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戊二醇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6065阅读:28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戊二醇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新戊二醇,分子式c5h12o2,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化学纤维、涂料、润滑剂等的合成生产过程中。

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树脂、聚脂粉末涂料、无油醇酸树脂、聚氨脂泡沫塑料、即弹性体的增塑剂、合成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绝缘材料、印刷油墨、阻聚剂、合成航空润滑油油品添加剂等。另外,在医药行业也有所应用。同时,新戊二醇还是优良的溶剂,可用于芳烃和环烷基碳氢化合物的选择分离。

国际上,新戊二醇生产主要有三大流派:

加氢工艺:吉化巴斯夫,加氢工艺有流程短,收率高,纯度高,成本低等优点。缺点:加氢工艺投资大,对外部环境要求高,产品价格高;

歧化工艺(甲醇法):以山东省化工研究院为代表的甲醇法工艺,该工艺为最新歧化改进工艺,歧化工艺(甲醇法)克服了投资大的缺点,质量远在国标之上,且产品价格低,在很多行业性价比是比较高的。缺点:与加氢工艺相比,纯度低。该工艺的甲酸钠是一大亮点。颜色纯白,杂质少,干基含量在99%以上,且不易结块;

歧化工艺(水溶法):以富丰柏斯托为代表的水溶法工艺,歧化工艺(水溶法)投资也不大,质量和甲醇法的差不多,只是更容易结块。副产甲酸钠与甲醇法的区别比较大,颜色暗灰或灰色,纯度低。

即设计一种投资低、生产要求低、生产流程短、纯度高的新戊二醇的生产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备要求低、生产流程短、产品纯度高的新戊二醇的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戊二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甲醛、异丁醛和三乙胺按摩尔比1~1.3:1~1.2:0.1~0.2混合,在温度65~80℃,压力0.5~1.5mpa条件下缩合反应,得到羟基戊醛溶液;

(2)向(1)中所得的羟基戊醛溶液中添加甲醇和催化剂,在温度100~150℃,压力2~10mpa条件下氢化反应,得到新戊二醇溶液;

(3)将(2)中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进行提纯得到新戊二醇成品。

优选的,步骤(1)的缩合反应时间为2~3h,反应温度为75℃,压力为1mpa。

优选的,步骤(2)的氢化反应时间为1~2h,所述甲醛的添加量为所述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15%,所述催化剂为经过钼和铬改性的活性铜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添加量为所述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3%,反应温度为130℃,压力为8mpa。

优选的,步骤(1)的甲醛、异丁醛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1:0.2。

优选的,步骤(3)的提纯方法为:

(1)将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进行萃取,得到新戊二醇粗品;

(2)将新戊二醇粗品在温度75~80℃,压力-0.08mpa~-0.1mpa条件下减压蒸馏两次,得到新戊二醇亚成品;

(3)将新戊二醇亚成品气化、冷凝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的新戊二醇成品。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缩合反应和加氢反应的反应要求低,生产流程较短;

缩合反应采用三乙胺为催化剂,可加快缩合反应速率,三乙胺钝化缓慢,甲醛和异丁醛反应较为彻底,所需水量较少;

加氢反应的催化剂采用经过钼和铬改性的活性铜催化剂,新戊二醇的收率高,加氢反应速率加快;

新戊二醇的提纯,经过萃取后,经过两次减压蒸馏,然后气化、冷却结晶,得到的新戊二醇的纯度高,产生的废水较少。

本发明提供的新戊二醇的生产工艺,生产产生的废水较少,设备要求低、生产成本低、生产流程短、产品纯度可达到99.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的催化剂为经过钼和铬改性的活性铜催化剂。

实施例1

新戊二醇的制备方法:

(1)将甲醛、异丁醛和三乙胺按摩尔比1.3:1.2:0.2混合,在温度80℃,压力1.5mpa条件下缩合反应3h,得到羟基戊醛溶液;

(2)向(1)中所得的羟基戊醛溶液中添加甲醇和催化剂,甲醛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15%,催化剂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3%,在温度150℃,压力10mpa条件下氢化反应2h,得到新戊二醇溶液;

(3)将(2)中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进行提纯得到新戊二醇成品。

新戊二醇溶液的提纯方法:

(1)将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用新戊二醇溶液重量15%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得到新戊二醇粗品;

(2)将新戊二醇粗品在温度80℃,压力-0.1mpa条件下减压蒸馏两次,得到新戊二醇亚成品;

(3)将新戊二醇亚成品加热气化、然后冷凝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的新戊二醇成品。所得到的新戊二醇的纯度经检测可达到99.8%。

实施例2

新戊二醇的制备方法:

(1)将甲醛、异丁醛和三乙胺按摩尔比1:1:0.1混合,在温度75℃,压力1mpa条件下缩合反应2h,得到羟基戊醛溶液;

