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以及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3879发布日期:2018-11-24 10:4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以及层叠体。

背景技术

氯乙烯树脂通常耐寒性、耐热性、耐油性等特性优异,因此可用于各种用途。

具体而言,氯乙烯树脂例如可在形成汽车仪表板和车门装饰件等汽车内饰零件的表皮等时而使用。在此,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饰零件通常具有在由氯乙烯树脂的成型体形成的表皮等与基材之间设置发泡聚氨酯层的层叠结构。而且,对于构成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饰零件的表皮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也要求其具有各种各样的性能。

因此,近年来,尝试了例如对可优选用于制造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饰零件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和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改进。

具体而言,例如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该方案提供一种汽车仪表板用表皮,上述汽车仪表板用表皮是通过提高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配合增塑剂而由该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从而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碎片不会分散而是如设计那样裂开的汽车仪表板用表皮。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报道了通过使用配合了增塑剂和羟基改性硅油而成的粉末成型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来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从而可降低增塑剂的渗漏性(向表面渗出的容易性)和粘毛性(用布擦拭表面时的纤维残渣附着的容易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0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如果使用含有增塑剂和羟基改性硅油的上述现有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来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则能够确保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并且能够抑制由于增塑剂的渗漏而在成型体表面产生粘连。

然而,本发明人多次研究的结果发现,对于专利文献1等中记载的现有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当在连续制造成型体时使用相同模具重复进行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成型时,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光泽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用相同模具重复进行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光泽的增加、且能够确保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确保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且抑制了表面光泽的增加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以及具有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层叠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本发明人发现如果将增塑剂相对于氯乙烯树脂的配合量设为规定的比例以上,则能够充分地确保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但另一方面在成型体的表面容易产生粘连。此外,本发明人还发现,即使在将增塑剂相对于氯乙烯树脂的配合量设为规定的比例以上的情况下,如果配合相对于增塑剂为规定的比例以上的具有规定性状的硅油,则能够抑制成型体的表面的粘连、并且即使在使用相同模具重复进行成型体的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光泽增加。然后,本发明人基于上述见解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以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以及(c)硅油,上述(b)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a)氯乙烯树脂为80质量份以上,上述(c)硅油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b)增塑剂为0.01质量份以上,上述(c)硅油的热重量分析中的温度260℃时的失重率为7.0质量%以下。像这样如果将增塑剂相对于氯乙烯树脂的配合量设为规定的比例以上,则能够充分地确保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此外,如果配合相对于增塑剂为规定比例以上的失重率为规定以下的硅油,则即使在将增塑剂相对于氯乙烯树脂的配合量设为规定的比例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成型体的表面粘连,并且即使在使用相同模具重复进行成型体的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光泽增加。

另外,在本发明中,“失重率”能够通过热重量分析(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tga)而测定,具体而言,能够按照后述的实施例,使用热重量测定装置在任意的温度下进行测定。此外,在使用不同的2种以上硅油的混合物的情况下,“失重率”能够作为混合物总体的值而测定。

在此,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c)硅油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b)增塑剂为1.2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c)硅油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充分地抑制在重复进行成型体的成型时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光泽增加。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c)硅油的运动粘度小于10×103cst。这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c)硅油的运动粘度小于上述上限,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操作性优异,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制造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运动粘度”能够按照astmd445-46t,在温度25℃,使用乌别洛特粘度计进行测定。此外,在使用不同的2种以上硅油的混合物的情况下,“运动粘度”能够作为混合物总体的值而测定。

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上述(c)硅油的运动粘度超过50cst。这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c)硅油的运动粘度超过上述下限,则能够降低使用该组合物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粘毛性。

进而,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用于粉体成型。这是因为如果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用于粉体成型,则能够更合适地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用于例如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饰零件所使用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等的形成。

而且,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用于粉末搪塑成型。这是因为如果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用于粉末搪塑成型,则能够进一步合适地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用于例如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饰零件所使用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等的形成。

此外,本发明以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特征在于,是将上述的任一种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如果使用上述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则能够确保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并且抑制表面光泽的增加。

在此,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优选为汽车仪表板表皮用。这是因为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作为汽车仪表板的表皮,则良好地抑制了表面粘连和光泽的该表皮能够在安全气囊展开时碎片不会飞散而如设计那样裂开。

进而,本发明以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发泡聚氨酯成型体、以及上述任一种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如果使用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和上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制成层叠体,则可良好地将该层叠体用于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饰零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使用相同模具重复进行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光泽的增加、且能够确保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确保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且抑制了表面光泽的增加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以及具有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层叠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能够在例如形成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时使用。此外,使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能够用于制造例如具有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本发明的层叠体。而且,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能够优选用作例如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饰零件的表皮用等汽车内饰材料用。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以及失重率为规定以下的(c)硅油,(b)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a)氯乙烯树脂的含量为规定以上,且(c)硅油的含量相对于(b)增塑剂的含量为规定以上。此外,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除了含有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任意地含有添加剂等。而且,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由于包含规定量的上述规定的成分,因此即使在使用相同模具重复进行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光泽的增加、且能够充分地确保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其结果是,在例如采用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作为汽车仪表板的表皮时,良好地抑制了表面的粘连和光泽的该表皮能够在安全气囊展开时碎片不会飞散而如设计那样裂开。

