抗体的利用cho细胞株按照实施例6的(1)中记载的方法实施稳定表达和纯化。将由源自cho-k1细胞株以及fut8敲除cho-k1细胞株的各转化株得到的抗体分别称为km8804以及km8805。(3)6d6嵌合抗体、抗dnp嵌合抗体的岩藻糖含量测定按照国际公开第2002/31140号中记载的方法,调查存在于6d6嵌合抗体km6222以及km6364、抗dnp嵌合抗体km8804以及km8805中的n结合复合型糖链中的、未结合岩藻糖的糖链的比例。将其结果示于表1。[表1]表1.各抗体的岩藻糖含量测定n结合复合型糖链的岩藻糖含量km622294%km63640%km880498%km88050%根据表1所示的结果可确认:用fut8敲除cho-k1细胞制作的6d6嵌合抗体km6364以及抗dnp嵌合抗体km8805中未连接岩藻糖。(4)靶细胞悬浮液的制备膜型gp抗原表达细胞株如下制作:按照实施例1的(1)中记载的方法将在动物细胞用蛋白质表达载体pcaggs中整合有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基因的质粒导入到表达sv40largetantigen的人胎儿肾细胞(hek293t细胞)中,从而制作。将所制作的膜型gp抗原表达细胞株用含有5%胎牛血清(fbs)(lifetechnologies公司)且不含酚红的rpmi1640培养基(lifetechnologies公司)(以下记作adcc用培养基)洗涤,用该培养基调整成最适细胞密度,作为靶细胞悬浮液。(5)效应细胞悬浮液的制备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从2名健康人的末梢血中分离末梢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制备效应细胞悬浮液(a)、(b)。用加入有肝素钠注(味之素公司)0.5ml的注射器从2名健康人分别采集末梢血50ml。向采集的末梢血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大塚制药公司)而进行稀释,充分搅拌。向在15ml管(corning公司)中各分注了4.5ml的lymphoprep(aleretechnologies公司)上轻柔地重叠10ml的稀释末梢血,在840g、制动器关闭、室温的条件离心分离20分钟,从而分离单核细胞层。将得到的单核细胞级分用adcc用培养基洗涤2次,用该培养基调整为最适细胞密度,作为效应细胞悬浮液(a)、(b)。(6)adcc活性的测定向96孔u形底板(falcon公司)的各孔中各分注将各抗体从30μg/ml逐级稀释10倍而成的抗体溶液50μl后,然后各分注实施例6的(4)中制备的靶细胞悬浮液2×104个/50μl/孔,最后将实施例6的(5)中制备的效应细胞悬浮液各分注2×105个/50μl/孔,使总量为150μl,在37℃反应4小时。该体系中的效应细胞(e)与靶细胞(t)之比为10:1。在此,由于在fcm解析中所制备的膜型gp抗原表达细胞株的gp阳性级分为约50%,因此按照实质的e/t比为20:1的方式分注了各细胞悬浮液。反应后,用ldhcytotoxictest(和光纯药社)测定各培养上清的显色。细胞杀伤活性通过下式求出。(式)细胞杀伤活性(%)={([被检体的吸光度]-[靶细胞自然游离的吸光度]-[效应细胞自然游离的吸光度])/([靶细胞全游离的吸光度]-[靶细胞自然游离的吸光度])}×100关于使用效应细胞悬浮液(a)、(b)时的细胞杀伤活性,将对抗dnp抗体km8804以及km8805的结果示于图6的(a)和(b),将对抗埃博拉抗体km6222以及km6364的结果示于图7的(a)和(b)。如图6和图7所示,在同种型对照抗体km8804和km8805不诱导对膜型gp表达细胞株的细胞杀伤活性的条件下,km6222和km6364对膜型gp表达细胞株显示出抗体浓度依赖性adcc活性。进而,增强了adcc活性的抗埃博拉抗体即km6364对膜型gp表达细胞株显示出高于km6222的adcc活性。实施例7:增强了adcc活性的6d6嵌合抗体的中和活性评价使用实施例6中得到的6d6嵌合抗体km6222和增强了adcc活性的6d6嵌合抗体km6364,与实施例1的(4)同样地用假型vsv系统和vero细胞测定中和活性。将结果示于图8。km6364(图8的b)表明:对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即全部种类的假型病毒具有与km6222(图8的a)同等的中和活性。另外,与km6222同样地,km6364的中和活性对所有种类的假型病毒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实施例5表明:6d6嵌合抗体km6222具有与小鼠单克隆抗体6d6同等的中和活性,因此由此可知增强了adcc活性的6d6嵌合抗体km6364也具有与小鼠单克隆抗体6d6同等的中和活性。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治疗和缓解全部种类的埃博拉病毒所引起的感染症。序列表自由文本[序列号1]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2]苏丹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3]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4]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5]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gp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6]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逃逸变异株[5/6]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7]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逃逸变异株[1/6]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8]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逃逸变异株[2/6]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9]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的逃逸变异株[4/6]的内部膜融合环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0]单克隆抗体6d6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1]单克隆抗体6d6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2]单克隆抗体6d6的cdrl1