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细胞循环发酵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0890发布日期:2019-09-12 10:50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细胞循环发酵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细胞循环发酵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过程工程研究发展,细胞循环发酵技术得到逐步应用。当发酵产物与细胞生物量呈正相关时,提高细胞生物量可显著提高发酵的产品产量。在细胞循环策略实施中,一般将微生物对数生长后期的细胞经浓缩后重新回到生物反应器。目前,细胞循环发酵所用设备昂贵、成本高,限制了细胞循环发酵的应用。因此设计一种可用于细胞循环发酵的简易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对于现有的细胞循环发酵的系统,一方面在每次循环时候都需要所有的发酵液进行离心,费时费力;另一方面经过离心后的轻液都直接丢弃,而里面有一部分固体有效组分也随之丢弃,在多次循环发酵、多次离心过程中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制备了一种适用于细胞循环发酵的系统,同时该系统在发酵罐上增加了第二出料口,将发酵后的重的组分直接输送至补料瓶,有效减轻了第一离心机的工作量,且节省时间;发酵液离心后的清液进入缓存罐进行筛选,实现有效组分的回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用于细胞循环发酵的系统,包括发酵罐、第一离心机、补料瓶,发酵罐下端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一离心机、补料瓶、发酵罐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依次首尾连接;第二出料口与补料瓶通过第二管道连通;第一离心机与补料瓶之间通过第三管道依次连接有缓存罐、第二离心机,缓存罐上连接有粒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补料瓶上有营养液进口。在细胞循环发酵过程中定时增加营养液,弥补发酵时的营养液消耗,保证发酵过程中营养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发酵罐与第一离心机之间,补料瓶与发酵罐之间的第一管道的回路和第二管道上分别有输送泵。采用本技术方案,实现发酵液的输送,输送泵可采用蠕动泵,实现精准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发酵罐与第一离心机之间的第一管道上有电磁阀,发酵罐与补料瓶之间的第二管道上有电磁阀。对于发酵罐内发酵后需要离心的液体,首先开启第二管道上的电磁阀将重的组份先直接输送至补料瓶,然后关闭该电磁阀,开启第一管道上的电磁阀,将轻的组份输送至第一离心机;采用电磁阀时候可以配套时间继电器,控制两个管道的电磁阀的开启顺序及时间。此外,此处亦可以采用手动的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发酵罐与补料瓶之间的第一管道的回路上有电磁阀和流量计。通过流量计及电磁阀的配合,控制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发酵罐下端为向下凸的圆弧状,第二出料口有一个,且位于发酵罐下端最底部;第一出料口有四个,且第一出料口均匀分布在第二出料口四周。采用本技术方案,便于快速的将发酵罐内的重组分和轻组分进行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离心机有两台,且并联设置;经过两台第一离心机后的轻液进入粒度检测装置,经过两台第一离心机后的重液进入补料瓶。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发酵液的快速离心,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将一台作为备用,保证循环发酵工序的连贯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管道为透明管道。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随时观察第二管道内对发酵罐内重组分的输送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该系统通过发酵罐、离心机、补料瓶的连接实现了细胞循环发酵,经济实用。

(2)该系统在发酵罐上增加了第二出料口,将发酵后的重组分直接输送至补料瓶,有效减轻了第一离心机的工作量,可快速完成所有发酵液的离心,节省时间。

(3)离心后发酵液的清液进入缓存罐进行分析筛选,含有有效组分少的直接排出,含有大量有效组分的再次离心提取,实现有效组分的回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示意图(细实线为第一管道,虚线为第二管道,粗实线为第三管道)。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酵罐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发酵罐底部的仰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酵罐,2、第一离心机,3、粒度检测装置,4、第二离心机,5、补料瓶,6、电磁阀,7、流量计,8、第一出料口,9、第二出料口,10、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缓存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是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细胞循环发酵的系统,包括发酵罐1、第一离心机2、补料瓶5,发酵罐1下端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料口8和第二出料口9;第一出料口8、第一离心机2、补料瓶5、发酵罐1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10依次首尾连接;第二出料口9与补料瓶5通过第二管道11连通。

第一离心机2与补料瓶5之间通过第三管道12依次连接有缓存罐13、第二离心机4,缓存罐13上连接有粒度检测装置3。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补料瓶5上连接有营养液进口。

发酵罐1与第一离心机2之间,补料瓶5与发酵罐1之间的第一管道10的回路和第二管道11上分别有输送泵。

发酵罐1与第一离心机2之间的第一管道10上有电磁阀6,发酵罐1与补料瓶之间的5第二管道11上有电磁阀6。

发酵罐1与补料瓶5之间的第一管道10的回路上有电磁阀6和流量计7。

如附图2-3所示,发酵罐1下端为向下凸的圆弧状,第二出料口9有一个,且位于发酵罐1下端最底部;第一出料口8有四个,且第一出料口8均匀分布在第二出料口9四周。

第二管道11为透明管道。

具体的应用过程:

(1)微生物种子液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装有一定培养基的发酵罐中1,按照一定培养条件进行发酵培养。

(2)按照细胞循环策略要求,将培养一定周期的发酵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从发酵罐出料口输送至已灭菌的离心机/补料瓶中:发酵液静置一段时间后,首先开启第二管道11上的电磁阀6将重的组份先直接输送至补料瓶5,然后关闭该电磁阀6,开启第一管道10上的电磁阀,将轻的组份输送至第一离心机2。

(3)按照细胞循环策略要求,离心机设置一定离心转速和时间进行培养液的离心。

(4)发酵液离心后的重液直接进入补料瓶5,轻液进入缓存罐13,粒度检测装置3可采用Winner7000系列通用型在线粒度分析仪粒度检测装置根据溶液的粒子量,检测后粒子量较少的轻液直接排出,粒子量较多的轻液进入第二离心机4进行二次离心,二次离心后的重的组分也输送进入补料瓶5。

(5)利用输送泵将补料瓶5内浓缩的有效组分加至发酵罐1中,完成一次细胞循环发酵。

(6)重复上述1-5操作。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如附图4所示,第一离心机2有两台,且并联设置;经过两台第一离心机2后的轻液进入粒度检测装置3,经过两台第一离心机2后的重液进入补料瓶5,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连贯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