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连续合成系统。
背景技术:
4-氯乙酰乙酸乙酯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是生产氮氯地平、奥拉西坦、阿托伐汀钙等原料的重要中间体,市场需求量较大。现有工业化生产主要是通过间歇釜式氯化生产,存在反应时间长,氯化深度难以控制,副产物多,收率低等问题。
专利CN201210257429.X和CN201310321570.6公开了一种以双乙烯酮为起始原料,经过氯化和酯化两步合成4-氯乙酰乙酸乙酯,其原料均廉价易得而成为主流的生产方法,但是其也有本身固有的缺点就是产品收率偏低,只有75%-88%,造成成本偏高,而造成收率低的原因就是反应过程中会生成一定量的2-氯乙酰乙酸乙酯(5%左右),而2-氯乙酰乙酸乙酯的沸点和产品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沸点很接近(在减压条件下约为2-3℃),因此在纯化时通常要反复精馏,造成产品的大量分解,最终导致收率偏低。
专利WO2012146604A1和CN105693509A报道了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连续合成,以双乙烯酮和氯气为原料,在降膜式反应器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进入酯化釜进行酯化,合成4-氯乙酰乙酸乙酯,该技术方案过程反应不易控制,不易产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连续合成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装置系统。
技术方案:一种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连续合成系统,包括第一溶液罐(1)、第二溶液罐(2)、泵(3)、微通道反应器(4);该微通道反应器(4)的上游设有进料管(5),下游设有出料管(6);所述第一溶液罐(1)、第二溶液罐(2)分别通过泵(3)与所述微通道反应器(4)的进料管(5)连接;还包括第二反应器(7),该第二反应器(7)包括进料支管(8)、出料总管(9),所述进料支管(8)至少有2根;还包括第三溶液罐(12),所述进料支管(8)分别与所述第三溶液罐(12)、出料管(6)连接,该第三溶液罐(12)与所述进料支管(8)之间设有泵(3);还包括收集罐(13)、尾气吸收装置(14),该收集罐(13)位于所述出料总管(9)的下游;尾气吸收装置(14)位于所述收集罐(13)的下游。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反应器(7)的进料支管(8)、出料总管(9)的内腔中设有岛(10),该岛(10)有多个,呈心形,相邻岛(10)之间有间隙,均匀排列;所述进料支管(8)与所述出料总管(9)的交接处设有中心岛(11),该中心岛(11)为圆形;所述进料支管(8)与所述出料总管(9)的连接处为柔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溶液罐(1)为双乙烯酮溶剂罐;第二溶液罐(2)为氯气溶液罐;第三溶液罐(12)为乙醇罐。
作为优选,所述泵(3)为计量泵。
一种采用上述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连续合成系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双乙烯酮和氯气分别溶于有机溶剂中,配成溶液;双乙烯酮与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0.05~50:1;氯气与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0.01~50:1;
2)将配制的双乙烯酮和氯气溶液经泵(3)输入到微通道反应器(4)中,进行氯化反应;双乙烯酮溶液与氯气溶液反应温度范围为-50℃~0℃,反应时间为0.1~50s,双乙烯酮与氯气摩尔比为0.9~1.5:1;
3)双乙烯酮氯化反应结束后,与乙醇通过第二反应器(7)进行反应,合成4-氯乙酰乙酸乙酯,产品通过出料总管(9)进入收集罐(13),收集罐(13)连接尾气吸收装置(14),粗品进入后续精制。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1,1-三氯乙烷、正己烷、正庚烷、对氯三氟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一定比例配置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双乙烯酮与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优选为0.1~0.5:1;氯气与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优选为0.05~0.2:1。
作为优选,双乙烯酮溶液与氯气溶液反应优选温度范围为-30℃~0℃,反应时间优选范围为5~30s,双乙烯酮与氯气摩尔比优选范围为1.0~1.1:1。
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微通道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反应生成4-氯乙酰乙酸乙酯,在计量泵的精确计量控制输送反应物料,在微通道反应器中直接完成氯化和酯化,产物直接进入后续分离,可大大提高反应选择性,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了反应时间,具体的效果如下:
1、 本实用新型具有传质传热高效、精确控温控时、安全稳定、无放大效应及反应的实时监控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使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化合物多步骤的合成,可以减少对有机溶剂的使用,避免与有毒、有危险的试剂直接接触,大大缩减反应工艺的时间,且有效控制多氯代物,降低多氯产物和其他副产物生成;
