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包油乳液脱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16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包油乳液脱漆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漆剂,主要涉及一种绿色环保的水包油乳液型 脱漆剂。
背景技术
漆膜经过长期曝露,会出现老化、龟裂、起皮及脱落等现象,导 致漆膜失去保护作用。常用脱漆剂来脱除旧漆以便于涂装新漆。但是 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的脱漆剂多是用挥发性强且对臭氧层有害的氯代 物来脱漆,效果虽好但对操作者和环境都有很大危害。还有些脱漆剂
要用到强酸或者强碱,如NaOH,浓硫酸,氨水等,对基材,操作者 以及环境都有很大危害。或者也有些环境相容性稍好的脱漆剂,但是 需要蒸煮加热等等,给大规模的室外工作环境中的应用提高了操作难度。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各种化工产品有很 多关于环境相容性的要求,如化工产品的挥发性已有国标限制。因此 很多学者致力于研发中性,环保,对金属表面无腐蚀的高效脱漆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脱漆剂毒性大、使用时需要加热等缺 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具有毒性低、常温使用、不损伤基材不影响二次涂装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包油乳液脱漆剂,组分为,以重量百
分比计
2% ~20%的亲核单体, 20% ~60%的大分子溶剂, 3% ~ 10%的Y-丁内酯, 3o/0 ~15°/。的烷基二醇丁醚,
0. 5% ~3%的表面活性剂,其中按质量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2: 3至3: 2之间,
2% ~ 5 %的增稠剂,
1. 5%~4%的緩蚀剂, 余量为水。
所述的亲核单体为双氧水、乙酸乙酯、丙酮、二曱亚砜、碳酸酯 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碳酸酯类是指丙烯碳酸酯或者碳酸二 曱酯。所迷的大分子溶剂为苯甲醇、苯曱醚、N-甲基吡咯烷酮、异 佛尔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烷基二醇丁醚是指乙二 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苯基聚氧 乙烯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 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 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几 种。所述的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羧曱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聚丙 烯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緩蚀剂为咪唑、环烷酸咪唑啉或者苯并三唑中的任意一种。
脱漆剂配方的核心是合适溶剂的选择。经过大量的探索实验我们
发现一般酮和酯可以溶解醇酸树脂和聚氨脂;再用水溶性的增稠剂以 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得到稳定的水包 油乳液。对于脱漆过程,起作用的更多的是在于水基组分,而油基组 分更有利于溶胀漆膜,把二者混合成乳液状态可使脱漆剂与漆膜之间 的作用更为均勻;同时由于是水包油乳液,作用完毕后不会在基材表 面留下油膜,易于涂装新漆。
水基组分是指能与水互溶或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組分,油基组分 是指在水中溶解度^艮小甚至不溶的组分。本发明的水包油乳液脱漆剂 的配制方法,是先将水基组分溶于水制成水溶液A,油基组分混合成 混合物B ,然后将混合物B加入溶液A中混合均勻,最后再加入增稠 剂和緩蚀剂。这个配制顺序很重要,因为A中全部是水性基体,使B 緩慢加入A中以保证得到的混合物为水包油乳液。另外增稠剂和H蚀 剂咪唑的加入顺序也是为了混合物的稳定存在,增稠剂的加入顺序对 混合物能否形成稳定乳液有很大影响,过早加入增稠剂将纟艮难使混合 物中的各种大小的分子均勻分布;緩蚀剂咪唑有破乳作用,加入顺序 放在最后乳液已经稳定时。
以下通过各组分的详细说明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苯甲醇,碳酸酯类,吡咯烷酮以及小分子酯和酮类是参考漆膜的 表面极性,聚合物分子接触角以及各溶剂分子偶极距的数据所选择出 的,并摒除挥发性强和毒性强的溶剂。其中小分子溶剂是为了能尽快渗透入聚合物漆膜中,而大分子溶剂如苯曱醇,异佛尔酮则为了能溶 胀漆膜。大分子溶剂和小分子溶剂都能在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的作用
下稳定存在于脱漆剂乳液中。Y -丁内酯可以辅助大分子溶剂溶解漆 膜,而烷基二醇丁醚为油漆、树脂的溶剂。为使水基组分和油基组分 能共同稳定存在于以混合物中,需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当然,因 为所选用的溶剂的极性及HLB值的影响,本发明中是选用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辛基 苯基聚氧乙烯瞇,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 酐单油酸酯,在这几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视情况选一种或几种;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t酸钠,油酸钾, 在这几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视情况选一种或几种;非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2: 3到3: 2之间,视混合溶剂的 变化作出调整;表面活性剂的总用量不超过3% ,这里的上限是一个 实用上限,因为增加表面活性剂对脱漆效率影响很小,而较低的用量 会使脱漆剂混合物很不稳定,小分子溶剂会快速挥发,脱漆效率就大 打折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发明的脱漆剂的PH值在5. 5~7. 5,不含毒性大、挥发性强 的物质,性质温和。