<(a)氯乙烯树脂>

在此,作为可用于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a)氯乙烯树脂,例如能够含有1种或2种以上氯乙烯树脂粒子,还任意地能够含有1种或2种以上氯乙烯树脂微粒。其中,(a)氯乙烯树脂优选至少含有氯乙烯树脂粒子,更优选含有氯乙烯树脂粒子和氯乙烯树脂微粒,进一步优选含有1种氯乙烯树脂粒子和2种氯乙烯树脂微粒。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树脂粒子”是指粒径为30μm以上的粒子,“树脂微粒”是指粒径小于30μm的粒子。

此外,(a)氯乙烯树脂可通过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等现有已知的任一制造方法而制造。

<<组成>>

作为(a)氯乙烯树脂,除了由氯乙烯单体单元形成的均聚物以外,还可举出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上的氯乙烯单体单元的氯乙烯系共聚物。作为可构成氯乙烯系共聚物的能够与氯乙烯单体共聚的单体(共聚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乙烯、丙烯等烯烃类;烯丙基氯、偏氯乙烯、氟乙烯、三氟氯乙烯等卤化烯烃类;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类;异丁基乙烯基醚、十六烷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烯丙基-3-氯-2-氧基丙基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烯丙基醚类;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二乙酯、马来酸酐等不饱和羧酸、其酯或其酸酐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丙烯酰胺类;烯丙基胺安息香酸盐、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等烯丙基胺及其衍生物类等。以上所例示的单体,只不过是共聚单体的一部分,作为共聚单体,可使用近畿化学协会乙烯基部汇编《聚氯乙烯》日刊工业新闻社(1988年)第75~104页所例示的各种单体。这些共聚单体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另外,在上述(a)氯乙烯树脂中,也包含将(1)氯乙烯或者(2)氯乙烯和上述共聚单体接枝聚合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等树脂的树脂。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酰的意思。

<<氯乙烯树脂粒子>>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氯乙烯树脂粒子通常作为基体树脂(基材)发挥功能。另外,氯乙烯树脂粒子优选通过悬浮聚合法而制造。

[平均聚合度]

在此,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500以上,更优选为7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0以上,优选为5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00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充分地确保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物理强度,且使拉伸伸长率更加良好。此外还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使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熔融性提高,提高表面平滑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平均聚合度”能够根据jisk6720-2来测定。

[平均粒径]

此外,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通常为30μm以上,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这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上述下限以上,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更加提高。此外还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上述上限以下,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性能够更加提高,并且能够更加提高使用该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平滑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平均粒径”能够按照jisz8825,通过激光衍射法以体积平均粒径的形式来测定。

[含有比例]

而且,(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含有比例相对于100质量%的(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能够为100质量%,优选为9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下。这是因为如果(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含有比例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充分地确保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物理强度,且使拉伸伸长率更加良好。此外还是因为如果(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含有比例为上述上限以下,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进一步提高。

<<氯乙烯树脂微粒>>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氯乙烯树脂微粒通常作为隔离剂(粉体流动性改良剂)发挥功能。另外,氯乙烯树脂微粒优选通过乳液聚合法而制造。

[平均聚合度]

在此,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500以上,更优选为700以上,优选为5000以下,更优选为3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0以下。而且,例如在并用具有不同的平均聚合度的2种氯乙烯树脂微粒作为隔离剂的情况下,将一者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聚合度设为500以上且1000以下;将另一者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聚合度设为1400以上且2200以下等,能够适当地选择。这是因为如果作为隔离剂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下限以上,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变得更加良好,并且使用该组合物而得到的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变得更加良好。此外还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聚合度为上述上限以下,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性更加提高,使用该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更加提高。

[平均粒径]

此外,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通常小于30μm,优选为10μm以下,优选为0.1μm以上。这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上述下限以上,则例如不用过度地减小作为隔离剂的尺寸,就能够更加良好地发挥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此外还是因为,如果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上述上限以下,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性更加提高,并且能够使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平滑性更加提高。

[含有比例]

而且,(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含有比例相对于100质量%的(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可以为0质量%。这是因为如果(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含有比例为上述下限以上,则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进一步提高。此外还是因为如果(a)氯乙烯树脂中的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含有比例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更加提高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物理强度。

<(b)增塑剂>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还含有相对于(a)氯乙烯树脂的含量为规定量的(b)增塑剂。

<<含量>>

在此,(b)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a)氯乙烯树脂需要为80质量份以上。此外,(b)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8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份以下。当(b)增塑剂的含量小于上述下限时,无法确保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另外,在将(b)增塑剂的含量配合成上述下限以上的的情况下,通常会产生成型体表面的粘连的问题,但在本发明中由于配合了相对于(b)增塑剂的含量为规定量以上的规定的(c)硅油,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成型体表面的粘连。此外,如果(b)增塑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更加抑制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表面的粘连。

<<种类>>

在此,作为(b)增塑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以下的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等。

作为所谓的主增塑剂,可举出:

