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57713发布日期:2019-02-22 22:3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同时还涉及该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该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在抗植物病毒和抑制植物病菌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杨梅素异名杨梅树皮素、杨梅酮,属黄酮醇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其来源丰富。2000年何桂霞等(何桂霞,裴刚,瑶族,等.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6,40-41.)从藤茶的茎中分离得到。药理研究表明,杨梅素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抗炎等生物活性。

2011年,张等(张莉静,王明谦.时珍国医国药,2011,1,31.)采用小鼠腹腔感染模型,观察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受试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琼脂致大鼠肉芽肿模型,观察杨梅素对其的预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杨梅素在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炎活性。

2014年,nguyen等(nguyen,t.h.v.,trinh,a.v.,nguyen,x.n.,etal.天然产物通讯,2014,9,643-645.)通过色谱组合法从朱砂红中分离出了杨梅素,并且研究了杨梅素对coxsackie病毒的作用,研究发现,杨梅素对该病毒的ic50值为40.1μm,说明了杨梅素具有抗病毒活性。

2014年,赵(赵洪菊.杨梅素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4)报道了一系列含杂环烷基类杨梅素衍生物,利用比色法,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在浓度为1μmol/l时,部分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9.73±8.04%)。

2015年,薛(xue,w.,song,b.a.,zhao,h.j.,etal.欧洲药物化学.,2015,97,155-163.)报道了一系列含酰腙类杨梅素衍生物。利用比色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人类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杨梅素酰腙类衍生物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da-mb-231都表现较好的抑制率。

2017年,肖(肖维,阮祥辉,李琴,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7,38,35-40.)报道了一系列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并测试了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所供试的3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2017年,钟(zhong,x.m.,wang,x.b.,chen,l.j.,etal.中心化学,2017,106.)等合成了一系列含1,3,4-噻二唑结构的化合物,采用半叶枯斑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测定。初步的测试结果表明:在500μg/ml浓度下,在治疗活性方面,部分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ec50值优于宁南霉素。在100μg/m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抑菌活性的ec50值优于商品对照药噻菌铜。

综上所述,杨梅素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较多,但在农药领域的研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抗烟草花叶病毒病、烟草青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在抗植物病毒和抑制植物病菌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其中,r为1-6个碳原子的烷基、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氢原子和硝基。所述的取代苯基为苯环上邻、间、对含有一个或2个1-6个碳原子的烷基、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氢原子和硝基。

本发明的一种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以阿魏酸为原料,用乙酸酐保护4-位的羟基,得到中间体1:

(2)以中间体1、取代取代苯胺为原料,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为催化剂,以乙腈为溶剂,制备(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取代苯基)丙烯酰胺(中间体2):

(3)以杨梅苷、碘甲烷和二溴烷基为原料,以碳酸钾为催化剂,制备3-(溴烷基)-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中间体3):

(4)以3-(溴烷基)-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中间体3)和(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取代苯基)丙烯酰胺(中间体2)为原料,用碳酸钾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制备(目标化合物4),如下所示:

本发明的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用于制备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柑橘溃疡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农药和农用杀菌剂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以杨梅苷、碘甲烷、阿魏酸、取代苯胺、二溴烷基制备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将具有优良活性的阿魏酸酰胺基团引入杨梅素的结构中,合成了一系列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通过对所合成的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的抗植物病毒和抑植物病菌活性测试,发现本发明的化合物有较好的抗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和优良的抑植物病菌(烟草青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可用于制备抗植物病毒农药和制备农用杀菌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a)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向圆底烧瓶中加入阿魏酸15.45mmol,以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ml将其溶解,然后加入19.31mmol的乙酸酐,常温条件下搅拌1h后,倒入200ml水中,将ph调至酸性,过滤,即得到中间体1。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向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33mmol(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1-羟基苯并三唑2.79mmol和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2.79mmol,以30ml乙腈将它们溶解,常温下搅拌3h后,缓慢滴加20ml含有2.79mmol对甲基苯胺的乙腈,90℃条件下回流3-5h,乙酸乙酯萃取后,旋干溶剂,再次加入30ml乙腈和4.66mmol80%水合肼,常温搅拌1h后,到入200ml水中,用5%的盐酸调节ph至酸性,过滤,得到中间体2。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在25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4.64g杨梅苷(10mmol)、22.09g碳酸钾(16mmol)和120mln,n-二甲基甲酰胺,常温下搅拌0.5-1h后,缓慢滴加7.50ml碘甲烷(120mmol),室温搅拌48h,薄层色谱跟踪反应(甲醇:乙酸乙酯=1:4,v/v)。停止反应后,过滤沉淀,滤渣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洗涤,合并滤液,用100ml水稀释,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减压浓缩,然后将浓缩物溶于30ml无水乙醇中,升温至回流,待溶液澄清后,回流下加入16ml浓盐酸,随后有黄色固体析出,继续反应2h,冷却,过滤,得到粗产物3-羟基-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粗产物1.29mmol加入30ml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碳酸钾3.86mmol和二溴丙烷3.86mmol,常温过夜后,倒入200ml水中,过滤,甲醇重结晶。(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基苯基)丙烯酰胺胺的制备

