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7229发布日期:2020-05-12 18:5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山茶油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经科学鉴定,山茶油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均高于橄榄油。

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20590723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渣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极品山茶油精深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的极品山茶油精深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极品山茶油精深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包括有底座、收集箱、第一滤网、第一电控阀、右架、滑轨、第一钢丝绳、滑块、第一电动轮、放置板、第二滤网、管道、电动推杆、第二电控阀、挡板、第三滤网、过滤箱、顶板、第二电动轮、第二钢丝绳、支杆、通道、出料管和弹簧,底座顶部设有收集箱。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的效果,利用本装置可以高效地分离油渣。

基于上述,目前使用的分离装置主要通过筛选过滤对油渣进行分离,使用功能一般,在山茶油加工后一般为高温,难以进行分离,并且容易影响油质和过滤效果,一般分离装置不具备辅助性冷却功能。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分离装置主要通过筛选过滤对油渣进行分离,使用功能一般,在山茶油加工后一般为高温,难以进行分离,并且容易影响油质和过滤效果,一般分离装置不具备辅助性冷却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底座,框架,上筒身,定向槽,滤油盒,安装座a,安装座b,收集筒,排油管,接油槽,过滤孔,排气座,进气盒,漏斗架,偏心漏斗,法兰盘,油嘴,电机罩,活动转盘,连接轴和滑梯油道;所述底座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框架;所述底座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上筒身,且上筒身内通过肩台结构卡合设置有漏斗架和法兰盘。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筒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圆架结构,且收集筒通过底部圆架间隙配合设置于底座内;所述收集筒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排油管,且排油管位于框架中;所述排油管与收集筒连接处为锥型结构,且收集筒内部底边均为圆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筒顶部边侧开设有接油槽,且接油槽顶部贯穿内壁开设有多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内均镶嵌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上筒身与底座连接面均为倾斜面,且斜面锐角边均进行圆倒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筒内通过三组立柱摆放设置有排气座,且排气座顶部开设有多组通孔;所述排气座一侧穿过上筒身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有管道,且管道外端一体式设置有进气盒并在进气盒内设置有过滤棉网。

进一步的,所述上筒身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管道,且管道中间一体式设置油盒并在油盒内设置有滤油棉。

进一步的,所述上筒身内一体式设置有六组安装座a和六组安装座b,且安装座a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六组滑梯油道;所述安装座b均为l型结构,且滑梯油道底部均通过l型结构托举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法兰盘中间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底部通过卡簧设置托举盘托举设置有活动转盘并贴合法兰盘底部;所述活动转盘一侧开设有扇形孔;所述法兰盘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设置有油嘴,且法兰盘底部开设有六组排油孔;所述法兰盘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电机和电机罩,且电机通过锥齿轮与连接轴运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架四组开设有六组通孔,且通孔中均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偏心漏斗;所述偏心漏斗均尖端处向内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滑梯油道的设置,为分离装置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降温方式,延长了山茶油与空气接触并换热的时间,通过滤油盒与进气盒的分别过滤和气体交换,可以将装置内的空气进行转换冷却,以便快速使用山茶油并方便沉淀,同时,排出的热气可以利用回收装置进行余热利用。

活动转盘和偏心漏斗的设置,方便辅助分离装置进行降温,为分离装置提供了稳定的间隔性排油功能,保证油量的正常分摊,同时避免偏心漏斗溢出,并且,偏心漏斗的设置,可以方便承接山茶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前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仰视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集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座,101、框架,2、上筒身,201、定向槽,202、滤油盒,203、安装座a,204、安装座b,3、收集筒,301、排油管,302、接油槽,303、过滤孔,4、排气座,401、进气盒,5、漏斗架,501、偏心漏斗,6、法兰盘,601、油嘴,602、电机罩,7、活动转盘,8、连接轴,9、滑梯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油渣分离装置,包括底座1,框架101,上筒身2,定向槽201,滤油盒202,安装座a203,安装座b204,收集筒3,排油管301,接油槽302,过滤孔303,排气座4,进气盒401,漏斗架5,偏心漏斗501,法兰盘6,油嘴601,电机罩602,活动转盘7,连接轴8和滑梯油道9;所述底座1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框架101;所述底座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上筒身2,且上筒身2内通过肩台结构卡合设置有漏斗架5和法兰盘6。