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3]单克隆抗体6d6的cdrl2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4]单克隆抗体6d6的cdrl3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5]单克隆抗体6d6的、基于kabat的定义的cdrh1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6]单克隆抗体6d6的、基于kabat的定义的cdrh2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7]单克隆抗体6d6的、基于kabat的定义的cdrh3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8]单克隆抗体6d6的、基于abm的定义的cdrh1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9]单克隆抗体6d6的、基于abm的定义的cdrh2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20]单克隆抗体6d6的、基于abm的定义的cdrh3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21]单克隆抗体6d6的、基于chothia的定义的cdrh1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22]单克隆抗体6d6的、基于chothia的定义的cdrh2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23]单克隆抗体6d6的、基于chothia的定义的cdrh3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24]单克隆抗体6d6的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25]单克隆抗体6d6的重链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号26]6d6l-f1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27]6d6l-r1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28]6d6l-f2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29]6d6l-r2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30]6d6h-avr-f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31]6d6h-mut-ala-r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32]6d6h-mut-ala-f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33]6d6h-apa-r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34]6d6h-mut-ser-r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35]6d6h-mut-ser-f引物的碱基序列[序列号36]在制作人源化抗体时可以作为框架素材使用的人抗体框架的氨基酸序列(轻链1)[序列号37]在制作人源化抗体时可以作为框架素材使用的人抗体框架的氨基酸序列(轻链2)[序列号38]在制作人源化抗体时可以作为框架素材使用的人抗体框架的氨基酸序列(重链1)[序列号39]在制作人源化抗体时可以作为框架素材使用的人抗体框架的氨基酸序列(重链2)[序列号40]h链cdr3ala氨基酸序列[序列号41]h链cdr3ser氨基酸序列[序列号42]6d6嵌合抗体(将cdr3的cys置换为ser)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序列表<110>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nationaluniversitycorporationhokkaidouniversity)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kyowahakkokirinco.,ltd.)<120>中和全部种类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性的单克隆抗体<130>g1314wo<150>jp2015-161567<151>2015-08-19<160>42<170>siposequencelisting1.0<210>1<211>46<212>prt<213>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ebolavirus)<400>1cysasnproasnleuhistyrtrpthrthrglnaspgluglyalaala151015ileglyleualatrpileprotyrpheglyproalaalagluglyile202530tyrilegluglyleumethisasnglnaspglyleuilecys354045<210>2<211>46<212>prt<213>苏丹埃博拉病毒(sudanebolavirus)<400>2cysasnproasnleuhistyrtrpthralaglngluglnhisasnala151015alaglyilealatrpileprotyrpheglyproglyalagluglyile202530tyrthrgluglyleumethisasnglnasnalaleuvalcys354045<210>3<211>46<212>prt<213>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undibugyoebolavirus)<400>3cysasnproasnleuhistyrtrpthrthrglnaspgluglyalaala151015ileglyleualatrpileprotyrpheglyproalaalagluglyile202530tyrthrgluglyilemethisasnglnasnglyleuilecys354045<210>4<211>46<212>prt<213>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iforestebolavirus)<400>4cysasnproasnleuhistyrtrpthralaleuaspgluglyalaala151015ileglyleualatrpileprotyrpheglyproalaalagluglyile202530tyrthrgluglyilemetgluasnglnasnglyleuilecys354045<210>5<211>46<212>prt<213>莱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onebolavirus)<400>5cysasnproaspleutyrtyrtrpthralavalaspgluglyalaala151015valglyleualatrpileprotyrpheglyproalaalagluglyile202530tyrilegluglyvalmethisasnglnasnglyleuilecys354045<210>6<211>46<212>prt<213>扎伊尔埃博拉病毒逃逸突变株(zaireebolavirusescapemutant)<400>6cysasnproasnleuhistyrtrpthrthrglnaspgluglyalaala151015ileargleualatrpileprotyrpheglyproalaalagluglyile202530tyrilegluglyleumethisasnglnaspglyleuilecys354045<210>7<211>46<212>prt<213>扎伊尔埃博拉病毒逃逸突变株(zaireebolavirusescapemutant)<400>7cysasnproasnleuhistyrtrpthrthrglnaspgluglyalaala151015ilegluleualatrpileprotyrpheglyproalaalagluglyile202530tyrilegluglyleumethisasnglnaspglyleuilecys354045<210>8<211>46<212>prt<213>莱斯顿埃博拉病毒逃逸突变株(restonebolavirusescapemutant)<400>8cysasnproaspleutyrtyrtrpthralavalaspgluglyalaala151015valgluleualatrpileprotyrpheglyproalaalagluglyile202530tyrilegluglyvalmethisasnglnasnglyleuilecys354045<210>9<211>46<212>prt<213>莱斯顿埃博拉病毒逃逸突变株(restonebolavirusescapemutant)<400>9cysasnproaspleutyrtyrtrpthralavalaspgluglyalaala151015valglyleualatrpileprotyrpheglyproalaalagluglyile202530tyrilegluglyvalmethisasnglnasnglyleuilecys354045<210>10<211>108<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0aspilevalvalthrglnserhislysphemetserthrservalgly151015aspargvalserilethrcyslysalaserglnaspvalservalala202530valalatrptyrglnglnlysthrglyglnserprolysleuleuile354045tyrseralasertyrargilethrglyvalproaspargphethrgly505560serglyserglythraspphethrphethrileserservalglnala65707580gluaspmetalavaltyrtyrcysglnglnhistyrserthrpropro859095trpthrpheglyglyglythrlysleugluilelys100105<210>11<211>118<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1glnvalglnleuglnglnproglythrgluleuvallysproglyala151015servallysleusercyslysalaserglytyrthrphethrsertyr202530trpmethistrpvallysglnargproglyglnglyleuglutrpile354045glygluileasnproargasnglyargthrasppheserglulysphe505560lysserlysalathrleuthrvalaspthrserserserthralaphe65707580ileglnleuserserleuthrsergluaspseralavaltyrtyrcys859095alaargtrpglytyrtyrglysercysasptyrtrpglyglnglythr100105110alaleuthrvalserser115<210>12<211>11<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2lysalaserglnaspvalservalalavalala1510<210>13<211>7<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3seralasertyrargilethr15<210>14<211>10<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4glnglnhistyrserthrproprotrpthr1510<210>15<211>5<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5sertyrtrpmethis15<210>16<211>17<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6gluileasnproargasnglyargthrasppheserglulysphelys151015ser<210>17<211>9<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7trpglytyrtyrglysercysasptyr15<210>18<211>10<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8glytyrthrphethrsertyrtrpmethis1510<210>19<211>10<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19gluileasnproargasnglyargthrasp1510<210>20<211>9<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20trpglytyrtyrglysercysasptyr15<210>21<211>7<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21glytyrthrphethrsertyr15<210>22<211>6<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