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混合菌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6419发布日期:2019-09-29 17:54阅读:1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多个微生物菌株组成的混合菌群,特别是此菌群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属于农用微生物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促进增产是现代高效农业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种植行业技术人员往往盲目过量使用肥料,尤其是化肥,这不仅会增加种植成本、浪费资源,也会造成耕地土壤板结酸化与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与之相伴的还有严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的面源污染。因此,控制化肥用量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和农用益生菌的筛选复配是实现化肥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功能微生物能够在植物根系附近分泌典型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以促进植物的生长。生长素(auxin,iaa)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对营养器官纵向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茎、根等器官。能够在植物根系附近分泌植物激素的功能微生物称为促生根际菌(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提出新型pgpr的组成和生产工艺复合菌剂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是当前微生物肥料一个热点的方向。复合的目的是使包括pgpr在内的菌株之间、以及pgpr与其它有益菌群组合,达到促生效果的互补和效能的放大。以分泌生长素菌株形成复配菌剂,对于促进植物根茎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具有显著效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混合菌群,它是由具备生长素分泌能力三个菌株组成,分别为噬果胶黄杆菌(flavobacteriumpectinovorum)cgmcc12362、焦瑞身氏溶杆菌(lysobacterruishenii)cgmcc10136、桑树肠杆菌(enterobactermori)cgmcc10322。其中,噬果胶黄杆菌(flavobacteriumpectinovorum)cgmcc12362,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generalmicrobiologicalculturecollectioncenter,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2年10月15日,保藏编号:cgmccno.12362。其中,焦瑞身氏溶杆菌(lysobacterruishenii)cgmcc10136,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generalmicrobiologicalculturecollectioncenter,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09年8月7日,保藏编号:cgmccno.10136。其中,桑树肠杆菌(enterobactermori)cgmcc10322,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generalmicrobiologicalculturecollectioncenter,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09年11月9日,保藏编号:cgmccno.1032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此混合菌群的比例。本发明的微生物混合菌群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将噬果胶黄杆菌、焦瑞身氏溶杆菌、桑树肠杆菌分别接种至lb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至菌浓为o.d600≈2.0,然后按照体积比1:1:1的比例混合即得。本发明的突出优势在于:①混合菌群优于单一菌株,多种菌株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在实际土壤根际复杂环境中适应性更强。②确定菌株数量及比例的混合菌群配比方案优于原始环境中的混合菌群,因为配方稳定可控,功能明确,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显著。③细菌组合优于真菌组合。细菌培养时间较短,真菌培养时间较长,因此,细菌培养效率优于真菌。另外,细菌较之真菌,对复杂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更强,在实际土壤根际环境中的适应性更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微生物混合菌群促进水培植物生长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噬果胶黄杆菌(flavobacteriumpectinovorum)cgmcc12362(记为菌a)、焦瑞身氏溶杆菌(lysobacterruishenii)cgmcc10136(记为菌b)、桑树肠杆菌(enterobactermori)cgmcc10322(记为菌c),分别接种至lb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至菌浓为o.d600≈2.0,分别按1:1:1、1:2:1、1:1:2、2:1:1的体积比混合,同时分别选取其中两种菌以1:1的体积比混合,再取三种菌的单菌培养液。上述各培养液均按照106cfu/ml的微生物终浓度加入水培体系的油菜根际部位,继续培养1周。本发明还设置空白对照组,在水培体系的油菜根际部位加入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组。检测株高、根长、单株干重等指标,如下表1。表1水培油菜生长实验结果由实施例1可知,三株菌都存在且按1:1:1比例使用时效果最优。对于水培植物来说,与空白对照相比,无论是株高、根长还是单株干重的增长量,本发明的微生物混合菌群的效果都要优于三种单一菌株的效果之和。实施例2微生物混合菌群促进土培植物生长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噬果胶黄杆菌(flavobacteriumpectinovorum)cgmcc12362(记为菌a)、焦瑞身氏溶杆菌(lysobacterruishenii)cgmcc10136(记为菌b)、桑树肠杆菌(enterobactermori)cgmcc10322(记为菌c),分别接种至lb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至菌浓为o.d600≈2.0,分别按1:1:1、1:2:1、1:1:2、2:1:1的体积比例混合,同时分别选取其中两种菌以1:1的体积比例混合,再取三种菌的单菌培养液。上述各培养液均按照106cfu/ml的微生物终浓度加入土培体系的油菜根际部位,继续培养1周。相同条件下,在土培体系的油菜根际部位加入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实验。检测株高、根长、单株干重等指标,如下表2。表2土培油菜生长实验结果由实施例2可知,三株菌都存在且按1:1:1比例使用时效果最优。对于土培植物来说,与空白对照相比无论是株高、根长还是单株干重的增长量,本发明的微生物混合菌群的效果都要优于三种单一菌株的效果之和。这是由于本发明的混合菌群采用特定比例的菌株种类混合,其菌株间在根际原位环境中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其实际效果优于单一菌株,在实际土壤根际复杂环境中适应性更强。与空白对照相比,确定菌株数量及比例的混合菌群配比方案优于原始环境中的混合菌群,因为配方稳定可控且功能明确,对植物生长促进效果更好。实施例3微生物菌株分泌生长素能力测定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噬果胶黄杆菌(flavobacteriumpectinovorum)cgmcc12362(记为菌a)、焦瑞身氏溶杆菌(lysobacterruishenii)cgmcc10136(记为菌b)、桑树肠杆菌(enterobactermori)cgmcc10322(记为菌c),分别接种至lb培养基中,30℃振荡培养至菌浓为o.d600≈2.0。分别取三株菌培养液100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中的生长素(iaa)含量,如下表3。表3菌株分泌生长素实验结果生长素分泌能力(mg/l)菌a306.5菌b356.1菌c328.2由实施例3可知,三株菌都具备分泌生长素的能力,在根际环境中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从实施例1和2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微生物混合菌群对植物的促生长作用要明显优于三种单一菌株,且还大于三者效果之和,这可能就是由于三种菌株间的协同作用,促使微生物分泌更多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因而对植物的促生效果更好。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