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敷装置以及涂敷方法

文档序号:376717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涂敷装置以及涂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对为了粘合液晶模块和覆盖面板那样的方形平板状的工件而涂敷粘接剂的技术进行了改进的涂敷装置以及涂敷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面板是通过在液晶模块等粘合保护其表面的面板或片材来制造的。为了进行该液晶模块和面板或片材(下称工件)的粘合,需要在通过涂敷装置将粘接剂涂敷到一对工件的一方上后,在它上压接另一方的工件的作业。作为粘接剂,一般使用树脂。作为使用树脂进行工件的整个面粘合的方法,例如, 存在旋转涂敷法、狭缝涂敷法等。旋转涂敷法是利用通过使工件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滴下到工件上的粘接剂延展的方法。狭缝涂敷法是通过一面使粘接剂从具有在工件的宽度方向长的狭缝状的开口部的头滴下,一面使头或工件移动来向工件的整个面涂敷粘接剂的方法(参见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0568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323687号公报但是,旋转涂敷法由于是利用旋转的离心力的方法,所以,延展方向呈放射状。因此,旋转涂敷法适合工件是从中心到缘的距离相同的圆形状的情况。但是,在工件为方形状的情况下,由于从工件的中心到缘的距离不相等,尤其是在角部远,所以,难以使粘接剂均勻地散布。另外,在狭缝涂敷法的情况下,由于由狭缝长度决定涂敷宽度,所以,难以与工件相吻合地调整涂敷宽度、涂敷量等。为了对应这种情况,提出了由多点喷嘴进行的涂敷方法。它如图10所示,是通过一面使多个喷嘴相对于工件W相对地移动,一面滴下粘接剂R来以多个平行的直线状的方式涂敷粘接剂R的方法(参见专利文献2、。根据该多点喷嘴进行的涂敷方法,通过选择对多个喷嘴的哪个进行开闭,能够调整与工件相吻合的涂敷宽度、涂敷量。但是,即使是使用该多点喷嘴涂敷的粘接剂R,在将另一方的工件W压接到它上时,也如图11所示,粘接剂R的扩散速度在整个面上不均勻。即,在将工件W压接到直线状地涂敷的粘接剂R上的情况下,如图11(a)所示,与纵方向(图中上下方向)相比,还是在横方向(图中左右方向)扩散快。而且,在如图11(b)所示,直线状地涂敷的粘接剂R多个相邻的情况下,若在压接时相邻的粘接剂R彼此粘结,占满空间,则寻求去处,在纵方向扩散的量(每个单位时间) 迅速增加。因此,最终,如图12所示,存在在粘接剂R没有向四角散布,或足够的粘接剂R 没有散布到四角的期间,粘接剂R从边的部分溢出的可能性。这样,在粘接剂R没有散布的情况下,与粘接不良有关联。另外,粘接剂R的溢出在为半导体的球式焊接那样的情况下,由于在侧面侧没有电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允许。但是,在为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因为溢出的粘接剂对先导电极等造成影响,所以,有必要在缘上形成围挡,防止溢出,或擦拭溢出的粘接剂,花费了多余的工时。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工件的粘合时,能够使粘接剂向工件的整个面散布,且能够防止粘接剂的溢出的涂敷装置以及涂敷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向方形平板状的工件涂敷粘接剂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工件的两角附近的粘接剂的涂敷端与其间的粘接剂的涂敷端相比靠近该两角间的工件的缘的方式供给粘接剂的供给部。其它的方式是向方形平板状的工件涂敷粘接剂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工件的两角附近的粘接剂的涂敷端与其间的粘接剂的涂敷端相比靠近该两角间的工件的缘的方式,供给粘接剂。其它的方式是向方形平板状的工件多个线状地涂敷粘接剂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的两角附近的粘接剂的涂敷端与其间的粘接剂的涂敷端相比靠近该两角间的工件的缘。在上述这样的发明中,因为在压接工件时,在粘接剂的延展缓慢的工件的角附近, 预先将粘接剂涂敷至工件的缘的附近,所以,防止一部分的溢出,粘接剂在工件的整个面延展。其它的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供给部具备放出粘接剂的多个供给口,具有以从上述多个供给口放出的粘接剂被涂敷成多个线状的方式,线状地驱动上述供给部以及上述工件的至少一方的驱动部。在上述那样的方式中,通过一面使供给部相对于工件相对地直线移动,一面从多个开口供给粘接剂,能够将粘接剂涂敷成平行的直线状。通过选择所使用的开口,能够轻易地调整涂敷宽度、涂敷量等。其它的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供给部被设置成可改变角度。在上述那样的方式中,通过使供给部倾斜,能够轻易地调整从工件的缘开始的粘接剂的涂敷端的位置。其它的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供给部具有分别向工件的两角的附近涂敷粘接剂的第一供给部和向涂敷在工件的两角附近的粘接剂之间涂敷粘接剂的第二供给部。在上述那样的方式中,通过将第一供给部和第二供给部分开,能够轻易地实现涂敷端的不同。其它的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供给部和上述第二供给部被设置成可独立移动。在上述那样的方式中,通过第一供给部和第二供给部独立移动,能够轻易地改变涂敷长度。其它的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供给部以及上述第二供给部具有控制有无粘接剂的供给的送出构件或切换构件。在上述那样的方式中,通过使送出构件或切换构件动作,能够改变第一供给部以及第二供给部的供给时刻,轻易地调整粘接剂的涂敷端的位置。