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588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大多数在沼气处理工作中,我们往往给反应罐外加能量,促使其反应加快,也有很多人通过热循环的方法老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有人在发电机组上盘上水管,水管内的水经过循环,在降低发电机组温度的同时,把回收的热量供应到余热锅炉中。如图1,反应罐1内设有盘水管2,盘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道3和出水管道4,水通过进水管道经发电机组5、余热锅炉6带走发电机组所散发的部分热量后,把相对加热后的水从出水管道流入盘水管,在盘水管内散热,经散热后的水,重新流向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

发电机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锅炉将水加热,同时起到了降低发电机组温度的作用。通过自身水泵将热水输送到反应罐内的盘管内,用于增加反应罐温度。由于盘管是铁管,其散热效果不好,出水温度受天气影响,最高温度可达65度,起不到降低发电机组温度的作用,对机组影响很大,常常导致机组不能正常工作,还需要额外增加散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余热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反应罐、发电机组、余热锅炉、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反应罐上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从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道,进水管道连接位于所述发电机组、余热锅炉上的通水管,通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在所述进水管道的中间段上设有用于对液体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以及用于把所引进的水进行分流和汇流的换流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钢圈7以及位于钢圈中心的丝网8,在钢圈以及丝网上套上棉套,在棉套内装有脱硫球。

所述换流装置包括换流管以及换流管内的过滤装置,所述换流管包括位于左侧的小管头9、位于中间的双管10、 位于右侧的小管头,左侧的小管头与双管之间形成分流结构,右侧的小管头与双管之间形成合流结构,在双管的中间位置上设有用于把过滤装置进行安装的安装位11,在安装位上设有用于封口以及开口的结构件;在安装位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决定双管是否通畅的开关结构12。

所述开关结构包括位于双管上的孔位、位于双管内的圆片13、连接在圆片上活动纽14,在孔位上以及活动纽上设有相互配合连接并用于加封孔位的连接结构15。

应用时,上清液经双管内的圆片,在经过过滤装置进入小管头流出,使用时,常常需要关闭双管上的其中一管的开关结构,一管检修处理,一管正常工作。

改造前是利用清水通过余热锅炉循环至反应罐,改造后是利用反应罐内的沼液直接循环至余热锅炉,进入反应罐内的液体温度在70—80度之间,回水温度就是反应罐内液体温度,夏季温度最高35度左右,这样有效降低了发电机组温度,使发电机组能正常工作,并且节约了盘管,反应罐温度能再度提高3-5度,对提高产气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节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结合图1-3所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反应罐、发电机组、余热锅炉、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反应罐上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从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道,进水管道连接位于所述发电机组、余热锅炉上的通水管,通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在所述进水管道的中间段上设有用于对液体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以及用于把所引进的水进行分流和汇流的换流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钢圈以及位于钢圈中心的丝网,在钢圈以及丝网上套上棉套,在棉套内装有脱硫球。

所述换流装置包括换流管以及换流管内的过滤装置,所述换流管包括位于左侧的小管头、位于中间的双管、 位于右侧的小管头,左侧的小管头与双管之间形成分流结构,右侧的小管头与双管之间形成合流结构,在双管的中间位置上设有用于把过滤装置进行安装的安装位,在安装位上设有用于封口以及开口的结构件;在安装位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决定双管是否通畅的开关结构。

所述开关结构包括位于双管上的孔位、位于双管内的圆片、连接在圆片上活动纽,在孔位上以及活动纽上设有相互配合连接并用于加封孔位的连接结构。

应用时,上清液经双管内的圆片,在经过过滤装置进入小管头流出,使用时,常常需要关闭双管上的其中一管的开关结构,一管检修处理,一管正常工作。

改造前是利用清水通过余热锅炉循环至反应罐,改造后是利用反应罐内的沼液直接循环至余热锅炉,进入反应罐内的液体温度在70—80度之间,回水温度就是反应罐内液体温度,夏季温度最高35度左右,这样有效降低了发电机组温度,使发电机组能正常工作,并且节约了盘管,反应罐温度能再度提高3-5度,对提高产气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