向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基苯基)丙烯酰胺0.981mmol,碳酸钾2.94mmol,n,n-二甲基甲酰胺30ml,常温下搅拌1h,加入含有1.08mmol(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的n,n-二甲基甲酰胺20ml,105℃条件下反应5-7h,冷却后倒入200ml水中,过滤,甲醇重结晶。

实施例2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b)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甲氧基苯胺为原料,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以(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3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c)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以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4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d)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甲氧基苯胺为原料,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以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和(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5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e)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间氯苯胺为原料,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

(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6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f)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间氯苯胺为原料,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和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7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g)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氯苯胺为原料,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

(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8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h)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氯苯胺为原料,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和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9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i)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苯胺为原料,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苯基)丙烯酰胺和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10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j)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苯胺为原料,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

(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11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k)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3,4-二甲基苯胺为原料,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

(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基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12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l)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3,4-二甲基苯胺为原料,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基苯基)丙烯酰胺和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13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m)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3,4-二甲氧基苯胺为原料,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

(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14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n)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3,4-二甲氧基苯胺为原料,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子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和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15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溴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o)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溴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溴苯胺为原料,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

(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溴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溴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16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溴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p)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溴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溴苯胺为原料,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溴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溴苯基)丙烯酰胺和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17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氯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q)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3,4-二氯苯胺为原料,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

(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氯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18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氯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r)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3,4-二氯苯胺为原料,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3,4-二氯苯基)丙烯酰胺和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19

(e)-3-(4-(5-((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戊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s)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氯苯胺为原料,

(3)3-(5-溴戊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戊烷为原料,

(4)(e)-3-(4-(5-((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戊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氯苯基)丙烯酰胺和3-(5-溴戊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20

(e)-3-(4-(5-((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戊氧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t)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间氯苯胺为原料,

(3)3-(5-溴戊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戊烷为原料,

(4)(e)-3-(4-(5-((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戊氧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间氯苯基)丙烯酰胺和3-(5-溴戊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21

(e)-3-(4-(5-((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戊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u)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对甲氧基苯胺为原料,

(3)3-(5-溴戊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戊烷为原料,

(4)(e)-3-(4-(5-((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戊氧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和3-(5-溴戊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实施例22

(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邻氟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v)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邻氟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邻氟苯胺为原料,

(3)3-(3-溴丙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

(4)(e)-3-(4-(3-((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n-(邻氟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邻氟苯基)丙烯酰胺为原料。

实施例23

(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邻氟苯基)丙烯酰胺(目标化合物4w)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e)-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1)步,

(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邻氟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2)步,区别在以邻氟苯胺为原料,

(3)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3)步,区别在以二溴丁烷为原料,

(4)(e)-3-(4-(4-((5,7-二甲氧基-4-酮-2-(3,4,5-三甲氧基苯基)-4h-色烯-3-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n-(邻氟苯基)丙烯酰胺的制备

如实施例1第(4)步,区别在(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邻氟苯基)丙烯酰胺和3-(4-溴丁烷)-3’,4’,5’,5,7-五甲氧基杨梅素为原料。

所合成含酰胺噁二唑的杨梅素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和质谱数据见表1,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数据见表2。

表1目标化合物理化性质

表2目标化合物核磁共振谱数据

试验例1目标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测试

(1)测试方法

a.病毒提纯

采用周雪平方法(zhou,x.p.;xu,z.x.;xu,j.;li,d.b.j.southchin.agric.univ.1995,16,74-79.),选取接种3周以上,烟草花叶病毒系统侵染寄主心叶烟植株上部叶片,在磷酸缓冲液中匀浆,双层纱布过滤,8000g离心,经2次聚乙二醇处理,再离心,沉淀用磷酸缓冲液悬浮,即得到烟草花叶病毒的精提液体。整个实验在4℃下进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60nm波长的吸光度值,根据公式计算病毒浓度。