(2)向(1)中所得的羟基戊醛溶液中添加甲醇和催化剂,甲醛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15%,催化剂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3%,在温度130℃,压力8mpa条件下氢化反应1h,得到新戊二醇溶液;

(3)将(2)中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进行提纯得到新戊二醇成品。

新戊二醇溶液的提纯方法:

(1)将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用新戊二醇溶液重量15%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得到新戊二醇粗品;

(2)将新戊二醇粗品在温度78℃,压力-0.09mpampa条件下减压蒸馏两次,得到新戊二醇亚成品;

(3)将新戊二醇亚成品加热气化、然后冷凝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的新戊二醇成品。所得到的新戊二醇的纯度经检测可达到99.9%。。

实施例3

新戊二醇的制备方法:

(1)将甲醛、异丁醛和三乙胺按摩尔比1:1:0.2混合,在温度65℃,压力0.5mpa条件下缩合反应2h,得到羟基戊醛溶液;

(2)向(1)中所得的羟基戊醛溶液中添加甲醇和催化剂,甲醛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15%,催化剂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3%,在温度100℃,压力2mpa条件下氢化反应1h,得到新戊二醇溶液;

(3)将(2)中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进行提纯得到新戊二醇成品。

新戊二醇溶液的提纯方法:

(1)将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用新戊二醇溶液重量15%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得到新戊二醇粗品;

(2)将新戊二醇粗品在温度75℃,压力-0.08mpampa条件下减压蒸馏两次,得到新戊二醇亚成品;

(3)将新戊二醇亚成品加热气化、然后冷凝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的新戊二醇成品。所得到的新戊二醇的纯度经检测可达到99.7%。。

实施例4

新戊二醇的制备方法:

(1)将甲醛、异丁醛和三乙胺按摩尔比1:1.2:0.1混合,在温度78℃,压力1.2mpa条件下缩合反应2.5h,得到羟基戊醛溶液;

(2)向(1)中所得的羟基戊醛溶液中添加甲醇和催化剂,甲醛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15%,催化剂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3%,在温度120℃,压力5mpa条件下氢化反应1.5h,得到新戊二醇溶液;

(3)将(2)中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进行提纯得到新戊二醇成品。

新戊二醇溶液的提纯方法:

(1)将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用新戊二醇溶液重量15%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得到新戊二醇粗品;

(2)将新戊二醇粗品在温度76℃,压力-0.09mpampa条件下减压蒸馏两次,得到新戊二醇亚成品;

(3)将新戊二醇亚成品加热气化、然后冷凝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的新戊二醇成品。所得到的新戊二醇的纯度经检测可达到99.8%。。

实施例5

新戊二醇的制备方法:

(1)将甲醛、异丁醛和三乙胺按摩尔比1.2:1:0.2混合,在温度70℃,压力0.8mpa条件下缩合反应2h,得到羟基戊醛溶液;

(2)向(1)中所得的羟基戊醛溶液中添加甲醇和催化剂,甲醛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15%,催化剂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3%,在温度110℃,压力6mpa条件下氢化反应1h,得到新戊二醇溶液;

(3)将(2)中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进行提纯得到新戊二醇成品。

新戊二醇溶液的提纯方法:

(1)将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用新戊二醇溶液重量15%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得到新戊二醇粗品;

(2)将新戊二醇粗品在温度79℃,压力-0.08mpampa条件下减压蒸馏两次,得到新戊二醇亚成品;

(3)将新戊二醇亚成品加热气化、然后冷凝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的新戊二醇成品。所得到的新戊二醇的纯度经检测可达到99.8%。。

实施例6

新戊二醇的制备方法:

(1)将甲醛、异丁醛和三乙胺按摩尔比1.1:1.1:0.1混合,在温度75℃,压力1.4mpa条件下缩合反应2h,得到羟基戊醛溶液;

(2)向(1)中所得的羟基戊醛溶液中添加甲醇和催化剂,甲醛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15%,催化剂的添加量为羟基戊醛溶液重量的3%,在温度130℃,压力3mpa条件下氢化反应1.5h,得到新戊二醇溶液;

(3)将(2)中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进行提纯得到新戊二醇成品。

新戊二醇溶液的提纯方法:

(1)将所得的新戊二醇溶液用新戊二醇溶液重量15%的石油醚进行萃取,得到新戊二醇粗品;

(2)将新戊二醇粗品在温度76℃,压力-0.09mpampa条件下减压蒸馏两次,得到新戊二醇亚成品;

(3)将新戊二醇亚成品加热气化、然后冷凝得到白色结晶固体的新戊二醇成品。所得到的新戊二醇的纯度经检测可达到99.8%。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