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透明塑料及可聚合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199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压透明塑料及可聚合单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层压透明塑料和新颖的可聚合单体有关。层压透明塑料可被用作玻璃窗料用的透明材料,诸如要求有良好能见度、保护作用和安全性的车辆、列车、飞机或类似物的外窗,车辆、飞机或类似物的隔板的窗户,各种房屋和大厦的外窗,以及屋顶、天花板和墙上光穿过那里进入到里面的部分,或作为测量仪表或各种机器和设备的保护罩用的透明材料。
可聚合单体可被用作产生高硬度透明树脂的原料,这种树脂可以是层压透明塑料的树脂料。
无机玻璃不仅具有卓越的透明度,而且还具有卓越的各种其他物理性质,因此它被广法地用作透明材料。
然而,无机玻璃容易碎裂而碎片的形状对人是危险的,由此从安全观点来看是有问题的。而且,近年来已产生对各种轻质材料的需求并因此有一种用透明树脂和复合树脂取代无机玻璃作为透明材料的强烈趋势。
迄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的成形物品,特别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的成形物品已被用于各种用途,这是因为这些成形物品具有卓越的透明性,机械性能,特别是,抗冲击性,加工性和多产生,以及还有良好的外观。透明热塑性树脂成形物品应用的例子包括玻璃窗料,例如,建筑物诸如教育或文化设施、运动设施、火车站建筑等的窗户,天花板部件,保护墙诸如高速公路等的屏障等,以及水族馆水槽的玻璃窗料。
此外,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成形物品还被用作液晶装置保护罩、例如计算机用的显示装置、标志牌和指示牌。
然而,这些树脂为线型聚合物,因此它们不总是具有充分的表面硬度、劲度、耐热性和耐化学性的。为了改进这些物理性能,硅氧烷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通常被用于硬涂层处理,但是在此情况下,从耐化学性观点看溶剂只能从类型非常有限的溶剂中选择。
另外,按照涂敷技术的现有水平,涂膜厚度最大约为0.1mm。
因此,这样树脂的表面硬度和耐化学性虽能颇被改进,但是如上所述按可达到的最大厚度来看,就耐热性和紧度而言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改进。还有,当这样树脂的模塑制品被用作各种部件时,厚的成形制品需要防止由于外部压力或风压引起的变形。
作为具有卓越的表面硬度和改进的冲击强度的透明树脂,二甘醇二烯丙基碳酸酯树脂是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其体积收缩高达14%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聚合,而冲击强度仍显不足。
如上所述,迄今尚未发现能令人满意地用作玻璃窗用料的透明料的树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已推荐如下所示的各种层压树脂。
(1)一种由作为基材的含(甲基)丙烯酸酯的可聚合单体的单体组分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和一种被施加到基材表面或浇注到二片基材之间、能提供较大柔韧性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可聚合单体或预聚物组成的层压树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昭53-2576);
(2)一种由聚氨酯层和丙烯酸类聚合物层组成的层压树脂,二层彼此独立地或同时地贯穿入对方(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昭63-252738;
(3)一种由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和形成在聚碳酸酯模塑制品表面上的梯形硅氧烷型低聚物的固化薄膜与居中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组成的层压树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平3-287634);
(4)作为一种预定改进耐气候性的层压树脂,它进一步要求所用的树脂为透明材料,该层压树脂是通过将一种高耐气候性热塑性树脂与丙烯酸类树脂基材层压而制成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平3-30945)。
以上这些方法在某些物理能方面具有一些欠缺。以上的方法(1)能改进抗冲击性但是表面硬度不使人满意。当上述方法(2)的片材被单独使用时,不能确保足够的紧度而表面硬度也总是不足。
方法(3)能提高表面硬度而紧度不使人满意。
方法(4)获得较卓越的抗冲击性和改进的耐气候性,但紧度和表面硬度不使人满意。
(5)建议通过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层压到具有卓越的抗冲击性的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上,使制成的层压树脂具有耐热性和耐气候性(美国专利3810815号和3933964号),但是就表面硬度和紧度而言不能期望有所提高。
根据以上观点,迄今尚未发现供具有令人满意的特性、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透明的树脂成形制品用的,例如玻璃窗材料用的新颖材料。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可聚合单体。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表现出至少部分高表面硬度,卓越的抗刮伤性、紧度、耐冲击性、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气候性的层压透明塑料。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此透明层压塑料的新颖的可聚合单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压透明塑料,它包含一种总可见光透射率至少为85%的透明树脂料和一层至少为0.2mm厚、具铅笔硬度至少为4H、洛氏M制硬度至少为100和总可见光透射率至少为85%、覆盖在透明树脂料表面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此层压透明塑料具有至少为350kgf/mm2的弹性弯曲模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式(23)的可聚合单体,
其中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选自氢和甲基组成的组,k为2~10中的一个整数,芳环上的异丙烯基取代基处于对位或间位上。
本发明人已进行了研究,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并发现一种由特定透明树脂和被层压到该树脂上的特定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结合而成的层压透明塑料。
根据本发明的层压透明塑料可至少部分地表现出,例如,高达7kgf·cm/cm2或更高的高耐冲击性(根据JIS K-7111测定),350kgf/mm2的高弹性弯曲模量,和高的表面硬度、抗刮伤性、耐化学性的耐热性。
用于本发明的透明树脂料按ASTM D-1003测量时具有至少为85%的总可见光透射率。
另一方面,高硬度透明树脂和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以下总称为“高硬度透明树脂”)具有至少为85%的总可见光透射率(ASTM D-1003),至少为4H的铅笔硬度(根据JIS K-5400),按ASTM D-786,其洛氏M制硬度至少为100,优选为100-140。
在层压透明塑料中高硬度透明树脂的厚度至少为0.2mm,并且优选为0.5~3mm,尽管这将随透明树脂料的厚度而变化。
层压透明塑料可以通过在铸塑聚合模中放置具有或不具有互溶保护层的透明树脂料,将高硬度透明树脂用的单体灌注到模具中的未占用空间,然后使该单体聚合形成至少为0.2mm厚的、层压在上述透明树脂料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上而制得;或者可以通过将厚度至少为0.2mm厚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借助于在两层间提供的一粘合层,例如粘合树脂层,层合到上述透明树脂料上而制得。
互溶保护层是能防止透明树脂料溶入到高硬度透明树脂用单体中的、起隔离作用的另外的聚合物层。
互溶保护层是介于透明树脂料和高硬度透明树脂层之间的树脂层。
当将高硬度透明树脂通过铸塑聚合法层合到透明树脂料上时,在聚合期间根据树脂料的组合在这些树脂间的界面上发生互溶现象,并由此使界面部分成为不透明。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树脂间提供互溶保护层。
粘合层是一层用来使二树脂件相互粘合而层合在一起的粘合树脂,因此粘合层介于二树脂之间。
作为透明树脂料的例示性适用树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缩醛树脂、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树脂,以及乙酰纤维素树脂。
用作互溶保护层的例示性适用树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硅氧烷热固性树脂、丙烯酸类热固性树脂,以及丙烯酸类光固化树脂。
作为粘合层的例示性适用树脂包括聚丁酸乙烯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类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以及聚氯乙烯树脂。
本发明中使用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可以是具有选自由下式(1)和下式(2)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结构单元的树脂,
其中X为氧或硫,
特别中,以下的树脂-a至树脂-j也可被使用。
树脂-a该树脂可以通过在分子中具有下式(3)的官能基和选自由式(4)官能基和式(5)官能基组成的组的官能基的单体(A)的聚合来制备,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
式中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
树脂-b该树脂可以通过使上述的单体(A)与具有选自由
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官能基、并且官能基的数目m为1~6的一个整数的单体(B)共聚合而制得。
树脂-a和树脂-b可以是具有以下的式(11)和/或式(12)的结构单元的树脂,
式中X选自氧和硫组成的组,R1选自氢和甲基组成的组。
树脂-c该树脂可以通过如上的单体(A)和在分子中具有至少二个-SH基的单体(C)的共聚合而制得。
树脂-d该树脂可以通过如上的单体(A)、单体(B)和单体(C)的共聚合而制得。
树脂-e该树脂可以通过如上的单体(B)和式(6)的单体(D)的共聚合而制得;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2选自由具有或不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由卤原子、氧原子、脂环、杂环和芳环组成的组中的成员的饱和脂族基,脂环基和杂环基组成的组;n为1~4的整数,当n=1时X为氧或硫,当n≥2时,X1均为氧或均为硫,一个或二个X1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X为硫而其他的X或X1为氧,由此使(n+m)为至少是3的整数。
树脂-e可以是具有式(13)的结构单元和/或式(14)的结构单元的树脂;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2选自由具有或不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由卤原子、氧原子、脂环、杂环和芳环组成的组中的成员的饱和脂族基,脂环基和杂环基组成的组;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Y选自由
组成的组;
n为1~4的一个整数,m为1~6的一个整数,(n+m)为至少是3的整数,
当n=1时,X为氧或硫,当n≥2,X或X1全是氧或全是硫,一个或二个X1是氧,而其他的X或X1是硫,或一个X是硫而其他X或X1为氧。
树脂-f该树脂是由以上的单体(C)与以上的单体(D)和单体(B)的组合(因此使(n+m)至少是3的整数)的共聚合而制成的。
树脂-g该树脂可由单体(E)聚合而制得,该单体(E)在一个分子中具有式(7)的官能基,
和选自式(8)和以上式(5)的官能基,
式中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
树脂-h该树脂可通过如上的单体(E)和单体(B)共聚合而制得。树脂-g和树脂-h可以是具有式(15)的结构单元和/或式(16)的结构单元的树脂,
式中R1选自由氢的甲基组成的组。
树脂-i该树脂是由以上的单体(B)和式(9)的单体(F)
共聚合而制得的,在式(9)中,R3选自由饱和的脂族基、脂环基,具有至少一个脂环基、杂环基、芳环和杂原子的脂族基组成的组,此处的每一个基可以具有选自由-C(=O)-NH-、-C(=S)-NH-、-C(=O)-O-和-C(=O)-组成的组的官能基,此处每一式的左边键连接到异丙烯基苯氧基和-C(=O)-上,n为1~4的整数,(n+m)为至少是3的一个整数。
树脂-i可以是具有式(17)的结构单元和/或式(18)的结构单元的树脂,
式中R3选自由饱和的脂族基,脂环基,具有至少一个脂环基、杂环、芳环和杂原子的脂族基组成的组,此处的每一个基可以具有选自由-C(=O)-NH-、-C(=S)-NH-、-C(=O)-O-和-C(=O)-组成的组的官能基,此处每一式的左边键连接到异丙烯基苯氧基和-C(=O)-上,n为1~4的整数,(n+m)为至少3的一个整数,R1选自由氢的甲基组成的组,Y选自由
组成的组,n为1~4的一个整数,m为1~6的一个整数,而(n+m)为至少是3的一个整数。
树脂-j该树脂是通过以上的单体(B)与式(10)的单体(G)的共聚合而制得的;
此处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4选自由具有或不具有氧原子、脂环、杂环或芳环的脂族基和脂环基组成的组;l为0或1,i和j为1或更大的整数,当l为0时,i=j=l,当l为1时,(i+j)为4或小于4,当j为1时,X为氧或硫,当j≥2时,X1均为氧或硫,一个X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X为硫而其他的X或X1为氧。
此处,树脂-j可以是具有一个结构单元或多个单元的树脂,这些单元选自式(19)和(20)的至少一个,式(21)和(22)的至少一个,以及式(19)和式(20)的至少一个与式(21)和(22)的至少一个的组合,
此处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4选自由具有或不具有氧原子、脂环、杂环或芳环的脂族基和脂环基组成的组,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l为零或1,i和j为1或大于1的整数,当l为零时,i=j=l,当l为1时,(i+j)为4或小于4,当j为1时,X为氧或硫,当j≥2时,X1均为氧或均为硫,一个X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X为硫而其他的X或X1为氧。
以下对上述单体,即树脂-a至树脂-j进行解释。
单体(A)在其一个分子中具有式(3)的官能基和选自式(4)和式(5)的官能基,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
式中R1选自氢和甲基组成的组,
单体(A)可由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与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羟基和巯基的官能基、以及官能基(4)或官能基(5)的化合物(P)反应而制得。
化合物(P)的例子包括(1)通过环氧基或硫杂丙环基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开环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例如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1,4-丁二醇单丙烯酸酯、1,4-丁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1,2-二丙烯酸酯、甘油-1,2-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1,3-二丙烯酸酯、甘油-1,3-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1-丙烯酸酯-3-甲基丙烯酸酯、等等;
(2)通过苯基缩水甘油醚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开环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例如3-苯氧基-2-羟丙基丙烯酸酯、3-苯氧基-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4-二溴苯氧基-2-羟丙基丙烯酸酯、2,4-二溴苯氧基-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等;
(3)由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开环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
(4)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等等;
(5)乙烯基苄基醇、乙烯基硫代苄基醇等;和(6)双(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等等。
这些化合物可被用来制备氨基甲酸酯或硫代氨基甲酸酯。此制备是通过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与化合物(P)的羟基或巯基反应来实现。
为了促进此合成反应,可向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锡化合物诸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甲基锡氯化物等,或胺类诸如吗啉、二甲氨基苯等。
为了防止侧基反应的显色作用,最好选择锡化合物。
当在反应中使用溶剂时,在合成反应后将溶剂蒸出,并且通过提纯或不经提纯可得到单体(A)。
例示性的适用的单体(A)包括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2-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N-(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2-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N-(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氨基甲酸酯,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丙烯酰氧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甲基丙烯酰氧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N-(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丙烯酰氧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
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3-二丙烯酰氧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3-二甲基丙烯酰氧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丙烯酰氧-3-甲基丙烯酰氧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N-(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3-二丙烯酰氧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2,2-二丙烯酰氧甲基-3-丙烯酰氧丙基氨基甲酸酯,N-(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2,2-二甲基丙烯酰氧甲基-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氨基甲酸酯等。
当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巯基反应时,可以产生上述化合物,除了“氨基甲酸酯”变成“硫代氨基甲酸酯”外。
单体(B)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由
组成的组的官能基,官能基的数目m为1~6的一个整数。
单体(B)可以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苯乙烯的衍生物。
其中m为1的单体(B)的例子包括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1,4-丁二醇单丙烯酸酯、1,4-丁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溴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等等。
