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90807发布日期:2018-07-07 17:47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原真菌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zeamaysl.)是中国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也是轻工、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

玉米小斑病(southerncornleafblight,sclb)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玉米重要病害之一,是我国温暖潮湿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在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病害发生高峰期为植株抽雄后,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轻者降低千粒重,重者导致果穗腐烂或下垂掉落、种子发黑、发芽率降低,一般可使玉米减产15%~20%,严重时则减产50%以上。早在1925年定名前后,玉米小斑病的病害在世界各国就已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感病杂交种的推广,玉米小斑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利用抗病种质资源,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小斑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在抗病品种的选育与利用过程中,抗病性鉴定已成为玉米育种及其区域适应性的一个常规工作,而获得大量分生孢子,或带大量分生孢子的接种体是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

实验中通常采用高粱粒组织培养基来培养玉米小斑病分生孢子,方法为将平板培养基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高粱上,培养5~7d菌丝长满高粱粒后,用清水洗刷掉籽粒表面菌丝,紫外线照射30min,转放到方盘类器具内再进行室温黑暗培养;待产孢后即可进行玉米抗病鉴定接种。该方法通常能制备一定量的分生孢子,但产生分生孢子量不够多,且在培养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菌污染,滋长小昆虫。杨秀娟,陈福如等人发明“一种玉米小斑病菌产孢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cn201510411758.9),用该方法培养的病菌产孢量约为等量pda培养基产孢量的1.2~3.6倍。但该方法还是利用平板培养基进行产孢,其产孢、取孢操作过程繁琐,不便于大面积抗病鉴定操作,不能用带病菌组织进行接种。因此,寻找一种产孢效果好、成本低且操作简单、可以用带病菌组织进行接种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以产生大量孢子便于进行大面积抗病性接种鉴定,对开展大面积玉米小斑病抗病性接种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抗病鉴定实验中,通常采用随机分离得到的玉米小斑病菌作为供试菌株,但有时采用的菌株致病力不强,对抗病鉴定效果不理想;在病菌分离过程中,常采用稀释法进行单孢分离,不能确定是否得到单细胞纯培养。在病菌的保存中,常采用pda培养基进行培养后保存,但因pda培养基营养较高,病菌生长旺盛,保存后菌株的活力容易衰退。采用标记法进行单孢分离,经过致病力鉴定筛选菌株,用低营养培养基作为菌株保存基质,是保证菌株纯度和致病力及活力的保障。

因此,寻找一种无污染、分生孢子量大、致病力强、成本低且制备过程操作简单、可以用带病菌组织进行接种的接种体及其培养方法,对开展大面积玉米小斑病抗病性接种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快速、大量制备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及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接种体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高粱100g、硫酸镁0.20~0.25g、磷酸钠0.20~0.25g、玉米叶15~30g。

进一步地,所述的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筛选,先进行病菌的分离,然后用单细胞进行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菌的验证,最后通过常规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筛选出强致病力菌株;

2)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保存,把筛选到的强致病力菌株放入pc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4~7d,放入4℃冰箱进行保存;

3)二级菌种的配制:活化后的菌株放入灭菌后的高粱粒培养基中在26~29℃培养6~7d,即得二级菌种;

4)接种体的配制,按配方配制原料,把所需原料混匀,湿度以药品能溶解、玉米叶能掺和在籽粒上而无滴水为度,配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中,以不超过培养瓶二分之一的空间为度,套上三角瓶塞,瓶塞外盖一层牛皮纸,用胶卷固定,经过121帕高压灭菌45~100min备用;

5)接种体的培养:把在高粱粒上培养的二级菌种混入接种体上,每100g接种体接种4~6g二级菌种,在24℃条件下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5~6d,菌丝长满接种体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木棒把带菌丝的培养基进行充分搅拌,把三角瓶内塞去掉,留下牛皮纸继续把瓶口封住,菌瓶放在原培养箱继续培养5~8d即可得到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

优选地,所述的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1)单细胞纯化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单细胞纯化,具体步骤为:在培养皿中倒入10ml薄层pda培养基,把稀释好的孢子悬浮液布满在培养基上,孢子悬浮液在100倍镜下每视野1~2个孢子的浓度,用封口薄膜把培养皿套口封上,移入28~30℃的培养箱进行培养8~10h;用低倍镜从培养皿反面检查,挑选在视野内只有1个已经萌发的孢子,且其附近没有其它孢子或菌丝存在,用记号笔对着孢子存在的位置在培养皿反面画上一个小点作记号,培养皿继续放在26~30℃的培养箱进行培养3~5d,标记处的孢子长出的菌落即为该病菌的单细胞菌落。