2. 本发明可脱除聚氨酯漆,醇酸树脂漆,油漆以及各种清漆, 磁漆,天然漆等,特别是聚氨酯漆和醇酸树脂漆,效果突出。3. 为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可用水沖除漆膜,对基材无损伤,达到 环保脱漆目的,而且不会留下油膜,不影响二次涂装。
4. 本发明的脱漆剂在室温下使用,免除了加热装置,使操作过程 更简便宜行。
5. 本发明的脱漆剂中不使用酸或者碱,对金属基材腐蚀性很小, 不会损伤涂装表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来进一步解释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但逸些 实例实施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有很多不同的实施方 式,并不只限于本说明书中所述内容。
本发明中双氧水、乙酸乙酯分析纯,南京宁试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生产;丙酮分析纯,上海殷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曱亚砜分 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丙烯碳酸酯、碳酸二曱酯、N-曱基吡 咯烷酮、Y-丁内酯、油酸钾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P艮^^司; 异佛尔酮、曱基纤维素近分,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苯曱醇、 苯曱醚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乙二醇丁醚化学纯, 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二乙二醇丁醚、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化学 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中国医药集团上海试剂7>司;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化学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羧曱 基纤维素钠近分,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咪唑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环烷酸咪唑啉化学纯,淄博高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苯并三唑分 析纯,上海实意化学试剂有P艮^^司。
一种水包油乳液脱漆剂,组分为,以重量百分比计
2% ~20%的亲核单体,
20% ~60%的大分子溶剂,
3% ~10%的Y-丁内酯, 3% ~ 15%的烷基二醇丁醚,
0.5% ~3%的表面活性剂,其中按质量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2: 3至3: 2之间, 2% ~ 5 %的增稠剂, 1.5°/。~4%的緩蚀剂, 余量为水。
所述的亲核单体为双氧水、乙酸乙酯、丙酮、二曱亚^f风、^碳酸酯 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复配,用量可以为2~20%中的任意数值,如 2%、 13%、 20%。所述的碳酸酯类是指丙烯碳酸酯或者石友酸二曱酯。 所述的大分子溶剂为苯曱醇、苯曱醚、N-曱基吡咯烷酮、异佛尔酮 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用量为20~60%中的任意数值,如 20%、 41%、 60%。所述的烷基二醇丁醚是指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 丁醚,用量为3~15%中的任意数值,如3%、 8%、 15%。所述的非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 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肝单油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t酸钠、十二烷基疏 酸钠、油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离
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0. 5~3%中的4壬意#1值,如0.5%、 1.3 %、 3%,而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 2: 3~3: 2之间的任意数值。所述的增稠剂为曱基纤维素、羧甲基 纤维素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用量为2~5% 间的任意数值,如2%、 3%、 5%。所述的緩蚀剂为咪唑、环烷酸咪 唑啉或者苯并三唑中的任意一种,用量为1. 5~4%之间的任意数值, 如l. 5%、 2.6%、 4%。
实施例1
AN-曱基吡咯烷酮 10g
Y—丁内酯 5g
乙二醇丁醚 9g
异佛 尔酮 10g
丙酮 5g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0. 8g
十二烷基^Tu酸钠 lg
水 25g 将A中所述试剂混合,搅拌
B苯曱醇 20g
苯甲醚 10g将B试剂混合均匀,再将B l爰'f曼加入A中,再加入咪唑2g,搅 拌使之均匀的同时緩慢加入2. 2g曱基纤维素,得脱漆剂。
脱漆试验将脱漆剂刷涂于聚氨酯试件,醇酸磁漆试件以及丙烯 酸漆试件表面,四个小时后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膜用 水即可冲除。观察试件表面无腐蚀现象。
实施例2
A N-曱基吡咯烷酮
Y—丁内酯 乙二醇丁醚