偏苯三酸三甲酯、偏苯三酸三乙酯、偏苯三酸三正丙酯、偏苯三酸三正丁酯、偏苯三酸三正戊酯、偏苯三酸三正己酯、偏苯三酸三正庚酯、偏苯三酸三正辛酯、偏苯三酸三正壬酯、偏苯三酸三正癸酯、偏苯三酸三正十一烷基酯、偏苯三酸三正十二烷基酯、偏苯三酸三正十三烷基酯、偏苯三酸三正十四烷基酯、偏苯三酸三正十五烷基酯、偏苯三酸三正十六烷基酯、偏苯三酸三正十七烷基酯、偏苯三酸三正硬脂酯、偏苯三酸三正烷基酯(其中,偏苯三酸三正烷基酯具有的烷基的碳原子数在一分子中可以彼此不同。)等构成酯的烷基为直链状的直链状偏苯三酸酯[另外,这些偏苯三酸酯可以包含单一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偏苯三酸三异丙酯、偏苯三酸三异丁酯、偏苯三酸三异戊酯、偏苯三酸三异己酯、偏苯三酸三异庚酯、偏苯三酸三异辛酯、偏苯三酸三(2-乙基己酯)、偏苯三酸三异壬酯、偏苯三酸三异癸酯、偏苯三酸三异十一烷基酯、偏苯三酸三异十二烷基酯、偏苯三酸三异十三烷基酯、偏苯三酸三异十四烷基酯、偏苯三酸三异十五烷基酯、偏苯三酸三异十六烷基酯、偏苯三酸三异十七烷基酯、偏苯三酸三异十八烷基酯、偏苯三酸三烷基酯(其中,偏苯三酸三烷基酯具有的烷基的碳原子数在一分子中可以彼此不同。)等构成酯的烷基为支链状的支链状偏苯三酸酯[另外、这些偏苯三酸酯可以包含单一化合物,也可以为混合物。];

均苯四甲酸四甲酯、均苯四甲酸四乙酯、均苯四甲酸四正丙酯、均苯四甲酸四正丁酯、均苯四甲酸四正戊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己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庚酯、均苯四甲酸四正辛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壬酯、均苯四甲酸四正癸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十一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十二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十三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十四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十五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十六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正十七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正硬脂酯、均苯四甲酸四正烷基酯(其中,均苯四甲酸四正烷基酯具有的烷基的碳原子数在一分子中可以彼此不同。)等构成酯的烷基为直链状的直链状均苯四甲酸酯[另外,这些均苯四甲酸酯可以包含单一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均苯四甲酸四异丙酯、均苯四甲酸四异丁酯、均苯四甲酸四异戊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己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庚酯、均苯四甲酸四异辛酯、均苯四甲酸四(2-乙基己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壬酯、均苯四甲酸四异癸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十一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十二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十三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十四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十五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十六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十七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异十八烷基酯、均苯四甲酸四烷基酯(其中,均苯四甲酸四烷基酯具有的烷基的碳原子数在一分子中可以彼此不同。)等构成酯的烷基为支链状的支链状均苯四甲酸酯[另外,这些均苯四甲酸酯可以包含单一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庚酯、邻苯二甲酸二苯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双十三烷基酯、邻苯二甲酸双十一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二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壬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等邻苯二甲酸衍生物;

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二(2-乙基己基)间苯二甲酸酯、间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间苯二甲酸衍生物;

二(2-乙基己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酯、四氢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四氢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等四氢邻苯二甲酸衍生物;

己二酸二正丁酯、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异壬酯等己二酸衍生物;

二(2-乙基己基)壬二酸酯、壬二酸二异辛酯、壬二酸二正己酯等壬二酸衍生物;

癸二酸二正丁酯、二(2-乙基己基)癸二酸酯、癸二酸二异癸酯、二(2-丁基辛基)癸二酸酯等癸二酸衍生物;

马来酸二正丁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二(2-乙基己基)马来酸酯等马来酸衍生物;

富马酸二正丁酯、二(2-乙基己基)富马酸酯等富马酸衍生物;

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正丁酯、乙酰柠檬酸三乙酯、乙酰三(2-乙基己基)柠檬酸酯等柠檬酸衍生物;

衣康酸单甲酯、衣康酸单丁酯、衣康酸二甲酯、衣康酸二乙酯、衣康酸二丁酯、二(2-乙基己基)衣康酸酯等衣康酸衍生物;

油酸丁酯、甘油单油酸酯、二乙二醇单油酸酯等油酸衍生物;

乙酰蓖麻油酸甲酯、乙酰蓖麻油酸丁酯、甘油单蓖麻油酸酯、二乙二醇单蓖麻油酸酯等蓖麻油酸衍生物;

硬脂酸正丁酯、二乙二醇二硬脂酸酯等硬脂酸衍生物(其中,12-羟基硬脂酸酯除外)

二乙二醇单月桂酸酯、二乙二醇二壬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等其它脂肪酸衍生物;

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三(2-乙基己基)磷酸酯、三丁氧基乙基磷酸酯、三苯基磷酸酯、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三甲苯基磷酸酯、三(二甲苯基)磷酸酯、三(氯乙基)磷酸酯等磷酸衍生物;

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三乙二醇二苯甲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二丁基亚甲基双硫代乙二醇酸酯等乙二醇衍生物;

甘油单乙酸酯、甘油三乙酸酯、甘油三丁酸酯等甘油衍生物;

环氧六氢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环氧三甘油酯、环氧化油酸辛酯、环氧化油酸癸酯等环氧衍生物;

己二酸系聚酯、癸二酸系聚酯、邻苯二甲酸系聚酯等聚酯系增塑剂等。

此外,作为所谓的辅助增塑剂,可举出: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仁油等环氧化植物油;氯化石蜡、三乙二醇二辛酸酯等乙二醇的脂肪酸酯;丁基环氧基硬脂酸酯、苯基油酸酯、二氢松香酸甲酯等。

另外,这些增塑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例如主增塑剂、辅助增塑剂等的2种以上。此外,在使用辅助增塑剂的情况下,优选并用与该辅助增塑剂等质量以上的主增塑剂。

而且,在上述增塑剂中,从得到良好的拉伸伸长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偏苯三酸酯和/或均苯四甲酸酯,更优选使用偏苯三酸酯,进一步优选使用直链状偏苯三酸酯,更进一步优选使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碳原子数不同的烷基的直链状偏苯三酸酯。此外,优选该烷基的碳原子数为8~10,更优选该烷基为正辛基、正癸基。而且,还优选进一步与上述偏苯三酸酯一起使用环氧化大豆油。

