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和烯烃聚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2619发布日期:2018-12-28 20:1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以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于乙烯、α-烯烃及其混合物的聚合反应中的催化剂体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具体包括:(1)主催化剂(固体催化剂组分),(2)助催化剂(通常为烷基铝类化合物)和(3)聚合时加入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使用一种或几种外电子给体化合物来控制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和形态。外给电子体除了影响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外,往往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催化剂的活性和氢调敏感性等,但是该影响往往体现为在某一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其它方面则会起到副作用。

虽然已知有多种化合物可以作为外给电子体使用,但是特定的催化剂使用不同的外给电子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聚合物性能。选择合适的外给电子体可以与特定的催化剂体系特别相容,也就是说,找到一种适合的外给电子体可以显著地改进聚合物产品的某些性能,如等规度、分子量分布和氢调敏感性等,而同时对其它性能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因此,发现用于特定催化剂能使聚合物具有很好综合性能的外给电子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ep385765a描述了一种催化剂体系,该体系由与两种硅烷类外给电子体混合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构成,一种具体的外给电子体混合物是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和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us5,100,981a公开了一种催化剂体系,该体系由主催化剂和两种外给电子体的混合物组成,所述的外给电子体为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jp19820199728也描述了一种催化剂体系,该体系使用两种外给电子体混合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构成,混合的外给电子体可以为苯甲酸甲酯和四乙氧基硅烷;jp19820174495,jp19920331459中以四乙氧基硅烷作为外给电子体,但是综合效果均不好。

cn02100896.5、cn02100900.7、cn03109781.2、cn03140565.7、cn200410073623.8、cn200410073621.9描述了使用多元醇酯类化合物和邻苯二羧酸酯类化合物复配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用于丙烯聚合时,使用的外给电子体烃基二烃氧基硅烷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外给电子体,比如chmms等。尽管cn03109781.2也使用了不同的外给电子体作为对比,例如除了使用chmms外,还用了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cpms)、二(环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但是从所公开的专利中发现,这类催化剂体系的氢调敏感性差。

如上所述地,现有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提高烯烃聚合活性和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等性能展开。然而,这些催化剂在组分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用量很难控制聚合物的性能(例如制备不同等规度、熔融指数的聚合物),即无法满足不同牌号聚烯烃的生产。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催化剂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在研究工作中意外地发现,以多元醇酯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在烯烃聚合时加入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与烃基二烃氧基硅烷化合物复配作为外给电子体,通过调整复配内给电子体的比例,在相同聚合条件下,能够调节聚合物的等规指数和熔融指数。基于该发现,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包含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

(1)固体催化剂组分,该固体催化剂组分包含钛、镁、氯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为式(ⅰ)所示的二醇酯类化合物:

式(ⅰ)中,r1~r6、r1~r2n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氢、卤素、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c7~c20芳烷基或c2~c10烯烃基,但r1和r2不是氢;

r3~r6及r1~r2n基团上至少一个碳原子和/或氢原子任选地被杂原子取代,所述杂原子选自氮、氧、硫、硅、磷或卤素,r3~r6及r1~r2n基团任选地可以相互成环;n为1~10的整数;

(2)烷基铝化合物;

(3)复合外给电子体化合物,所述复合外给电子体化合物包含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和烃基二烃氧基硅烷;其中,

所述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ⅱ)所示:

式(ⅱ)中,r1'、r2'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芳烷基、c7~c20烷芳基或c2~c10烯烃基;r3'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20亚烷基、c3~c20的亚环烷基、c6~c20的亚芳基或c2~c10亚烯烃基;

所述烃基二烃氧基硅烷的结构如式(ⅲ)所示:

式(ⅲ)中,r1″、r2″、r3″、r4″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或c7~c20烷芳基;

以每摩尔组分(2)中的铝计,所述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的用量为0.001~1.0摩尔,所述烃基二烃氧基硅烷的含量为0.001~1.0摩尔,且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与烃基二烃氧基硅烷的摩尔比为1︰100~100︰1,优选为1︰20~20︰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条件下,使一种或多种烯烃与所述的催化剂进行接触,所述烯烃的通式为ch2=ch-rv,其中的rv为氢或c1~c6的烷基。

