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菌种检测专用培育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256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菌种培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菌种培养基,特别是一种双孢菇菌种检测专用培育基。



背景技术:

双孢菇菌种按繁育代数分为三种: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为实验室培育出来的第一代菌种;原种由母种接种培育而来,属于第二代菌种;栽培种由原种接种培育而来,属于第三代菌种,栽培种就是双孢菇大规模生产所使用的菌种。这种三级繁育的方式,可以满足由少量实验室菌种向大规模生产的普及。在此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进行检测,原种、栽培种的性状和母种相同,防止菌种变异或杂菌污染,检测方式就是对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进行抽样,接种到装在培养皿里培养基上,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定期观察生长状况和菌丝形态。目前大多采用普通的土豆-琼脂培养基,其营养成分贫瘠,不利于双孢菇菌种生长,培养基营养成分不足可能会对双孢菇菌种检测造成干扰。双孢菇大规模生产普遍使用双孢菇二次发酵培养料,不同种类的双孢菇二次发酵培养料成分大同小异,制备方法都是将原材料经过两次发酵得到。双孢菇补硒作用仅次于灵芝的菌类,硒被称为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双孢菇的生长需要硒,然而通用的普通培养基几乎不含硒,无法满足双孢菇菌种的生长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提供一种双孢菇菌种检测专用培育基,提供满足双孢菇菌种生长的营养成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双孢菇菌种检测专用培育基由以下工艺制备而成,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取一升淘米水,煮沸;

步骤2:向步骤1所述的淘米水中加入黑麦粉50克和双孢菇二次发酵培养料50克,得到固液混合物;

步骤3:加热固液混合物,保持沸腾状态20分钟;

步骤4:停止加热,用三层60目的纱布对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5:向滤液中加蒸馏水,使滤液的体积补足至1升;

步骤6:向滤液中加入琼脂20克、蛋白胨5克、淀粉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硫酸亚铁1克、硝酸钙1克、葡萄糖20克,得到液态的培养基;

步骤7:将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设置压力为105~135kpa,温度为121~126℃,进行15~30分钟的高压蒸汽灭菌;

步骤8:将液态的培养基倒进无菌培养皿,在室温下冷却,培养基凝固为固态,得到双孢菇菌种检测专用的培养基。

优选的,淘米水是指普通大米第一次淘洗产生的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营养成分丰富,淘米水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黑麦粉提供了双孢菇生长所需要的硒元素,其他无机盐的添加满足了双孢菇菌种生长对氮磷钾钙铁镁的需求,适合实验室条件下对双孢菇菌种检测的培养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本发明涉及的双孢菇菌种检测专用培育基由以下工艺制备而成,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取一升淘米水,煮沸;

步骤2:向步骤1所述的淘米水中加入黑麦粉50克和双孢菇二次发酵培养料50克,得到固液混合物;

步骤3:加热固液混合物,保持沸腾状态20分钟;

步骤4:停止加热,用三层60目的纱布对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5:向滤液中加蒸馏水,使滤液的体积补足至1升;

步骤6:向滤液中加入琼脂20克、蛋白胨5克、淀粉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硫酸亚铁1克、硝酸钙1克、葡萄糖20克,得到液态的培养基;

步骤7:将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设置压力为105~135kpa,温度为121~126℃,进行15~30分钟的高压蒸汽灭菌;

步骤8:将液态的培养基倒进无菌培养皿,在室温下冷却,培养基凝固为固态,得到双孢菇菌种检测专用的培养基。

本实施例涉及的双孢菇二次发酵培养料的原材料重量份配比为:麦秸为52.3wt%,鸡粪为41.1wt%,石膏粉为4.1wt%,豆粕为2.3wt%,尿素为0.2wt%;双孢菇二次培养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1)破捆与预湿:将麦秸破捆,然后平铺成50~100cm厚,长度和宽度根据场地大小而定,用水喷淋,使麦秸预湿,预湿时间为4~6天,保证麦秸预湿充分;

(2)预混料:将鸡粪用搅拌机粉碎成30~50目的颗粒,在长为30m,宽为20m,高度为1.6m的泡料池内加入适量水,用装载机将鸡粪混入泡料池内进行稀释;然后将步骤(1)预湿好的麦秸用装载机加入泡料池内,装载机反复碾压至麦草和水充分融合,捞出建堆,堆宽5~7.5m,高4~4.5m,长度根据场所大小来定,时间为1天,此时,准备启动发酵过程;

(3)混料:将粉碎好的豆粕、石膏粉和尿素按计算好的配料数量均匀混合后放入抛料机料斗,用抛料机将其撒在麦秸和鸡粪上,通过输送麦草的数量来调整混料小输送带的传送速度,同时添加水分,混合后用抛料机再次进行抛料混合,如此,经过3~4遍混料即可;

(4)一次发酵:进入一次发酵仓前,先检测料堆水分含量控制在75~78%,将抛料机摆放在隧道的适当位置,选择往复式抛料方式;将混合料抛入发酵仓内,料堆的高度控制在3.5m,长宽根据发酵仓的大小而定;抛料的同时开启风机,通过通风将一期发酵料的温度控制在70~80℃,麦草内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形式的碳在高温嗜热的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3天后进行第一次转仓,料堆高度控制为3m,长宽根据发酵仓的大小而定;3天后进行第二次转仓,料堆高度控制为2.5m,长宽根据发酵仓的大小而定;再3天后观察料的腐熟情况进行第三次转仓或隔日进入二次隧道;通过三次转仓,缩短一次发酵的时间;经过第一次发酵,实验室测试培养料达到的指标为:含水量70~78%;含氮量1.7~1.8%;碳氮比20:1;ph值为8.4~8.5;

(5)二次发酵:

使用抛料机完成二次隧道的堆料,通过巴氏杀菌和有益微生物的培养,使培养料具有非常强的选择性,用时5~7天,此时的过程需要分阶段进行;其中平衡阶段中,发酵料温度范围48~50℃,空气温度47℃,用时8小时;升温阶段中,发酵料温度从48℃升至56~60℃,空气温度46~56℃,用时8~12小时;巴氏杀菌阶段中,发酵料温度范围56~60℃,空气温度为56℃,用时6小时;降温阶段中,发酵料根据空气温度情况自然下降,空气温度为48℃,用时4小时;培养阶段中,发酵料温度为48~50℃,空气温度为47℃,时间3~5天,条件成熟打开隧道大门进行出仓;得到双孢菇二次发酵培养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于实验室双孢菇菌种检测的培育基,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了淘米水、黑麦粉、双孢菇二次发酵培养料、琼脂、蛋白胨、淀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硝酸钙、葡萄糖等营养原料,经过多次熬煮、灭菌、冷却而成。该培养基营养成分丰富,淘米水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黑麦粉提供了双孢菇生长所需要的硒元素,其他无机盐的添加满足了双孢菇菌种生长对氮磷钾钙铁镁的需求,适合实验室条件下对双孢菇菌种检测的培养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王献杰;曹荣利;王瑞良;密其鹏;徐明华;仵鹏;朱建平;王卓;吴绍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瑞蕈天库菌种开发有限公司;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7.01.13
技术公布日:2017.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