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质高产富硒猴头菇菌种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3900发布日期:2019-02-15 23:22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领域,涉及一种优质高产富硒猴头菇菌种的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液体发酵技术生产富硒猴头菇菌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猴头菇(hericiumerinaceus)又叫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或山伏菌等,属担子菌门,层菌纲,非褶菌目,齿菌科,猴头属,由于其子实体圆而厚,常悬于树干上,布满针状菌刺,形状极似猴子的头,因此得名猴头菇。猴头菇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与熊掌、海参、鱼翅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名菜。猴头菇不仅是美味的食材,同时也是一种药材。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入胃经,有助于消化,利五脏,扶正固本,具有健脑提神的功效,现代医学证明猴头菇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

猴头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每100g猴头菇约含蛋白质23.6g,是香菇的2倍,脂肪4.9g,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此外猴头菇还富含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和钙、铁、镁、锌等无机盐。猴头菇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血脂,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突变,抑菌,保肝,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疲劳等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蛋白、多肽、多糖、萜类、甾醇类等活性成分作用的结果。猴头菇多糖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猴头菇活性成分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能够清除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猴头菇多糖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猴头菇蛋白和多肽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抗氧化功能,而且与金针菇、香菇、双孢蘑菇、鸡腿菇等常见菌类相比,相同质量下猴头菇蛋白质的含量更高,因此其免疫调节作用和抗氧化功能也更强。

猴头菇是食用菌中的名贵品种。野生猴头菇多生长在深山密林中,腐生在枯树或活树的枯死部分,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少见。然而野生猴头菇数量稀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猴头菇的栽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国内外的发展形势都被看好。我国猴头菇的人工栽培始于1959年,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目前东北各省和河南、河北、西藏、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湖北、广西、浙江等省都有产出。我国猴头菇主要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通过接种固体菌种在自然条件下出菇,但是这种栽培方式受自然气候和季节性等因素限制,且机械化程度低、栽培密度低、制种工艺繁琐,效率低,不能实现周年化生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平菇、金针菇、海鲜菇等常见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发展迅速,技术也逐渐成熟,规模日益也扩大,而采用液体发酵技术生产液体菌种,用来代替传统固体种已经在这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得到应用。液体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丝发育点多、萌发快、产量高、接种后菌丝蔓延迅速、菌龄整齐、成本低等优点,还能有效减少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用菌保健作用认识的提高,将该技术应用于猴头菇的工厂化栽培也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并且是一种能力很强的抗氧剂,能够有效的清除致癌因子—自由基,有“抗癌之王”的美誉。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其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硒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硒与维生素e、大蒜素、亚油酸、锗、锌等营养素具有协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时,硒具有减轻和缓解重金属毒性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富硒食品、富硒保健品十分火热。食用菌作为富集硒元素的载体,因其栽培面积广,操作简便,富集效果显著,在我国正被广泛应用。传统的猴头菇富硒方法是在栽培基质中添加硒元素,进而获得富硒猴头菇子实体。而随着食用菌液体发酵技术的运用,在猴头菇发酵过程中添加硒元素,就可获得富硒猴头菇菌丝体和发酵液,可以直接用于提取活性成分以及作为营养食品添加剂,也可以作为菌种生产富硒猴头菇,并且此种方法菌丝体对硒的吸收率和转化率最高,因此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液体发酵技术生产优质高产富硒猴头菇菌种的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猴头菇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提高猴头菇中有机硒的含量,利于满足猴头菇工厂化栽培和市场上富硒产品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优质高产富硒猴头菇菌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工艺流程如下:

步骤1、制作母种

筛选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的猴头菇优良菌株,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株用接种铲取1块大小约为0.5cm2的菌块,接种到pda加富培养基斜面上,25℃培养5-7d,得到斜面菌种,再将斜面菌种转接到pda加富培养基平板上,25℃培养直到菌丝长满平板,得到母种;

步骤2、制作摇瓶菌种

将平板培养的猴头菇母种用直径5mm打孔器取菌片3-4片,接入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一级摇瓶中,培养得一级摇瓶菌种;再将一级摇瓶菌种按照7-9%(v/v)的接种量转接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二级摇瓶中,培养得二级摇瓶菌种;最后将二级摇瓶菌种按照7-9%(v/v)的接种量转接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级摇瓶中,培养得三级摇瓶菌种;

