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制备及除去钙、镁离子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9173发布日期:2018-09-05 00:25阅读:1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在除去盐湖卤水制工业级碳酸锂中钙、镁离子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电池级碳酸锂是制造锂离子电池的原料,我国卤水制电池级碳酸锂发展相对落后,纯化技术仍存在缺陷,限制了我国碳酸锂的使用范围,重要领域使用的高纯碳酸锂主要依赖于进口。为了解决国外对高纯碳酸锂制备技术的垄断,同时提高锂工业级级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高纯碳酸锂精制技术十分必要且迫切。电池级碳酸锂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在于脱除碳酸锂中的钙、镁离子。

而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是一类性能优异的螯合分散材料,对钙、镁等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螯合作用,还能将污垢悬浮在水中,阻止无机盐在物体表面沉积,广泛应用于工业水处理系统和洗涤用品中。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含有弱极性的羧酸基团,对钙、镁离子的螯合能力强。2013年广东市旭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马来酸酐、丙烯酸,过硫酸钠为引发剂制备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反应5h,冷却后得马来酸酐-丙烯酸水溶液,测得所得共聚物的钙螯合能力仅为127.3-200.1mg/g,仍无法满足电池级碳酸锂生产过程中脱除钙、镁离子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在除去工业级碳酸锂中钙、镁离子的应用,安全环保,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而且所得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除去钙、镁离子效果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聚合单体。

优选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马来酸酐和蒸馏水混合,升温,搅拌至马来酸酐完全溶解得到马来酸酐水溶液;

s2、将丙烯酸、过硫酸铵水溶液同时滴加入马来酸酐水溶液,滴加完毕后保温得到预制料;

s3、将预制料冷却至室温,用浓度3-9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7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上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优选地,s1中,将马来酸酐和蒸馏水混合,升温至80-90℃,搅拌至马来酸酐完全溶解,搅拌速度为200-400r/min,得到马来酸酐水溶液。

优选地,s2中,滴加时间为1-2h,滴加完毕后保温2-4h。

优选地,s3中,将预制料冷却至室温,用浓度3-9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7,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优选地,马来酸酐和丙烯酸的摩尔比为1:1-2,马来酸酐和丙烯酸质量之和与过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0.03-0.04。

优选地,马来酸酐和蒸馏水的摩尔比为1:20-25。

本发明还提出的上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在除去工业级碳酸锂中钙、镁离子的应用。

优选地,包括如下步骤:将工业级碳酸锂碳化后溶液水浴恒温,再加入上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作为螯合剂,保温,热解,析出,抽滤,干燥得到电池级碳酸锂晶体。

优选地,工业级碳酸锂碳化后溶液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工业级碳酸锂加入去离子水中,通入0.25-0.35l/minco2得到工业级碳酸氢锂溶液。

优选地,工业级碳酸锂和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25。

优选地,水浴恒温温度为25℃。

优选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加入量由其螯合钙、镁离子的能力和碳酸锂中钙、镁离子的含量进行确定的。

优选地,热解温度为85-95℃。

上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可回收再利用,其回收步骤如下:将抽滤滤液蒸发脱水,过滤,干燥得到碳酸锂晶体,向过滤滤液中滴加硫酸,离心,固液分离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本发明以马来酸酐、丙烯酸烯和过硫酸铵为主要原料合成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合成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无高温高压反应条件的优点,有效避免了化工合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及环保问题;而采用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作为螯合剂脱除工业级碳酸锂中的钙、镁离子,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而且除钙、镁离子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4所得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和回收所得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摩尔份将1份马来酸酐和20份蒸馏水混合,升温至90℃,搅拌至马来酸酐完全溶解,搅拌速度为200r/min,得到马来酸酐水溶液;

s2、将2份丙烯酸、过硫酸铵水溶液同时滴加入马来酸酐水溶液,滴加时间为1h,滴加完毕后保温4h,得到预制料;其中马来酸酐和丙烯酸质量之和与过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0.04;

s3、将预制料冷却至室温,用浓度3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7,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实施例2

