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增肥效果的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_4

文档序号:8454017阅读:来源:国知局
MCCNO. 3. 5933、解木聚糖梭菌(Clostridium x5danol}rticum)DSMNo. 6555、枯草芽胞杆菌炬acillussubtilis)ACCCNo. 03189、圆褐固 氮菌-1和圆褐固氮菌-2的菌落形成单位(c化)数目比为1:1:1:1. 5:1. 5:2:2。
[0062] 实施例2、不同菌剂对玉米枯杆和油菜枯杆的腐解及±壤增肥效果
[0063] 田间试验在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农科院实验基地进行,玉米枯杆的腐解及±壤增肥 效果实验和油菜枯杆的腐解及±壤增肥效果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法相同,均如下:实验采用 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随机设置4个处理区,分别为对照处理区、菌剂 A处理区、菌剂B处理区和菌剂C处理区。每个处理区的面积均为0. 5亩。
[0064] 本实施例中,枯杆的总分解率=(处理前枯杆质量-处理后枯杆质量)/处理前枯 杆质量X100%。实验重复=次,取平均值。
[00化]本实施例中,检测±壤中的氮素含量具体操作方法参考农业部制订的标准参考农 业部标准《±壤检测第24部分;±壤全氮的测定自动定氮仪法》(NY/T1121. 24-2012)。实 验重复=次,取平均值。
[0066] 本实施例中,田间实验±壤湿度为16% -18%,气温为20-30°C。
[0067] 1、不同菌剂对玉米枯杆的腐解及±壤增肥效果实验
[0068] 1. 1、对照处理区
[0069] 将玉米枯杆粉碎至粒径为2-5畑1后不加菌剂,轻翻使枯杆位于距地表0-15畑1的± 壤层,1个月后种植玉米成单19号(购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玉米种植前,W 钟肥和磯肥对±壤进行处理,亩用钟肥(WK20计)10kg和磯肥(WP2〇5计)5kg。玉米种 植后第20天测定玉米枯杆的总分解率,玉米种植后第30天测定±壤的氮素含量,玉米成熟 后测定玉米的亩产量。
[0070] 1.2、菌剂A处理区
[0071] 将玉米枯杆粉碎至粒径为2-5cm后按每亩菌剂A20Kg均匀撒入,将其轻翻使枯杆 位于距地表〇-15cm的±壤层,1个月后种植玉米成单19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产品),玉米种植前,W钟肥和磯肥对±壤进行处理,亩用钟肥(WK20计)10kg和磯肥(W P2〇e计)5kg。玉米种植后第20天测定玉米枯杆的总分解率,玉米种植后第30天测定±壤 的氮素含量,玉米成熟后测定玉米的亩产量。
[0072] 1. 3、菌剂B处理区
[0073] 除将1. 2中的菌剂A替换为菌剂B,其它步骤均相同。
[0074] 1. 4、菌剂C处理区
[0075] 除将1. 2中的菌剂A替换为菌剂C,其它步骤均相同。
[0076] 除1. 1中±壤中不施菌剂、1. 2-1. 4中穴施菌剂的种类不同外,各处理的其它操作 均相同。
[0077] 分别计算上述4个处理中±壤的氮素含量和玉米产量。W未腐熟玉米枯杆为对 照,分别计算4个处理中玉米枯杆的总分解率。实验结果见表1。
[007引结果表明,施用实施例1制备的菌剂C后玉米枯杆的总分解率达62. 1%,为对照处 理区玉米枯杆的总分解率的1. 91倍;与对照处理区相比,施用实施例1制备的菌剂C的± 壤氮素增加率达53. 3%,玉米产量增加率25. 1%,表明菌剂C既能显著增加玉米枯杆在大 田中的分解率,又能增加±壤氮素含量,增加作物产量。
[0079] 表1.不同菌剂对玉米枯杆的腐解及±壤增肥效果
[0080]
【主权项】
1. 菌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由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鲜绿青霉、解木聚糖梭菌、枯草芽胞杆 菌和圆褐固氮菌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齐I」,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曲霉为黑曲霉ZM-8(Aspergillus nigerZM_8)CCTCCNO:M209125、所述拟康氏木霉为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CGMCCNO. 3. 6608、所述鲜绿青霉为鲜绿青霉(Penicillium visidicatum)CGMCCNO. 3. 5933、所述解木聚糖梭菌为解木聚糖梭菌(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DSMNo. 6555、所述枯草芽胞杆菌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 ACCCNo. 03189、所述圆褐固氣菌为圆褐固氣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CGMCC NO. 1. 2391 和圆褐固氣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CGMCCNO. 1. 014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中,所述黑 曲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圆褐 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CGMCCNO. 1.2391 和所述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CGMCCNO.L0142 的菌落形成单位数目比为(2-3) : (2-3) : (2-3) : (3-4) : (3-4 ):(3-4):(3-4)〇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中,所述 黑曲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圆褐 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CGMCCNO. 1.2391 和所述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CGMCCNO.L0142 的菌落形成单位数目比为 1:1:1:1. 5:1. 5:2:2。
5. 制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的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黑 曲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圆褐 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CGMCCNO. 1.2391 和所述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CGMCCNO. 1. 0142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比例混合,得到所述菌剂的活性成 分,将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与菌剂载体混合,得到所述菌剂。
6. 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在提高农作物秸杆分解率和/或增加土壤肥力和/或 提高农作物产量中的应用。
7. 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在制备提高农作物秸杆分解率和/或增加土壤肥力和 /或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产品中的应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微生物肥料。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肥料为复合微生物肥料 和/或生物有机肥。
10. 如下任一方法a、b或c: a、 提高土壤中秸杆分解率的方法,包括向土壤中施入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 提高土壤中秸杆分解率;所述土壤为秸杆还田的土壤; b、 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包括向土壤中施入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增加土壤 肥力; c、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包括向土壤中施入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增肥效果的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秸秆腐解菌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由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鲜绿青霉、解木聚糖梭菌、枯草芽胞杆菌和圆褐固氮菌组成。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秸秆腐熟菌剂对玉米秸秆和油菜秸秆有快速分解效果,可使玉米秸秆的总分解率达62.1%,可使油菜秸秆的总分解率达58.1%;本发明提供的秸秆腐熟菌剂还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土壤中,可使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率为53.3%,在油菜秸秆还田的土壤中,可使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率为46.7%。本发明提供的秸秆腐熟菌剂对农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可使玉米增产为25.1%,可使水稻增产18.7%。CCTCC NO:M20912520090610
【IPC分类】C12R1-685, C12R1-885, C12N1-20, C12N1-14, C05F11-08, C12R1-01, C12R1-80, C12R1-125, C12R1-065
【公开号】CN104774772
【申请号】CN201510182426
【发明人】江滔, 唐琼, 马旭光
【申请人】乐山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