步骤3、摇瓶菌种电场磁场共作处理

将制作好的摇瓶菌种先放置于100kv/m的高压静电场中处理1min,然后放置于50mt的均匀磁场中处理5min;

步骤4、生产富硒发酵菌种

①发酵培养基配方:玉米粉30-36g/l,干酪素5-9g/l,大豆秸秆粉15-20g/l,醋糟6-10g/l,玉米芯粉7-10g/l,富硒黑木耳菌糠5-6g/l,柠檬酸2.4-3.0g/l,富硒苜蓿粉6.8-7.4g/l,mgso4·7h2o0.9-1.1g/l,kh2po41.8-2.2g/l,na2seo337~43mg/l,黄芪药渣1.4-2.0g/l,地衣粉9-10g/l,蝇蛆粉3.6-4.8g/l,牡蛎壳粉2.6-3.0g/l,vb650-70mg/l,甘油1.7-2.3ml/l,食用消泡剂0.25-0.35g/l,余量为磁化水,初始ph调节为5.3-5.7;按照以上配方配制发酵培养基;

②发酵罐清洗和空灭:将发酵罐清洗后在温度121-125℃、压力0.11-0.13mpa下灭菌30min;

③装料灭菌:将配制好的发酵培养基从投料口加入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的装量为发酵罐容量的50-60%,打开气泵搅拌2-3min,在温度121-125℃、压力0.11-0.13mpa下灭菌40min;

④接种:灭菌结束后,待发酵培养基冷却至30℃以下时,将处理后的摇瓶菌种按照无菌操作从接种口接入发酵罐,接种量为11-13%;

⑤发酵培养:启动发酵罐进入培养状态,培养温度设置为25-27℃,搅拌机转速设置为140-160r/min,通气量设置为第1-3天0.8v/v/min,然后1.2v/v/min至发酵结束,培养时间6-8d。

所述步骤1中,pda加富培养基的成分为:马铃薯180-220g/l,海藻糖17-23g/l,琼脂18-22g/l,蛋白胨3-4g/l,柠檬汁3-5ml/l,麦芽汁10-14ml/l,vb120-30mg/l,vb220-30mg/l,mgso4·7h2o0.4-0.6g/l,kh2po40.8-1.2g/l,余量为自来水,ph调节为4.8-5.2。

所述步骤2中,液体培养基的成分为:大豆淀粉4-6g/l,水解蛋白0.6-1.0g/l,葡萄糖20-26g/l,红薯粉14-18g/l,麦芽汁10-14ml/l,甘草汁8-9ml/l,黄芪药渣1.4-2.0g/l,mnso40.22-0.26g/l,mgso4·7h2o0.4-0.6g/l,kh2po40.8-1.2g/l,氯化胆碱0.5-0.7mg/l,iaa1.3-1.5mg/l,余量为自来水,ph调节为4.8-5.2。

所述步骤2中,各级摇瓶菌种的装液量为每500ml摇瓶装150ml液体培养基。

所述步骤2中,各级摇瓶菌种的培养条件均为:摇床温度25-27℃,摇床转速140-160r/min,培养时间4-5d。

所述步骤4中,接种时的无菌操作是指接种口用75%乙醇擦拭,并用95%乙醇灼烧,火焰圈套在接种口上,并快速将摇瓶上的胶管插在接种口上。

所述步骤4中磁化水是指经过磁水处理器处理后的自来水,所用磁水处理器的型号为cfg/l-40,流量为7.0-9.0t/h,垂直中心磁场强度为160m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发明利用液体发酵技术生产猴头菇菌种,生产周期短、菌丝生长快、产量高,同时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硒元素,使得菌丝体在发酵过程中吸收转化为有机硒,得到了富硒猴头菇菌种,该菌种用于生产后就能得到富硒猴头菇。与传统的猴头菇富硒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硒元素利用率和转化率高,菌种中有机硒的含量高,使得生产出的猴头菇子实体中有机硒的含量也得到了提高。

2)本发明针对猴头菇的生长特性,优化了液体发酵培养流程;通过对猴头菇摇瓶菌种进行电场磁场共作处理,以及在富硒发酵过程中使用磁化水,都能够促进猴头菇菌丝生物量的积累,提高其对硒的富集和转化能力。

3)使用本发明的富硒猴头菇菌种栽培猴头菇,其子实体中有机硒含量为87.84mg/kg,是传统富硒猴头菇的3倍,富硒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一些指标的测定方法如下:

1)菌丝生物量测定:取100ml菌种液过滤收集菌丝体,经蒸馏水洗涤3~4次后5000r/min离心10min,将沉淀与上清液分开。取沉淀放入烘箱,80℃下烘干至恒重,电子天平称量其干重。

2)菌球直径测定:取1ml菌种液用水稀释10倍,随机取20个菌球在培养皿中沿固定的直线排成一行,用卡尺测定总长度,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3)菌球密度测定:取1ml发酵液用水稀释10倍,在培养皿下垫置黑色方格纸,统计数量。

4)总硒含量测定:将烘干至恒重的菌丝磨成均匀粉末进行消化处理。精确称取该粉末1g,加入10ml硝酸放置24h以上,然后低温加热使其全部溶解,稍冷却后加入3ml高氯酸继续加热,冷却后定容到50ml。取10ml消化处理后的样品,加水稀释到40ml,将ph调节至2-3,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edta溶液2ml,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3,3-二氨基联苯胺溶液2ml,摇匀。避光反应30min后取出,将ph调节至7,加入10ml甲苯振荡萃取2min,静置分层,甲苯层放入比色皿,于430nm处测定吸光度,依据硒标准曲线得相应的浓度,计算出菌丝中的总硒含量。

5)有机硒含量测定:精确称取上述菌丝粉末1g,不经消化处理,加蒸馏水定容到50ml,按上述测定总硒含量的方法测定无机硒含量。有机硒含量=总硒含量-无机硒含量。

实施例1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优质高产富硒猴头菇菌种的生产流程进行试验,步骤如下:

步骤1、制作母种

筛选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的猴头菇优良菌株“常山猴头”,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株用接种铲取1块大小约为0.5cm2的菌块,接种到pda加富培养基斜面上,25℃培养6d,得到斜面菌种,再将斜面菌种转接到pda加富培养基平板上,25℃培养直到菌丝长满平板,得到母种。pda加富培养基的成分为:马铃薯200g/l,海藻糖20g/l,琼脂20g/l,蛋白胨3.5g/l,柠檬汁4ml/l,麦芽汁12ml/l,vb125mg/l,vb225mg/l,mgso4·7h2o0.5g/l,kh2po41.0g/l,余量为水,ph调节为5.0。

步骤2、制作摇瓶菌种

将平板培养的猴头菇母种用直径5mm打孔器取菌片3-4片,接入装有液体培养基(成分为:大豆淀粉5g/l,水解蛋白0.8g/l,葡萄糖23g/l,红薯粉16g/l,麦芽汁12ml/l,甘草汁8.5ml/l,黄芪药渣1.7g/l,mnso40.24g/l,mgso4·7h2o0.5g/l,kh2po41.0g/l,氯化胆碱0.6mg/l,iaa1.4mg/l,余量为水,ph调节为5.0)的一级摇瓶中,培养得一级摇瓶菌种;再将一级摇瓶菌种按照8%(v/v)的接种量转接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二级摇瓶中,培养得二级摇瓶菌种;最后将二级摇瓶菌种按照8%(v/v)的接种量转接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级摇瓶中,培养得三级摇瓶菌种;各级摇瓶的装液量为每500ml摇瓶装150ml液体培养基,各级摇瓶菌种的培养条件均为:摇床温度26℃,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5d。培养结束后对摇瓶菌种进行菌丝生物量、菌球直径和菌球密度的测定。

步骤3、摇瓶菌种电场磁场共作处理

将制作好的摇瓶菌种先放置于100kv/m的高压静电场中处理1min,然后放置于50mt的均匀磁场中处理5min。

步骤4、生产富硒发酵菌种

①发酵培养基配方:玉米粉33g/l,干酪素7g/l,大豆秸秆粉17.5g/l,醋糟8g/l,玉米芯粉8.5g/l,富硒黑木耳菌糠5.5g/l,柠檬酸2.7g/l,富硒苜蓿粉7.1g/l,mgso4·7h2o1.0g/l,kh2po42.0g/l,na2seo340mg/l,黄芪药渣1.7g/l,地衣粉9.5g/l,蝇蛆粉4.0g/l,牡蛎壳粉2.8g/l,vb660mg/l,甘油2.0ml/l,食用消泡剂0.3g/l,余量为磁化水,初始ph调节为5.5;按照以上配方配制发酵培养基;磁化水是指经过磁水处理器处理后的自来水,所用磁水处理器的型号为cfg/l-40,流量为7.0-9.0t/h,垂直中心磁场强度为160mt;