在此,(b)增塑剂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但从与(a)氯乙烯树脂混合的容易性的观点出发、此外从抑制在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表面产生喷霜(在成型体表面析出配合成分、表面泛白的现象)的观点出发,优选常温常压为液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常温”是指23℃,“常压”是指1atm(绝对压强)。

<(c)硅油>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除了包含上述的(a)氯乙烯树脂和(b)增塑剂以外,还包含相对于(b)增塑剂的含量为规定以上量的规定的失重率为7.0质量%以下的(c)硅油。

<<种类>>

失重率为上述规定以下的(c)硅油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未改性硅油,也可以是改性硅油,还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未改性硅油,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乙基硅氧烷、聚(甲基乙基)硅氧烷等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高分子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其中,作为未改性硅油,优选聚二甲基硅氧烷。

此外,作为改性硅油,可举出例如:在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高分子中导入羧基、巯基、氨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脂肪酸酰胺基等极性基团而成的极性基改性硅油;在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高分子中导入非极性基团而成的非极性基改性硅油等。其中,作为改性硅油,优选极性基改性硅油,更优选脂肪酸酰胺基改性硅油,进一步优选为脂肪酸酰胺基具有的链状烃的碳原子数为12以上的高级脂肪酸酰胺基改性硅油。

另外,上述极性基团或非极性基团被导入的部位为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高分子的末端(单末端、两末端)和/或侧链。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氧”是指丙烯酰氧和/或甲基丙烯酰氧的意思。

<<含量>>

在此,(c)硅油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b)增塑剂需要为0.01质量份。此外,在为未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b)增塑剂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9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7质量份以下。进而,在为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b)增塑剂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在配合规定的硅油时,当(c)硅油的含量小于上述下限时,在将(b)增塑剂相对于(a)氯乙烯树脂的含量设为规定量以上而确保成型体的良好的拉伸伸长率的情况下,无法充分低地抑制该成型体的表面的粘性。此外是因为如果(c)硅油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即使在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连续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抑制该成型体表面的光泽的升高。

此外,在为未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上,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8质量份以下。进而,在为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1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c)硅油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充分地降低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表面的由于增塑剂而导致的粘性。此外是因为如果(c)硅油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即使在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连续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抑制该成型体表面的光泽的升高。

<<失重率>>

(c)硅油的热重量分析中的温度260℃时的失重率需要为7.0质量%以下。此外,在为未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上述失重率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以下,可以为0质量%(即在温度260℃时硅油完全不减重),但优选超过0.1质量%。进而,在为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上述失重率优选为6.0质量%以下。当(c)硅油的失重率超过上述上限时,在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连续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抑制成型体的表面光泽的增加。

另外,在本发明中“失重率”能够通过例如硅烷的改性的有无、2种以上硅油的混合比例而控制。

此外,在为未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热重量分析中的温度200℃时的失重率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4质量%以下,可以为0质量%。进而,在为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热重量分析中的温度200℃时的失重率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

此外,在为未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热重量分析中的温度300℃时的失重率优选为1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7质量%以下,可以为0质量%。进而,在为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热重量分析中的温度300℃时的失重率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如果(c)硅油的失重率为上述上限以下,则即使在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连续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充分地抑制成型体的表面光泽的升高。

另外,通过将(c)硅油在高温下的失重率抑制在上述上限以下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光泽性的理由尚不明确,本发明人推测为如下所述理由。

即,当硅油暴露于高温下时,有时会产生热分解而重量减少。另一方面,例如在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通常将用于形成成型体的模具加热到180℃~300℃的高温,使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与该经加热了的模具接触而使其熔融,由此得到具有期望的形状的成型体。在上述操作中,当与高温的模具接触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硅油热分解时,在将模具冷却而从模具取出成型体后,热分解了的硅油成分会附着并残留于模具表面。在此,在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形成中,重复进行模具的加热、冷却而连续地形成成型体是很平常的,而越是重复进行成型体的形成,热分解了的硅油的残渣就越会附着于模具表面而使模具表面逐渐被金属污染。因此,该金属污染易于转印于持续形成的成型体表面。而且,转印了该金属污染的成型体的表面与未转印金属污染的成型体的表面相比,由于上述热分解的硅油而导致光泽增加,结果成型体的连续形成性降低。

相对于此,用于制备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硅油由于在高温下的失重率为规定值以下,因此在高温下也难以热分解。因此,在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时,不会由于热分解了的硅油而导致模具的金属污染,即使在连续形成成型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到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持续发挥低的表面光泽性。

<<运动粘度>>

进而,在为未改性硅油的情况下,(c)硅油的运动粘度优选小于10×103cst,更优选为7×103cst以下,优选超过50cst,更优选为70cst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03cst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103cst以上。这是因为如果(c)硅油的运动粘度超过上述下限,则能够更良好地降低使用该组合物而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的粘毛性。此外还是因为如果(c)硅油的运动粘度小于上述上限,则硅油的操作性优异,能够更加容易地制造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另外,在(c)硅油为改性硅油的情况下,没有特别限定,改性硅油可以在温度25℃、常压为蜡状等的固体。

<添加剂>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除了含有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高氯酸处理水滑石、沸石、β-二酮、脂肪酸金属盐等稳定剂;脱模剂;除上述氯乙烯树脂微粒以外的隔离剂;以及其它添加剂等。