其中m为2或大于2的单体(B)的例子包括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2-双(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氧基丙氧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丙氧苯基)丙烷、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酯二丙烯酸酯、螺二醇二丙烯酸酯、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2-丙烯酸[2-(1,1-二甲基-2-((1-氧代-2-丙烯基)氧)乙基)5-乙基-1,3-二噁烷-5-基]甲基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丙烯酰氧乙基)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三(丙烯酰氧乙氧基)硅烷、二丙烯酸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二溴代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二溴代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1,1,3,3,5,5-六(丙烯酰氧)环三phosphozene、1,1,3,3,5,5-六(甲基丙烯酰氧)环三phosphozene、1,1,3,3,5,5-六(丙烯酰氧基亚乙二氧基)环三phosphozene、1,1,3,3,5,5-六(甲基丙烯酰氧基亚乙二氧基)环三phosphozene等等。
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二个-SH基的单体(C)的例子包括脂族多硫醇例如甲二硫醇、1,2-乙二硫醇;1,1-丙二硫醇、1,2-丙二硫醇、1,3-丙二硫醇、2,2-丙二硫醇、1,6-己二硫醇、1,2,3-丙三硫醇、1,1-环己二硫醇、1,2-环己二硫醇、2,2-二甲基丙烷-1,3-二硫醇、3,4-二甲氧基丁烷-1,2-二硫醇、2-甲基环己烷-2,3-二硫醇、二环[2,2,1]七-外-顺-2,3-二硫醇、1,1-双(巯甲基)环己烷、硫代苹果酸双(2-巯乙基酯),2,3-二巯基丁二酸(2-巯乙基酯)2,3-二巯基-1-丙醇(2-巯基乙酸酯)、2,3-二巯基-1-丙醇(3-巯基丙酸酯)、二甘醇双(2-巯基乙酸酯)、二甘醇双(3-巯基丙酸酯)、1,2-二巯基丙基甲基醚、2,3-二巯基丙基甲基醚、2,2-双(巯甲基)-1,3-丙二硫醇、双(2-巯乙基)醚、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2-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双(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等等,芳族多硫醇例如1,2-二巯基苯、1,3-二巯基苯、1,4-二巯基苯、1,2-双(巯甲基)苯、1,3-双(巯甲基)苯、1,4-双(巯甲基)苯、1,2-双(巯乙基)苯、1,3-双(巯乙基)苯、1,4-双(巯乙基)苯、1,2-双(巯基亚甲氧基)苯、1,3-双(巯基亚甲氧基)苯、1,4-双(巯基亚甲氧基)苯、1,2-双(巯基亚乙氧基)苯、1,3-双(巯基亚乙氧基)苯、1,4-双(巯基亚乙氧基)苯、1,2,3-三巯基苯、1,2,4-三巯基苯、1,3,5-三巯基苯、1,2,3-三(巯甲基)苯、1,2,4-三(巯甲基)苯、1,3,5-三(巯甲基)苯、1,2,3-三(巯乙基)苯、1,2,4-三(巯乙基)苯、1,3,5-三(巯乙基)苯、1,2,3-三(巯基亚甲氧基)苯、1,2,4-三(巯基亚甲氧基)苯、1,3,5-三(巯基亚甲氧基)苯、1,2,3-三(巯基亚乙氧基)苯、1,2,4-三(巯基亚乙氧基)苯、1,3,5-三(巯基亚乙氧基)苯、1,2,3,4-四巯基苯、1,2,3,5-四巯基苯、1,2,4,5-四巯基苯、1,2,3,4-四(巯甲基)苯、1,2,4,5-四(巯甲基)苯、1,2,3,4-四(巯乙基)苯、1,2,3,5-四(巯乙基)苯、1,2,4,5-四(巯乙基)苯、1,2,3,4-四(巯基亚甲氧基)苯、1,2,3,5-四(巯基亚甲氧基)苯、1,2,4,5-四(巯基亚甲氧基)苯、1,2,3,4-四(巯基亚乙氧基)苯、1,2,3,5-四(巯基亚乙氧基)苯、1,2,4,5-四(巯基亚乙氧基)苯、2,2′-二巯基联苯、4,4′-二巯基联苯、4,4′-二巯基联甲苯、2,5-甲苯二硫醇、3,4-甲苯二硫醇、1,4-萘二硫醇、1,5-萘二硫醇、2,6-萘二硫醇、2,7-萘二硫醇、2,4-二甲基苯-1,3-二硫醇、4,5-二甲基苯-1,3-二硫醇、9,10-蒽二甲硫醇、1,3-二(对甲氧基苯基)丙烷-2,2-二硫醇、1,3-二苯基丙烷-2,2-二硫醇、苯甲烷-1,1-二硫醇、2,4-二(对巯基苯基)戊烷等等,含杂环的多硫醇例如2-甲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2-乙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2-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2-吗啉代-4,6-二硫醇均三嗪、2-环己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2-甲氧基-4,6-二硫醇均三嗪、2-苯氧基-4,6-二硫醇均三嗪、2-硫代苯氧基-4,6-二硫醇均三嗪、2-硫代丁氧基-4,6-二硫醇均三嗪等等,含除巯基外的硫原子的芳族多硫醇例如1,2-双(巯基甲硫基)苯、1,3-双(巯基甲硫基)苯、1,4-双(巯基甲硫基)苯、1,2-双(巯基乙硫基)苯、1,3-双(巯基乙硫基)苯、1,4-双(巯基乙硫基)苯、1,2,3-三(巯基甲硫基)苯、1,2,4-三(巯基甲硫基)苯、1,3,5-三(巯基甲硫基)苯、1,2,3-三(巯基乙硫基)苯、1,2,4-三(巯基乙硫基)苯、1,3,5-三(巯基乙硫基)苯、1,2,3,4-四(巯基甲硫基)苯、1,2,3,5-四(巯基甲硫基)苯、1,2,4,5-四(巯基甲硫基)苯、1,2,3,4-四(巯基乙硫基)苯、1,2,3,5-四(巯基乙硫基)苯、1,2,4,5-四(巯基乙硫基)苯等等,其芳核被烷基化的上述芳族多硫醇,双(巯甲基)硫、双(巯乙基)硫、双(巯丙基)硫、双(巯甲基硫)甲烷、双(2-巯乙基硫)甲烷、双(3-巯丙基硫)甲烷、1,2-双(巯甲基硫)乙烷、1,2-双(2-巯乙基硫)乙烷、1,2-双(3-巯丙基)乙烷、1,3-双(巯甲基硫)丙烷、1,3-双(巯乙基硫)丙烷、1,3-双(3-巯丙基硫)丙烷、1,2,3-三(巯甲基硫)丙烷、1,2,3-三(2-巯乙基硫)丙烷、1,2,3-(3-巯丙基硫)丙烷、四(巯甲基硫代甲基)甲烷、四(2-巯乙基硫代甲基)甲烷、四(3-巯丙基硫代甲基)甲烷、双(2,3-二巯丙基)硫、2,5-二巯基-1,4-二噻烷、双(巯甲基)二硫、双(巯乙基)二硫、双(巯丙基)二硫等等、以及上述化合物的巯基乙酸酯或巯基丙酸酯,含除巯基外的硫原子的脂族多硫醇例如羟甲基硫双(2-巯基乙酸酯)、羟甲基硫双(3-巯基丙酸酯)、羟乙基硫双(2-巯基乙酸酯)、羟乙基硫双(3-巯基丙酸酯)、羟丙基硫双(2-2-巯基乙酸酯)、羟丙基硫双(3-巯基丙酸酯)、羟甲基二硫双(2-巯基乙酸酯)、羟甲基二硫双(3-巯基丙酸酯)、羟乙基二硫双(2-巯基乙酸酯)、羟乙基二硫双(3-巯基丙酸酯)、羟丙基二硫双(2-巯基乙酸酯)、羟丙基二硫双(3-巯基丙酸酯)、2-巯基乙醚双(2-巯基乙酸酯)、2-巯基乙醚双(3-巯基丙酸酯)、1,4-二噻烷-2,5-二醇双(2-巯基丙酸酯)、巯基乙酸双(2-巯乙基)酯、硫代二丙酸双(2-巯乙基)酯、4,4-硫代二丁酸双(2-巯乙基)酯、二亚硫基二乙酸双(2-巯乙基)酯、二硫代二丙酸双(2-巯乙基)酯、4,4-二硫代二丁酸双(2-巯乙基)酯、亚硫基二乙酸双(2,3-二巯丙基)酯、硫代二丙酸双(2,3-二巯丙基)酯、二巯基乙酸双(2,3-二巯丙基)酯、二硫代二丙酸双(2,3-二巯丙基)酯等等,和含有除巯基外的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例如3,4-噻吩二硫醇、2,5-二巯基-1,3,4-噻二唑等等。
单体(D)是式(6)的单体,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2选自由具有或不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由卤原子、氧原子、脂环、杂环和芳环组成的组中一个成员的饱和脂基,脂环基,和杂环基;n为1~4的整数,当n=1时,X为氧或硫,当n≥2时,X1均为氧或均为硫,一个或二个X1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X为硫而其他的X或X1为氧,(n+m)为一个至少为3的整数。
单体(D)可以是氨基甲酸酯或氨基甲酸硫代酯化合物,它们可以通过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与这样一种化合物反应来制备,此化合物含有选自带有或不带有卤原子、氧原子、脂环、杂环和芳环的饱和脂基,脂环基,和杂环基的基,并含有1~4个OH基或SH基,即通过前者中的异氰酸酯基与后者的OH基或SH基反应来制备。
在式(6)中,当n=2或更大时,此化合物可以是X1均为氧或硫,或者也可以是一个或二个X1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X为硫而其他的X1为氧。
R2的分子量一般来说以低为佳,虽然这取决于结构的位阻强度而变化,优选的分子量为15~500。
上述后一种用于制备单体(D)的具有特定基和1~4个OH或SH的化合物例如可以是以下的化合物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庚醇、辛醇、环戊醇、环己醇、环庚醇、环辛醇、2,2,2-三氯乙醇、2,2,2-三氟乙醇、1,3-二氯-2-丙醇、2,3-二氯-1-丙醇、2,3-二溴-1-丙醇、1-氯-2-丙醇、3-氯-1-丙醇、2-氯乙醇、2-溴乙醇、甲硫醇、乙硫醇、丙硫醇、丁硫醇、戊硫醇、己硫醇、庚硫醇、辛硫醇、环己硫醇、苄醇、1,2-亚乙基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4-丁烯二醇、1,5-丙二醇、1,6-己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2,5-己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二丙二醇、三甘醇、1,2-丁二醇、2-乙基-1,3-己二醇、螺二醇、1,4-环己二醇、三环[5,2,1,02,6]癸烷-4,8-二甲醇、3-氯-1,2-丙二醇、3-溴-1,2-丙二醇、2,3-二溴-1,4-丁二醇、二溴代新戊二醇、双酚A(2-羟乙基)醚、双酚F(2-羟乙基)醚、双酚S(2-羟乙基)醚,双酚(2-羟乙基)醚、四溴代双酚A(2-羟乙基)醚、苯二甲醇、乙二硫醇、丙二硫醇、丁二硫醇、戊二硫醇、己二硫醇、丙三硫醇、环己二醇醇、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双(巯甲基)苯、2-羟乙基二硫、2-巯基乙醇、1-巯基-2-丙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1,2,4-丁三醇、1,2,6-己三醇、1,3,5-三(2-羟乙基)氰尿酸、季戊四醇、苏糖醇、3-巯基-1,2-丙二醇、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等等。
通过使用上述的化合物,可以借助于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与-OH基或-SH基反应来制备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或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
在该制备中,为了促进合成反应,可以添加锡化合物诸如二月桂酸二丁锡、二甲基锡二氯等,或添加胺类诸如吗啉、二甲氨基苯等。为了防止侧基反应的显色作用,优选使用锡化合物。
当在反应中使用溶剂时,在合成反应后将溶剂蒸出。如果需要的话,将产物提纯,得到单体(D)。
单体(D)的例子是下列式(24)、(25)和(26)的化合物。
式中n=1,R2=-CH3,-C2H5,-C3H7,-C4H9,-C5H11,-C6H13,-CH2CCI3,-CH2CF3,

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间位或对位。
式中n=2,R2=-(CH2)i-(i=2-6),
-(iso-C3H6)-O-(iso-C3H6)-,-CH2CH2OCH2CH2OCH2CH2-,
芳环上的取代基处在间位或对位。

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间位或对位。
单体(D)的另外一些例子如下所示。
式中n=4,
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间位或对位。
式中n=2,R2=-(CH2)i-(i=2-6),
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间位或对位。
式中R1是氢或甲基、而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间位或对位。
在分子中具有官能基(7)
和官能基(8)或(5)
R1=氢或甲基
的单体(E)的例子如下所示(1)由异丙烯基酚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其酰基氯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
(2)由异丙烯基酚与一种具有至少一个上述官能基(8)和(5),并具有至少一个能与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反应的官能基例如-COOH、-COCl、卤烷基、-SO3R(R为烷基或芳基)、-NCO、-NCS、环氧基等的化合物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
(3)由异丙烯基酚与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能与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反应的官能基并具有至少一个能与(甲基)丙烯酸或其酰基氯的-COOH或-COCl基反应的官能基例如-OH、-NH2、卤烷基等等的化合物相反应,然后将此反应所得的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或其酰基氯相反应而产生的化合物;和(4)由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环氧基的化合物与异丙烯基酚的开环反应,然后所生成的产物与(甲基)丙烯酸或其酰基氯相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
在上述(2)中使用的用来与异丙烯基酚相反应的化合物包括丙烯酸2-羧乙酯、甲基丙烯酸2-羧乙酯、丙烯酸羧苯酯、甲基丙烯酸羧苯酯、丙烯酸2-溴乙酯、甲基丙烯酸2-溴乙酯、氯甲基苯乙烯、2-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2-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等。
单体(E)可以通过使用上述化合物来制取,并可以使用以下的已知反应方法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与上述化合物的-COOH或-COCl基的酯化反应;
与卤烷基、-SO3R(R为烷基或芳基)的醚化反应;
与-NCO、-NCS基的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和与环氧基等的开环反应。
在以上(3)中,通过异丙烯基酚与一种既具有至少一个能与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反应的官能基又具有至少一个能与(甲基)丙烯酸或其酰基氯的-COOH或-COCl基反应的官能基例如-OH、-NH2、卤烷基等和化合物相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的例子是具有至少一个卤烷基的、由一分子中具有二个或更多个卤烷基的化合物与异丙烯基酚相反应的醚化反应产物,例如,异丙烯基酚与1,2-二溴乙烷、1,3-二溴丙烷、1,4-二溴丁烷、1,5-二溴戊烷、溴氯乙烷、1-溴-3-氯丙烷、1-溴-4-氯丁烷、1-溴-5-氯戊烷、等的醚化反应产物,它具有至少一个卤烷基;
由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卤烷基和至少一个-OH基的化合物与异丙烯基酚相反应的醚化反应产物,例如,由2-溴乙醇、2-氯乙醇、1,3-二溴-2-丙醇、2,3-二溴-1-丙醇、1,3-二氯-2-丙醇、3-溴-1,2-丙二醇、3-氯-1,2-丙二醇、1-溴-2-丙醇、3-溴-1-丙醇、1-氯-2-丙醇、3-氯-1-丙醇、4-氯-1-丁醇、等等与异丙烯基酚反应而产生的醚化反应产物;
以及通过由一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COOH、-COCl或-COBr基和至少一个卤烷基的化合物与异丙烯基酚反应而产生的酯化反应产物,例如,通过3-溴丙酰氯、3-氯丙酰氯、4-溴丁酰氯、4-氯丁酰氯等与异丙烯基酚反应而产生的酯化反应产物。
单体(E)可以按惯用的方法通过上述产物与(甲基)丙烯酸或其酰基氯的酯化反应而制得。
在以上的(4)中具有至少一个环氧基的化合物为,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氧化环己烯、表氯醇、表溴醇、缩水甘油、环氧苯氧基丙烷、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缩水甘油基异丙基醚、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对羟基苯甲酸二缩水甘油酯、氧化乙烯基环己烯、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四缩水甘油基二氨二苯基甲烷、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二缩水甘油基乙内酰脲、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等等。
上述化合物通过使用异丙烯基酚易发生开环反应,所生成产物的羟基与(甲基)丙烯酸的-COOH基或与所说酸的酰基氯的-COCl基易发生常规的酯化反应,由此能得到单体(E)。
单体(E)的例子包括以下式(30)、(31)和(32)的化合物。
(R1为氢或甲基)。
单体(F)以式(9)表示,
式中R3选自由饱和的脂基,脂环基,具有至少一个脂环基、杂环、芳环和杂原子的脂基组成的组,此处每一个基可具有选自由-C(=O)-NH-、-C(=S)-NH-、-C(=O)-O-和-C(=O)-组成的组的官能基,此处每一式的左侧键连接到异丙烯基苯氧基和-C(=O)-上,n为1~4的一个整数。
单体(F)是一种可由异丙烯基酚与一种具有选自-NCO、-NCS、-COOH、-COCl、-COBr、卤烷基、-SO3R1(R1为烷基或芳基)和=SO4的能与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反应的1-4个官能基并具有脂基、脂环基和含有至少一个脂环基、杂环、芳环和杂原子的脂基的化合物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单体(F)或者可以是由异丙烯基酚与光气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
更具体地说,单体(F)是,例如,由-NCO基或-NCS基与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反应而产生的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或氨基甲酸硫代酯化合物;通过-COOH基、-COCl基、-COBr基与酚羟基反应而产生的酯化合物;由-COCl基、光气与酚羟基反应而产生的碳酸酯化合物;和由卤烷基、-SO3R1基(R1为烷基或芳基)、或-SO4基反应而产生的醚化合物。
式(9)中的有机基R3最好具有低的分子量,虽然分子量取决于结构的位阻强度而变化,但基部分的分子量最好为15~500。
上述的能被用来与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反应而产生单体(F)的化合物是,例如甲基异氰酸酯、乙基异氰酸酯、丙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环己基异氰酸酯、甲基异硫代氰酸酯、乙基异硫代氰酸酯、丙基异硫代氰酸酯、丁基异硫代氰酸酯、环己基异硫代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甲基环己烷-2,4-二异氰酸酯、1,2-二甲基环己烷-ω,ω′-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亚苯基双(异丙基异氰酸酯)、1,6,11-十一烷三异氰酸酯、1,8-二异氰酸酯-4-异氰酸酯甲基辛烷、赖氨酸酯三异氰酸酯、1,3,6-六亚甲基三异氰酸酯、双环庚烷三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硫代氰酸酯、环己烷二异硫代氰酸酯、等等;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苯乙酸、丙二酸、丁二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戊二酸、戊烯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环丙烷二羧酸、环丁烷二羧酸、蒎酸、高蒎酸、环戊烷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亚苯基二乙酸、氧联二乙酸、氧杂己二酸、硫代二乙酸、硫代二丙酸、二硫代二乙酸、二硫代丙酸、它们的酰基氯、它们的酰基溴、等等;二甘醇二氯甲酸等等;碘代甲烷、溴代甲烷、氯代甲烷、碘代乙烷、溴代乙烷、氯代乙烷、碘代丙烷、氯代丙烷、碘代丁烷、溴代丁烷、氯代丁烷、碘代戊烷、溴代戊烷、氯代戊烷、碘代己烷、溴代己烷、氯代己烷、碘代庚烷、溴代庚烷、氯代庚烷、碘代辛烷、溴代辛烷、氯代辛烷、碘代环戊烷、溴代环戊烷、氯代环戊烷、碘代环己烷、溴代环己烷、氯代环己烷、苄基氯、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对甲苯磺酸甲酯、对甲苯磺酸乙酯、二碘代乙烷、二溴代乙烷、二氯代乙烷、二碘代丙烷、二溴代丙烷、二氯代丙烷、二碘代丁烷、二溴代丁烷、二氯代丁烷、二碘代戊烷、二溴代戊烷、二氯代戊烷、二碘代己烷、二溴代己烷、二氯代己烷、溴氯乙烷、溴氯丙烷、氯碘丙烷、溴氯丁烷、溴氯戊烷、溴氯己烷、α,α′-二溴二甲苯、α,α′-二氯二甲苯、等等。