发明效果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进行工件的粘合时,能够使粘接剂向工件的整个面散布,且能够防止粘接剂的溢出的涂敷装置以及涂敷方法。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基于图1的实施方式的A区域的涂敷例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基于图1的实施方式的B区域的涂敷例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基于图1的实施方式的涂敷结果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基于图1的实施方式的涂敷后的粘合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供给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涂敷例的去路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涂敷例的归路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图7的涂敷例的涂敷结果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基于以往的多点喷嘴的涂敷例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涂敷后的粘接剂的扩展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图10的涂敷后的粘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称实施方式)。[结构]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1具有工作台 T、供给部S等。工作台T是对作为粘接剂R的涂敷对象的长方形状的工件W进行载置的台。供给部S具有第一供给部2、第二供给部3等。第一供给部2具有供给头22以及臂23等。供给头22具备朝向下方的单一的喷嘴21。该供给头22被安装在臂23的端部。 虽未图示出,但喷嘴21经臂23内的通路以及配管等与罐等粘接剂的供给源连接。另外,虽未图示出,但在配管上连接着作为粘接剂的送出构件的泵、作为开闭构件的阀等。第二供给部3具有供给头32以及臂33等。供给头32具备朝向下方的多个喷嘴 31。这些多个喷嘴31等间隔地配设在直线上。供给头32的两端的喷嘴31如图2所示,以在使供给头32和工件W的宽度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中心相吻合的情况下,在两肋的工件W上空出由第一供给部2进行涂敷的粘接剂R的涂敷空间的方式被配设。该涂敷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做成左右两列的量的涂敷线的程度,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宽度。该供给头32与臂33的端部连接。虽未图示出,但供给头32的喷嘴31经臂33内的通路以及配管等与罐等粘接剂的供给源连接。另外,虽未图示出,但在配管上连接着作为粘接剂的送出构件的泵、作为开闭构件的阀等。另外,第一供给部2以及第二供给部3被设置成通过未图示出的驱动部可分别独立地升降且可水平移动。作为驱动部,可应用公知的所有的技术。例如,可以考虑通过缸、 进给螺杆、齿条或传送器等,使臂23、33升降(Z轴方向)的升降机构、通过进给螺杆、齿条或传送器等在水平方向(X-Y轴方向)驱动臂23、33的扫描型机构等。另外,也可以做成通过工作台T设置成通过上述那样的驱动部可升降且可水平移动,来使之在X-Y-Z轴方向移动的结构。即,只要是工作台T、第一供给部2以及第二供给部 3能够相对移动的结构即可。驱动部、泵、阀等由控制装置控制各自的驱动源、开关、电源等。该控制装置以例如通过专用的电子回路或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动作的电脑等,按照下述那样的顺序使各部动作的方式构成。[作用]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如下。另外,按照下面说明的顺序来控制涂敷装置的方法以及使控制装置动作的电脑程序也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首先,如图1所示,作业者或搬运装置等将工件W向工作台T搭载。然后,如图2 所示,由驱动部使第二供给部3与工件W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吻合。然后,通过控制装置,驱动部使第二供给部3在工件W的纵方向(图中上下方向)移动,且通过泵、阀等动作,粘接剂R从喷嘴31滴下。据此,粘接剂R在工件W的A的区域,被涂敷在多个平行的线上。接着,如图3所示,由驱动部以喷嘴21来到工件W的图中右下角的附近的方式对第一供给部2进行定位。该位置与涂敷在A的区域的粘接剂R的端部相比,靠近工件W的缘。然后,通过控制装置,驱动部使第一供给部2在工件W的纵方向移动,且通过泵、阀等动作,粘接剂R从喷嘴21滴下。粘接剂R的涂敷的末端也是与涂敷在A的区域的粘接剂R的端部相比,靠近工件 W的缘。该作业在A的区域的左右的空空间(图中B的区域)两列两列地进行。据此,如图4所示,工件W的四角附近的粘接剂R的涂敷端与其间的粘接剂R的涂敷端相比,靠近工件W的缘(涂敷在工件W的相向的左右两边的附近(B区域)的粘接剂R的两端比涂敷在其间(A区域)的粘接剂R的两端相比,靠近工件W的缘)。这样,虽然若相对于涂敷了粘接剂R的工件W,将粘合的另一方的工件(未图示出)压接,则如上所述,A的区域的纵方向的扩展比B的区域的速度快,但是,由于A的区域的粘接剂R的两端与B的区域的粘接剂R的两端相比,离工件W的缘远,所以,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各自的两端的到达点大致相同。因此,如图5所示,能够防止溢出,且使粘接剂R向工件W的整体扩散。