<<高氯酸处理水滑石>>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可含有的高氯酸处理水滑石能够通过例如以下方法来容易地制造,即,将水滑石加入到高氯酸的稀水溶液中搅拌,然后根据需要过滤、脱水或干燥,由此将水滑石中的碳酸根阴离子(co32-)的至少一部分用高氯酸根阴离子(clo4-)置换(每1摩尔碳酸根阴离子被2摩尔的高氯酸根阴离子置换)。上述水滑石和上述高氯酸的摩尔比能够任意地设定,通常优选相对于1摩尔的水滑石,高氯酸为0.1摩尔以上且2摩尔以下。

在此,未处理(未导入高氯酸根阴离子的未置换)的水滑石中的碳酸根阴离子向高氯酸根阴离子的置换率优选为5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7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摩尔%以上。此外,未处理(未导入高氯酸根阴离子的未置换)的水滑石中的碳酸根阴离子向高氯酸根阴离子的置换率优选为95摩尔%以下。这是因为通过使未处理(未导入高氯酸根阴离子的未置换)的水滑石中的碳酸根阴离子向高氯酸根阴离子的置换率在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制造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另外,水滑石是用通式:[mg1-xalx(oh)2]x+[(co3)x/2·mh2o]x-表示的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是具有由带正电的基本层[mg1-xalx(oh)2]x+和带负电的中间层[(co3)x/2·mh2o]x-组成的层状的晶体结构的无机物质。在此,上述通式中,x为比0大且为0.33以下的范围的数。天然的水滑石为mg6al2(oh)16co3·4h2o。作为合成的水滑石,市售有mg4.5al2(oh)13co3·3.5h2o。合成水滑石的合成方法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昭61-174270号公报中。

在此,高氯酸处理水滑石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a)氯乙烯树脂,优选0.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1质量份以上,优选7质量份以下,更优选6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高氯酸处理水滑石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则能够使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更良好地维持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

<<沸石>>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可含有沸石作为稳定剂。沸石是用通式:mx/n·[(alo2)x·(sio2)y]·zh2o(通式中,m为原子价n的金属离子、x+y为每单位晶格的四面体个数、z为水的摩尔数)表示的化合物。作为该通式中的m的种类,可举出na、li、ca、mg、zn等一价或二价的金属及它们的混合型。

在此,沸石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00质量份的(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β-二酮>>

β-二酮用于更有效地抑制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粉体成型而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初期色调的变化。作为β-二酮类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二苯甲酰甲烷、硬脂酰苯甲酰甲烷、棕榈酰苯甲酰甲烷等。这些β-二酮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另外,β-二酮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00质量份的(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脂肪酸金属盐>>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可含有的脂肪酸金属盐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为任意的脂肪酸金属盐。其中,优选一价脂肪酸金属盐,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2~24的一价脂肪酸金属盐,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为15~21的一价脂肪酸金属盐。脂肪酸金属盐的具体例子为硬脂酸锂、硬脂酸镁、硬脂酸铝、硬脂酸钙、硬脂酸锶、硬脂酸钡、硬脂酸锌、月桂酸钙、月桂酸钡、月桂酸锌、2-乙基己酸钡、2-乙基己酸锌、蓖麻油酸钡、蓖麻油酸锌等。作为构成脂肪酸金属盐的金属,优选可生成多价阳离子的金属,更优选可生成2价阳离子的金属,进一步优选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第6周期的可生成2价阳离子的金属,特别优选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的可生成2价阳离子的金属。最优选的脂肪酸金属盐为硬脂酸锌。

在此,脂肪酸金属盐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3质量份以上,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这是因为如果脂肪酸金属盐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减小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色差的值。

<<脱模剂>>

作为脱模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12-羟基硬脂酸酯和12-羟基硬脂酸低聚物等12-羟基硬脂酸系润滑剂。在此,脱模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a)氯乙烯树脂能够设为0.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

<<其它隔离剂>>

作为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可含有的除了上述氯乙烯树脂微粒以外的其它隔离剂,可举出:碳酸钙、滑石、氧化铝等无机微粒;聚丙烯腈树脂微粒、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微粒、聚苯乙烯树脂微粒、聚乙烯树脂微粒、聚丙烯树脂微粒、聚酯树脂微粒、聚酰胺树脂微粒等有机微粒。其中,优选平均粒径为10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无机微粒。

在此,其它隔离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00质量份的(a)氯乙烯树脂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下,能够设为10质量份以上。其它隔离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并用2种以上,此外,也可以与上述的氯乙烯树脂微粒并用。

<<其它添加剂>>

作为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可含有的其它添加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着色剂(颜料)、耐冲击性改良剂、除高氯酸处理水滑石以外的高氯酸化合物(高氯酸钠、高氯酸钾等)、抗氧化剂、防霉剂、阻燃剂、防静电剂、填充剂、光稳定剂、发泡剂等。

着色剂(颜料)的具体例子为喹吖啶酮系颜料、苝系颜料、多偶氮缩合颜料、异吲哚啉酮系颜料、铜酞菁系颜料、钛白、炭黑。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颜料。

喹吖啶酮系颜料可用浓硫酸处理对亚苯基二邻氨基苯甲酸类来得到、显示从黄红到红紫的色调。喹吖啶酮系颜料的具体例子为喹吖啶酮红、喹吖啶酮品红、喹吖啶酮紫。

苝系颜料通过苝-3,4,9,10-四羧酸酐与芳香族伯胺的缩合反应而得到,显示从红到红紫、茶色的色调。苝系颜料的具体例子为苝红、苝橙、苝褐红、苝朱红、苝酒红。

多偶氮缩合颜料是偶氮色素在溶剂中缩合而高分子量化从而得到的,显示黄、红系颜料的色调。多偶氮缩合颜料的具体例子为多偶氮红、多偶氮黄、固美透(cromophtal)橙、固美透(cromophtal)红、固美透(cromophtal)猩红。