单体(F)可以通过将异丙烯基酚与上述含有对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反应活性的特定官能基和特定基的化合物按照常规的反应方法相反应来制备。
当使用溶剂时,反应后将溶剂蒸出,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将产物提纯。
单体(F)的例子包括以下的式(33)~(38)的化合物,
n=1,R3=-CH3,-C2H5,-C3H7,-C4H9,-C5H11,-C6H13,
式中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邻位、间位或对位。
式中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邻位、间位或对位。
式中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邻位、间位或对位。
n=2,R3=-(CH2)2-,-(CH2)3-,-(CH2)4-,-(CH2)5-,-(CH2)6-式中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邻位、间位或对位。
式中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邻位、间位或对位。
式中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邻位、间位或对位。
此处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邻位、间位或对位。
单体(G)是由式(10)代表的化合物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4选自由具有或不具有氧原子、脂环、杂环或芳环的脂基,和脂环基组成的组,l为0或1,i和j为1或大于1的整数,当l为0时,i=j=l,当l为1时,(i+j)为4或小于4,当j为1时,X为氧或硫、当j≥2时,X1均为氧或硫,一个X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为硫而其他的X或X1为氧。
特别是,单体(G)的例子可以是以下的化合物(1)由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与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生产的化合物;
(2)通过使具有带有或不带有氧原子、脂环、杂环或芳环的脂基,或带有1~2个环氧基或硫杂丙环基的脂环的化合物经受使用异丙烯基酚的开环反应,并使开环反应形成的-OH基或-SH基与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反应,以实现氨基甲酸酯化反应或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反应而产生的化合物;
(3)通过使具有一种带有或不带有氧原子、脂环、杂环或芳环的脂基,或带有至少一个能与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反应的卤烷基和至少一个-OH基和-SH基的化合物经受与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的醚化反应,然后使-OH基和/或-SH基与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反应,以实现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和/或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反应而产生的化合物。
式(10)中基R4的分子量通常以低为佳,尽管这取决于结构的位阻强度而变化,分子量优选为25~500。
上述的具有带或不带氧原子、脂环、杂环或芳环的脂基,或带1~2个环氧基或硫杂丙环基的脂环基的化合物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2,3-环氧丁烷、3,4-环氧丁烷、2,3-环氧戊烷、1,2-环氧己烷、环氧环己烷、环氧环庚烷、环氧环辛烷、氧化苯乙烯、2-苯基-1,2-环氧丙烷、四甲基环氧乙烷、表氯醇、表溴醇、缩水甘油、1,2-环氧-3-苯氧基丙烷、缩水甘油基·异丙基醚、硫化乙烯、硫化丙烯、硫化异丁烯、硫化2,3-丁烯、硫化苯乙烯、二甘醇二缩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环氧树脂、四溴代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脂族二环氧乙缩醛、脂族二环氧己二酸酯、脂族二环氧羧酸酯、二氧化乙烯基环己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四氢化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六氢化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对羟苯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丙二酸二缩水甘油酯、丁二酸二缩水甘油酯、戊二酸二缩水甘油酯、己二酸二缩水甘油酯、N,N-缩水甘油基苯胺、二缩水甘油基乙内酰脲、等等。
上述的具有带或不带氧原子、脂环、杂环或芳环的脂基、或带有至少一个能与异丙烯基酚的酚羟基反应的卤烷基和至少一个-OH基和-SH基的脂环基的化合物包括碘代乙醇、溴代乙醇、溴代丙醇、3-溴-1,2-丙二醇、溴代己醇、氯代乙醇、氯代丙醇、3-氯-1,2-丙二醇、氯代丁醇、氯代己醇、1,4-二溴-2,3-丁醇、2,3-二溴-1,4-丁二醇、1,4-二溴-2-丁醇、1,3-二溴-2-丙醇、2,3-二溴丙醇、1,3-二氯-2-丙醇、二溴新戊二醇、氯丙硫醇、等等。
单体(G)可以通过使用上述化合物和实施以上(1)、(2)和(3)中的步骤,接着进行常规的氨基甲酸酯化、硫代氨基甲酸酯化、醚化和环氧或硫杂丙环基的开环反应来制取。
当使用溶剂时,在合成反应后蒸出溶剂。如果需要的话,进行提纯然后得到单体(G)。
单体(G)的例子包括式(39)和(40)的化合物,
式中异丙烯基二甲苄基的芳环上的取代基是处于间位或对位,而异丙烯基苯氧基的芳环上的取代基处于对位、间位或邻位。
式中R1为氢或甲基,芳环上的取代基对于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来说处于间位或对位,而对于异丙烯基苯氧基来说处于对位、间位或邻位。
本发明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可通过聚合和固化上述的单体来生产。
单体(A)能单独被固化,因此树脂-a可由单体(A)的均聚合来制取。
当单体(A)与单体(B)聚合物时,能产生树脂-b。在此共聚合中单体(A)对单体(B)的数量比不可能被绝对地确定,因为想要的比值是随着单体中的官能基的种类和单体的结构而变化的。然而,一般来说,最好是使用1当量的单体(A)的异丙烯苯基和单体(A)和单体(B)中全部CH2=CH-C(=O)-、CH2=C(CH3)-C(=O)-O-、CH2=

-基的0.5~10当量进行共聚合。
当单体(A)与单体(C)进行共聚合时,能得到比树脂-b具有更好的耐冲击性的树脂-c。
当单体(A)、(B)和(C)被聚合时,可产生比树脂-c显示更好的耐冲击性的树脂-d。
在此共聚合中各单体的比例不可能被绝对地确定,因为它是随着所包含的各单体的官能基的种类和各单体的结构而变化的。
就单体(A)的异丙烯基苯基、单体(C)的-SH基,和单体(A)和(B)的CH2=CH-C(=O)-、CH2=C(CH3)-C(=O)-O-、
-基的比例而言,由于此比例随着官能基种类和单体结构而变化,因此不可能绝对地被确定。
当-SH基的比例低时,耐冲击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反之,当-SH基的比例高时,生成的聚合物成为橡胶状,并且表面硬度和紧度有很大的程度的降低。
当上述“单体(A)和(B)的基团”的比例低时,聚合物不可能被得到,而当所说的比例太高时,控制聚合就很困难。
在共聚时,此比例为每当量的异丙烯基苯基通常为0.1~5当量,优选为0.3~1.5当量,更进一步,所说的“单体(A)和(B)中的全部基团”通常为0.3~10当量、优选为0.5~6当量。
单体(D)本身不能聚合。当单体(D)与单体(B)共聚合时,得到树脂-e。
单体(D)与单体(B)在共聚合时的比例按照单体(A)与单体(B)的比例。
当单体(D)、(B)和(C)被共聚合时,能得到树脂-f,树脂-f与树脂-e相比耐冲击性得到提高。
在此共聚合中,各单体的比例按照单体(A)、(B)和(C)的比例。
单体(E)可单独聚合和固化,因此单体(E)的均聚合得到树脂-g。
单体(E)与单体(B)被共聚合时能得到树脂-h。单体(E)与单体(B)之比按照单体(A)与单体(B)之比。
单体(F)和单体(G)的每一种都不能单独聚合。
当这些单体与单体(B)共聚合时,分别制得树脂-i和树脂-j。
单体(F)或单体(G)与单体(B)的比例按照单体(A)与单体(B)的比例。
当能产生两种或更多种树脂的单体被混合、聚合和固化时,能得到上述的高硬度透明树脂组中的两种或更多种树脂。
为了使用高硬度透明树脂生产本发明的层压透明塑料,将用于树脂的单体浇注到安置在铸塑聚合模具中的透明树脂料与该模具之间的空余部位,进行聚合;或将单体浇注到铸塑聚合模具的空余部位,然后将得到的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产物用粘合剂粘合到透明树脂料上。
本发明的聚合是游离基聚合,聚合方法可以是热聚合,也可以通过紫外光或伽马射线聚合。此外,还可以结合使用各种聚合方法。热聚合法特别被优选。
对游离基聚合的引发剂未加特别的限制,但可以使用已知的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对氯苯甲酰、过氧化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碳酸二-2-乙基己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等等,和偶氮化合物例如偶氮二异丁腈等。所用的量通常为0.01~5%重量。
对紫外光固化用的光敏剂未加特别的限制,但可以使用已知的苯偶姻化合物,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丁醚、2-羟基-2-苯偶姻丙烷、偶氮二异丁腈、苯偶酰、噻吨酮、二苯二硫等等。
所用的量通常为0.01~5%重量。当使用例如伽马射线等辐照时,聚合引发剂不总是必须的。
热聚合通常在50~200℃温度下进行,聚合时间为1~5小时。为了聚合以产生高硬度透明树脂本身和使透明树脂料与高硬度透明树脂层合应选择最优的条件。
可向液态单体和液态单体混合物预先添加诸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阻色剂、萤光染料、和近红外线吸收剂或其他反应性单体等添加剂。
如果需要的话,在消泡处理后,由此制备的液态单体混合物供单体聚合备用。
树脂的层合,即,生产本发明的层压透明塑料的方法被说明如下。
铸塑聚合法是在铸塑聚合模中放置透明树脂料,将用于高硬度透明树脂的单体灌注到模具的剩余空间中,接着聚合以产生层压透明塑料。
铸塑聚合模具包括在模具料一侧的周边上的垫片,和装在内侧毗邻部分以便在透明树脂料和模具内表面间形成空间的隔离物。这样能在透明树脂料上形成所要求厚度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
这样结构的二模具料件被合成一整体使二个垫片表面能牢牢地接触,而周边部分用紧固工具例如夹子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将单体灌注到模具中时所经过的周边部分未被固定,以使部分垫片能被开启以接受单体。
当高硬度透明树脂被层压到透明树脂的仅仅一个表面时,只需要将一个隔离物安装在模具的一个表面上。
制作模具的材料可以使用通常的金属例如铁、铜、铝、各种合金例如黄铜,以及玻璃,玻璃纤维加强塑料,碳纤维加强塑料或类似的复合树脂。
简言之,具有平滑表面和对灌注到模具中的高硬度透明树脂用单体显示惰性的材料,就不会出现例如单体对模具的腐蚀,由模具的溶解组分引起的单体变性,或单体贯穿入模具料等现象。
在热聚合情况下,模具料不应因受热而变性或因受热对尺寸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垫片材料应具有耐化学性和耐热性、和充分的耐单体贯穿性,而且它还应具有合适的柔软度。
举例说,作为树脂料,可以提到的是聚乙烯基树脂,或管或片状的硅氧烷树脂。
考虑到固化时出现高硬度透明树脂的轻微收缩,垫片厚度通常被选择稍厚于所想要的层压透明塑料的厚度。
就隔离物材料而言,它可以具有与垫片相同的性质和形状,但是其他常用的树脂片材也可被使用。
模具形状应与所想要的层压透明塑料的形状相适应。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方法,可以进行具有曲度的材料和板型材料的层合。因此,模具形状能自由地设计和选择而与所想望的层压透明塑料相一致。
在生产具有曲度的层压透明塑料时,必须预先准备具有曲度的透明树脂料作基材。
这种透明树脂料能被方便地准备,例如,将透明树脂料放置在二模具件之间,然后将模具放在热空气炉中,然后在约为透明树脂料的Tg下加热1~2小时。
在制备这种层压透明塑料时,在必要情况下使用内离膜剂或外离膜剂。
透明树脂料可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缩醛树脂、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以及二甘醇碳酸二烯丙酯树脂。
透明树脂料的尺寸应相应于所想望的层压透明塑料的尺寸。然而,当厚度太薄时,聚合中的成形稳定性是如此之差,因此厚度最好为0.2mm或以上。
在使用互溶保护层时,互溶保护层的树脂料可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硅氧烷热固性树脂、丙烯酸类热固性树脂,以及丙烯酸类光固化树脂。
成为所说的保护层的树脂形状可以是片,或是由溶于适当溶剂中的上述树脂所组成的液态底涂料,等等。
将保护层层合到透明树脂料上的方法是使薄膜或片状保护层与透明树脂料的表面紧密地相接触,接着进行通常的热熔合和粘合。
另一方面,在液态底涂料情况下,透明树脂料被浸于液态底涂料中,从液态底涂料中取出,除掉溶剂,然后进行热固化。
取决于树脂的类型,可以应用光固化法。
互溶保护层的厚度应能防止在透明树脂料和高硬度透明树脂间的层压界面上出现遮光性。任何大于达到上述目的所必需的厚度都是不必要的。
尽管厚度变化取决于二种树脂的组合,但是2μm~100μm的厚度通常是足够的。
在通过使用粘合层层压透明树脂料和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产品的情况下,粘合层树脂可选自上述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类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等。
这样的粘合树脂被敷施到透明树脂料和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产物之一的表面上,或被敷施到透明树脂料和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产物二者的表面。然后,通过粘合剂使它们相贴而实现粘合。
粘合通常是通过将各种材料放置在热压缸中进行减压去泡,然后向其施加热和压力,尽管该步骤随粘合剂树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加热温度通常为40℃~120℃,压力为5kgf/cm2~10kgf/cm2。
可以根据先前提到的层压透明塑料的铸塑聚合法来生产粘合中使用的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产品。
即,聚合是通过将用于高硬度透明树脂的单体灌注到装有相当于所想望的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产品厚度的垫片的铸塑聚合模中的剩余空间,接着进行聚合来进行的。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生产层压透明塑料方法能被方便地实施,而没有任何复杂的步骤。
各种材料例如层压透明塑料的预定用途之一的窗玻璃材料的树脂的物理性能是高表面硬度、耐刮伤性、紧度和耐冲击性和就物理性能而言的它们的综合性能。
在通常的透明树脂中,耐冲击性与表面硬度就强度方面考虑是矛盾的,但是在窗玻璃领域要求这些矛盾性能能够并存。
当一种高耐冲击的树脂和另一种高表面硬度的树脂被混合时,即,在单体阶段,将分别与这些聚合物相应的单体掺合在一起;或在聚合物基料时,将这些聚合物掺合在一起,得到的各种性能通常是这些性能彼此被互相损害。这种现象在本技术领域早已被知晓。
硬涂层技术近年来的发展着眼于通过将硬涂层技术应用到具有高耐冲击性的树脂模塑产品上来改进表面硬度,而且表面硬度似乎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从技术观点看涂膜的厚度受到限制。
因此,不可能预期它来提高如上所述的紧度。
本发明人已进行满足耐冲击性和表面硬度的研究(一般说来,这二种性能是矛盾的),并发现,通过将由本发明人先前推荐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压到透明树脂膜塑制品能制得具有此二种树脂性能相结合的树脂模塑产品。结果,提供一种具有高耐冲击性和表面硬度,以及相结合的耐化学性的耐热性、并且另外还具有350kgf/cm2或更高的弹性弯曲模量的层压透明塑料。
层压透明塑料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的厚度是0.2mm或以上的理由是当所说层的厚度小于0.2mm时,弹性弯曲模量不可能达到350kgf/mm2或以上和所说的高硬度透明树脂的高紧度不能被赋于到层压透明塑料上。
被本发明人所推荐的高硬度透明树脂被公开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平2-84406、平3-14804、平3-47817、平3-72513、平3-179015和平4-266927中。
优选的层压透明塑料是由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聚碳酸酯模塑制品的透明树脂料,和具有作为互溶保护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类光固化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和叠置在所说的透明树脂料上的高硬度透明树脂(例如,树脂-a、-b或-d)层组成的,并且它是通过铸塑聚合法制成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新颖的可聚合单体。这种可聚合单体就生产本发明的高硬度透明树脂来说是有用的。因此,这种可聚合单体在由本发明人先前推荐的高硬度透明树脂的技术领域中是适用的,并且在本发明中是有用的。
本发明人已进行为提高耐冲击性而赋予先前推荐的高硬度透明树脂以更大揉性的研究,并发现一种具有下式(23)的新颖的可聚合单体,
式中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并选自氢的甲基,k为2~10的一个整数,芳环上的异丙烯基取代基处于对位或间位。
此种可聚合单体可由下列方法来制备。
向1摩尔的下式化合物
式中R5、R6和k如以上规定,例如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丙烯酸酯和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添加0.8~1.1摩尔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或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最好是添加0.95~1.05摩尔。
然后,在20~80℃,最好30~60℃和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或在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促进催化剂例如在0.001~5%重量、最好在0.05~1%重量的二异氰酸二丁锡存在下进行反应。
在反应完成后,通过柱色谱法纯化反应流体,以获得本发明的可聚合单体。
现参照以下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介绍,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在这些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种树脂模塑制品如下面所示。
(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以下称为“RMP-1”)市场上可购得的“SUMIPEX”(商用名,由Sumitomo Chemical Co.制造);
(2)聚碳酸酯模塑制品(以下称为“RMP-2”)市场上可购得的“Iupilon Sheet NF-2000-U”(商用名,由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制造);
(3)具有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作为互溶保护层的聚碳酸酯模塑制品(以下称为“RMP-3”市场上可购得的“Iupilon Sheet L-55”(商用名,由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制造);
(4)聚氯乙烯树脂模塑制品(以下称为“RMP-4”)在市场上可由Adeka-Agus Co购得;
(5)环氧树脂模塑制品*1(以下称为“RMP-5”);
(6)聚酯树脂模塑制品*2(以下称为“RMP-6”);
(7)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模塑制品*3(以下称为“RMP-7”);
(8)聚氨酯树脂模塑制品*4(以下称为“RMP-8”);
(9)聚缩醛树脂模塑制品*5(以下称为“RMP-9”);
(10)不饱和聚酯树脂模塑制品*6(以下称为“RMP-10”);
