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52830发布日期:2020-09-18 13:0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用化合物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甘草常常被用于食品添加和药物合成等两个主要方面。甘草酸是从甘草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约占甘草根干重的4%~5%。甘草酸作为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它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病毒(对新型冠状病毒以及致癌性的病毒如肝炎病毒,eb病毒及艾滋病毒的感染均有抑制作用)的作用,也常常被用作抗癌类治疗的药物研究。现有技术中甘草次酸单体水溶性差,影响功效发挥。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制备方法、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甘草酸单体水溶性差,影响功效发挥的问题。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其中,所述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满足如下通式所示结构:a·b其中,a为甘草酸阴离子,b为氯喹阳离子或羟基氯喹阳离子。一种如上述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氛下,将甘草酸溶液加入至氯喹溶液后进行反应并结晶处理得到氯喹甘草酸盐;或者在惰性气氛下,将甘草酸溶液加入至羟基氯喹溶液后进行反应并结晶处理得到羟基氯喹甘草酸盐;或者在惰性气氛下,将甘草酸盐溶液加入至氯喹盐类溶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反应,过滤除去无机盐后,对溶液进行结晶处理得到氯喹甘草酸盐;或者在惰性气氛下,将甘草酸盐溶液加入至羟基氯喹盐类溶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反应,过滤除去无机盐后,对溶液进行结晶处理得到羟基氯喹甘草酸盐。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氯喹盐类溶液包括:盐酸氯喹溶液、磷酸盐氯喹溶液、硝酸盐氯喹溶液、硫酸盐氯喹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羟基氯喹盐类溶液包括:盐酸羟基氯喹溶液、磷酸盐羟基氯喹溶液、硝酸盐羟基氯喹溶液、硫酸盐羟基氯喹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甘草酸盐溶液包括:甘草酸钠溶液、甘草酸钾溶液、甘草酸镁溶液、甘草酸钙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85℃,所述反应的时间为8-24小时。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氯喹溶液中氯喹的物质的量与所述甘草酸溶液中甘草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所述羟基氯喹溶液中羟基氯喹的物质的量与所述甘草酸溶液中甘草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所述氯喹盐类溶液中氯喹盐类的物质的量与所述甘草酸盐溶液中甘草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所述羟基氯喹盐类溶液中羟基氯喹盐类的物质的量与所述甘草酸盐溶液中甘草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氯喹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甘草酸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羟基氯喹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氯喹盐类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甘草酸盐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羟基氯喹盐类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惰性气氛的气体为氩气或氮气。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结晶处理包括:将反应得到的溶液浓缩至饱和并进行冷冻结晶后,抽滤洗涤,进行重结晶后干燥得到氯喹甘草酸盐或者羟基氯喹甘草酸盐。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冷冻结晶的温度为2-8℃,所述干燥的温度为40-60℃。一种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在抗炎药物、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有益效果:通过将氯喹阳离子、羟基氯喹阳离子分别与甘草酸阴离子进行成盐拼合形成新的化合物,氯喹甘草酸盐和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可有效解决甘草酸单体水溶性差,影响功效发挥的问题。