异吲哚啉酮系颜料通过4,5,6,7-四氯异吲哚啉酮与芳香族伯二胺的缩合反应而得到,显示从绿黄色到红、褐色的色调。异吲哚啉酮系颜料的具体例子为异吲哚啉酮黄。

铜酞菁系颜料是将铜配位于酞菁类的颜料,显示从黄绿色到艳蓝的色调。铜酞菁系颜料的具体例子为酞菁绿、酞菁蓝。

钛白是由二氧化钛形成的白色颜料,遮盖力强,有锐钛矿型与金红石型。

炭黑为以碳为主要成分、包含氧、氢、氮的黑色颜料。炭黑的具体例子为热解炭黑、乙炔炭黑、槽法炭黑、炉法炭黑、灯黑、骨炭黑。

耐冲击性改良剂的具体例子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氯代磺化聚乙烯等。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能够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耐冲击性改良剂。另外,耐冲击性改良剂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成为微细的弹性粒子的不均匀相而分散。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与该弹性粒子接枝聚合的链和极性基团与(a)氯乙烯树脂相溶,使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耐冲击性提高。

抗氧化剂的具体例子为酚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亚磷酸盐等磷系抗氧化剂等。

防霉剂的具体例子为脂肪族酯系防霉剂、烃系防霉剂、有机氮系防霉剂、有机氮硫系防霉剂等。

阻燃剂的具体例子为氯化石蜡等卤素系阻燃剂;磷酸酯等磷系阻燃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无机氢氧化物等。

防静电剂的具体例子为脂肪酸盐类、高级醇硫酸酯类、磺酸盐类等阴离子系防静电剂;脂肪族胺盐类、季铵盐类等阳离子系防静电剂;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类等非离子系防静电剂等。

填充剂的具体例子为二氧化硅、滑石、云母、碳酸钙、黏土等。

光稳定剂的具体例子为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镍螯合物系等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等。

发泡剂的具体例子为偶氮二甲酰胺、偶氮双异丁基腈等偶氮化合物、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等亚硝基化合物、对甲苯磺酰肼、对,对-氧基双(苯磺酰肼)等磺酰肼化合物等有机发泡剂;氟利昂气体、二氧化碳、水、戊烷等挥发性烃化合物、内包了这些的微胶囊等气体系发泡剂等。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能够将上述成分混合而制造。

在此,作为上述(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c)硅油以及根据需要进一步并用的各种添加剂的混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将除了上述包含氯乙烯树脂微粒的隔离剂以外的成分通过干混进行混合,然后添加隔离剂进行混合的方法。在此,干混优选使用亨舍尔(henschel)混合机。此外,干混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优选为200℃以下。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用途>

而且,得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优选能够用于粉体成型,更优选能够用于粉末搪塑成型。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特征在于,通过将上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使用任意的方法成型而得到。而且,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由于使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并且抑制表面光泽的增加。因此,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优选用作汽车内饰材料、例如汽车仪表板和车门装饰件等汽车内用零件的表皮,特别优选用作汽车仪表板的表皮。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成型方法>>

在此,粉末搪塑成型时的模具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设为200℃以上,更优选设为220℃以上,优选设为300℃以下,更优选设为280℃以下。

而且,在制造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以下方法。即,将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撒于上述温度范围的模具,放置5秒以上且30秒以下的时间后,抖落剩余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进而在任意的温度下,放置30秒以上且3分钟以下的时间。然后,将模具冷却到10℃以上且60℃以下,将得到的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从模具脱模。然后,脱模了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以例如重现了模具形状的片状的成型体的形式而得到。

在此,作为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成型方法,可以按照例如上述方法仅1次(1模(1shot))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也可以连续地多次形成。而且,在连续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相同模具且不清洗该模具而多次形成。

(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体具有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和上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而且,本发明的层叠体由于具有使用本发明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并且抑制表面光泽的增加。因此,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用作例如汽车仪表板和车门装饰件等之类的汽车内饰零件用的汽车内饰材料,特别优选用于汽车仪表板用。

在此,层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以下方法。即,可举出:(1)分别准备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和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后,使用热熔接、热粘接、或公知的粘接剂等,由此进行贴合的方法;(2)在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上使作为发泡聚氨酯成型体的原料的异氰酸酯类和多元醇类等反应而进行聚合,并且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聚氨酯的发泡,由此在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上直接形成发泡聚氨酯成型体的方法等。其中,从工序简化的方面出发、以及从得到各种形状的层叠体的情况下易于将氯乙烯树脂成型体和发泡聚氨酯成型体牢固地粘接的观点出发,优选后者的方法(2)。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表示量的“%”和“份”,只要没有另外说明,为质量基准。

而且,按照下述方法测定和评价:硅油的失重率、运动粘度;氯乙烯树脂粒子和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聚合度、平均粒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初期和加热(热老化试验)后在常温的拉伸伸长率;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粘性(动摩擦系数)、粘毛性;连续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时的表面光泽性的变化。

<失重率>

硅油的失重率使用热重量测定装置(hitachihigh-techscience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sta7200”)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在空气环境的测定环境下,以升温速度:10℃/分钟、测定温度范围:50℃~400℃的条件,测定各测定温度的硅油的质量。然后,使用测定的温度50℃时的硅油的质量g50(g)以及温度260℃时的硅油的质量g260(g),算出从温度50℃上升到260℃时的硅油的失重率(质量%)=100×(g50-g260)/g50。