*1 制备将250份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pikote 828,由Yuka Shell Epoxy Co.制造)、200份的甲基内-亚甲基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和2.5份的叔胺(促进剂)一起混合,然后将所得的混合物灌注到铸塑聚合模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100℃下加热2小时,再在150℃加热4小时而进行聚合。
*2 制备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料粒(商品名Sunpet,由Asahi Kasei K.K.制造)放置在铸塑聚合模中,将模具放置在热压罐中使料粒在5kgf/cm2的压力和130℃下加热2小时而熔化并成为整体。
*3 制备将180份的间苯二酸二烯丙酯(由Osaka Soda K.K.制造)和198份的二甘醇二(碳酸烯丙酯)(商品名MR-3,由Mitsui Toatsu Chemicals,Inc.制造)一起混合。向得到的混合物添加11份的作为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异丙烯。
将得到的单体灌注到铸塑聚合模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由室温加热到80℃历时24小时以进行聚合。
*4 制备向400份的含硫的聚氨酯树脂单体(商品名MR-6,由Mitsui Toatsu Chemicls,Inc.制造)添加0.04份的作为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催化剂的二氯二丁锡,所得的单体被灌注到铸塑聚合模,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从40℃加热到120℃历时24小时以进行聚合。
*5 制备聚缩醛树脂料粒(商品名Tenac,由Asahi Kasei K.k.制造)被放置在铸塑聚合模中,将模具放置在热压罐中,加压到5kgf/cm2和在160℃下加热2小时使料粒热融并成为一体。
*6 制备向400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用单体(商品名Estar C型,由Mitsui Toatsu Chemicals,Inc.制造)添加8份作为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过氧化苯甲酰,将单体灌注到铸塑聚合模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由40℃加热到100℃历时4小时以进行聚合。
由各实施例得到的层压透明塑料的特性按以下所示评估外观(1)用肉眼观察试样。当未发现龟裂也未发现表面糙度时,试样用符号“O”标记。
(2)总的可见光透射率%按ASTMD-1003测量。
(3)表面硬度ⅰ)铅笔硬度根据JIS-K-5401用涂层铅笔划痕试验机测定。
ⅱ)维克尔斯硬度用由Tohyoh Seiki Seisakusho K.K.制造的Terasawa型微细硬度测试仪测定。
ⅲ)洛克威尔M制硬度按ASTMD-786测定。
(4)耐冲击性根据JIS-K-7111的无缺口(除非另有说明)的硬质塑料卡毕冲击试验来测定。
(5)弹性弯曲模量根据JIS-K-7203测定。
(6)耐热性将聚合物试样放置在120℃的热空气干燥器中历时4小时,然后从干燥器取出。当通过用肉眼观察既未发现显色也未发现应变时,将试样用符号“○”标记。
(7)耐化学性将试样在室温下的异丙醇和甲苯中分别浸渍24小时后,用HB硬度的铅笔进行二种表面书写试验,当无痕迹残留时,用符号“○”标记试样。
(8)加工性当试样能被眼镜透镜用的透镜抛光机研磨时,试样用符号“○”标记。
在以下各例中,除非另有说明均为重量份。
实施例1向253.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添加0.64份的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向所得的混合物逐渐添加146.4份的丙烯酸2-羟乙酯同时使反应温度保持在60℃。在添加结束后,在与上述相同的温度下进行2小时的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
结果得到无色、糖浆状的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2-丙烯酰氧基乙基氨基甲酸酯。向所生成的产物添加2.53份的作为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并在充分搅拌后进行消泡。
得到的单体在模具中被聚合。聚合用模具是由二块5mm厚边长为400mm玻璃板和硅橡胶垫片组成的。
将边长380mm的3mm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放置在模具中的二块玻璃板之间,通过使用隔条使每一个处于玻璃板内表面和面对玻璃板内表面的树脂模塑制品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mm,最后将所有另件固定住。
将单体灌注到聚合模具,然后把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将温度由60℃提高到170℃为时3小时以进行聚合。冷却后,从炉中取出模具得到无色的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2向227.2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中添加0.56份的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将105.1份的丙烯酸2-羟乙酯逐渐添加到所得的混合物中,然后向混合物逐渐添加67.7份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同时反应温度保持在60℃。
然后,在同样温度下进行2小时的形成氨基甲酸乙酯反应。
向所得到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的丙烯酸酯混合物中添加2.27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并充分搅拌,接着进行去泡。
所生成的单体被用来以类似于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聚合。
实施例3向202.4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197.6份的甘油-1,3-二丙烯酸酯中添加0.88份的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在60℃的反应温度下进行2小时的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以得到无色、糖浆状的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3-二丙烯酰氧基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
然后,向此产物添加0.4份的过氧化月桂酰和2.0份的作为聚合反应引发剂的过氧化苯甲酰并充分搅拌,接着进行去泡。
所得的单体被用来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聚合。
实施例4向105.1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186.9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中添加1.33份的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锡,然后在60℃的反应温度下逐渐添加108.0份的丙烯酸2-羟乙酯。然后在相同温度下进行2小时的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
然后,向生成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的丙烯酸酯混合物中添加4.64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并充分搅拌,接着进行去泡。
所得到的单体仿照实施例1进行聚合。
实施例5向193.9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206.1份的甘油-1-丙烯酸酯-3-甲基丙烯酸酯添加2.03份的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在60℃下进行1小时的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而得到无色、糖浆状的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丙烯酰氧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
然后,向此产物添加0.4份的过氧化月桂酰和2.0份的作为游离基聚合反应引发剂的过氧化苯甲酰并充分搅拌,接着进行去泡。
制得的单体被灌注到如实施例1中所用的聚合模中,并将模具放入到热空气炉中。在60℃下进行1小时的聚合并在160℃下进行另外2小时的聚合。
冷却后,从炉中取出模具得到无色的模塑制品(一种层压塑料)。
实施例6向200.5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199.5份的甘油-1,3-二丙烯酸酯中添加2.08份的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在60℃下进行1小时的形成氨基甲酸乙酯反应而得到无色糖浆状的N-(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1,3-二丙烯酰氧基丙烷-2-基氨基甲酸酯。
向此产物添加0.4份的过氧化月桂酰和2.0份的作为游离基反应引发剂的过氧化苯甲酰并充分搅拌,接着进行去泡。
将得到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中使用的聚合模中,按实施例5方法进行聚合得到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7向182.4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18.7份的乙二醇中添加0.08份的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在40℃下进行0.5小时的形成氨基甲酸乙酯反应。
然后,向得到的反应流体中添加39.2份的丙烯酸2-羟乙酯,在50℃下进行2小时的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
另外,向所得到的反应流体添加159.7份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并充分地搅拌。向得到的聚氨酯化合物的丙烯酸酯混合物中添加0.4份作为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并充分搅拌,接着进行去泡。
制得的单体按实施例1的方法经受聚合,并在180℃下进行30分钟的另一次聚合。
实施例8向201份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中添加0.5份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将温度提高到60℃同时逐渐加入222份的3-苯氧基-2-羟丙基丙烯酸酯以进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
结果得到一种粘稠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它充分地显示出在红外线吸收谱中无异氰酸酯基被吸收。
向所得到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添加200份的丙烯酸甲酯和3.0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并充分搅拌,然后保持在50℃的温度通过搅拌进行预聚合直至反应流体的粘度达到150c.p为止,接着在减压下进行去泡。
生成的液料仿照实施例1经受聚合。
实施例9向300份的苯乙烯和201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中添加1.0份的二月桂酸二丁锡。通过逐渐添加514份的双酚A二(2-羟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醚)到上述制备的混合物而进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得到一种粘稠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的苯乙烯混合物,它充分地显示出红外线吸收谱中无异氰酸酯基被吸收。
向此产物添加5.0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并充分搅拌,接着减压去泡。得到的液料被用于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聚合。
实施例10将按实施例1中相同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聚合模中。
此聚合模由二块玻璃板(每块玻璃板的厚度为5mm、曲度为0.02和直径为300mm)和硅氧烷垫组成。
将具有曲度为0.02和直径为280mm的3mm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放置在模具中的二块玻璃板之间,通过隔条使每个处于玻璃板内表面和面对玻璃板内表面的树脂模塑制品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mm,最后将所有另件固定住。
将充填了单体的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实施例1的条件下聚合。
实施例11重复实施例3的方法,聚合按如实施例3中相同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用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2)取代外。
实施例12重复实施例11的方法进行聚合,除了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是按照实施例7所示的配方制备外。
实施例13向实施例10中所示相同的、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用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2)取代外的模具中灌注根据实施例11中所示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如此充填的模具被放置在热空气炉中进行如实施例11中所示的相同的聚合。结果得到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14将按照实施例12中所示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与实施例13的模具相同的模具中。将如此充填的模具放置到热空气炉中进行如实施例12相同的聚合,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15将根据实施例2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用具有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组成的互溶保护层的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3)取代外。
将这样充填的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通过加热将温度由60℃提高到170℃而进行为时3小时的聚合。结果,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16将按照实施例4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在55℃下进行1小时的聚合,然后在160℃下进行2小时的聚合。
结果,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17将按实施例6中所示配方制备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在60℃下进行为时1小时的聚合和在160℃下进行为时2小时的聚合,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18将按实施例7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通过加热将温度由60℃提高到180℃而进行为时2小时的聚合,得到一种淡黄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19将根据实施例2的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与实施例10中相同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被具有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组成的互溶保护层的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3)取代外。
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通过加热使温度从60℃提高到170℃而进行为时3小时的聚合。结果,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20将按实施例4配方配制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9中所示的模具中,将这样充填的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在55℃进行为时1小时的聚合,进一步在160℃下进行为时2小时的聚合,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21将按实施例6的配方配制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9中所示的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60℃下进行为时1小时的聚合在160℃进行为时2小时的进一步聚合,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22将按实施例7的配方配制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9中所示的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通过加热将温度由60℃提高到180℃而进行为时2小时的聚合。结果,得到一种淡黄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23向223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添加0.56份的二月桂酸二丁锡,通过将144份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逐渐添加到上述得到的混合物中同时加热到60℃而进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于是得到一种以下结构式
的单体。
向此单体添加33份的乙二醇二(3-巯基丙酸酯),然后添加1.2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充分搅拌,接着通过去泡而形成均匀溶液。
将得到的溶液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聚合用热空气炉中通过将温度由70℃升高到150℃而进行聚合。
然后冷却模具,从模具中取出模塑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24向201份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中添加0.5份的二月桂酸二丁锡,通过将214份的甘油-1-丙烯酸酯-3-甲基丙烯酸酯逐渐添加到如上述得到的混合物和同时在60℃加热进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以得到一种以下结构式
的单体。
向单体添加19份的1,6-己二硫醇,然后再添加2.1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并充分地混合,接着去泡而形成均匀溶液。
将此溶液灌注到如实施例1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如实施例23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25向134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中添加0.33份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在加热到60℃的同时,向以上得到的混合物中逐渐添加77份的丙烯酸2-羟乙酯以进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得到以下结构式
的单体。
向此单体添加41份的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94份的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和35份的苯乙烯,再添加1.9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得到的混合物被充分地混合、去泡,得到一种均匀溶液。