在提高了甘草酸水溶性的基础上,有效拓宽并提高了氯喹、羟基氯喹和甘草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强化二者共同具有的抗病毒、抗炎等功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一些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满足如下通式所示结构:a·b其中,a为甘草酸阴离子,b为氯喹阳离子或羟基氯喹阳离子。具体地,甘草酸的结构式为:甘草酸分子中有三个羧基单元,因此其化学性质表现为较强的酸性,其中除苷元位置的羧基不易解离外,其余两个羧基较活泼,容易解离出质子,并与碱类反应而成盐,如甘草酸钠盐、甘草酸钾盐等。也就是说,甘草酸阴离子a可以是一价离子、二价离子或三价离子(不排除苷元位置的羧基也解离)。由于有一个羧基单元不易解离,因此,优选地,甘草酸阴离子a为一价离子或二价离子。更优选的,由于氯喹也可以形成二价离子,因此,采用二价离子时可形成更强的离子键。一价甘草酸阴离子的结构式如下:或者二价甘草酸阴离子的结构式如下:氯喹的结构式为:氯喹分子中有三个胺,因此其化学性质表现为较强的碱性,其中喹啉上的胺不易形成铵外,其余两个胺较活泼,容易形成铵,并与酸类反应而成盐,如盐酸氯喹、磷酸盐氯喹、硝酸盐氯喹、硫酸盐氯喹等。也就是说,氯喹阳离子可以是一价离子或二价离子。优选地,氯喹阳离子b为二价离子,由于甘草酸也可以形成二价离子,因此,采用二价离子时可形成更强的离子键。一价氯喹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或者二价氯喹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羟基氯喹的结构式为:与氯喹阳离子相同,羟基氯喹阳离子包括一价羟基氯喹阳离子和二价羟基氯喹阳离子。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氯喹甘草酸盐的元素分析(详见具体实施例一)可知,氯喹甘草酸盐中甘草酸阴离子数量和氯喹阳离子的数量之比为1:1,如果这个比值不是1:1,例如,假定氯喹甘草酸盐中甘草酸阴离子数量和氯喹阳离子的数量之比为1:1.2,那么得到的各元素的测定值会大大偏离理论值。也就是说,一价甘草酸阴离子与一价的氯喹阳离子结合,二价甘草酸阴离子与二价的氯喹阳离子结合,从而使得氯喹甘草酸盐中甘草酸阴离子数量和氯喹阳离子的数量之比为1:1。从产物结构的角度来看氯喹甘草酸盐中甘草酸阴离子数量和氯喹阳离子的数量之比为1:1,那么在制备氯喹甘草酸盐时,不论是通过甘草酸溶液+氯喹溶液,还是甘草酸盐溶液+氯喹盐类溶液,反应生成的是氯喹甘草酸盐,而不是甘草酸和氯喹的物理混合物,因为不论原料中甘草酸和氯喹的比例为多少,甘草酸盐和氯喹盐的比例为多少,最终产物中甘草酸阴离子数量和氯喹阳离子的数量之比为1:1,也就是说,产物中甘草酸和氯喹是以阴阳离子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因为如果是简单的物理混合,各物质的数量的比值,与各原料的比值相关,改变各原料的比值,得到的物理混合产物中各物质的比值则会相应改变。同理,羟基氯喹甘草酸盐中甘草酸阴离子数量和羟基氯喹阳离子的数量之比为1:1。本发明提出的甘草酸氯喹盐,以甘草酸为阴离子前驱体,以氯喹为阳离子前驱体,通过离子化反应,甘草酸中游离的两个活泼质子,可与氯喹分子侧链中富电子的叔胺氮和仲胺氮结合,形成带有两个正电荷的氯喹阳离子,而甘草酸则转化为带有两个负电荷的甘草酸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从而形成氯喹甘草酸盐。或者,以甘草酸盐为阴离子前驱体,以氯喹盐为阳离子前驱体,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形成氯喹甘草酸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反应生成过程与氯喹甘草酸盐相同。氯喹甘草酸盐与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分子结构以及阴阳离子位点如下结构式所示:甘草酸的药理作用如下:甘草酸是甘草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含量约10%。作为药物,具有抗炎、抗病毒反应;作为甜味剂,广泛用于各类食品。甘草酸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其中包括食品香料、化妆品、烟草卷及医疗药品等方面。1、甘草酸的抗炎、抗病毒作用甘草酸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反应的作用。它能够有效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抗组胺、降低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甘草酸可以通过干扰其诱导活性对单纯性疤疹病毒进行抑制,也对水痘、带状疙疹病毒、乙肝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通过对小鼠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甘草酸可有效治疗皮下肉芽肿性炎症。