优选地,所述的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2)中,pc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g、胡萝卜20g、琼胶20g、水1000ml。

优选地,所述的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4)按配方配制原料前,对原料高粱、玉米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病虫的带皮高粱粒水煮25~30min,水洗沥干备用;玉米叶用刚从大田采集的新鲜玉米叶切成约1cm2的碎片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在玉米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采用带菌接种体接种法,所述具体步骤为:在玉米10~13叶时,把培养好的带菌接种体放入玉米喇叭口中,每株接种2~4g菌粒,接种后田间保湿7d,在玉米乳熟期调查玉米叶片发病情况,评价玉米对该病菌的抗病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的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在玉米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所述具体步骤为:把培养好的接种体用水洗下分生孢子,过滤后用清水稀释孢子悬浮液,使分生孢子终浓度为1~10×105个/ml,在玉米第10~13叶时将孢子悬浮液对玉米植株进行喷雾接种,每株喷雾7~10ml菌液,接种后田间保湿7d,在玉米乳熟期调查玉米叶片发病情况,评价玉米对该病菌的抗病情况。

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是:

本发明的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高粱粒能为病菌正常代谢提供营养成份,硫酸镁、磷酸钠是微量元素、玉米叶的营养成份利于产孢,接种体的配方合理有效提高产孢量。

(2)采用单细胞纯化法进行菌株的纯化、通过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筛选、并用低营养培养基对菌种进行保存,获得的用于玉米小斑病抗病性鉴定的菌株为强致病力、高纯度、高活力的菌株,为玉米抗病性接种鉴定提供保障。

(3)用高粱粒作二级菌种培养基,工作效率比平板培养基极大提高。接种到接种体中容易混合均匀,加快接种体菌丝的生长,产孢速度加快、产孢量提高。

(4)接种体全程在有盖的三角瓶中进行培养,避免小昆虫及杂菌的感染,获得高质量的接种体成品。

(5)培养期间无需常规制备技术所需要的额外紫外线照射、清水清洗,操作技术简单。

(6)接种体的营养及其培养条件利于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产孢速度快、产孢量大,产孢期长。

(7)接种体收集孢子比平板培养基收集孢子的操作更为方便、快速、高效。

(8)培养好的接种体能随意放置一段时间而不受污染,并保持产孢状态,便于与需要接种体的工作程序衔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筛选,先进行病菌的分离,然后用单细胞进行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菌的验证,最后通过常规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筛选出高纯度、强致病力、高活力菌株hx3。

其中,单细胞纯化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单细胞纯化,具体步骤为:在培养皿中倒入10ml薄层pda培养基,把稀释好的孢子悬浮液布满在培养基上,孢子悬浮液在100倍镜下每视野1~2个孢子的浓度,用封口薄膜把培养皿套口封上,移入28~30℃的培养箱进行培养8~10h;用低倍镜从培养皿反面检查,挑选在视野内只有1个已经萌发的孢子,且其附近没有其它孢子或菌丝存在,用记号笔对着孢子存在的位置在培养皿反面画上一个小点作记号,培养皿继续放在26~30℃的培养箱进行培养3~5d,标记处的孢子长出的菌落即为该病菌的单细胞菌落。

2)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保存,把筛选到的强致病力菌株放入pc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4~7d,放入4℃冰箱进行保存。其中,pc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g、胡萝卜20g、琼胶20g、水1000ml。

3)二级菌种的配制:活化后的菌株放入灭菌后的高粱粒培养基中在26℃培养7d,即得二级菌种。

4)接种体的配制,接种体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高粱100g、硫酸镁0.2g、磷酸钠0.2g、玉米叶15g。对原料高粱、玉米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病虫的带皮高粱粒水煮25~30min,水洗沥干备用;玉米叶用刚从大田采集的新鲜玉米叶切成约1cm2的碎片备用。按配方配制原料,把所需原料混匀,湿度以药品能溶解、玉米叶能掺和在籽粒上而无滴水为度,配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中,250ml三角瓶每瓶装100g培养基,套上三角瓶塞,瓶塞外盖一层牛皮纸,用胶卷固定。配好的培养基,经过121帕高压灭菌50min备用。

