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藻活性细胞营养修复液高效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4216发布日期:2019-07-03 03:1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藻活性细胞营养修复液高效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培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藻活性细胞营养修复液高效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当土壤肥力水平不能达到植物生长所需养料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施肥,化学肥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肥料,但是,施用化学肥料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生产化学肥料的原料中含有Zn、Cu、Co和Cr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跟随化学肥料被施入土壤,并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通过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影响植物生长以及农产品等的品质;化学肥料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由此降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矿物的分解以及有毒物质的降解;长期施用化学肥料会加剧土壤的酸化,加重土壤板结,抑制植物根系发育,严重降低植物抗逆性。

土壤肥料的发展趋向生态型、环境友好型以及高效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微藻是一类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其细胞代谢能够产生多糖、蛋白质、色素等物质,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微藻活性细胞的固氮、光合作用使其在农业领域的土壤肥料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如何高效培殖微藻活性细胞,是提高微藻活性细胞营养修复液质量的关键,也是开发新型土壤肥料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藻活性细胞营养修复液高效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操作的高效性、提高培殖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微藻活性细胞营养修复液高效生产设备,包括带有开口的培殖桶,向藻液照射所需光源的光照装置,所述培殖桶的开口朝上,培殖桶内放置有盛装藻液的透明的柔性的培殖袋,培殖袋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培殖袋内外空间的顶口,顶口可拆卸固定连接有顶盖,顶盖上设置有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培殖桶为培殖袋提供支撑,藻液由培殖袋的顶口转接种至培殖袋内,光照装置向藻液照射微藻生长繁殖所需光源,由液体入口向培殖袋内提供无菌水,由气体入口向培殖袋内通入微藻生长所需气体,微藻产生的氧气等气体可以由气体出口排出。培殖结束后,可以采用泵将藻液转移至其他容器,换入新的培殖袋,继续新的藻液的培殖。由于微藻培殖对无菌要求较高,采用更换新的培殖袋的方式,无需每次培殖过程结束后对培殖桶进行繁琐的清洗、无菌处理,极大地简化了培殖过程,提高了培殖效率。

较佳的,所述气体入口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底端延伸至培殖袋的内腔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进气管的底端释放出的气体由藻液的底部向上扩散,使得培殖袋内的藻液的各处都能够接触到气体,提高藻液内气体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所有微藻生长繁殖的均匀性,提高微藻培殖质量。

较佳的,所述进气管的底端连接有气石。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气石具有很多微孔,能够在水中产生微孔气泡,提高气体在藻液中的溶解度,提高气体利用率。

较佳的,所述培殖桶位于顶端开口的支撑框架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培殖桶的体积较大,培殖袋内的藻液对培殖桶产生较大的压力作用,通过设置支撑框架,能够对培殖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培殖桶产生过度的变形,提高培殖桶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交错设置的多根支撑杆,培殖桶的外壁设置有卡嵌支撑杆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杆卡嵌于凹槽中,提高培殖桶于支撑框架的整体性,减小培殖桶在支撑框架中的位移,提高培殖桶在支撑框架中的稳定性,为微藻生长繁殖提供稳定的环境。

较佳的,所述支撑杆的外壁涂覆有反光层,培殖桶为透光材质制成的培殖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杆分布在培殖桶的四周,支撑杆上的反光层能够反射光源的光线,并将该部分光线反射进培殖桶内,提高光源利用率,促进微藻的生长繁殖,提高微藻生长繁殖的均一性,进而提高微藻培殖质量。

较佳的,所述顶盖位于培殖袋的顶部边缘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培殖桶的顶部面积较大,将设置由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的顶盖设置在培殖袋的顶部边缘处,便于顶盖的打开闭合、转接种、转移藻液等的操作,提高实际使用的便捷性。

较佳的,所述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配备有铝箔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微藻培殖对无菌要求较高,当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不使用时,采用铝箔纸将相应通口封闭,提高培殖袋内的培殖环境的无菌度,进而提高微藻培殖质量。

较佳的,所述顶口固定设置有拉绳,拉绳系挂于支撑框架的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培殖袋为柔软材质,而负载有进气管等部件得顶盖具有一定得重量,采用拉绳将顶盖拉起,能够避免顶盖处接触藻液液面,影响微藻培殖过程。