将制得的溶液灌注到如实施例1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与实施例23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26向167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氰酸酯添加0.4份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在加热到60℃的同时,将27份的乙二醇逐渐添加到以上得到的混合物中以进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得到一种以下结构式
的单体。
向此单体添加51份的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和146份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再添加1.9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得到的混合物被充分混合和去泡而得到一种均匀溶液。
将此溶液灌注到如实施例1中所示的模具中,并以与实施例23相似的方式进行聚合,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27向120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添加0.3份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在加热到60℃的同时,将24份的甲醇逐渐添加到以上所得的混合物中以进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将过量的甲醇蒸出得到一种具有以下结构式
的单体。
向此单体添加54份的二甘醇二(2-巯基乙酸酯)和210份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再添加2.0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将得到的混合物充分混合和去泡,得到一种均匀溶液。
将此溶液灌注到如实施例1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与实施例23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28将如实施例23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照实施例23的条件下进行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29将如实施例24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中所示的模具中。模具被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照实施例24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0将如实施例25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照实施例25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1将如实施例26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照实施例26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2向85份的按照实施例23的配方制备的单体和120份的按照实施例26的配方制备的单体添加47份的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和136份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然后再添加2.5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充分混合接着进行去泡。
将得到的单体灌注到与实施例1所示相同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被用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2)取代外。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进行聚合,使温度由70℃升高到170℃,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3将如实施例5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中所示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用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2)取代外,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根据实施例1的条件下进行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4将如实施例23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根据实施例23的条件下进行聚合以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5将如实施例25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实施例25的条件下进行聚合以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6将如实施例27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实施例27的条件下进行聚合以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7将如实施例24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9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实施例24的条件下进行聚合以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8将一种如实施例26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9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根据实施例26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39将402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1份二月桂酸二丁锡和200份甲醇混合,并在甲醇回流和搅拌的条件下反应30分钟。
在反应完毕后,蒸出甲醇并将产物通过色谱法提纯,得到以下结构式
的396份无色液态单体。
向233.4份的制得的单体添加141.2份的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并充分混合。然后向所得的混合物添加3.8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并随即混合,接着进行去泡。
将制得的溶液灌注到如实施例1中所示的聚合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将温度从70℃提高到150℃为时1.5小时以进行聚合。
在聚合完成后,冷却模具并从模具中取出模塑制品。
由此提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40将35.7份乙二醇、173份甲苯、231.7份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1.2份二月桂酸二丁锡混合,然后在80℃的反应温度下搅拌1小时以进行反应。
在反应完成后,浓缩所得到的反应液。浓缩液通过色谱法被纯化并得到232份的无色透明液1,2-双(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氨基甲酰氧基)乙烷。
向此产物添加176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3份过氧化苯甲酰,并充分搅拌,接着进行去泡。
将制得的均匀溶液灌注到如实施例1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聚合用的热空气炉中并将温度从70℃提高到150℃为时1.5小时以进行聚合。
冷却模具并从模具中取出模塑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41使62份乙二醇、300份甲苯、403份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2份二月桂酸二丁锡混合,在搅拌下进行为时1小时的反应同时使反应温度保持在80℃。
在完成反应后,反应溶液被浓缩。得到的浓溶液通过色谱法纯化,得到412份的无色透明液1,2-双[N-(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氨基甲酰氧基]乙烷。
向232份的这种产物添加176份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3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充分混合和去泡得到一种均匀液料。将此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的模具中并在类似于实施例38的条件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42重复实施例40的方法,除了35.7份的乙二醇被用61.0份的二甘醇取代外,得到272.9份的无色透明液双[2-(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氨基甲酰氧基)乙基]醚。
向177.8份的此种产物添加233.8份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2.1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充分搅拌,去泡,得到一均匀液料。
将此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0中所示的模具中,然后模具放置在聚合用的热空气炉中并使温度从70℃提高到150℃为时1.5小时进行聚合,然后冷却,接着从模具中取出制品。结果,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43重复实施例40的方法,除了35.7份的乙二醇被112.9份的三环[5,2,1,02,6]癸烷-4,8-二甲醇所取代外,得到321.9份无色透明液4,8-双[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氨基甲酰氧甲基]三环[5,2,1,02,6]癸烷。
向239.2份的此种产物添加160份的丙烯酸乙酯和2.4份过氧化苯甲酰,充分混合,去泡而得到一种均匀液料。将此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1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将模具放置在聚合用的热空气炉中。将温度从70℃提高到150℃为时1.5小时以进行聚合。然后冷却。从模具中取出制品。
结果,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44将42.7份甘油、210份甲苯、282.1份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1.4份二月桂酸二丁锡相混合并搅拌1小时以进行反应,同时将反应温度保持在90℃。
反应完成后,浓缩此反应溶液,通过色谱法提纯浓缩液,得到296.8份的无色透明液1,2,3-三[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氨基甲酰氧]丙烷。
向221.9份的此种产物添加184.8份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2.1份的过的氧化苯甲酰,充分混合和去泡而得到一种均匀液料。
将此液料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0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将温度从70℃提高到150℃为时1.5小时以进行聚合。然后,制品被冷却并从模具中取出。结果,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45将按实施例44的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基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3中所示的模具中,在实施例44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46将一种按实施例39的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0所示的模具中,在实施例39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47将一种如在实施例40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模具中,按照实施例40的条件进行聚合以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48将一种如在实施例43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9中所示的模具中,根据实施例43的条件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49将一种如在实施例43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3中所示的模具中,根据实施例43的条件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50将一种如在实施例43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根据实施例43的条件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51将386.6份的4-异丙烯基苯酚、2300份的苯和378.9份的三乙胺相混合,将300份丙烯酰氯滴加到得到的混合物中同时用冰冷却,接着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用柱色谱法纯化产物得到450份的具有以下结构式
的无色液体的酯化合物。将400份这样的酯化合物与4.1份过氧化苯甲酰相混合,然后去泡。
将得到的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中所示的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聚合用的热空气炉中并将温度从60℃提高到160℃为时2小时以进行聚合。然后冷却模具并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淡黄色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52将375份3-异丙烯基苯酚、2500份苯和375份三乙胺相混合,向所得的混合物滴加350份的甲基丙烯酰氯同时用冰冷却历时60分钟。然后通过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使混合物反应,通过柱色谱纯化得到400份具有式
的无色液体的酯化合物。
向400份这种酯化合物添加2.5份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并去泡。生成的液料被灌注到如实施例1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放置在聚合用的热空气炉中,将温度从60℃提高到170℃为时2小时以进行聚合。然后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53将402.0份4-异丙烯基苯酚溶于804.0份的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并回流。向此混合物滴加448.4份2-溴乙醇,在添加完成后在回流和搅拌下加热得到的混合物为时2小时以进行反应。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静置导致分离成二层,分离油层并用热水洗涤。在脱水后,对油层进行过滤和减压蒸馏,得到380.0份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的醚产物。
将此醚产物(380份)与1900份苯和275.7份三乙胺混合,当用冰水冷却时将218.6份丙烯酰氯滴加到此混合物中为6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通过柱色谱提纯产物得到387.6份的具有结构式
的无色液体的酯化合物。
将过氧化苯甲酰(3份)与380.0份的所得的酯化合物相混合,去泡并灌注到如在实施例1中所示的模具中。
将模具放置在聚合用的热空气炉中,将温度从60℃提高到170℃历时2小时以进行聚合。然后冷却模具并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54将182.0份环氧丙烷、348.4份3-异丙烯苯酚、5.2份氢氧化钠和650份乙醇相混合,在回流和搅拌下加热以进行开环反应。
反应完成后,通过提取和结晶对反应进行浓缩和提纯,通过环氧丙烷与3-异丙烯基酚反应,得到421.2份开环产物。
将此开环产物(378.7份)与1800份苯和258.8份三乙胺混合,在用冰冷却的同时,将204.5份的丙烯酰氯滴加到所得的混合物中为时60分钟,接着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反应通过完成后,通过柱色谱提纯产物而得到376.2份的具有下式
的无色液体酯化合物。
将370.0份的这种酯化合物与3.8份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并去泡。将得到的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1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将温度从60℃提高到160℃为时2小时以在聚合用热空气炉中进行聚合。
然后冷却模具并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55向210.0份3-异丙烯基酚添加242.9份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乙酯、140份甲苯和2.1份二月桂酸二丁锡,并在搅拌下加热到50℃以引起反应。
反应完成后,浓缩反应溶液。通过柱色谱法纯化浓缩液,得到394.1份具有以下结构式
的无色液体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
将385.0份的这种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与4.2份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并去泡,所得的液料被灌注到如实施例11中所示的模具中。然后将温度从60℃提高到170℃历时2小时以进行聚合并冷却模具,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淡黄色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56将242.4份实施例53的酯化合物与135.6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3.6份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并去泡。将得到的液料灌注到实施例11的模具中,并在热空气炉中将温度从60℃提高到170℃为时2小时以进行聚合。然后冷却模具并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57将一种如实施例51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根据实施例51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58将一种如实施例52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2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59将一种如实施例53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3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0将一种如实施例54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3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4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1将一种如实施例55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3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5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2将一种如实施例56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3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6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3将一种如实施例51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1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4将一种如实施例52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2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5将一种如实施例53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3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6将一种如实施例51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9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1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7将一种如实施例52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9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2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8将一种如实施例53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9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照实施例53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69将150.2份3-异丙烯基酚、124.4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份二月桂酸二丁锡和112份甲苯混合并在搅拌下反应2小时,同时将反应温度保持在70℃。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溶液浓缩。通过色谱法提纯浓溶液得到250.0份的具有结构式