一种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摩尔份将1份马来酸酐和25份蒸馏水混合,升温至80℃,搅拌至马来酸酐完全溶解,搅拌速度为400r/min,得到马来酸酐水溶液;

s2、将1份丙烯酸、过硫酸铵水溶液同时滴加入马来酸酐水溶液,滴加时间为2h,滴加完毕后保温2h,得到预制料;其中马来酸酐和丙烯酸质量之和与过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0.03;

s3、将预制料冷却至室温,用浓度3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7,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实施例3

一种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摩尔份将1份马来酸酐和22份蒸馏水混合,升温至85℃,搅拌至马来酸酐完全溶解,搅拌速度为300r/min,得到马来酸酐水溶液;

s2、将1-2份丙烯酸、过硫酸铵水溶液同时滴加入马来酸酐水溶液,滴加时间为1.5h,滴加完毕后保温3h,得到预制料;其中马来酸酐和丙烯酸质量之和与过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0.034;

s3、将预制料冷却至室温,用浓度9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7,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实施例4

一种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向装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4.5g马来酸酐和100ml蒸馏水,升温至85℃,搅拌至马来酸酐完全溶解,搅拌速度为300r/min,得到马来酸酐水溶液;

s2、将1.71g过硫酸钠溶解于20ml蒸馏水中得到过硫酸铵水溶液;用滴液漏斗同时向四口烧瓶中滴加25.75ml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控制两种溶液1.5h滴完,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3h,冷却至室温,得到预制料;

s3、将预制料冷却至室温,用浓度9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7,所得淡黄色、带有粘稠性的液体即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图1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红外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3446cm-1处的吸收峰为样品中残留水的吸收峰,烯烃单体1646cm-1处的吸收峰已经消失,说明丙烯酸和马来酸酐发生了聚合反应;在2590cm-1处有缔合-oh的峰,在1716cm-1处有c=o的伸缩振动峰,在1634cm-1处有c-h的弯曲振动峰,在1416cm-1处有o-h的面内弯曲振动峰,在823cm-1处都有c-c的骨架振动峰。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钙螯合能力的测定:取两个锥形瓶分别记作①和②,向①中加入2ml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和80ml蒸馏水,向②中加入80ml蒸馏水,分别向两个锥形瓶中加10ml质量分数为2%的na2co3溶液,并用浓度为0.5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值为10-11,分别用0.25mol/l的cacl2溶液进行标定,至溶液变浑浊为滴定终点,记下消耗cacl2溶液的体积为v0和v1。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钙螯合能力(mg/ml):

a=[(v1-v0)×c×m]/v

其中,v0、v1为消耗cacl2溶液的体积,ml;c为cacl2溶液的浓度,mol/l;m为钙的相对分子质量,g/mol;v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体积,ml。

经上述计算可知:本实施例所得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钙螯合能力为292.2mg/ml,同理本实施例所得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镁螯合能力256.3mg/ml。

工业级碳酸锂样品中钙、镁离子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其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分别为78.42mg/g。

上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在除去碳酸锂中钙、镁离子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工业级碳酸锂加入去离子水中,通入0.25-0.35l/minco2,25℃水浴恒温,再加入上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作为吸附剂,保温,85-95℃热解,析出,抽滤,干燥得到电池级碳酸锂晶体。采用元素分析法检测所得碳酸锂,结果发现其中钙、镁离子基本除尽。

上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可回收再利用,其回收步骤如下:将抽滤滤液蒸发脱水,过滤,干燥得到碳酸锂晶体,向过滤滤液中滴加硫酸,离心,固液分离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图1为回收的吸附剂的红外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721cm-1处有c=o的伸缩振动峰,在1634cm-1处有c-h的弯曲振动峰,在1422cm-1处有o-h的面内弯曲振动峰,在852cm-1处都有c-c的骨架振动峰,这与附图1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一致,说明回收吸附剂即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