与以c-donor等常规外给电子体相比,本发明的复配外给电子体化合物与二醇酯类化合物内给电子体结合,所得到的催化剂在外给电子体总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配比,可制备不同性能的聚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包含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

(1)固体催化剂组分,该固体催化剂组分包含钛、镁、氯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为式(ⅰ)所示的二醇酯类化合物:

式(ⅰ)中,r1~r6、r1~r2n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氢、卤素、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c7~c20芳烷基或c2~c10烯烃基,但r1和r2不是氢;

r3~r6及r1~r2n基团上至少一个碳原子和/或氢原子任选地被杂原子取代,所述杂原子选自氮、氧、硫、硅、磷或卤素,r3~r6及r1~r2n基团任选地可以相互成环;n为1~10的整数;

(2)烷基铝化合物;

(3)复合外给电子体化合物,所述复合外给电子体化合物包含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和烃基二烃氧基硅烷;其中,

所述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ⅱ)所示:

式(ⅱ)中,r1'、r2'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芳烷基、c7~c20烷芳基或c2~c10烯烃基;r3'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20亚烷基、c3~c20的亚环烷基、c6~c20的亚芳基或c2~c10亚烯烃基;

所述烃基二烃氧基硅烷的结构如式(ⅲ)所示:

式(ⅲ)中,r1″、r2″、r3″、r4″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或c7~c20烷芳基。

本发明中,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是指c1~c20的直链烷基、c3~c20的支链烷基。

本发明中,所述c6~c20芳基包括苯基、联苯基、稠环芳基(例如萘基)等。

本发明中,直链或支链的c1~c20亚烷基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亚甲基、亚乙基、亚正丙基、亚异丙基、亚正丁基、亚仲丁基、亚异丁基、亚叔丁基、亚正戊基、亚异戊基、亚叔戊基、亚新戊基、亚正己基、亚正庚基、亚正辛基、亚正癸基和亚正十二烷基。

本发明中,r3'所涉及的“亚烷基”、“亚环烷基”、“亚芳基”、“亚烯烃基”分别是指烷烃、环烷烃、芳烃、烯烃失去两个氢原子后的残基。对于烷烃、环烷烃和烯烃,所述的两个氢原子可以为同一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也可以为不同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例如,所述亚乙基可以是-ch2ch2-或-ch(ch3)-。

优选地,式(ⅱ)中,r1'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10烷基,或者c2~c10烯烃基;r2'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10烷基,或者c6~c12芳基;r3'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10亚烷基。