②发酵罐清洗和空灭:将发酵罐清洗后在温度121-125℃、压力0.11-0.13mpa下灭菌30min;

③装料灭菌:将配制好的发酵培养基从投料口加入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的装量为发酵罐容量的50-60%,打开气泵搅拌2-3min,在温度121-125℃、压力0.11-0.13mpa下灭菌40min;

④接种:灭菌结束后,待发酵培养基冷却至30℃以下时,将处理后的摇瓶菌种按照无菌操作(接种口用75%乙醇擦拭,并用95%乙醇灼烧,火焰圈套在接种口上,并快速将摇瓶上的胶管插在接种口上)从接种口接入发酵罐,接种量为12%;

⑤发酵培养:启动发酵罐进入培养状态,培养温度设置为26℃,搅拌机转速设置为150r/min,通气量设置为第1-3天0.8v/v/min,然后1.2v/v/min至发酵结束,培养时间7d。发酵结束后对发酵菌种进行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的测定。

实施例2

为了比较本发明的液体培养基与常规液体培养基对猴头菇摇瓶菌种生长的影响,本实施例将实施例1步骤2中采用的液体培养基替换为以下常规培养基:培养基a(葡萄糖30g/l、酵母膏10g/l、kh2po41g/l、mgso4·7h2o0.5g/l),培养基b(可溶性淀粉25g/l、酵母膏25g/l、kh2po41g/l、mgso4·7h2o1g/l),培养基c(麦芽糖20g/l、麦麸15g/l、蛋白胨20g/l、酵母粉2g/l、kh2po41.5g/l、mgso4·7h2o0.75g/l),其他条件不变,测定摇瓶菌种的菌丝生物量、菌球直径和菌球密度,与实施例1的结果一起统计如下表1。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摇瓶培养时,猴头菇摇瓶菌种的菌丝生物量和菌球密度都达到最大值,而菌球直径大小适中。作为液体菌种,菌丝生物量越大,菌球直径较小(1-2mm),菌丝球数量越多,在接种时菌丝萌发点就越多,菌丝生长速度也越快,发酵效果就更好。与常规液体培养基相比,本发明的液体培养基优化了碳源、氮源的成分和比例,还额外添加了中药成分和生长促进剂,因此对猴头菇摇瓶菌种生长的促进效果更好。

实施例3

1)为了证明电场磁场共作处理对富硒发酵菌种产生的正向影响,本实施例对制作好的摇瓶菌种进行以下处理:1)单独电场处理;2)单独磁场处理;3)不处理,测定发酵菌种的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与实施例1的结果一起统计如下表2。

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与不处理相比,电场磁场共作处理、单独电场处理和单独磁场处理时,猴头菇发酵菌种的菌丝体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均得到了提高。与单独使用某一种处理方式相比,电场磁场共作处理效果显著,说明用该处理方式处理摇瓶菌种,更能激发菌丝活力,接种后菌丝长势强,代谢旺盛,进而提高了菌丝富集硒的能力。

2)为了证明使用磁化水配制发酵培养基对猴头菇发酵菌种生长和富硒的影响,本实施例采用自来水配制发酵培养基,其他条件不变,测定发酵菌种的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与实施例1的结果一起统计如下表3。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与采用自来水配制发酵培养基相比,采用磁化水后,猴头菇发酵菌种的菌丝体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均有提高。与磁场处理的作用相似,磁化水也能起到激发菌丝活力、促进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富集硒能力的作用。

实施例4

为了比较本发明的发酵培养基与常规发酵培养基对猴头菇发酵菌种生长和富硒的影响,本实施例将实施例1步骤4中采用的发酵培养基替换为以下常规培养基:培养基a(蔗糖30g,酵母膏10g,玉米粉10g、kh2po41g/l、mgso4·7h2o0.5g/l),培养基b(葡萄糖30g/l、豆饼粉7g/l、麦麸2g/l,kh2po41g/l、mgso4·7h2o0.5g/l),培养基c(麦芽汁30ml/l、蛋白胨20g/l、kh2po41.5g/l、mgso4·7h2o0.75g/l),同样添加na2seo340mg/l,其他条件不变,测定猴头菇发酵菌种的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与实施例1的结果一起统计如下表4。