的无色透明液体单体。
将245.4份的这种单体与176.2份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充分地混合,然后将4.8份的过氧化苯甲酰与所得的混合物混合,接着去泡。
将得到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1中所示的模具中,将温度从70℃提高到170℃为时1.5小时而在聚合用热空气炉中进行聚合。然后冷却模具并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70将240.7份3-异丙烯基酚、4300份水和86.2份氢氧化钠混合而形成溶液。向此溶液添加3500份的己二酰氯(163.5份)的二氯甲烷溶液一边剧烈地搅拌。在添加完毕后,在室温下进行3小时反应并在二氯甲烷条件下回流2小时。用5%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二氯甲烷层,干燥并蒸出二氯甲烷。生成的产物用乙醇再结晶而得到以下结构式
的白色固体形式的单体(251.5份)。
将245.7份的此种单体与131.6份二乙烯基苯充分地混合,然后添加3.5份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并将混合物去泡。
将得到的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1所示的模具中并在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71将210.1份4-异丙烯基酚溶于470份乙醇、78份水和62.7份氢氧化钠组成的液体混合物中,加热并回流。
将266.6份碘代乙烷滴加到上述的液料中而引起在回流条件下的反应为时3小时。
反应完成后,蒸出溶剂并过滤沉淀物。对滤液进行减压蒸馏,得到具有以下结构
的无色透明液体单体(191.3份)。
向此产物(186.5份)添加202.6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充分混合并另外添加2.1份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并去泡。
将得到的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所示的模具中,在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72将一种如实施例69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3所示的模具中,在按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73将一种如实施例70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3所示的模具中,在按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74将一种如实施例71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所示的模具中,在按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75将一种如实施例71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所示的模具中,在按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76将一种如实施例71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9所示的模具中,在按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77将123.3份4-异氰丙烯基酚、460份甲苯、184.9份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与2.8份二月桂酸二丁锡混合,并在搅拌下反应3小时同时将反应液温度保持在100℃。
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浓缩。通过色谱法提纯浓反应液而得到192.3份白色固体[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4-异丙烯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向187.5份此产物添加178.0份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0份过氧化苯甲酰,充分地搅拌的去泡而得到一种均匀液料。
将得到的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1所示的模具中并在聚合用热空气炉中将温度从70℃提高到170℃为时1.5小时而进行聚合。然后,冷却模具并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78重复实施例77的方法除了105.6份的4-异丙烯基酚被用105.6份的3-异丙烯基酚所取代外,得到190.0份的无色液体[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3-异丙烯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向187.5份的所得的液料添加197.0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1.25份过氧化苯甲酰,充分地混合并去泡,得到一种均匀液料。将此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所示的模具中,并在聚合用的热空气炉中将温度从70℃提高到170℃历时1.5小时。然后冷却模具并从模具中取出制品,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
实施例79将98.1份2-(3-异丙烯基苯氧基)乙醇、165份甲苯、110.7份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1.1份二月桂酸二丁锡相混合并搅拌2小时以进行反应,同时将反应液温度保持在80℃。
反应完毕后,浓缩反应液。通过色谱法纯化浓缩液而得到200.0份的无色透明液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2-(3-异丙烯基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酸酯。
向此产物(196.2份)添加182.0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1.2份过氧化苯甲酰,充分地混合和去泡,得到一种均匀液料。
将得到的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1所示的模具中,并在实施例77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0向按照实施例79方法得到的221.6份的N-(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2-(3-异丙烯基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酸酯添加151.9份二乙烯基苯的1.1份过氧化苯甲酰,充分混合并去泡而得到均匀液料。将得到的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1所示的模具并在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1将117.4份的2-(3-异丙烯基苯氧基)-1-甲基乙醇、183.5份甲苯、122.9份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0.66份二月桂酸二丁锡混合并在搅拌下反应2小时,同时使反应液温度保持在80℃。反应完成后,反应液被浓缩并通过色谱法提纯而得到222.0份的无色透明液N-(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苯)[2-(3-异丙烯基苯氧基)-1-甲基乙基]氨基甲酸酯。
向216.5份的此种产物添加163.3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0.99份过氧化苯甲酰,充分地混合和去泡而得到一种均匀液料,将此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1所示的模具中,并在实施例77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2将一种如实施例77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3将一种如实施例78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4将一种如实施例79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3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5将一种如实施例80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3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6将一种如实施例81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3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7将一种如实施例79中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8将一种如实施例80中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89将一种如实施例81中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5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90将一种如实施例79中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9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91将一种如实施例80中所示的含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9所示的模具中,在按照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透明模塑制品。
实施例92向241.4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添加0.24份的二月桂酸二丁锡,将209.0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逐渐添加到混合物中,同时通过加热使温度保持在40℃,由此进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
反应完毕后,通过柱色谱法纯化产物而得到391.9份的具有结构式
的无色液体单体。
向370份的这种产物添加0.4份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然后按照实施例1和方法聚合单体。
实施例93将一种根据实施例7的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所示的聚合用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制品(RMP-1)被用具有丙烯酸类光固化树脂(商品名PHOTOLEC RW101,由Sekisui Fine Chemical K.K.制造)作为互溶保护层(丙烯酸类光固化树脂通过蘸浸法被涂在聚碳酸酯模塑制品表面上,并通过UV固化由此而形成涂层)的聚碳酸酯树脂模压制品所取代。
将如此用单体充填的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与实施例7中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聚合。
实施例94向400份的根据实施例7所示的配方制备的单体添加55.4份的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向得到的混合物添加0.46份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并充分混合,接着去泡。
将得到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93中所示的模具中,然后在实施例7的条件下进行聚合。
实施例95向150份的3-烯丙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和15.3份的乙二醇添加0.08份的二月桂酸二丁锡作为反应催化剂,进行为时1小时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同时使反应温度保持在40℃。
向反应液逐渐添加92.3份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进行时间为2小时形成氨基甲酸乙酯反应同时使反应温度保持在50℃。
此外,将131.3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添加到得到的反应液中并充分混合。向得到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的丙烯酸酯混合物添加0.39份的作为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充分混合,接着去泡。
将生成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93所示的模具中,然后在如实施例7的条件下进行聚合。
实施例96将按实施例95中所示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所示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用具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作为互溶保护层的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3)所取代外,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通过将温度从60℃提高到170℃而进行为时3小时的聚合。
实施例97将按实施例94中所示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所示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具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作为互溶保护层的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3)所取代外,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通过将温度从60℃提高到170℃而进行为时3小时的聚合。
对层压透明塑料,即在实施例1~97中所得到的模塑制品作出各种性能评估。结果被示于表1(见后)中。
实施例98将一种如实施例32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所示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聚氯乙烯树脂模塑制品(RMP-4)所替代外。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根据实施例32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99将一种如实施例32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所示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聚氯乙烯树脂模塑制品(RMP-4)所替代外。模具被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实施例32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0重复实施例40的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聚氯乙烯树脂模塑制品(RMP-4)替代外,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1将一种如实施例53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所示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聚氯乙烯树脂模塑制品(RMP-4)所替代外。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实施例53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2重复实施例5的聚合,除了使用按实施例5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环氧树脂模塑制品(RMP-5)替代外,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3将一种如实施例51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2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实施例51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4将一种如实施例52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2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实施例52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5将一种如实施例69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2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6将一种如实施例70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2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7将一种如实施例77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2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按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而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8重复实施例53的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聚酯树脂模塑制品(RMP-6)替代外,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09重复实施例39的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用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模塑制品(RMP-7)替代外,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0重复实施例39的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聚氨酯树脂模塑制品(RMP-8)替代外,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1重复实施例51的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聚缩醛树脂模塑制品(RMP-9)替代外,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2将一种根据实施例3的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实施例1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不饱和聚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0)替代外。