另外,涂敷长度的控制方法可通过预先在控制装置设定涂敷时间(粘接剂R的滴下时间)的长短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预先在控制装置设定第一供给部2以及第二供给部3的移动距离的长短来进行。[效果]根据上述那样的本实施方式,就压接时粘接剂R的扩散速度快的区域(A区域)而言,使粘接剂R的涂敷端从工件W的缘后退,就粘接剂R的扩散速度慢的区域(B区域)而言,使粘接剂R的涂敷端接近工件W的缘,据此,对在一定时间内各自的两端的到达位置的不同进行校正,能够防止溢出,且使粘接剂R向工件W的整体扩散。另外,因为在大的空间(A区域)使用第二供给部3,同时涂敷多列的粘接剂R,仅在两肋的小的空间(B区域)使用第一供给部2,由单一的喷嘴21进行涂敷,所以,能够在短时间有效地涂敷,且容易与所希望的涂敷端位置、工件W的形状吻合。[其它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实施方式。例如,供给部S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是第一供给部2和第二供给部3被独立驱动。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以第一供给部2和第二供给部3 —体地移动的方式构成。在该情况下,若通过控制泵的动作、阀的切换时刻等,在使供给部S移动的过程中,使第一供给部2比第二供给部3先开始并后结束粘接剂的供给,则能够同时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涂敷,效率好。另外,第一供给部2以及第二供给部3的喷嘴数量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举例表示的数量,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按照每个各喷嘴设置独立开闭的闸门等开闭构件,也可以在第一供给部的喷嘴和第二供给部的喷嘴上,设置独立的闸门等开闭构件。另外,通过将与上述的第二供给部3相同的供给部S设置成能够在水平方向改变角度,还能进行图7 8所示那样的涂敷。这如图7所示,通过使供给部S倾斜,使粘接剂R 的涂敷端接近在工件W的一角,一面使之直线状地移动(去路),一面进行多列的涂敷。在涂敷至相反侧后,如图8所示,将供给部S的角度改变为反方向。然后,一面向反方向直线移动(归路),一面进行多列的涂敷。据此,如图9所示,在工件W的四角的附近,粘接剂R 的涂敷端接近工件W的缘,因此,能够期待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用于供给粘接剂的开口并不限于喷嘴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单纯的孔或狭缝。驱动部的驱动也并非一定是直线状。例如,可以以描绘规定的角、圆弧的方式驱动,也可以波状或蜿蜒状地驱动。作为粘接剂,可以应用在现在或将来能够利用的所有的材料。例如,也可以适用紫外线硬化型、放射线硬化型的树脂那样通过从外部照射广义的电磁波、或热硬化型的树脂那样通过施加温度变化来硬化的物品。成为粘合对象的工件以覆盖面板、液晶模块(叠层了触摸面板、显示面板、背光源的物品)为典型例,但是,可作为粘合具有角(角部)的方形平板状的工件的装置,广泛应用。符号说明1 涂敷装置;2 第一供给部;3 第二供给部;21、31 喷嘴;22、32 供给头;23、 33 臂;R 粘接剂;S 供给部;T 工作台;W 工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涂敷装置,是向方形平板状的工件涂敷粘接剂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以工件的两角附近的粘接剂的涂敷端与其间的粘接剂的涂敷端相比靠近该两角间的工件的缘的方式供给粘接剂的供给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部具备放出粘接剂的多个供给口,具有以从上述多个供给口放出的粘接剂被涂敷成多个线状的方式,线状地驱动上述供给部以及上述工件的至少一方的驱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部被设置成可改变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给部具有分别向工件的两角的附近涂敷粘接剂的第一供给部和向涂敷在工件的两角附近的粘接剂之间涂敷粘接剂的第二供给部。
5.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供给部和上述第二供给部被设置成可独立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供给部以及上述第二供给部具有控制有无粘接剂的供给的送出构件或切换构件。
7.一种涂敷方法,是向方形平板状的工件涂敷粘接剂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工件的两角附近的粘接剂的涂敷端与其间的粘接剂的涂敷端相比靠近该两角间的工件的缘的方式,供给粘接剂。
8.一种涂敷方法,是向方形平板状的工件多个线状地涂敷粘接剂的涂敷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的两角附近的粘接剂的涂敷端与其间的粘接剂的涂敷端相比靠近该两角间的工件的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进行工件的粘合时,能够使粘接剂向工件的整个面散布,且能够防止粘接剂的溢出的涂敷装置以及涂敷方法。在向长方形状的工件(W)涂敷粘接剂(R)的涂敷装置(1)中,具有以工件(W)的两角附近的粘接剂(R)的涂敷端与其间的粘接剂(R)的涂敷端相比靠近工件(W)的缘的方式供给粘接剂(R)的供给部(S)。供给部(S)具备放出粘接剂(R)的多个喷嘴(21)、(31)和直线状驱动供给部(S)的驱动部。供给部(S)从工件(W)的两角附近具有向与之相向的两角的附近涂敷粘接剂(R)的第一供给部(2)和向其之间涂敷粘接剂(R)的第二供给部(3)。
文档编号B05D1/26GK102164683SQ20098013751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6日
发明者横田典之 申请人: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