由表4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富硒发酵培养基,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均达到最高值,说明本发明的富硒发酵培养基不仅有利于菌丝生物量的积累,还有利于硒的富集。本发明的富硒发酵培养基营养丰富,碳源、氮源配比合理,不仅添加了na2seo3作为无机硒源,还添加了富硒黑木耳菌糠、富硒苜蓿粉、黄芪药渣、蝇蛆粉、牡蛎壳粉等硒含量较高的原料作为有机硒源,与培养基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复配使用,既能促进猴头菇菌丝对硒的吸收和转化,还能促进菌丝的生长,达到更高的效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对富硒发酵菌种的生产过程中一些重要影响因素的优化试验。

1)培养温度对猴头菇发酵菌种生长和富硒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20℃、23℃、26℃、29℃几个梯度的发酵培养温度,分别测定猴头菇发酵菌种的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结果统计如下表5。

由表5结果可以看出,猴头菇发酵菌种在设置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当温度较低时,菌丝体生长繁殖较慢,生物量较低,当温度过高时,会影菌丝体对硒的富集效果,在26℃时,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以及有机硒含量都达到最大,因此选择26℃为最佳培养温度。

2)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对猴头菇液体富硒发酵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4.5、5.5、6.5、7.5几个梯度的初始ph值,分别测定猴头菇发酵菌种的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结果统计如下表6。

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的高低直接影响菌丝体生长,适宜的ph值有利于菌丝体快速生长繁殖。由表6结果可以看出,当初始ph值为5.5时,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以及有机硒含量都达到最大,因此选择5.5为最佳初始ph值。

3)接种量对猴头菇液体富硒发酵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8%、12%、16%、20%几个梯度的接种量,分别测定猴头菇发酵菌种的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结果统计如下表7。

接种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目标产物的产量、培养周期,接种量大可以加快菌丝体的生长,从而缩短培养期,但会导致菌丝体生长过旺、营养物质消耗过快,后期发酵后劲不足,最终影响生物量的积累和代谢产物的合成。由表7结果可以看出,当接种量为12%时,猴头菇发酵菌种的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达到最大值,因此选择12%为最佳接种量。

4)发酵培养基中na2seo3浓度对猴头菇液体富硒发酵的影响:本试验制备了na2seo3浓度分别为20、40、60、80mg/l的发酵培养基,分别测定猴头菇发酵菌种的菌丝生物量、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结果统计如下表8。

由表8结果可以看出,菌丝体中硒含量随着发酵培养基中na2seo3浓度的上升而上升,当na2seo3浓度达到40mg/l时趋于稳定,而当na2seo3浓度达到60mg/l以及更高时,菌丝生物量随之减少,说明高浓度的na2seo3会抑制猴头菇菌丝体的生长,反而不利于菌丝体对硒的富集。当na2seo3浓度为40mg/l时,猴头菇发酵菌种的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因此选择40mg/l为最佳na2seo3浓度。

实施例6

利用本发明的富硒猴头菇菌种进行猴头菇栽培试验,栽培方法按照以下常规方法:

1)按照以下质量配比制备培养料:草粉50%,木屑26%,麦皮20%,石膏粉2%,糖1%,过磷酸钙1%,先将主料拌和均匀,再将其它辅助料如石膏粉、糖、过磷酸钙等溶解于水后,缓慢喷洒入培养料中,料水比为1比1.2至1.5,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培养料的ph控制在4-5之间。

2)将培养料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装料时将培养料压实,扎上口后进行常压灭菌,100℃保持12-14小时彻底灭菌,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接种后,将菌袋搬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3-27℃,空气湿度65%左右,遮光培养,于菌丝生长旺盛期,温度降低至20℃左右。等到菌袋的菌丝基本长满,应及时将菌袋搬入菇棚进行催蕾出菇。

3)出菇阶段菇棚温度控制在15-20℃,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子实体生长阶段给予200-400lx的散射光照射。

4)当猴头菇生长7-10天,菌刺约0.5cm长,孢子大量弹射前进行采收。

将采收的富硒猴头菇与传统固体栽培富硒猴头菇一起进行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的测定,结果如下表9。

由表9结果可知,利用本发明的富硒猴头菇菌种进行猴头菇栽培试验,收获的猴头菇子实体中总硒含量为90.38mg/kg,有机硒含量为87.84mg/kg,是传统富硒猴头菇中有机硒含量3倍多,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硒的吸收率和转化率更高,富硒效果更好。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