由此充填单体的模具被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通过将温度从60℃提高到170℃进行为期3小时的聚合,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3将一种如实施例32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实施例1所示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不饱和聚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0)所替代。
模具被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根据实施例32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4将一种如实施例55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0所示的模具中,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被不饱和聚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0)所替代。
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在按实施例55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5将一种如实施例69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12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根据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6将一种如实施例69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12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根据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7将一种如实施例70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12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根据实施例69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8将一种如实施例77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14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根据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19将一种如实施例78中所示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如实施例114中所示的模具中,并在根据实施例77的条件下聚合。得到一种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施例120将一种如实施例7配方制备的含游离基聚合引发剂的单体灌注到聚合用模具的带有厚0.5mm和宽10mm的垫片的两块玻璃板(每块厚5mm,边长为400mm)之间的空间中。
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通过由60℃加热到170℃进行为时3小时的聚合而生产出1mm厚和边长约为380mm的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
进行同样的聚合步骤以再生产出另一模塑制品,结果得到二块模塑制品。
将得到的二片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通过使用被敷到二表面上的环氧树脂粘合剂被粘附到3mm厚和边长380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的二个表面上。
将得到的整体制品放置到热压缸中,在70℃的减压下去泡,然后加压到5kgf/cm2,接着在同样温度下加热2小时。然后冷却制品同时将压力回复到常压,由此得到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21通过使用如实施例120所示的聚合模具,对根据实施例3的单体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
然后,重复实施例120的层压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被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2)替代外,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22通过使用实施例120的聚合用模具聚合实施例25的单体而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然后按照实施例120进行层压而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23通过使用实施例120的聚合模具对实施例39的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然后按照实施例121进行层压而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24通过使用实施例120所示的聚合用模具对实施例53的单体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然后按实施例120所示进行层压,除了环氧树脂粘合剂被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取代和热压缸中的操作条件,即70℃和5kgf/cm2分别被90℃和8kgf/cm2取代外,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25通过使用实施例120聚合用模具对实施例56的单体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
然后,重复实施例124的层压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被聚碳酸酯树脂模塑制品(RMP-2)替代外。结果,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26通过使用实施例120聚合用模具对实施例77的单体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然后重复实施例125的层压方法而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27通过使用如实施例120所示的聚合用模具聚合实施例71的单体而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
重复实施例124的层压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制品被聚氯乙烯树脂模塑制品(RMP-4)取代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被聚氯乙烯树脂粘合剂取代外。结果,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28通过使用实施例120的聚合用模具对实施例80中所示的单体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进行实施例127的聚合方法以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29通过使用如实施例120中所示的模具,对实施例70的单体进行聚合以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
然后重复实施例124的层压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被聚氨酯树脂模塑制品(RMP-8)取代外,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30通过使用如实施例120中所示的聚合用模具对实施例32的单体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重复实施例120层压方法除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模塑制品被不饱和聚酯树脂模塑制品(RMP-10)取代外,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实施例131通过使用如实施例120中所示的聚合用模具对实施例44的单体进行聚合,得到一种高硬度透明树脂模塑制品。重复实施例130的层压方法得到一种层压透明塑料。

表 1(续)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19 20 21 22外观 ○ ○ ○ ○总可见光透射率% 89 89 88 89铅笔硬度 7H 7H 9H 9H维克尔斯硬度(Kgf/mm2) 31.5 32.4 35.9 36.1洛克威尔M制硬度 110 120 125 127耐冲击性(kgf cm/cm2) - - - -弹性弯曲模量(Kgf/mm2) - - - -耐热性 ○ ○ ○ ○耐化学性 ○ ○ ○ ○加工性 ○ ○ ○ ○
表 1(续)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29 30 31 32 33外观 ○ ○ ○ ○ ○总可见光透射率% 91 91 91 89 89铅笔硬度 6H 5H 6H 7H 7H维克尔斯硬度(Kgf/mm2) 30.0 28.9 29.7 31.9 31.4洛克威尔M制硬度 119 116 118 120 120耐冲击性 7.7(kgf cm/cm2) - - - 带切口 -弹性弯曲模量(Kgf/mm2) - - - 354 -耐热性 ○ ○ ○ ○ ○耐化学性 ○ ○ ○ ○ ○加工性 ○ ○ ○ ○ ○
表 1(续)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34 35 36 37外观 ○ ○ ○ ○总可见光透射率% 89 89 89 89铅笔硬度 5H 5H 5H 6H维克尔斯硬度(Kgf/mm2) 28.7 27.6 28.0 29.8洛克威尔M制硬度 116 115 115 118耐冲击性 7.3 7.9 8.2(kgf cm/cm2) 带切口带切口带切口 11.3弹性弯曲模量(Kgf/mm2) 354 352 353 401耐热性 ○ ○ ○ ○耐化学性 ○ ○ ○ ○加工性 ○ ○ ○ ○
表 1(续)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50 51 52外观 ○ ○ ○总可见光透射率% 89 91 91铅笔硬度 5H 5H 9H维克尔斯硬度(Kgf/mm2) 29.7 30.4 36.5洛克威尔M制硬度 117 119 124耐冲击性 7.6(kgf cm/cm2) 带切口 12.2 10.4弹性弯曲模量(Kgf/mm2) 351 400 410耐热性 ○ ○ ○耐化学性 ○ ○ ○加工性 ○ ○ ○
表 1(续)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84 85 86 87外观 ○ ○ ○ ○总可见光透射率% 89 89 89 89铅笔硬度 9H 5H 5H 9H维克尔斯硬度(Kgf/mm2) 36.7 28.2 27.9 35.9洛克威尔M制硬度 124 116 116 123耐冲击性 6.9(kgf cm/cm2) - - - 带切口弹性弯曲模量(Kgf/mm2) - - - 353耐热性 ○ ○ ○ ○耐化学性 ○ ○ ○ ○加工性 ○ ○ ○ ○
表 1(续)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88 89 90 91 92外观 ○ ○ ○ ○ ○总可见光透射率% 89 89 89 89 89铅笔硬度 5H 5H 9H 5H 5H维克尔斯硬度(Kgf/mm2) 29.2 29.0 36.6 28.7 28.5洛克威尔M制硬度 117 117 124 116 116耐冲击性 6.9 7.2(kgf cm/cm2) 带切口带切口 - - 9.9弹性弯曲模量(Kgf/mm2) 351 354 - - 389耐热性 ○ ○ ○ ○ ○耐化学性 ○ ○ ○ ○ ○加工性 ○ ○ ○ ○ ○
表 1(续)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 实施例93 94 95 96 97外观 ○ ○ ○ ○ ○总可见光透射率% 90 90 90 90 90铅笔硬度 9H 6H 9H 9H 6H维克尔斯硬度(Kgf/mm2) 35.3 29.6 35.6 34.7 29.9洛克威尔M制硬度 126 118 127 125 120耐冲击性 7.9 8.6 8.2 8.4 8.1(kgf cm/cm2) 带切口带切口带切口带切口带切口弹性弯曲模量(Kgf/mm2) 357 359 363 368 362耐热性 ○ ○ ○ ○ ○耐化学性 ○ ○ ○ ○ ○加工性 ○ ○ ○ ○ ○
比较例1向400份的二甘醇二烯丙基碳酸酯添加1.2份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并去泡。将所得的液料灌注到如实施例1所示的聚合用模具中。
将模具放置在聚合用热空气炉中,通过将温度从50℃提高到170℃进行为时3小时的聚合,而当温度达到约70℃时发生剧烈的聚合,从玻璃模具中取出聚合物,聚合物成为黄色。
当聚合是通过将温度从50℃提高到170℃历时为8小时而进行时,聚合过程中得到不能脱模的树脂板。
然而,得到的树脂板之铅笔硬度为4H、耐冲击性为2.0kgfcm/cm2和弹性弯曲模量为252kgf/mm2。
比较例2向1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添加112.8份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然后添加0.06份二月桂酸二丁锡。然后将所得的混合物加热到60℃,同时将156.6份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逐渐添加到混合物中,得到一种粘稠的氨基甲酸乙酯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物,它在红外吸收谱中显示基本上没有异氰酸酯基的吸附。
向所得的混合物添加3.6份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去泡并灌注到如实施例11所示的聚合用模具中。
将模具放置在热空气炉中,并将它的温度从45℃提高到160℃为时3小时,但是在约65℃时出现剧烈聚合,从玻璃模具中取出聚合物制品。
比较例3重复实施例25的聚合方法,除了未添加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外,得到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透明树脂板。然而其铅笔硬度为5H,耐冲击强度为6.1kgf cm/cm2。
比较例4向一种如实施例2中配方制备的单体添加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以进行通过将温度从60℃提高到170℃的为时3小时的聚合反应,得到一种透明树脂板。
此板的铅笔硬度为7H,但耐冲击强度为1.6kgf cm/cm2和弹性弯曲模量为410kgf/mm2。
比较例5重复实施例15的方法,除了未使用作为互溶保护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外。在进行预定的从60℃到170℃为时3小时的热聚合期间,聚碳酸酯树脂层与按如实施例15单体制备的树脂层之间的界面在约100℃时变成不透明。
实施例132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反应将0.1份二月桂酸二丁锡添加到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中,并将得到的混合物加热到40℃(内部温度)同时逐渐向其添加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
反应完成后,通过柱色谱纯化产物而得到163.3份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作为C21H29NO5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7.03 7.54 3.92计算值(%) 67.18 7.78 3.73
实施例133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取代外,得一种无色液体单体(165.4份),其结构式为
作为C21H29NO5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7.26 7.81 3.92计算值(%) 67.18 7.78 3.73
实施例134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甲酯被80.1份的二甘醇单丙烯酸酯取代外,得到153.6份的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作为C20H27NO5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6.51 7.74 3.87计算值(%) 66.46 7.53 3.88
实施例135重复实施例134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取代外,得到152.9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作为C20H27NO5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6.48 7.65 3.97计算值(%) 66.46 7.53 3.88
实施例136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101.1份的二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取代外,得到173.5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作为C23H33NO5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8.63 8.13 3.68计算值(%) 68.46 8.24 3.47
实施例137重复实施例136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取代外,得到171.9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作为C23H33NO5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8.54 8.28 3.63计算值(%) 68.46 8.24 3.47
实施例138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94.1份的二丙二醇单丙烯酸酯取代外,得到177.2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作为C22H31NO5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7.92 8.16 3.53计算值(%): 67.84 8.02 3.60
实施例139重复实施例138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取代外,得到168.2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作为C22H31NO5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7.61 8.15 3.89计算值(%): 67.84 8.02 3.60
实施例140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143.0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其结构式为
式中n为3~6,n的平均值为4.54)所取代外,得到209.5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3-6,n的平均值=4.54)作为C26.08H39.16NO7.54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4.20 8.27 2.95计算值(%): 64.27 8.10 2.87
实施例141重复实施例140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取代外,得到205.9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3~6,n的平均值为4.54)作为C26.08H39.16NO7.54的分析结果为C H N实测值(%): 64.51 8.03 2.65计算值(%): 64.27 8.10 2.87