较佳的,所述气体出口外连气体收集容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释放微藻代谢产生氧气,将气体出口外连气体收集容器,可以将氧气进行收集再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更换新的培殖袋的方式,即省略了每次培殖过程结束后对培殖桶进行繁琐的清洗、无菌处理步骤,又可以满足微藻培殖的无菌要求,极大地简化了培殖过程,提高了培殖效率;

2、设置支撑框架,提高培殖桶的稳定性;

3、设置气石、反光层,提高对气体、光照的利用率;

4、顶盖设置在培殖袋顶部边缘处、便于实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体现伸入培殖袋内的进气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培殖桶;11、凹槽;2、支撑框架;21、拉绳;3、培殖袋;31、顶口;4、顶盖;41、液管;42、进气管;421、气石;43、出气管;5、光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微藻活性细胞营养修复液高效生产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开口朝上的培殖桶1,培殖桶1的上部设置有向微藻细胞照射光线的光照装置5,本实施例中的光照装置5散发无极灯光,用于微藻生长繁殖。培殖桶1的外侧面设置有支撑框架2,培殖桶1内放置有培殖袋3,培殖袋3的顶部设置有顶盖4,顶盖4上设置有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

如图1所示,培殖桶1为水平截面呈正方形的开口向上的桶状结构,侧边处呈圆滑状,为透光材质制成,例如常用的透光的塑料。培殖桶1的侧壁和低壁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框架2,支撑框架2由交错设置的多根支撑杆焊接而成,支撑杆的外壁设置有反射光线的反光层,反光层可以为涂覆在支撑杆的外壁的反光漆,反光漆优选为蓝、绿、紫三色混合而成的反光漆,在无极灯光的照射下产生反光,配合无极灯光,形成对蓝藻、绿藻细胞培殖的最适光谱。

结合图2,培殖桶1的外壁设置有凹槽11,支撑杆卡嵌于对应的凹槽11中。支撑框架2有效支撑培殖桶1,避免培殖桶1出现变形,凹槽11的设置提高了培殖桶1在支撑框架2中的稳固性。

培殖桶1内放置有盛装藻液的透明的柔性的培殖袋3,本实施例中选用一次性透明塑料袋作为培殖袋3。培殖袋3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圆形的凸台状的顶口31,顶口31螺纹连接有圆形的顶盖4。

顶盖4的中心处设置有液体入口,液体入口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向培殖袋3内供应无菌水的液管41。顶盖4的偏心处设置有两个气体入口,结合图3,两个气体入口均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进气管42,分别用于向培殖袋3内供应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两个进气管42的底端均延伸至培殖袋3内部空间的底部并均连接有气石421,其中,供应空气的进气管42连接的气石421较大。顶盖4的偏心处还设置有气体出口,气体出口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出气管43,用于释放微藻产生的氧气等气体,可以将出气管43外连气体收集容器,将氧气等气体进行收集再利用。

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与对应的进气管42、出气管43、液管41之间可以选用插设、螺纹连接等可拆卸固定连接方式。而且,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均配备有铝箔纸,当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不使用时,采用铝箔纸将相应通口封闭,提高培殖袋内的培殖环境的无菌度,进而提高微藻培殖质量。

顶盖4连接有拉绳21,拉绳21顶端系挂于支撑框架2的顶部,避免顶盖4处接触藻液液面,影响微藻的培殖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支撑框架2支撑培殖桶1,培殖桶1内放置培殖袋3,藻液由培殖袋3的顶口31转接种至培殖袋3内,光照装置5向藻液照射微藻生长繁殖所需光源,由液管41向培殖袋3内提供无菌水,分别由进气管42向培殖袋3内提供空气和二氧化碳,培殖过程中微藻产生的氧气等气体由出气管43排出或进一步收集。培殖结束后,可以采用泵将藻液转移至其他容器,换入新的培殖袋3,继续新的藻液的培殖。由于微藻培殖对无菌要求较高,采用更换新的培殖袋3的方式,无需每次培殖过程结束后对培殖桶1进行繁琐的清洗、无菌处理,极大地简化了培殖过程,提高了培殖效率。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