22asnproargasnglyarg15<210>23<211>9<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23trpglytyrtyrglysercysasptyr15<210>24<211>215<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24aspilevalvalthrglnserhislysphemetserthrservalgly151015aspargvalserilethrcyslysalaserglnaspvalservalala202530valalatrptyrglnglnlysthrglyglnserprolysleuleuile354045tyrseralasertyrargilethrglyvalproaspargphethrgly505560serglyserglythraspphethrphethrileserservalglnala65707580gluaspmetalavaltyrtyrcysglnglnhistyrserthrpropro859095trpthrpheglyglyglythrlysleugluilelysargalaaspala100105110alaprothrvalserilepheproprosersergluglnleuthrser115120125glyglyalaservalvalcyspheleuasnasnphetyrprolysasp130135140ileasnvallystrplysileaspglysergluargglnasnglyval145150155160leuasnsertrpthraspglnaspserlysaspserthrtyrsermet165170175serserthrleuthrleuthrlysaspglutyrgluarghisasnser180185190tyrthrcysglualathrhislysthrserthrserproilevallys195200205serpheasnargasnglucys210215<210>25<211>442<212>prt<213>小鼠(musmusculus)<400>25glnvalglnleuglnglnproglythrgluleuvallysproglyala151015servallysleusercyslysalaserglytyrthrphethrsertyr202530trpmethistrpvallysglnargproglyglnglyleuglutrpile354045glygluileasnproargasnglyargthrasppheserglulysphe505560lysserlysalathrleuthrvalaspthrserserserthralaphe65707580ileglnleuserserleuthrsergluaspseralavaltyrtyrcys859095alaargtrpglytyrtyrglysercysasptyrtrpglyglnglythr100105110alaleuthrvalserseralalysthrthrproproservaltyrpro115120125leualaproglyseralaalaglnthrasnsermetvalthrleugly130135140cysleuvallysglytyrpheprogluprovalthrvalthrtrpasn145150155160serglyserleuserserglyvalhisthrpheproalavalleugln165170175seraspleutyrthrleuserserservalthrvalproserserthr180185190trpprosergluthrvalthrcysasnvalalahisproalaserser195200205thrlysvalasplyslysilevalproargaspcysglycyslyspro210215220cysilecysthrvalprogluvalserservalpheilephepropro225230235240lysprolysaspvalleuthrilethrleuthrprolysvalthrcys245250255valvalvalaspileserlysaspaspprogluvalglnphesertrp260265270phevalaspaspvalgluvalhisthralaglnthrglnproargglu275280285gluglnpheasnserthrpheargservalsergluleuproilemet290295300hisglnasptrpleuasnglylysgluphelyscysargvalasnser305310315320alaalapheproalaproileglulysthrileserlysthrlysgly325330335argprolysalaproglnvaltyrthrileproproprolysglugln340345350metalalysasplysvalserleuthrcysmetilethraspphephe355360365progluaspilethrvalglutrpglntrpasnglyglnproalaglu370375380asntyrlysasnthrglnproilemetaspthraspglysertyrphe385390395400valtyrserlysleuasnvalglnlysserasntrpglualaglyasn405410415thrphethrcysservalleuhisgluglyleuhisasnhishisthr420425430glulysserleuserhisserproglylys435440<210>26<211>65<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26cagcttcctgcttatttcggcctcagtcataatgtccagaggagacattgtggtgaccca60gtctc65<210>27<211>36<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27gtgcagccaccgtacgtttgatttccagcttggtgc36<210>28<211>70<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28gtcagatcgcgtcgacgcctcctcaaaatgcattttcaagtgcagattttcagcttcctg60cttatttcgg70<210>29<211>19<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29gtgcagccaccgtacgttt19<210>30<211>24<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30agagattaatcctaggaacggtcg24<210>31<211>27<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