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99950发布日期:2020-05-12 15: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活化并培养辣椒白绢病菌,制备病原菌接种菌条;

(2)在灭菌基质中播种,培育接种用辣椒苗,采用菌条包埋法进行接种,辣椒苗的接种部位为距辣椒茎基部1cm处;

(3)接种后进行日常管理,6d后记录各植株的病级数并计算病情指数,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白绢病的抗病性;

其中,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为:从采集的病苗上用消毒镊子挑取菌丝或菌核接种于pda培养基中,于28℃暗培养4-5d,选择无杂菌污染、生长状况良好的菌落,挑取白绢病菌菌丝或菌核接入新的pda培养基中,然后置入28℃的培养箱中暗培养4-5天,重复3-4次直至无杂菌污染;使用前挑取菌核或菌丝块移至装有pda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皿中央,于28℃进行活化5d,将培养5d的pda培养基用0.3mm×0.5mm的打孔器打孔,制作成接种用的白绢病菌菌条待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育苗基质于121℃蒸汽灭菌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待鉴定辣椒种子用84消毒液浸种6-10min,灭菌水冲洗后28℃温箱催芽,后播种于育苗钵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育苗温度为22-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菌条包埋法具体为:将菌条置于距辣椒茎基部1cm处,覆盖0.2-0.5mm育苗基质,接种后浇水至育苗基质湿度饱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辣椒苗的接种时期为6-8片真叶完全展平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接种后日常管理具体为:辣椒苗先暗培养12h,后16h/8h白天黑夜交替,温度白天28℃±2℃,黑夜22℃±2℃,接种期间保持育苗基质水分含量接近饱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病级数按如下病害分级标准判断:0级:全株无症状;1级:茎基部轻微变色,部分叶片萎蔫;3级:茎基部超过二分之一变褐色,半数叶片萎蔫;5级:茎基部形成褐色圈,全株叶片萎蔫;7级:整株萎蔫枯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σ(病级值×相应病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值)×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抗病性的评价标准为:按病情指数:0,免疫;>0且≤10%,高抗;>10%且≤30%,抗病;>30%且≤50%,中抗;>50%且≤70%,感病;>70%,高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白绢病抗病性鉴定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活化并培养辣椒白绢病菌,制备病原菌接种菌条;(2)在灭菌基质中播种,培育接种用辣椒苗,采用菌条包埋法进行接种,辣椒苗的接种部位为距辣椒茎基部1cm处;(3)接种后进行日常管理,6d后记录各植株的病级数并计算病情指数,评价辣椒品种对辣椒白绢病的抗病性。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种辣椒白绢病抗性鉴定方法,本发明的接种方法操作简便,鉴定结果准确可靠,病情判别灵敏度高,不易受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接种后发病均匀、结果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提高抗病材料的筛选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郑井元;周书栋;朱春晖;马艳青;李雪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