5)接种体的培养:把在高粱粒上培养的二级菌种混入接种体上,每100g接种体接种4~6g二级菌种,在24℃条件下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5~6d,菌丝长满接种体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木棒把带菌丝的培养基进行充分搅拌,把三角瓶内塞去掉,留下牛皮纸继续把瓶口封住,菌瓶放在原培养箱继续培养6d即可得到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

培养好接种体5g加入25ml的无菌水,用木棒将接种体进行充分的搅拌,用血球计数板统计产孢量,其产孢量为6.2×105个/g;将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60~80孢子分生孢子悬浮液10ml,加在装有水琼脂平板的9cm培养皿中,于30℃光照条件下培养4h,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率为97.1%。

实施例2

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筛选,先进行病菌的分离,然后用单细胞进行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菌的验证,最后通过常规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筛选出高纯度、强致病力、高活力菌株hx3。

其中,单细胞纯化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单细胞纯化,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

2)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保存,把筛选到的强致病力菌株放入pc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4~7d,放入4℃冰箱进行保存。其中,pc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g、胡萝卜20g、琼胶20g、水1000ml。

3)二级菌种的配制:活化后的菌株放入灭菌后的高粱粒培养基中在29℃培养6d,即得二级菌种。

4)接种体的配制,接种体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高粱100g、硫酸镁0.2g、磷酸钠0.2g、玉米叶15g。对原料高粱、玉米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病虫的带皮高粱粒水煮25~30min,水洗沥干备用;玉米叶用刚从大田采集的新鲜玉米叶切成约1cm2的碎片备用。按配方配制原料,把所需原料混匀,湿度以药品能溶解、玉米叶能掺和在籽粒上而无滴水为度,配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中,250ml三角瓶每瓶装100g培养基,套上三角瓶塞,瓶塞外盖一层牛皮纸,用胶卷固定。配好的培养基,经过121帕高压灭菌50min备用。

5)接种体的培养:把在高粱粒上培养的二级菌种混入接种体上,每100g接种体接种4~6g二级菌种,在24℃条件下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5~6d,菌丝长满接种体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木棒把带菌丝的培养基进行充分搅拌,把三角瓶内塞去掉,留下牛皮纸继续把瓶口封住,菌瓶放在原培养箱继续培养6d即可得到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

培养好接种体5g加入25ml的无菌水,用木棒将接种体进行充分的搅拌,用血球计数板统计产孢量,其产孢量为9.5×105个/g;将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60~80孢子分生孢子悬浮液10ml,加在装有水琼脂平板的9cm培养皿中,于30℃光照条件下培养4h,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率为96.9%。

实施例3

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筛选,先进行病菌的分离,然后用单细胞进行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菌的验证,最后通过常规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筛选出高纯度、强致病力、高活力菌株hx3。

其中,单细胞纯化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单细胞纯化,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

2)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保存,把筛选到的强致病力菌株放入pc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4~7d,放入4℃冰箱进行保存。其中,pc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g、胡萝卜20g、琼胶20g、水1000ml。

3)二级菌种的配制:活化后的菌株放入灭菌后的高粱粒培养基中在28℃培养7d,即得二级菌种。

4)接种体的配制,接种体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高粱100g、硫酸镁0.25g、磷酸钠0.25g、玉米叶25g。对原料高粱、玉米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病虫的带皮高粱粒水煮25~30min,水洗沥干备用;玉米叶用刚从大田采集的新鲜玉米叶切成约1cm2的碎片备用。按配方配制原料,把所需原料混匀,湿度以药品能溶解、玉米叶能掺和在籽粒上而无滴水为度,配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中,250ml三角瓶每瓶装100g培养基,套上三角瓶塞,瓶塞外盖一层牛皮纸,用胶卷固定。配好的培养基,经过121帕高压灭菌50min备用。

5)接种体的培养:把在高粱粒上培养的二级菌种混入接种体上,每100g接种体接种4~6g二级菌种,在24℃条件下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5~6d,菌丝长满接种体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木棒把带菌丝的培养基进行充分搅拌,把三角瓶内塞去掉,留下牛皮纸继续把瓶口封住,菌瓶放在原培养箱继续培养6d即可得到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