31gtagtcagcgctaccgtaatatcccca27<210>32<211>27<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32ggtagcgctgactactggggccagggc27<210>33<211>18<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33gaagaccgatgggccctt18<210>34<211>27<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34gtagtcgctgctaccgtaatatcccca27<210>35<211>27<212>dna<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primer_bind<223>合成<400>35ggtagcagcgactactggggccagggc27<210>36<211>108<212>prt<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domain<223>重组<400>36aspilevalmetthrglnserproaspserleualavalserleugly151015gluargalathrileasncyslysalaserglnaspvalservalala202530valalatrptyrglnglnlysproglyglnproprolysleuleuile354045tyrseralasertyrargilethrglyvalproaspargphesergly505560serglyserglythraspphethrleuthrileserserleuglnala65707580gluaspvalalavaltyrtyrcysglnglnhistyrserthrpropro859095trpthrpheglyglnglythrlysvalgluilelys100105<210>37<211>108<212>prt<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domain<223>重组<400>37aspilevalleuthrglnserproserpheleuseralaservalgly151015aspargvalthrilethrcyslysalaserglnaspvalservalala202530valalatrptyrglnglnlysproglylysalaprolysleuleuile354045tyrseralasertyrargilethrglyvalproserargphesergly505560serglyserglythrgluphethrleuthrileserserleuglnpro65707580gluaspphealaalatyrtyrcysglnglnhistyrserthrpropro859095trpthrpheglyglyglythrlysleugluilelys100105<210>38<211>118<212>prt<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domain<223>重组<400>38glnvalglnleuvalglnserglyalagluvallyslysproglyala151015servallysvalsercyslysalaserglytyrthrphethrsertyr202530trpmethistrpvalargglnalaproglyglnglyleuglutrpmet354045glygluileasnproargasnglyargthrasppheserglulysphe505560lysserargvalthrilethralaaspthrserthrserthralatyr65707580metgluleuserserleuargsergluaspthralavaltyrtyrcys859095alaargtrpglytyrtyrglysercysasptyrtrpglyglnglythr100105110leuvalthrvalserser115<210>39<211>118<212>prt<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domain<223>重组<400>39gluvalglnleuvalglnserglyglygluvalarglysproglyala151015servallysvalsercyslysalaserglytyrthrphethrsertyr202530trpmethistrpvalargglnalaproglyglnglyleuglutrpval354045glygluileasnproargasnglyargthrasppheserglulysphe505560lysserargvalthrmetthrargaspthrserthrserthralatyr65707580metgluleuserserleuargsergluaspthralavaltyrtyrcys859095alaargtrpglytyrtyrglysercysasptyrtrpglyglnglythr100105110leuvalthrvalserser115<210>40<211>9<212>prt<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domain<223>hcdr3(ala)<400>40trpglytyrtyrglyseralaasptyr15<210>41<211>9<212>prt<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domain<223>hcdr3(ser)<400>41trpglytyrtyrglyserserasptyr15<210>42<211>118<212>prt<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220><221>domain<223>人工重组蛋白<400>42glnvalglnleuglnglnproglythrgluleuvallysproglyala151015servallysleusercyslysalaserglytyrthrphethrsertyr202530trpmethistrpvallysglnargproglyglnglyleuglutrpile354045glygluileasnproargasnglyargthrasppheserglulysphe505560lysserlysalathrleuthrvalaspthrserserserthralaphe65707580ileglnleuserserleuthrsergluaspseralavaltyrtyrcys859095alaargtrpglytyrtyrglyserserasptyrtrpglyglnglythr100105110alaleuthrvalserser115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