8g 4g 6g
乙酸乙酯 5g
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1 g
十二烷基笨磺酸钠 lg
双氧水 5g
水 25g 将A中所述试剂混合,搅拌 B苯甲醇 30g
苯曱醚 5g
二曱亚砜 5g
B中试剂混合均勻后再緩慢加入A中,搅拌使之均勻,加入苯并 三唑3g,在不断搅拌的同时加入羧曱基纤维素钠2g,得脱漆剂。
脱漆试验将脱漆剂喷涂于聚氨酯漆试件,丙烯酸漆和聚氨酯试件表面,五个小时后聚氨酯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膜用 水即可沖除。观察试件表面无腐蚀现象。实施例3AN-曱基吡咯烷酮 20gY—丁内酯 4g丙酉同 5g二曱亚砜 5g二乙二醇丁醚 10g聚氧乙烯山梨醇肝单油酸酯0. 9g油酸钾 lg水 20g 将A中所述试剂混合,搅拌 B苯甲醇 20g苯曱醚 8gB中试剂混合均匀再緩慢加入A中,加入苯并三唑3g搅拌使之 均匀,再加入曱基纤维素2g、聚乙烯醇l.lg,得膏状体脱漆剂。脱漆试验将脱漆剂刷涂于聚氨酯漆试件,醇酸磁漆试件和丙烯 酸试件表面,四个小时后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膜用水 即可冲除。观察试件表面无腐蚀现象。实施例4AN-甲基吡咯烷酮 28gY—丁内酯 7g乙二醇丁醚 5g乙酸乙酯 4g双氧水 4g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0. 8g十二烷基錄u酸钠 lg水 20g 将A中所述试剂混合,搅拌B苯甲醇 15g苯甲醚 5g碳酸二甲酯 4gB中试剂混合均勻再緩慢加入A中,加入苯并三唑2. 5g、搅拌使 之均匀,再加入聚丙烯酸钠1. 7g,曱基纤维素2g,得膏状体脱漆剂。脱漆试验将脱漆剂刷涂于聚氨酯漆试件,醇酸磁漆试件和丙烯 酸试件表面,六个小时后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膜用水 即可冲除。观察试件表面无腐蚀现象。实施例5AN-曱基吡咯烷酮 30gY—丁内酯 4g二甲亚石风 5g乙二醇丁醚 10g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0. 8g十二烷基笨璜酸钠 1.2g双氧水 4g水 10g 将A中所述试剂混合,搅拌 B苯甲醇 15g苯甲醚 6g碳酸二曱酯 10gB中试剂混合均勻再緩慢加入A中,加入环烷酸咪唑啉2g搅拌 使之均匀,再加入聚丙烯酸钠lg,曱基纤维素lg;得到脱漆剂。脱漆试验将脱漆剂刷涂于聚氨酯漆试件,醇酸磁漆试件和丙烯 酸试件表面,六个小时后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膜用水 即可冲除。观察试件表面无腐蚀现象。综合实施例1 ~ 5的脱漆剂,试验效果见下表脱漆剂编号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聚氨酯漆试件★☆★★醇酸-兹漆试件☆☆★☆☆丙烯酸;黍试件◎◎★☆☆★:表示脱漆效果良好,用水沖过肉目艮观察不到表面有漆的痕迹 ☆:表示脱漆效果4交好,肉目艮观察有很少量漆的痕迹,给水加压,可沖除漆膜◎:肉目艮观察有较多漆的痕迹,4M,用水沖除如上所述,本发明作为脱漆剂是很有效的,无论油漆的种类和使 用它的基材种类如何。当N-甲基吡咯烷酮用量增加时,对于聚氨酯 漆的脱除效果比较好;当苯甲醇增加时,对于醇酸树脂的脱除效果比 较好。试验表明,在10到4(TC的温度范围内放置5周后,当成为凝胶 形式时它的勦度和凝胶稳定性是4艮好的。通过调整增稠剂的用量,脱 漆剂的黏度在20s至150s之间。本发明的脱漆剂的腐蚀性小,使用 后1个月后仍未观测到金属腐蚀。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其特征在于组分为,以重量百分比计2%~20%的亲核单体,20%~60%的大分子溶剂,3%~10%的γ-丁内酯,3%~15%的烷基二醇丁醚,0.5%~3%的表面活性剂,其中按质量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2∶3至3∶2之间,2%~5%的增稠剂,1.5%~4%的缓蚀剂,余量为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核 单体为双氧水、乙酸乙酯、丙酮、二曱亚砜、碳酸酯类中的任意一种 或几种。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酸 酯类是指丙烯碳酸酯或者碳酸二曱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分子 溶剂为苯曱醇、苯曱醚、N-曱基吡咯烷酮、异佛尔酮中的任意一种 或几种的混合物。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 二醇丁醚是指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 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M酸钠、十二烷基琉酸 钠、油酸钾中的Y壬意一种或几种。
7. 如;k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稠 剂为曱基纤维素、羧曱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 或几种。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乳液脱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蚀 剂为咪唑、环烷酸咪唑啉或者苯并三唑中的任意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包油乳液脱漆剂,组分为,以重量百分比计2%~20%的亲核单体,20%~60%的大分子溶剂,3%~10%的γ-丁内酯,3%~15%的烷基二醇丁醚,0.5%~3%的表面活性剂,其中按质量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2∶3至3∶2之间,2%~5%的增稠剂,1.5%~4%的缓蚀剂,余量为水。它不含挥发性的氯代或其它卤素的有机溶剂,不含强酸强碱;含另作用温度为常温,无须加热;且不形成油膜,即不二次涂装。
文档编号C09D9/04GK101319105SQ20081002263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
发明者乔淑媛, 钱春香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