实施例142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210.9份的聚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其结构式为
式中n=7~10,n的平均值为7.62)所替代外,得到288.1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为7.62)作为C32.24H51.48NO10.62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2.08 8.43 2.47计算值(%): 62.15 8.33 2.25
实施例143重复实施例142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所取代外,得到285.9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7.62)作为C32.24H51.48NO10.62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1.98 8.52 2.49计算值(%): 62.15 8.33 2.25
实施例144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137.1份的二甘醇单丙烯酸酯
(n=3-6,n的平均值=4.59)所取代。
得到208.6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3-6,n的平均值=4.59)作为C25.18H37.36NO7.59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3.85 7.73 3.04计算值(%): 63.60 7.92 2.95
实施例145重复实施例144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所取代外,得到210.6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3-6,n的平均值=4.59)作为C25.18H37.36NO7.59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3.87 7.78 2.76计算值(%): 63.60 7.92 2.95NMR(δ/CDCl3)
实施例146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204.5份的二甘醇单丙烯酸酯(其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为7.65)所取代外,得到282.9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7.65)作为C31.30H49.60NO10.63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1.68 8.37 2.16计算值(%): 61.63 8.20 2.30
实施例147重复实施例146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取代外,得到285.2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7.65)作为C31.30H49.60NO10.63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1.75 8.39 2.47计算值(%): 61.63 8.20 2.30
实施例148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177.5份的具有以下结构式,
(n=3~6,n的平均值为4.63)的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所取代。
得到259.7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3-6,n的平均值为4.63)作为C30.89H48.87NO7.63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6.47 8.91 2.67计算值(%): 66.69 8.85 2.52
实施例149重复实施例148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所取代,得到253.9份的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3-6,n的平均值为4.63)作为C30.89H48.87NO7.63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6.75 8.94 2.38计算值(%): 66.69 8.85 2.52
实施例150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 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263.7份的具有以下结构式
(n=7-10,n的平均值为7.60)的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所取代。
得到330.8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为7.60)作为C39.80H66.60NO10.60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5.78 9.08 1.96计算值(%): 65.60 9.21 1.92
实施例151重复实施例150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所取代外,得到327.6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为7.60)作为C39.80H66.60NO10.60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5.47 9.35 2.09计算值(%): 65.60 9.21 1.92
实施例152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172.8份的具有结构式
(n=3-6,n的平均值为4.71)的聚丙二醇单丙烯酸酯所取代外,得到239.4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3-6,n的平均值为4.71)作为C30.13H47.26NO7.71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6.32 8.75 2.43计算值(%): 66.17 8.71 2.56
实施例153重复实施例152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的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所取代外,得到246.5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3-6,n的平均值为4.71)作为C30.13H47.26NO7.71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6.37 8.65 2.69计算值(%): 66.17 8.71 2.56
实施例154重复实施例132的方法,除了87.1份的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被258.5份的具有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为7.66)的聚丙二醇单丙烯酸酯所取代,得到333.2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为7.66)作为C38.98H64.96NO10.66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5.35 9.16 1.98计算值(%): 65.19 9.12 1.95
实施例155重复实施例154的方法,除了100.6份的3-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被100.6份4-异丙烯基-α,α-二甲苄基异氰酸酯所取代外,得到327.9份的一种无色液体单体,其结构式为
(n=7-10,n的平均值为7.66)作为C38.98H64.96NO10.66的分析结果C H N实测值(%): 65.02 9.35 2.07计算值(%): 65.19 9.12 1.95NMR(δ/CDCl3)
权利要求
1.一种层压透明塑料,它包含一种总可见光透射率至少为85%的透明树脂料和一层至少为0.2mm厚、具有铅笔硬度至少为4H、洛氏M制硬度至少为100和总可见光透射率至少为85%、覆盖在透明树脂料表面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此层压透明塑料具有至少为350kgf/mm2的弹性弯曲模量。
2.权利要求1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透明树脂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酯、聚缩醛、聚砜、聚醚砜、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树脂、以及乙酰基纤维素树脂。
3.权利要求1的层压透明塑料,它是通过在铸塑聚合模中放置透明树脂料,将用于高硬度透明树脂的单体灌注到模具中的未占用空间,以及使单体聚合而制成的。
4.权利要求3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透明树脂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缩醛、聚砜、聚醚砜、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树脂、以及乙酰基纤维素树脂。
5.权利要求4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透明树脂料的表面上具有互溶保护层。
6.权利要求5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互溶保护层是由一种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硅氧烷型热固性树脂、丙烯酸类热固性树脂、丙烯酸类光固化树脂的树脂组成的。
7.权利要求1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透明树脂料和高硬度透明树脂层是彼此粘附的。
8.权利要求7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透明树脂料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酯、聚缩醛、聚砜、聚醚砜、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树脂、以及乙酰基纤维素树脂。
9.权利要求8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所用的粘合剂是一种选自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类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聚(乙酸乙烯酯)类树脂、以及聚(氯乙烯)组成的组中的粘合剂。
10.如权利要求2、4、6和9的任一项权利要求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覆盖透明树脂料的高硬度树脂是一种具有至少一种选自下式(1)和下式(2)
式中X是氧或硫
的结构单元的树脂。
11.如权利要求10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高硬度透明树脂选自(ⅰ)树脂-a该树脂是通过聚合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下式(3)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表示的官能基和一种选自式(4)
式中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的官能基和一个式(5)
表示的官能基的单体(A)而制备的,(ⅱ)树脂-b该树脂是通过使上述的单体(A)和具有至少一个选自
的官能基、并且官能基的数目m为1~6的一个整数的单体(B)共聚合而制得的,(ⅲ)树脂-c该树脂是通过以上的单体(A)与在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二个-SH基的单体(C)的共聚合而制得的,(ⅳ)树脂-d该树脂是通过上述的单体(A)、单体(B)和单体(C)的共聚合而制得的,(ⅴ)树脂-e该树脂是通过以上的单体(B)与式(6)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2选自由具有或不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由卤原子、氧原子、脂环、杂环和芳环组成的组中的成员的饱和脂基、脂环基和杂环基组成的组;n为1~4的整数,当n=1时X为氧或硫,当n≥2时,X1均为氧或均为硫,一个或二个X1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X为硫其他的X或X1为氧,由此(n+m)至少是3的整数的单体(D)的共聚合而制得的,(ⅵ)树脂-f该树脂是由以上的单体(C)与以上的单体(D)和单体(B)的混合物的共聚合,使之(n+m)至少是3的整数而制得的,(ⅶ)树脂-g该树脂是由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式(7)
的官能基和一个选自由式(8),
式中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的官能基和一个上式(5)的官能基的单体(E)聚合而制得的,(ⅷ)树脂-h该树脂是由上述的单体(E)和单体(B)共聚合而制得的,(ⅸ)树脂-i该树脂是由以上的单体(B)与式(9)
式中R3选自由饱和脂基、脂环基,以及具有至少一个脂环基、杂环基、芳环和杂原子的脂基组成的组,此处的每一个基可具有一个选自-C(=O)-NH-、-C(=S)-NH-、-C(=O)-O-和-C(=O)-的官能基,此处每一式的左边键连接到异丙烯基苯氧基,和-C(=O)-,n为1~4的一个整数,(n+m)至少是3的一个整数的单体(F)共聚合而制得的,(x)树脂-j该树脂是由上述的单体(B)与式(10)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4选自具有或不具有氧原子、脂环、杂环或芳环的脂基,和脂环基;l为零或1,i和j为1或更大的整数,当l为零时,i=j=l,当l为1时,(i+j)为4或小于4,当j为1时,X为氧或硫,当j≥2时,X1均为氧或硫,一个X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X为硫而其他的X或X1为氧的单体(G)共聚合而制得的。
12.权利要求4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透明树脂料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料和聚碳酸酯树脂料组成的组,覆盖透明树脂料表面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选自由树脂-a、树脂-b和树脂-d组成的组,树脂-a是由聚合在分子中具有下式(3)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的官能基和一种选自由式(4)
式中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的官能基和一个式(5)
的官能基的单体(A)而制备的,树脂-b是由上述的单体(A)与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由
组成的组的官能基,并且官能基的数目n为1~6的一个整数的单体(B)共聚合而制备的,树脂-d是由上述的单体(A)、上述的单体(B)和分子中具有至少二个-SH基的单体(C)共聚合而制备的。
13.权利要求5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的透明树脂料是在其表面上具有作为互溶保护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或丙烯酸类光固化树脂层的聚碳酸酯树脂料,而覆盖在透明树脂料表面的高硬度透明树脂选自由树脂-a树脂-b和树脂-d组成的组,树脂-a是由分子具有一个式(3)
式中的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的官能基和一类选自由式(4)
式中的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的官能基和式(5)
的官能基组成的组中的官能基的单体A聚合而制得的,树脂-b是由以上的单体(A)和分中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由
组成的组中,m为1~6的一个整数的单体(B)共聚合而制备的,树脂-d是由以上的单体(A)、以上的单体(B)和在分子中具有至少二个-SH基的单体(C)共聚合而制得的。
14.权利要求10的层压透明塑料,其中覆盖透明树脂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是由具有一种选自以下结构单元-1至结构单元-5的结构单元的树脂组成的,结构单元-1至少一种选自式(11)和(12)的结构单元,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结构单元-2至少一种选自式(13)和(14)的结构单元,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2选自由具有或不具有至少一个选自由卤原子、氧原子、脂环、杂环和芳环组成的组中的成员的饱和脂基,脂环基和芳环基组成的组,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Y选自由
组成的组n为1~4的一个整数,m为1~6的一个整数,(n+m)为一个至少是3的整数,当n=1时,X为氧或硫,当n≥2时,X1均为氧或均为硫、一个或二个X1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X为硫而其他的X或X1均为氧;结构单元-3至少一种选自式(15)和(16)的结构单元,
式中R1选自氢或甲基;结构单元-4至少一种选自式(17)和式(18)的结构单元,
式中R3选自饱和的脂基,脂环基,具有至少一个脂环基、杂芳基、芳环和杂原子的脂基,此处的每个基具有一个选自-C(=O)-NH-、-C(S=)-NH-、-C(=O)-O-和-C(=O)的官能基,此处各式中的每一式的左侧键连接到异丙烯基苯氧基,和-C(=O)-上,R1选自氢或甲基,
组成的组n为1~4的一个整数,m为一个1~6的整数,而(n+m)为一个至少是3的整数;结构单元-5任何一种选自至少一种式(19)和(20),至少一种式(21)和(22),和至少一种式(19)和(20)与至少一种式(21)和(22)的组合的结构单元,
式中X选自由氧和硫组成的组,R4选自具有或不具有氧原子、脂环、杂环或芳环的脂基,和脂环基所组成的组,R1选自由氢和甲基组成的组,l为零或1,i和j为l或大于1的整数,当l为零时,i=j=l,当l为1时,(i+j)为4或小于4,当j为1时,X为氧或硫,当j≥2时,X1均为氧或均为硫,一个X为氧而其他的X或X1为硫,或一个X为硫而其他的X或X1为氧。
15.一种由权利要求1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16.一种由权利要求2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17.一种由权利要求3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18.一种由权利要求4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19.一种由权利要求5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0.一种由权利要求6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1.一种由权利要求7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2.一种由权利要求8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3.一种由权利要求9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4.一种由权利要求10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5.一种由权利要求11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6.一种由权利要求12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7.一种由权利要求13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8.一种由权利要求14的层压透明塑料组成的玻璃窗用材料。
29.一种式(23)的可聚合的单体,
式中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并选自由氢和甲基所组成的组,K为2~10的一个整数,芳环上的异丙烯基取代基位于对位或间位。
全文摘要
一种层压透明塑料,它由一种具有总可见光透射率至少为85%的透明树脂料和一种覆盖在透明树脂料表面、厚度至少为0.2mm和铅笔硬度至少为4H、洛氏M制硬度至少为100、总可见光透射率至少为85%的高硬度透明树脂层组成。此层压透明塑料具有至少为350kgf/mm一种可聚合的单体,见其结构式,式中R
文档编号C08F212/34GK1075151SQ9310170
公开日1993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13日
发明者川崎登, 笹川胜好, 铃木顺行, 藤井谦一 申请人:三井东压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