更优选地,所述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选自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对乙氧基苯甲酸甲酯、对丙氧基苯甲酸甲酯、对丁氧基苯甲酸甲酯、对甲氧基苯甲酸乙酯、对甲氧基苯甲酸丙酯、对甲氧基苯甲酸丁酯、间甲氧基苯甲酸甲酯、间乙氧基苯甲酸甲酯、间丙氧基苯甲酸甲酯、间丁氧基苯甲酸甲酯、间甲氧基苯甲酸乙酯、间甲氧基苯甲酸丙酯、间甲氧基苯甲酸丁酯、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邻乙氧基苯甲酸甲酯、邻丙氧基苯甲酸甲酯、邻丁氧基苯甲酸甲酯、邻甲氧基苯甲酸乙酯、邻甲氧基苯甲酸丙酯、邻甲氧基苯甲酸丁酯、对甲氧基苯乙酸甲酯、对乙氧基苯乙酸甲酯、对丙氧基苯乙酸甲酯、对丁氧基苯乙酸甲酯、对甲氧基苯乙酸乙酯、对甲氧基苯乙酸丙酯、对甲氧基苯乙酸丁酯、间甲氧基苯乙酸甲酯、间乙氧基苯乙酸甲酯、间丙氧基苯乙酸甲酯、间丁氧基苯乙酸甲酯、间甲氧基苯乙酸乙酯、间甲氧基苯乙酸丙酯、间甲氧基苯乙酸丁酯、邻甲氧基苯乙酸甲酯、邻乙氧基苯乙酸甲酯、邻丙氧基苯乙酸甲酯、邻丁氧基苯乙酸甲酯、邻甲氧基苯乙酸乙酯、邻甲氧基苯乙酸丙酯、邻甲氧基苯乙酸丁酯、对甲氧基苯丁酸甲酯、对乙氧基苯丁酸甲酯、对丙氧基苯丁酸甲酯、对丁氧基苯丁酸甲酯、对甲氧基苯丁酸乙酯、对甲氧基苯丁酸丙酯、对甲氧基苯丁酸丁酯、间甲氧基苯丁酸甲酯、间乙氧基苯丁酸甲酯、间丙氧基苯丁酸甲酯、间丁氧基苯丁酸甲酯、间甲氧基苯丁酸乙酯、间甲氧基苯丁酸丙酯、间甲氧基苯丁酸丁酯、邻甲氧基苯丁酸甲酯、邻乙氧基苯丁酸甲酯、邻丙氧基苯丁酸甲酯、邻丁氧基苯丁酸甲酯、邻甲氧基苯丁酸乙酯、邻甲氧基苯丁酸丙酯、邻甲氧基苯丁酸丁酯、对苯氧基苯甲酸甲酯、对苯氧基苯甲酸乙酯、对苯氧基苯甲酸丙酯、对苯氧基苯甲酸丁酯、对苯氧基苯乙酸甲酯、对苯氧基苯乙酸乙酯、对苯氧基苯乙酸丙酯、对苯氧基苯乙酸丁酯、间苯氧基苯甲酸甲酯、间苯氧基苯甲酸乙酯、间苯氧基苯甲酸丙酯、间苯氧基苯甲酸丁酯、间苯氧基苯乙酸甲酯、间苯氧基苯乙酸乙酯、间苯氧基苯乙酸丙酯、间苯氧基苯乙酸丁酯、邻苯氧基苯甲酸甲酯、邻苯氧基苯甲酸乙酯、邻苯氧基苯甲酸丙酯、邻苯氧基苯甲酸丁酯、邻苯氧基苯乙酸甲酯、邻苯氧基苯乙酸乙酯、邻苯氧基苯乙酸丙酯、邻苯氧基苯乙酸丁酯、对甲氧基苯甲酸乙烯酯、间甲氧基苯甲酸乙烯酯和邻甲氧基苯甲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可以采用常规的合成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制备,也可按一般化学产品采购的办法,在市面上买到。

优选地,式(ⅲ)中,r1″、r2″、r3″、r4″各自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或者c3~c20环烷基。

优选地,式(ⅲ)中,r1″和r2″相同,r3″和r4″相同或不同。

更优选地,所述烃基二烃氧基硅烷选自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环己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环己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环己基二丙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丙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丙氧基硅烷、二环己基二丙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丙氧基硅烷、甲基环己基二丁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丁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丁氧基硅烷、二环己基二丁氧基硅烷和二环戊基二丁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以每摩尔组分(2)中的铝计,所述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的用量为0.001~1.0摩尔,所述烃基二烃氧基硅烷的用量为0.001~1.0摩尔,且烃氧基苯基羧酸酯化合物与烃基二烃氧基硅烷的摩尔比为1︰100~100︰1,优选为1︰20~20︰1。

式(ⅰ)中,当n=1时,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具体结构如式(ⅳ)所示:

本发明中,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优选选自式(ⅳ)所示的二醇酯类化合物,且式(ⅳ)中,r1~r6、r1~r2相同或不相同,各自选自氢、卤素、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或c7~c20芳烷基。

本发明中,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还优选选自式(ⅴ)所示的二醇酯类化合物:

式(ⅴ)中,r1~r6相同或不相同,各自选自氢、卤素、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或c7~c20芳烷基;多个r'相同或不相同,各自选自氢、卤素、直链或支链的c1~c10烷基、c6~c12芳基、c7~c10烷芳基或c7~c10芳烷基。

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2-异丙基-2-异戊基-1,3-丙二醇二苯甲酸酯、2,4-戊二醇二苯甲酸酯、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乙基-3,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9,9-双(苯甲羧基甲基)芴等。

组分(1)中,以每摩尔镁计,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0.01~5摩尔。

另外,所述二元醇酯类化合物按照cn1436766a进行合成,其公开的内容全部引入本发明作为参考。

根据本发明,所述组分(1)包含氯化镁、钛化合物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反应产物。

所述钛化合物的通式为ti(orw)4-kxk,其中的rw为c1~c20的烷基,x为cl、br或i,k为1~4的整数。

所述钛化合物优选选自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碘化钛、四丁氧基钛、四乙氧基钛、一氯三乙氧基钛、二氯二乙氧基钛和三氯一乙氧基钛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四氯化钛。

根据本发明,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氯化镁溶解于由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组成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后与钛化合物混合,在助析出剂存在下,析出固体物;此固体物采用选自式(ⅰ)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进行处理,使其载附于固体物上,必要时,再用四卤化钛和惰性稀释剂对固体物进行处理,其中助析出剂为有机酸酐、有机酸、醚、酮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除非另有说明,具体可以参照cn1436796a、cn1453298a中所公开的固体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其公开的内容全部引入本发明作为参考。

本发明中,组分(2)的烷基铝化合物的通式为alr”’3,多个r”’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c1~c8的烷基,其中一个或两个烷基任选地被氯取代。

所述烷基铝化合物优选选自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三正己基铝、al(n-c6h13)3、al(n-c8h17)3和alet2cl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三乙基铝。

根据本发明,组分(2)中的铝与组分(1)中的钛的摩尔比可以为1~1000︰1。

根据对聚合物性能的不同要求,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可以直接用于烯烃的聚合反应;也可以先与烯烃进行预聚合,生成预聚合催化剂,再与烯烃进行聚合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条件下,使一种或多种烯烃与所述的催化剂进行接触,所述烯烃的通式为ch2=ch-rv,其中的rv为氢或c1~c6的烷基。

所述烯烃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乙烯、丙烯、丁烯、戊烯、己烯、辛烯、4-甲基-1-戊烯。优选地,所述烯烃为丙烯和/或乙烯。

另外,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所述烯烃可以在少量二烯烃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

在本发明中,所述烯烃聚合反应可以在液相(液相单体或者将单体溶于惰性溶剂中)或气相中进行,或者也可以在液相和气相聚合阶段组合的操作下进行。烯烃聚合反应可以按照公知的聚合技术进行,例如采用常规的技术如淤浆法、气相流化床等。

所述烯烃聚合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0~150℃,优选为60~90℃,聚合压力为常压或更高。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1)聚合物的等规指数采用正庚烷抽提法测定,具体操作方法为:将2g干燥的聚合物样品放在抽提器中,用沸腾正庚烷抽提6小时后,将剩余物干燥至恒重;所得的聚合物重量(g)与2的比值即为等规指数。

(2)聚合物熔融指数:根据gb3682-2000,在230℃、2.16kg载荷下测定。

制备例1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内给电子体化合物2,4-戊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制备方法。

(1)2,4-戊二醇的制备

将10g2,4-戊二酮和30ml甲醇的混合物在0~10℃下滴加到2.5g硼氢化钠、0.1g氢氧化钠和25ml水的混合溶液中,加毕,减压除去溶剂。用40ml乙酸乙酯连续萃取15h。除去溶剂,柱层析,得无色液体2,4-戊二醇,收率90%。

(2)2,4-戊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制备

向0.03mo12,4-戊二醇中加入30ml四氢呋喃和0.09mol吡啶,在搅拌下加入0.075mol苯甲酰氯,加热回流4h。冷却后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无水na2so4干燥,除去溶剂。柱层析得无色液体2,4-戊二醇二苯甲酸酯,收率95%。