也可以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专家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专家于2020年2月份联合发表论文,证明甘草酸可以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甘草酸制剂有预防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价值。研究表明,甘草酸直接抗病毒作用明确,可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且有明确的抗炎机制。“非典”期间较多文献报道,甘草酸制剂曾作为治疗sars有效药物进行临床的治疗。2、甘草酸的抗肿瘤作用甘草酸可以分解为甘草次酸,通过实验发现甘草次酸单葡糖醛酸甙对各种原因诱发的小鼠皮肤癌、肺癌有抑制作用。体外人体肿瘤细胞实验证明,gl、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均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3、甘草酸具有降血脂的作用:氯喹和甘草酸在医药领域和生活领域的用途都十分广泛,且都具有治疗炎症、抗肿瘤、抗病毒的功效。为了拓宽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减少副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通过动物实验模型证实,将甘草酸灌胃对家兔的血脂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脂肪饮食的家鸽的胆固醇的增高也具有抑制作用。氯喹(羟基氯喹)的药理作用:氯喹(chloroquine)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具有抗病毒、抗菌、治疗炎症的药物。并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肺吸虫病结等,也有研究证实氯喹在治疗艾滋病、肿瘤方面有一定效果。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为4-氨基喹啉衍生物类抗疟药,作用和机制与氯喹类似,但毒性仅为氯喹的一半。氯喹和羟基氯喹的药理作用:1、氯喹和羟基氯喹治疗疟疾的作用:氯喹(羟基氯喹)在医疗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治疗疟疾方面有显著效果。经氯喹作用,疟原虫的核碎裂,细胞浆出现空泡,疟色素聚成团块。虽然氯喹(羟基氯喹)并不能直接杀死疟原虫,但能干扰它的繁殖。氯喹(羟基氯喹)与核蛋白有较强的结合力,与dna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止dna的复制与rna转录。氯喹(羟基氯喹)还能抑制磷酸掺入疟原虫的dna与rna,由于核酸的合成减少,而干扰疟原虫的繁殖。氯喹(羟基氯喹)浓集的量与食物泡内的ph有关,食物内的ph为酸性(分解血红蛋白最适ph为4),可导致碱性药物氯喹(羟基氯喹)的浓集,该药的浓集又消耗了食物泡内的氢离子,因此更提高了食物泡内的ph值,使消化血红蛋白的血红蛋白酶受损失,疟原虫不能消化所摄取的血红蛋白,导致疟原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酶缺乏,并引起核糖核酸崩解,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作用。氯喹与羟基氯喹在治疗疟疾方面均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等作用。2、氯喹和羟基氯喹抗病毒的作用:氯喹(羟基氯喹)的抗病毒药理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1)通过改变内吞体的ph值,对经内吞体途径侵蚀细胞的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博尔纳病病毒、禽白血病毒、寨卡病毒等。2)通过抑制病毒基因表达影响病毒复制,比如氯喹可以改变hiv病毒gp120包膜的糖基化模式,从而抑制cd4+t细胞内hiv病毒的复制;3)通过影响自噬反应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动物试验表明,氯喹(羟基氯喹)能有效抑制禽流感h5n1病毒、寨卡病毒诱导的自噬现象,从而抑制上述病毒复制。此外,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研究表明,氯喹可有效抑制sars冠状病毒、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的复制。3、氯喹和羟基氯喹对免疫具有抑制作用:大剂量氯喹(羟基氯喹)能抑制免疫反应,偶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氯喹(羟基氯喹)具有调节免疫和代谢、抗微生物、抗肿瘤的作用。氯喹(羟基氯喹)对免疫系统的干预主要表现在:1)抑制溶酶体的酸化、抑制蛋白质水解等作用。2)减少巨噬细胞诱导细胞因子表达等作用抑制免疫系统。3)减轻皮疹及日光保护作用。氯喹(羟基氯喹)可能通过减少对紫外光的吸收以及调节机体异常组织的紫外线吸收而改善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4、羟基氯喹与氯喹的区别:羟基氯喹(hydroxychloroquine)为4-氨基喹啉衍生物类抗疟药,作用和机制与氯喹类似,但毒性仅为氯喹的一半。此外羟基氯喹还具有抗血栓作用,羟基氯喹在体外有抗凝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产生对二磷酸腺苷诱导凝集的解聚作用,使血浆的粘滞度的不再增加。