培养好接种体5g加入25ml的无菌水,用木棒将接种体进行充分的搅拌,用血球计数板统计产孢量,其产孢量为1.2×106个/g;将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60~80孢子分生孢子悬浮液10ml,加在装有水琼脂平板的9cm培养皿中,于30℃光照条件下培养4h,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率为99.2%。

实施例4:

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筛选,先进行病菌的分离,然后用单细胞进行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菌的验证,最后通过常规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筛选出高纯度、强致病力、高活力菌株hx3。

其中,单细胞纯化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单细胞纯化,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

2)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保存,把筛选到的强致病力菌株放入pc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4~7d,放入4℃冰箱进行保存。其中,pc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g、胡萝卜20g、琼胶20g、水1000ml。

3)二级菌种的配制:活化后的菌株放入灭菌后的高粱粒培养基中在28℃培养7d,即得二级菌种。

4)接种体的配制,接种体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高粱100g、硫酸镁0.3g、磷酸钠0.3g、玉米叶30g。对原料高粱、玉米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病虫的带皮高粱粒水煮25~30min,水洗沥干备用;玉米叶用刚从大田采集的新鲜玉米叶切成约1cm2的碎片备用。按配方配制原料,把所需原料混匀,湿度以药品能溶解、玉米叶能掺和在籽粒上而无滴水为度,配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中,250ml三角瓶每瓶装100g培养基,套上三角瓶塞,瓶塞外盖一层牛皮纸,用胶卷固定。配好的培养基,经过121帕高压灭菌50min备用。

5)接种体的培养:把在高粱粒上培养的二级菌种混入接种体上,每100g接种体接种4~6g二级菌种,在24℃条件下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5~6d,菌丝长满接种体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木棒把带菌丝的培养基进行充分搅拌,把三角瓶内塞去掉,留下牛皮纸继续把瓶口封住,菌瓶放在原培养箱继续培养6d即可得到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

培养好接种体5g加入25ml的无菌水,用木棒将接种体进行充分的搅拌,用血球计数板统计产孢量,其产孢量为1.1×106个/g;将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60~80孢子分生孢子悬浮液10ml,加在装有水琼脂平板的9cm培养皿中,于30℃光照条件下培养4h,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率为97.2%。

实施例5:

进行对照试验,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筛选,先进行病菌的分离,然后用单细胞进行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菌的验证,最后通过常规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筛选出高纯度、强致病力、高活力菌株hx3。

其中,单细胞纯化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单细胞纯化,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

2)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保存,把筛选到的强致病力菌株放入pc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4~7d,放入4℃冰箱进行保存。其中,pc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g、胡萝卜20g、琼胶20g、水1000ml。

3)二级菌种的配制:活化后的菌株放入灭菌后的高粱粒培养基中在28℃培养7d,即得二级菌种。

4)接种体的配制,接种体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高粱100g。对原料高粱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病虫的带皮高粱粒水煮25~30min,水洗沥干备用。把煮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中,250ml三角瓶每瓶装100g培养基,套上三角瓶塞,瓶塞外盖一层牛皮纸,用胶卷固定。配好的培养基,经过121帕高压灭菌50min备用。

5)接种体的培养:把在高粱粒上培养的二级菌种混入接种体上,每100g接种体接种4~6g二级菌种,在24℃条件下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11d,菌丝长满接种体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木棒把带菌丝的培养基进行充分搅拌,把三角瓶内塞去掉,留下牛皮纸继续把瓶口封住,菌瓶放在原培养箱继续培养6d即可得到接种体。

培养好接种体5g加入25ml的无菌水,用木棒将接种体进行充分的搅拌,用血球计数板统计产孢量,其产孢量为3.8×104个/g;将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60~80孢子分生孢子悬浮液10ml,加在装有水琼脂平板的9cm培养皿中,于30℃光照条件下培养4h,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率为91.2%。

对照试验培养基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明显不如实施例1、2、3、4。

实施例6:

玉米小斑病菌接种体在玉米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

1)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筛选,先进行病菌的分离,然后用单细胞进行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菌的验证,最后通过常规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筛选出高纯度、强致病力、高活力菌株hx3。

其中,单细胞纯化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单细胞纯化,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

2)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保存,把筛选到的强致病力菌株放入pc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4~7d,放入4℃冰箱进行保存。其中,pc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g、胡萝卜20g、琼胶20g、水1000ml。