3、本实用新型减少物料用量和浪费以及潜在催化剂的循环回收,提高反应产物的含量和收率,有效的降低生产原料成本和能源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
4、采用第二反应器,进料支管与出料总管之间为柔性连接,可调节角度,进料支管与出料总管内腔中设有均匀排列的岛、圆形中心岛,可起到将物料分流,充分混合反应,反应更加精细准确,避免副产的发生,有利于正向反应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案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连续合成系统,包括第一溶液罐1、第二溶液罐2、泵3、微通道反应器4;该微通道反应器4的上游设有进料管5,下游设有出料管6;所述第一溶液罐1、第二溶液罐2分别通过泵3与所述微通道反应器4的进料管5连接;还包括第二反应器7,该第二反应器7包括进料支管8、出料总管9,所述进料支管8至少有2根;还包括第三溶液罐12,所述进料支管8分别与所述第三溶液罐12、出料管6连接,该第三溶液罐12与所述进料支管8之间设有泵3;还包括收集罐13、尾气吸收装置14,该收集罐13位于所述出料总管9的下游;尾气吸收装置14位于所述收集罐13的下游。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应器7的进料支管8、出料总管9的内腔中设有岛10,该岛10有多个,呈心形,相邻岛10之间有间隙,均匀排列;所述进料支管8与所述出料总管9的交接处设有中心岛11,该中心岛11为圆形;所述进料支管8与所述出料总管9的连接处为柔性连接。所述第一溶液罐1为双乙烯酮溶剂罐;第二溶液罐2为氯气溶液罐;第三溶液罐12为乙醇罐;所述泵3为计量泵。
实施例2
一种采用实施例1所述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连续合成系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双乙烯酮和氯气分别溶于有机溶剂中,配成溶液;双乙烯酮与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0.05~50:1;氯气与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0.01~50:1;
2)将配制的双乙烯酮和氯气溶液经泵3输入到微通道反应器4中,进行氯化反应;双乙烯酮溶液与氯气溶液反应温度范围为-50℃~0℃,反应时间为0.1~50s,双乙烯酮与氯气摩尔比为0.9~1.5:1;
3)双乙烯酮氯化反应结束后,与乙醇通过第二反应器7进行反应,合成4-氯乙酰乙酸乙酯,产品通过出料总管9进入收集罐13,收集罐13连接尾气吸收装置14,粗品进入后续精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1,1-三氯乙烷、正己烷、正庚烷、对氯三氟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一定比例配置的混合物。
双乙烯酮与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优选为0.1~0.5:1;氯气与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优选为0.05~0.2:1。
双乙烯酮溶液与氯气溶液反应优选温度范围为-30℃~0℃,反应时间优选范围为5~30s,双乙烯酮与氯气摩尔比优选范围为1.0~1.1:1。
实施案例3
本实施例采用装置同实施例1。
将双乙烯酮与二氯甲烷摩尔比为0.2:1配制成溶液,氯气与二氯甲摩尔比为0.05:1配制成溶液;
将配制好的双乙烯酮溶液、氯气溶液分别通过计量泵输入到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中,双乙烯酮与氯气的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为30s;
双乙烯酮氯化反应结束后,通过计量泵输入乙醇,反应结束后进入产品收集罐,收集罐连接尾气吸收装置。GC分析乙酰乙酸乙酯含量为1%,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含量为96%,2,4-二氯乙酰乙酸乙酯的含量约为0.2%,其他杂质为2.8%。
实施案例4
本实施例采用装置同实施例1。
双乙烯酮与1,2-二氯乙烷摩尔比为0.2:1,混合配制成溶液,氯气与1,2-二氯乙烷摩尔比为0.1:1配制成溶液;
将配制好的双乙烯酮溶液、氯气溶液分别通过计量泵输入到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中,双乙烯酮与氯气的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10℃,反应时间为20s;
双乙烯酮氯化反应结束后,通过计量泵输入乙醇,反应结束后进入产品收集罐,收集罐连接尾气吸收装置。GC分析乙酰乙酸乙酯含量为1.5%,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含量为97%,2,4-二氯乙酰乙酸乙酯的含量约为0.3%,其他杂质为1.2%。
实施案例5
本实施例采用装置同实施例1。
双乙烯酮与1,2-二氯乙烷摩尔比为0.5:1,混合后配制成,溶液,氯气与二氯乙烷摩尔比为0.2:1,混合后配制成溶液;
将配制好的双乙烯酮溶液、氯气溶液分别通过计量泵输入到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中,双乙烯酮与氯气的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10s;
双乙烯酮氯化反应结束后,通过计量泵输入乙醇,反应结束后进入产品收集罐,收集罐连接尾气吸收装置。GC分析乙酰乙酸乙酯含量为2.5%,4-氯乙酰乙酸乙酯的含量为95%,2,4-二氯乙酰乙酸乙酯的含量约为1.3%,其他杂质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