本发明提供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通过将氯喹、羟基氯喹与甘草酸进行成盐拼合形成新的化合物,氯喹甘草酸盐和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可有效解决甘草酸单体水溶性差,影响功效发挥的问题。氯喹或羟基氯喹阳离子与甘草酸阴离子通过强静电作用相互吸引形成离子型化合物,因此在体内亦可保持结构的稳定存在;且氯喹甘草酸盐和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水溶性是甘草酸单体的水溶性的10倍以上,易于人体吸收。此外,由于成盐后只是质子(即甘草酸中游离的两个活泼质子)位置发生0.1埃的迁移,并不改变中性前驱体的骨架和主体官能团的结构,因此依然保留了氯喹、羟基氯喹以及甘草酸的主要功效。在提高了甘草酸水溶性的基础上,有效拓宽并提高了氯喹、羟基氯喹和甘草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强化二者共同具有的抗病毒、抗炎等功效。基于上述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氯喹甘草酸盐或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惰性气氛下,将甘草酸溶液加入至氯喹溶液后进行反应并结晶处理得到氯喹甘草酸盐。第二种是:在惰性气氛下,将甘草酸盐溶液加入至氯喹盐类溶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反应,过滤除去无机盐后,对溶液进行结晶处理得到氯喹甘草酸盐。所述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的制备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惰性气氛下,将甘草酸溶液加入至羟基氯喹溶液后进行反应并结晶处理得到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第二种是:在惰性气氛下,将甘草酸盐溶液加入至羟基氯喹盐类溶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反应,过滤除去无机盐后,对溶液进行结晶处理得到羟基氯喹甘草酸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无机盐与加入的原料(即甘草酸盐溶液、氯喹盐类溶液、羟基氯喹盐类溶液)有关,例如,甘草酸钠溶液和盐酸氯喹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反应,会生成氯喹甘草酸盐和氯化钠,这里的氯化钠即无机盐。本发明中氯喹甘草酸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分别以氯喹(盐类)、羟基氯喹(盐类)作为阳离子前驱体,甘草酸(盐)作为阴离子前驱体,并以一定的物质的量比(摩尔比),加入合适的有机溶剂,制备氯喹甘草酸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对所制备的氯喹甘草酸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盐进行后处理,通过浓缩、过滤洗涤等操作提纯最后得到较纯的氯喹甘草酸盐和较纯的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85℃,所述反应的时间为8-24小时。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氯喹盐类溶液包括:盐酸氯喹溶液、磷酸盐氯喹溶液、硝酸盐氯喹溶液、硫酸盐氯喹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羟基氯喹盐类溶液包括:盐酸羟基氯喹溶液、磷酸盐羟基氯喹溶液、硝酸盐羟基氯喹溶液、硫酸盐羟基氯喹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甘草酸盐溶液包括:甘草酸钠溶液、甘草酸钾溶液、甘草酸镁溶液、甘草酸钙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氯喹溶液中氯喹的物质的量与所述甘草酸溶液中甘草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所述羟基氯喹溶液中羟基氯喹的物质的量与所述甘草酸溶液中甘草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所述氯喹盐类溶液中氯喹盐类的物质的量与所述甘草酸盐溶液中甘草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所述羟基氯喹盐类溶液中羟基氯喹盐类的物质的量与所述甘草酸盐溶液中甘草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惰性气氛的气体为氩气或氮气。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羟基氯喹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甘草酸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羟基氯喹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结晶处理包括:将所述氯喹溶液和所述甘草酸溶液反应得到的溶液浓缩至饱和并进行冷冻结晶后,抽滤洗涤,进行重结晶后干燥得到氯喹甘草酸盐;或者将所述羟基氯喹溶液和所述甘草酸溶液反应得到的溶液浓缩至饱和并进行冷冻结晶后,抽滤洗涤,进行重结晶后干燥得到羟基氯喹甘草酸盐;或者将所述氯喹盐类溶液和所述甘草酸盐溶液反应得到的溶液浓缩至饱和并进行冷冻结晶后,抽滤洗涤,进行重结晶后干燥得到氯喹甘草酸盐;或者将所述羟基氯喹盐类溶液和所述甘草酸盐溶液反应得到的溶液浓缩至饱和并进行冷冻结晶后,抽滤洗涤,进行重结晶后干燥得到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冻结晶的温度为2-8℃,所述干燥的温度为40-60℃。