3)二级菌种的配制:活化后的菌株放入灭菌后的高粱粒培养基中在28℃培养7d,即得二级菌种。

4)接种体的配制,接种体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高粱100g、硫酸镁0.25g、磷酸钠0.25g、玉米叶25g。对原料高粱、玉米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病虫的带皮高粱粒水煮25~30min,水洗沥干备用;玉米叶用刚从大田采集的新鲜玉米叶切成约1cm2的碎片备用。按配方配制原料,把所需原料混匀,湿度以药品能溶解、玉米叶能掺和在籽粒上而无滴水为度,配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中,250ml三角瓶每瓶装100g培养基,套上三角瓶塞,瓶塞外盖一层牛皮纸,用胶卷固定。配好的培养基,经过121帕高压灭菌50min备用。

5)接种体的培养:把在高粱粒上培养的二级菌种混入接种体上,每100g接种体接种4~6g二级菌种,在24℃条件下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5~6d,菌丝长满接种体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木棒把带菌丝的培养基进行充分搅拌,把三角瓶内塞去掉,留下牛皮纸继续把瓶口封住,菌瓶放在原培养箱继续培养6d即可得到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

6)玉米小斑病菌接种体在玉米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带菌高粱粒培养基进行接种。分别于2017年春秋两季对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用玉米自交系罗31作对照,在玉米11~12叶的大喇叭口期,把培养好高粱粒培养基放入玉米喇叭口中,每株接种2~4g菌粒,接种后田间保湿7d。接种后35d调查玉米叶片发病情况,评价玉米对该病菌的抗病情况。病情分级标准参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ny/t1248.2—2006。两次试验结果自交系罗31病情指数均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9级,抗病鉴定结果有效,70份玉米种质资源两次抗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实施例7:

玉米小斑病菌接种体在玉米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

1)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筛选,先进行病菌的分离,然后用单细胞进行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菌的验证,最后通过常规菌株致病力的测定筛选出高纯度、强致病力、高活力菌株hx3。

其中,单细胞纯化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单细胞纯化,具体步骤同实施例1。

2)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的保存,把筛选到的强致病力菌株放入pca斜面培养基中培养4~7d,放入4℃冰箱进行保存。其中,pca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g、胡萝卜20g、琼胶20g、水1000ml。

3)二级菌种的配制:活化后的菌株放入灭菌后的高粱粒培养基中在28℃培养7d,即得二级菌种。

4)接种体的配制,接种体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高粱100g、硫酸镁0.25g、磷酸钠0.25g、玉米叶25g。对原料高粱、玉米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病虫的带皮高粱粒水煮25~30min,水洗沥干备用;玉米叶用刚从大田采集的新鲜玉米叶切成约1cm2的碎片备用。按配方配制原料,把所需原料混匀,湿度以药品能溶解、玉米叶能掺和在籽粒上而无滴水为度,配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中,250ml三角瓶每瓶装100g培养基,套上三角瓶塞,瓶塞外盖一层牛皮纸,用胶卷固定。配好的培养基,经过121帕高压灭菌50min备用。

5)接种体的培养:把在高粱粒上培养的二级菌种混入接种体上,每100g接种体接种5g二级菌种,在24℃条件下光暗交替各12h、光照强度为2000lx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6d,菌丝长满接种体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木棒把带菌丝的培养基进行充分搅拌,把三角瓶内塞去掉,留下牛皮纸继续把瓶口封住,菌瓶放在原培养箱继续培养6d即可得到玉米小斑病高效抗病鉴定接种体。

6)玉米小斑病菌接种体在玉米抗病性鉴定中的的应用,用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分别于2017年春秋两季对54份玉米新组合进行抗病性鉴定,用玉米自交系罗31做对照,在玉米11~12叶的大喇叭口期,把培养好的接种体用水洗下分生孢子,过滤后用清水稀释孢子悬浮液,使分生孢子终浓度为1~10×105个/ml,将孢子悬浮液进行玉米植株苗期或成株期进行喷雾接种,每株喷雾7~10ml菌液,接种后田间保湿7d。接种后35d调查玉米叶片发病情况,病情分级标准参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ny/t1248.2—2006。两次试验结果自交系罗31病情指数均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9级,抗病鉴定结果有效,54份玉米新组合两次抗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