1hnmr(δ,ppm,tms):1.3~1.4(8h,m,甲基h);2.0~2.1(2h,m,亚甲基h);5.2~5.3(2h,m,酯基的次甲基h);7.3~8.0(10h,m,苯环h)。

制备例2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组分(1)固体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

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氯化镁4.8g,甲苯95ml,环氧氯丙烷4ml,磷酸三丁酯(tbp)12.5ml,搅拌下升温至50℃,并维持2.5小时,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邻苯二甲酸酐1.4g,继续维持1小时。将溶液冷却至-25℃以下,1小时内滴加ticl456ml,缓慢升温至80℃,在升温过程中逐渐析出固体物,加入制备例1的2,4-戊二醇二苯甲酸酯6mmol,维持温度1小时,过滤后,加入甲苯70ml,洗涤二次,得到固体沉淀物。然后向该固体加入甲苯60ml,ticl440ml,升温到100℃,处理2小时,排去滤液后,再次重复该处理步骤。加入甲苯60ml,沸腾态洗涤三次,再加入己烷60ml,沸腾态洗涤二次后,得到固体催化剂组分。

实施例1~5

本实施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催化剂及烯烃聚合方法。

在一个5升高压釜中,采用氮气气流在70℃下吹扫1小时,然后用气相丙烯将聚合釜置换3次,在氮气保护下引入5ml三乙基铝的己烷溶液(三乙基铝的浓度为0.5mmol/ml)、1ml复配外给电子体的己烷溶液(外给电子体的浓度为0.1mmol/ml)、10ml无水己烷和8~12mg制备例2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关闭高压釜,引入适量的氢和1.0~1.2kg液体丙烯;在搅拌下快速将釡内温度升至70℃。在70℃下聚合反应1小时后,停搅拌,除去未聚合的丙烯单体,收集聚合物,在70℃下真空干燥2小时,从而制得聚丙烯。其中,复配外给电子体为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oa)和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donor)。外给电子体的配比,加氢量,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和聚丙烯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6~7

本实施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催化剂及烯烃聚合方法。

按照实施例1~5的方法进行丙烯聚合,所不同的是,聚合时加入的是复配外给电子体为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和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donor),从而制得聚丙烯。外给电子体配比,加氢量,聚合活性和聚丙烯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8~10

本实施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催化剂及烯烃聚合方法。

按照实施例1~5的方法进行丙烯聚合,所不同的是,聚合时加入的是复配外给电子体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pa)和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从而制得聚丙烯。外给电子体配比,加氢量,聚合活性和聚丙烯的性能如表1所示。

实施例11~13

本实施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催化剂及烯烃聚合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固体催化剂并进行丙烯聚合,所不同的是,聚合时加入的是复配外给电子体对甲氧基苯甲酸乙酯(epa)和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从而制得聚丙烯。外给电子体配比,加氢量,聚合活性和聚丙烯的性能如表1所示。

对比例1~5

聚合方法同实施例1~5,只是将加入的外给电子体改为不同用量的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从而制得聚丙烯。外给电子体用量,加氢量,聚合活性和聚丙烯的性能如表1所示。

对比例6~8

聚合方法同实施例1~5,只是将加入的外给电子体改为不同用量的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从而制得聚丙烯。外给电子体用量,加氢量,聚合活性和聚丙烯的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注:moa: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

mpa: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

epa:对甲氧基苯甲酸乙酯

c或c-donor: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d或d-donor: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

通过表1可以看出,常规的内给电子体,即使将其用量成倍变化,聚丙烯的上述两个参数变化并不明显,且大幅度调整氢气用量的情况下,才使熔融指数有所变化,但等规指数仍基本不变;而采用本发明的催化剂,在外给电子体总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其组分的配比,能够使制备的聚丙烯的等规指数和熔融指数发生明显变化,这有利于开发不同牌号的聚丙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