其中,所述收集筒3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圆架结构,且收集筒3通过底部圆架间隙配合设置于底座1内;所述收集筒3底部一体式设置有排油管301,且排油管301位于框架101中;所述排油管301与收集筒3连接处为锥型结构,且收集筒3内部底边均为圆弧结构,通过设置排油管301方便导向输送山茶油。

其中,所述收集筒3顶部边侧开设有接油槽302,且接油槽302顶部贯穿内壁开设有多组过滤孔303;所述过滤孔303内均镶嵌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设置接油槽302可以对山茶油沉淀过滤。

其中,所述上筒身2与底座1连接面均为倾斜面,且斜面锐角边均进行圆倒角处理,通过设置斜面结构方便对位装配。

其中,所述收集筒3内通过三组立柱摆放设置有排气座4,且排气座4顶部开设有多组通孔;所述排气座4一侧穿过上筒身2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有管道,且管道外端一体式设置有进气盒401并在进气盒401内设置有过滤棉网通过设置进气盒401可以对吸入气体进行过滤。

其中,所述上筒身2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管道,且管道中间一体式设置油盒202并在油盒202内设置有滤油棉,通过设置油盒202可以对排出气体进行过滤。

其中,所述上筒身2内一体式设置有六组安装座a203和六组安装座b204,且安装座a203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六组滑梯油道9;所述安装座b204均为l型结构,且滑梯油道9底部均通过l型结构托举设置,通过设置滑梯油道9可以增加山茶油的滑动长度方便冷却。

其中,所述法兰盘6中间通过轴承旋转设置有连接轴8,且连接轴8底部通过卡簧设置托举盘托举设置有活动转盘7并贴合法兰盘6底部;所述活动转盘7一侧开设有扇形孔;所述法兰盘6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设置有油嘴601,且法兰盘6底部开设有六组排油孔;所述法兰盘6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电机和电机罩602,且电机通过锥齿轮与连接轴8运动连接,通过设置法兰盘6方便均匀排油并调整速度。

其中,所述漏斗架5四组开设有六组通孔,且通孔中均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偏心漏斗501;所述偏心漏斗501均尖端处向内设置,通过设置偏心漏斗501方便承接山茶油。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在底座1底部一体式设置框架101;在底座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上筒身2,在上筒身2内通过肩台结构卡合设置漏斗架5和法兰盘6;在收集筒3底部一体式设置圆架结构,将收集筒3通过底部圆架间隙配合设置于底座1内;在收集筒3底部一体式设置排油管301;在收集筒3顶部边侧开设接油槽302,在接油槽302顶部贯穿内壁开设多组过滤孔303;在过滤孔303内镶嵌设置过滤网;在收集筒3内通过三组立柱摆放设置排气座4,在排气座4顶部开设多组通孔;在排气座4一侧穿过上筒身2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管道,在管道外端一体式设置进气盒401并在进气盒401内设置过滤棉网;在上筒身2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管道,在管道中间一体式设置油盒202并在油盒202内设置滤油棉;在上筒身2内一体式设置六组安装座a203和六组安装座b204,在安装座a203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六组滑梯油道9;在滑梯油道9底部通过l型结构托举设置;在法兰盘6中间通过轴承旋转设置连接轴8,在连接轴8底部通过卡簧设置托举盘托举设置活动转盘7并贴合法兰盘6底部;在活动转盘7一侧开设扇形孔;在法兰盘6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设置油嘴601,在法兰盘6底部开设六组排油孔;在法兰盘6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电机和电机罩602,在电机通过锥齿轮与连接轴8运动连接;在漏斗架5四组开设六组通孔,在通孔中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偏心漏斗501;使用时,将油嘴601连接炼油机,将排出的山茶油排入法兰盘6;启动电机配合减速器带动活动转盘7旋转,通过扇形孔将法兰盘6内的山茶油分次间隔流出,通过偏心漏斗501进入滑梯油道9,经过滑梯油道9的旋转导向配合空气冷却后流入接油槽302;同时将滤油盒202外侧管道连接抽气泵,在抽气同时通过进气盒401吸入空气,通过冷空气转换将山茶油温度降低;山茶油通过过滤孔303过滤沉淀后进入收集筒3,设置电磁阀连接排油管301即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