具体实施例一将0.01mol的氯喹加到反应器中,再加入25ml甲醇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将0.01mol甘草酸溶解于15ml甲醇溶液中。逐滴滴加到反应容器中。设置温度为55℃,回流8h。通入惰性气体保护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在真空下旋蒸浓缩至原有反应液的1/5后过滤洗涤、在5℃下冷冻结晶。在55℃下的真空烘箱内干燥24h。得到较纯的氯喹甘草酸产品10.45g,产率约为91.5%。我们对合成的新化合物氯喹甘草酸盐产品做了元素分析,数据如下:具体实施例二将0.01mol的羟基氯喹加到反应器中,再加入25ml甲醇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将0.02mol甘草酸溶解于30ml甲醇溶液中。逐滴滴加到反应容器中。设置温度为60℃,回流10h。通入惰性气体保护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在真空下旋蒸浓缩至原有反应液的1/8后过滤洗涤、在5℃下冷冻结晶。在60℃下的真空烘箱内干燥22h。得到较纯的羟基氯喹甘草酸盐产品17.9g,产率约为90.4%。我们对合成的新化合物羟基氯喹甘草酸盐产品做了元素分析,数据如下:元素理论值wt%测定值wt%c62.4762.35h7.747.90n3.583.55具体实施例三将0.01mol的二盐酸氯喹加到反应器中,再加入25ml甲醇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将0.01mol甘草酸钠溶解于15ml甲醇溶液中。逐滴滴加到反应容易中。设置温度为50℃,回流6h。通入惰性气体保护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放至室温,析出氯化钠盐后过滤分离氯化钠。然后在真空下旋蒸浓缩至原有反应液的1/5,得到浓缩后的产品后过滤洗涤、在5℃下冷冻结晶。在55℃下的真空烘箱内干燥20h。得到较纯的氯喹甘草酸产品11.45g,产率约为92.1%。具体实施例四将0.01mol的二盐酸氯喹加到反应器中,再加入30ml甲醇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将0.01mol甘草酸钠溶解于20ml甲醇溶液中。逐滴滴加到反应容易中。设置温度为60℃,回流8h。通入惰性气体保护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放至室温,析出氯化钠盐后过滤分离氯化钠。然后在真空下旋蒸浓缩至原有反应液的1/6,得到浓缩产品后过滤洗涤、在5℃下冷冻结晶。在60℃下的真空烘箱内干燥24h。得到较纯的氯喹甘草酸产品11.30g,产率约为90.8%。具体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不同的是,将盐酸氯喹替换为磷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等多种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不同的是,将甘草酸钠盐替换为甘草酸钾、甘草酸镁、甘草酸钙等不同的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新的化合物氯喹甘草酸和羟基氯喹甘草酸不仅盐解决了甘草酸的极性问题,同时减轻了氯喹和羟基氯喹在临床药用的副作用。氯喹甘草酸盐较单体而言还增大了溶解度。2.本发明新的化合物氯喹甘草酸盐和羟基氯喹甘草次酸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且收率较高。3.本发明新的化合物氯喹甘草酸盐和羟基氯喹甘草酸盐,分子中甘草酸阴离子与氯喹或羟基氯喹阳离子通过强劲的离子键结合在一起,稳定存在于固体及溶液中,使得该化合物兼具甘草酸与氯喹或羟基氯喹的功效特征,同时强化了二者共同具有的抗炎、抗病毒的功效,弱化了二者单独使用时的毒性和刺激性,在疾病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协同作用,而且减少了药物的用量。试验例1氯喹甘草酸盐的抗菌活性研究:本发明还对氯喹甘草酸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盐以及氯喹单体、甘草酸单体、羟基氯喹单体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测试。材料的准备与测试的方法:我们将氯喹甘草酸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盐、羟基氯喹单体、甘草酸单体、氯喹单体分别称取200mg,加入0.5ml二甲基亚砜溶解后加入0.75的牛蛋白胨制作培养基,最后配成测试原液备用。测试菌种为: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大肠杆菌atcc6538、黑曲霉atcc16404、绿脓杆菌atcc9027、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8739、痤疮丙酸杆菌atcc9027等多种菌株。