<运动粘度>

按照astmd445-46t,使用乌氏粘度计,测定温度25℃的硅油的运动粘度ηcs/25(单位:mm2/s=cst(有时也称为“cs”。))。

<平均聚合度>

氯乙烯树脂粒子和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聚合度根据jisk6720-2、使氯乙烯树脂粒子及氯乙烯树脂微粒分别溶解于环己酮,测定粘度,从而算出。

<平均粒径>

氯乙烯树脂粒子和氯乙烯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μm))按照jisz8825而测定。具体而言,使氯乙烯树脂粒子和氯乙烯树脂微粒分别分散于水槽内,使用以下所示的装置,测定、分析光的衍射、散射强度分布,测定粒径和体积基准的粒径分布,由此算出。

·装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仪(岛津制作所制造、sald-2300)

·测定方式:激光衍射及散射

·测定范围:0.017μm~2500μm

·光源:半导体激光(波长680nm、输出3mw)

<在常温的拉伸伸长率>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如下所述,通过分别对初期(成型后未加热)和加热(热老化试验)后的状态,测定在常温的拉伸伸长率,从而评价。

<<初期>>

将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使用jisk6251记载的1号哑铃进行冲压,按照jisk7161,以2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测定在23℃的常温下的拉伸断裂伸长率(%)。拉伸断裂伸长率的值越大,初期(成型后未加热)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越好。

<<加热(热老化试验)后>>

将加衬有发泡聚氨酯层的层叠体作为试样。将该试样放入烘箱中,在温度130℃的环境下,分别进行加热100小时。接着,从加热后的层叠体剥离发泡聚氨酯层,仅准备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然后,按照与上述初期的情况同样的条件,测定加热100小时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拉伸断裂伸长率(%)。拉伸断裂伸长率的值越大,加热(热老化试验)后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拉伸伸长率越好。

<动摩擦系数>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粘性如下所述通过测定动摩擦系数而评价。

具体而言,使用手感测试仪(trinity-labinc.制造、产品名“tl201ts”),在温度23℃、相对湿度相50%的测定环境下,在以下条件,即:负荷:50g、速度:10mm/秒、试验范围:50mm、计测范围:除去试验范围前后10mm的30mm,使触觉触头与形成层叠体前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接触,由此测定该片表面的动摩擦系数。

<粘毛性>

将得到的加衬有发泡聚氨酯成型体的层叠体切出170mm×300mm的尺寸作为试验片。另外,对于该试验片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侧,预先选定测定色差的任意的20个位置。然后,对该20个位置使用色差计(konicaminoltajapan,inc.制造,产品名“cr-400”)测定磨耗试验前的试验片(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侧)表面的明度(l值)。

接着,将该试验片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侧朝上的方式放置于学振型磨耗试验机(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造、产品名“rt-200”)的试样台上。然后,对该磨耗试验机安装500g的负荷而将对试验片施加的合计负荷设为500g。接着,在磨耗试验机的顶端安装1张纸巾(nipponpapercreciaco.,ltd.制造、产品名“comfort”)后,使安装的纸巾以纸巾与试验片中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侧的表面接触的状态往复10次,由此使试验片表面与纸巾接触。然后,对上述预先选定了的试验片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上的20个位置使用与上述同样的色差计,测定磨耗试验后的试验片(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侧)表面的明度(l值)。然后,算出该20个位置的磨耗试验前后的明度的差(δl值=磨耗试验后得到的l值-磨耗试验前得到的l值)的平均值。δl值的平均值越小,表示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粘毛性越低,成型体表面越难以附着纤维残渣。

<表面光泽性的变化>

将得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撒在加热到温度260℃的带晒纹的模具中,放置10秒~20秒左右的任意的时间使其熔融后,抖落剩余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然后,将撒有该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带晒纹的模具静置在设定为温度270℃的烘箱内,在自静置起经过60秒的时刻,用冷却水冷却该带晒纹的模具。在将模具温度进行冷却到50℃的时刻,从模具脱模150mm×70mm×1mm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第1模)作为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然后,使用光泽计(东京电色公司制造、产品名“gp-60a”、角度:60°),对第1模所得到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与模具接触的表面测定片表面的光泽度。

接着,再次使用上述第1模所使用的模具,连续地重复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直到第50模。即,使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连续地形成50张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然后,按照与第1模的情况同样的方法,对第50模所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的与模具接触的表面测定光泽度。然后,算出测定的光泽度的差(第50模所得到的光泽度-第1模所得到的光泽度)。该光泽度的差越小,越表示即使在连续形成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该成型体的表面光泽性的变化还是小。此外,该光泽度的差越小,使用的模具越难以产生金属污染,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连续形成性越优异。

(实施例1)

<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在表1所示的配合成分中,将除了增塑剂(偏苯三酸酯增塑剂和环氧化大豆油)和作为隔离剂的氯乙烯树脂微粒以外的成分投入到亨舍尔混合器中混合。然后,在混合物的温度上升到80℃的时刻添加全部上述增塑剂,进一步升温,由此使其干透(指的是增塑剂被作为氯乙烯树脂的氯乙烯树脂粒子吸收而上述混合物成为干爽的状态。)。然后,在将干透的混合物冷却到温度100℃以下的时刻,添加作为隔离剂的氯乙烯树脂微粒,制备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然后,使用得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按照上述的方法,测定表面光泽性的变化。结果示于表1。