病毒浓度(mg/ml)=(a260×稀释倍数)/e0.1%1cm260nm

其中e表示消光系数,即波长260nm时,浓度为0.1%(1mg/ml)的悬浮液,在光程为1cm时的光吸收值。烟草花叶病毒的e0.1%1cm260nm是5.0。

b.药剂对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活体治疗作用:取一株心叶烟,将其修剪保留3-5片烟叶,在每篇叶子上均匀地撒上金刚砂,用排笔蘸取烟草花叶病毒病毒(500μg/ml),均匀地刷在烟叶上.待病毒接种上烟叶(0.5-1h),用清水洗去金刚砂,自然晾干后,用毛笔蘸取目标化合物溶剂(500mg/ml)均匀地涂抹在烟叶的右半叶。晾干后,将其移至28℃条件下保湿培养。2-3d后,叶片出现明显的斑点,记录左右两边的斑点数,带入公式计算其抑制率。每个化合物平行进行2-3次。药剂对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活体保护作用。

c.药剂对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活体保护作用:取一株心叶烟,将其修剪保留3-5片烟叶,用毛笔蘸取目标化合物溶剂(500mg/ml)均匀地涂抹在烟叶的右半叶。12h后,将金刚砂均匀地撒在叶片的左右两边,用排笔蘸取烟草花叶病毒病毒(500μg/ml),均匀地刷在烟叶上。待病毒接种上烟叶(0.5-1h),用清水洗去金刚砂,自然晾干后,移至28℃条件下保湿培养。2-3d后,叶片出现明显的斑点,记录左右两边的斑点数,带入公式计算其抑制率.每个化合物平行进行2-3次。

d.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率计算2-3d后观察叶片,当叶片上出现明显枯斑,以同叶左半叶作为空白对照,宁南霉素作为药剂对照,记录下每叶片左右斑点数,如下公式计算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抑制率。

i=(l-r)/l×100%

其中,i为目标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抑制率;l为左半叶的枯斑数,r为右半叶的枯斑数。

(2)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表3目标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治疗、保护活性a

a平均测试三次。b先导体化合物。c商品药剂宁南霉素的抑制活性为阳性对照。

采用半叶枯斑法,以商品药剂宁南霉素为对照,供试浓度为500μg/ml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4a-4w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治疗和保护活性(见表3)。该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有治疗和保护活性。目标化合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大部分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毒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在治疗方面,化合物4o的抑制率为50.55%,接近宁南霉素的治疗活性51.21%,在保护方面,化合物4e、4f、4m和4q的抑制率分别为51.66、52.39、62.09和58.16%,接近或超过宁南霉素的保护活性55.71%。

试验例2目标化合物抗植物细菌活性测试

(1)测试方法

采用浊度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于2000ml烧杯中加入1000ml灭菌蒸馏水,在电磁搅拌下依次加入蛋白胨5.0g、酵母粉1.0g、葡萄糖10.0g、牛肉膏3.0g,待搅拌均匀后以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中性(7.2±0.2);

b.将试管洗净灭菌后置于试管架上,使用移液枪向每支试管内移取第一步(1)中溶液4.0ml后加橡胶塞,每6支试管包装一次,使用灭菌锅在121℃灭菌20min后待用;

c.称取0.00375-0.0042g待测化合物样品于离心管中,以150μl二甲基亚砜溶解后分别移取80μl与40μl到灭菌后已编号的离心管中,另补加40μl二甲基亚砜到装有40μl样品溶液的离心管,向上述离心管中各加入4ml吐温-20,同时叶枯唑作对照药剂,二甲基亚砜作空白对照;

d.每支离心管内溶液移取1ml到3支装第二步(2)中试管内(酒精灯前操作,防止其它细菌污染);

e.取空白96孔板,测空白od值排除od值大于0.05的孔,后向每个可用孔中加入200μl(4)中试管内溶液测od值并记录,最后向每支试管中接入40μl活化后的柑橘溃疡病菌或烟草青枯病菌或水稻白叶枯病菌菌种,用报纸包好在30℃、180rpm恒温摇床中振荡培养24-48h,期间测试试管内溶液od值以跟踪细菌生长状态,培养结束后在试管中取200μl溶液测od值并记录;

f.化合物对细菌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校正od值=含菌培养基od值-无菌培养基od值

(2)抗植物病菌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表4目标化合物设定浓度下分别对三种细菌的抑制率a

a平均测试三次.b先导体化合物。c以商品叶枯唑的抑制活性为阳性对照。

采用浊度法,以商品药剂叶枯唑为阳性对照,在供试浓度为100,50μg/ml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烟草青枯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活性(见表4)。该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所供试的植物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率。其中,当浓度为100μg/ml,化合物4b、4d、4e、4f、4g、4i、4j、4k、4m、4n和4o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率均超过或接近叶枯唑(63.33%);化合物4c、4d和4g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率均超过叶枯唑(56.07%)。当浓度为50μg/ml,化合物4a、4b、4d、4j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率均超过叶枯唑(41.55%);化合物4c、4f、4j和4q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率均超过叶枯唑(33.80%)。

如上实验活性数据表明含阿魏酸酰胺的杨梅素衍生物对烟草花叶病毒和植物病菌(柑橘溃疡病菌、烟草青枯病菌和水稻百叶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植物病毒和植物病菌表现有优良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植物病毒药物,具有较好应用的前景。

综合如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