测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最低抑菌浓度(mic)单位:mg/ml从上述最低抑菌浓度(mic)测试中可以看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和羟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的抑菌能力比甘草酸单体、氯喹单体、羟基氯喹单体的抑菌能力强。所以,本发明合成的新化合物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在抗菌能力上有所提高。试验例2水溶性测试:我们对甘草酸单体的水溶性与本发明中成盐后的产物的水溶性做比较。水溶性实验可以证明:甘草酸单体难溶于水,但合成后的氯喹甘草酸离子盐和羟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类化合物的水溶性良好。在合成盐后水溶性提高较为显著。提高水溶性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使其更容易应用于医药领域和化妆品领域,同时还能提高药用在人体的吸收效果。试验例3氯喹甘草酸盐抗病毒测试:病毒种:cvb3病毒(可导致心肌炎)细胞种类:hl-1(hl-1小鼠心肌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基药物:用氯喹甘草酸离子盐、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氯喹单体、甘草酸单体等这一类药物所配制的药物稀释剂。实验:1.培养细胞:将hl-1细胞培养至96孔板上,细胞密度为2×104个/孔,培养24小时,待细胞贴壁,细胞面积占底平面70-80%后,吸弃培养液。2.加病毒毒株: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不添加病毒毒株,其余均添加致病浓度为50%的cvb3毒株100微升,将添加病毒后的96孔板置于35℃、5v/v%co2培养箱中培养1小时,使病毒感染细胞,之后取出,吸弃病毒液,并用细胞培养基将细胞清洗两次(勿吹洗),洗去细胞外的病毒毒株,只留下细胞和被感染的细胞待下一步使用。3.加药:向每个孔加入100微升的培养基,然后将配置好的不同浓度的药物分别加入样品组中,加入量为10微升,一组为单病毒感染对照,不加药品,加入等量的pbs缓冲液。4.测试:加好后,将96孔板置于35℃、5v/v%co2的培养箱中培养,每隔8小时观察细胞的病变情况,24小时后,按照按reed-muench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如表:不同药物对cvb3心肌炎病毒的影响(ic50)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单体、氯喹单体、甘草酸单体均有抗病毒的效果。其中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都比氯喹单体、甘草酸单体、羟基氯喹单体抗病毒的效果好。因此可证明本发明合成的新型化合物比单体抗病毒能力有所增强。更好地增加了两种单体在抗病毒方面的协同作用。试验例4抗癌性实验:癌细胞株:肉瘤(sarcoma)180(kclb4066)培养基:用添加有10wt%特级胎牛血清(fbs:fetalbovineserum)的罗斯威尔公园纪念研究所(rpmi1640)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添加链霉素(100μl/ml)和青霉素(100μl/ml)。药物: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单体、氯喹单体、甘草酸单体。1.培养细胞:将对数生长期的肉瘤(sarcoma)180细胞稀释到1*105个/ml,然后加入到96孔板上,加入dmem培养基,在37℃、5v/v%co2的培养器中,培养48小时后将其用于实验。2.加药:将本发明制得的药物(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以及羟基氯喹单体、氯喹单体、甘草酸盐等5种),分别稀释为8种浓度,然后添加到各个孔中,其中一组加入氯喹做对照组,一组加入培养基做空白对照。3.培养加药后的细胞:将加过不同浓度药物的细胞放入37℃、5v/v%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4.加入指示剂:向96孔板的每个孔都添加20μl的5mg/ml的mtt(四甲基偶氮唑蓝)试剂,继续在培养箱中培养4小时。5.检测:取出96孔板,使用移液枪小心的将上清液吸去,之后向各个孔分别添加200μl的二甲基亚砜(dmso),以溶解mtt染色沉淀物,然后在波长540nm下,测定吸收度od540。6.计算存活率:通过不同浓度下细胞的吸收值,计算出存活率,存活率可用作抗癌效果的指标。投药量(μl/ml)和细胞存活率(%)的关系图: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氯喹单体、甘草酸单体均有抗肿瘤的效果。其中氯喹甘草酸离子盐、羟基氯喹甘草酸离子盐都比氯喹单体、甘草酸单体、羟基氯喹单体抗肿瘤的效果好。可以明显看出氯喹单体0.1(μl/ml)的浓度下达到半数致死量,但本发明新合成的氯喹甘草酸在投药量0.01(μl/ml)左右就可以达到半数致死量。因此可证明本发明合成的新型化合物比单体抗肿瘤能力有所增强。更好地增加了两种单体在抗肿瘤方面的协同作用。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