<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形成>

将上述得到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撒在加热到温度250℃的带晒纹的模具,放置10秒~20秒左右的任意的时间使其熔融后,抖落剩余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然后,将撒有该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带晒纹的模具静置在设定为温度200℃的烘箱内,在自静置起经过60秒的时刻,用冷却水冷却该带晒纹的模具。在将模具温度冷却到40℃的时刻,从模具脱模145mm×175mm×1mm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作为氯乙烯树脂成型体。

然后对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按照上述的方法测定、算出:初期(成型后未加热)的在常温下的拉伸伸长率;以及动摩擦系数。

<层叠体的形成>

将2张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带晒纹面向下、2张片彼此不重叠的方式铺在200mm×300mm×10mm的模具中。

另外混合50份的丙二醇的po(环氧丙烷)·eo(环氧乙烷)嵌段加成物(羟值28、末端eo单元的含量=10%、内部eo单元的含量为4%)、50份的甘油的po·eo嵌段加成物(羟值21、末端eo单元的含量=14%)、2.5份的水、0.2份的三亚乙基二胺的乙二醇溶液(tosoh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teda-l33”)、1.2份的三乙醇胺、0.5份的三乙胺以及0.5份的整泡剂(信越化学工业制造、商品名:f-122),得到多元醇混合物。此外,制备将得到的多元醇混合物和多亚甲基多亚苯基多异氰酸酯(聚合mdi)以指数成为98的比率进行混合而成的混合液。然后,将制备的混合液分别倒在如上所述铺在模具中的2张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上。然后,用348mm×255mm×10mm的铝板盖住上述模具,对模具进行密封。自密封模具起放置5分钟,由此在模具内形成发泡聚氨酯成型体(厚度:9mm、密度:0.18g/cm3)加衬于作为表皮的氯乙烯树脂成型片(厚度:1mm)的层叠体。

然后,从模具中取出形成的层叠体,按照上述的方法,测定、算出加热(热老化试验)后的在常温下的拉伸伸长率以及粘毛性。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除粘毛性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表1所示的具有与硅油a不同的失重率的硅油b,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表1所示的具有与硅油a不同的失重率的硅油b,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硅油,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表1所示的具有与硅油a不同的失重率的硅油c,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表1所示的具有与硅油a不同的失重率的硅油c,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除粘毛性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4)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硅油,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除粘毛性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5)

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中,不使用硅油,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配合成分,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成型片以及层叠体。

然后,除粘毛性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地进行测定、算出。结果示于表1。

[表1]

1)shindai-ichivinyl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zest(注册商标)1000z”(悬浮聚合法、平均聚合度:1000、平均粒径:140μm)

2)shindai-ichivinyl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zest(注册商标)1300s”(悬浮聚合法、平均聚合度:1300、平均粒径:115μm)

3)shindai-ichivinyl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zest(注册商标)1700zi”(悬浮聚合法、平均聚合度:1700、平均粒径:130μm)

4)shindai-ichivinyl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zest(注册商标)2000z”(悬浮聚合法、平均聚合度:2000、平均粒径:130μm)

5)kao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trimexn-08”

6)adeka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adkcizero-130s”

7)协和化学工业公司制造、产品名“alcamaizer5”

8)水泽化学工业公司制造、产品名“mizukalizerds”

9)昭和电工公司制造、产品名“karenzdk-1”

10)堺化学工业公司、产品名“sakaisz2000”

11)adeka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adkstabls-12”

12)shin-etsuchemicalco.,ltd.制造、产品名“kf-96-5000cs”(未改性硅油、200℃时的失重率:0.3质量%、260℃时的失重率:0.3质量%、300℃时的失重率:0.6质量%、运动粘度:5×103cst)

13)shin-etsuchemicalco.,ltd.制造、产品名“kf-3935”(高级脂肪酸酰胺改性硅油、200℃时的失重率:1.6质量%、260℃时的失重率:5.0质量%、300℃时的失重率:9.2质量%、在25℃、常压为蜡状)

14)shin-etsuchemicalco.,ltd.制造、产品名“kf-9701”(羟基两末端改性硅油、200℃时的失重率:3.5质量%、260℃时的失重率:8.0质量%、300℃时的失重率:11.6质量%、运动粘度:60cst)

15)shindai-ichivinyl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zestpqltx”(乳液聚合法、平均聚合度:800、平均粒径:1.8μm)

16)tosoh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ryuronpaste(注册商标)860”(乳液聚合法、平均聚合度:1600、平均粒径:1.6μm)

17)tosoh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ryuronpaste(注册商标)761”(乳液聚合法、平均聚合度:2100、平均粒径:1.6μm)

18)大日精化公司制造、产品名“dapx1720(a)black”

根据表1可知,使用实施例1~6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确保了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并且抑制了表面光泽的增加,上述实施例1~6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是使用(a)氯乙烯树脂、(b)增塑剂以及规定的(c)硅油、将(b)增塑剂相对于(a)氯乙烯树脂的含量以及(c)硅油相对于(b)增塑剂的含量配合成规定量以上而成。

相对于此,在不使用硅油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4中,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动摩擦系数高,表面的粘连高。此外,在使用了具有超过规定值的失重率的硅油的比较例2~3中,不能够充分降低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粘性,随着连续形成成型体,该成型体的表面光泽升高。另外,根据比较例5可知,在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氯乙烯树脂小于80质量份的情况下,虽然未发现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粘连的问题,但拉伸伸长率显著变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使用相同模具重复进行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光泽的增加、且能够确保得到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确保良好的拉伸伸长率和低的表面粘性且抑制了表面光泽的增加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以及具有该氯乙烯树脂成型体的层叠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