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9235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
背景技术
近来,在各种领域中,已经广泛使用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IXD)或与上述显示装置组合使用的输入装置如接触面板。在制造显示装置或输入装置时,将压敏胶粘带(压敏胶粘片)用于层压光学构件。例如,将透明的压敏胶粘带用于将接触面板等层压至各种显示装置或光学构件(保护板等)(参见,例如专利文献I至3)。随着使用上述显示装置或输入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普及,要求用于这种装置的压敏胶粘带除了在正常状态下,还在各种环境下显示高胶粘可靠性。具体地,要求压敏胶粘带即使在高温环境中也显示高胶粘可靠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89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4254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317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用于上述显示装置或输入装置的塑料被粘物的材料已经发生变化,并且除了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之外,还已经使用光学各向同性材料(例如,环烯烃(C0P)、聚碳酸酯(CP)、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然而,存在如下担忧:在上述压敏胶粘带中,在高温环境下在与由光学各向同性材料构成的塑料被粘物的界面处造成起泡或剥离,从而不能获得胶粘可靠性。例如,在其中将上述压敏胶粘带层压至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制成的被粘物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担忧:在压敏胶粘带中,在高温环境下由于该被粘物中含有的未反应单体而在与被粘物的界面处由异物造成起泡,从而不能获得胶粘可靠性。此外,在将上述压敏胶粘带层压至由聚碳酸酯制成的被粘物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担忧:在压敏胶粘带中,在高温环境下由被粘物中含有的水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排气而在与被粘物的界面处造成起泡或剥离,从而不能获得胶粘可靠性。另外,将上述压敏胶粘带用于玻璃被粘物(例如,玻璃板、玻璃透镜等)和塑料被粘物之间的层压。然而,涉及如下问题:在上述压敏胶粘带中,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对由光学各向同性材料构成的塑料被粘物造成翘起或剥离。这是因为,与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比,由光学各向同性材料构成的塑料被粘物具有大线性膨胀系数,因此,对压敏胶粘带施加大应力,并且所述应力可能不能被缓和。特别地,如果对玻璃被粘物进行装饰印刷,则在玻璃被粘物和印刷部分之间的阶差(step)部分中更容易造成翘起或剥离。这是因为,压敏胶粘带可能不能追随阶差部分。除了上述之外,在进行了装饰印刷的玻璃被粘物中,印刷部分的厚度由于设计性能的推进而倾向于变大,并且玻璃被粘物和印刷部分之间的阶差部分倾向于变大。因此,要求压敏胶粘带具有优异的阶差追随性(对阶差的追随性,step followability)。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敏胶粘带,其具有优异的胶粘性能和耐起泡剥离性能(在高温环境下在压敏胶粘带和被粘物之间的界面处几乎不造成起泡或剥离的特性),并且另外,具有优异的阶差追随性。然后,本发明人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形成包含具有特定值以上的凝胶分数和落入特定范围内的300%拉伸残余应力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并且对玻璃板和丙烯酸类板各自的180°剥离胶粘力为特定值以上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获得了具有优异的胶粘性能和优异的耐起泡剥离性能,并且另外具有优异的阶差追随性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基于这种认知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其包含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A);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具有65%以上的凝胶分数;并且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具有7至16N/cm2的300%拉伸残余应力。在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A)优选包含在分子中具有羟基的单体作为单体单元。在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优选还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0至30,00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所述丙烯酸类 压 敏胶粘带优选为光学压敏胶粘带。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包含具有特定值以上的凝胶分数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因此,具有优异的耐起泡剥离性能;并且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包含具有落入特定范围内的300%拉伸残余应力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因此,具有优异的阶差追随性。此外,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玻璃板和丙烯酸类板各自的180°剥离胶粘力为特定值以上,因此,具有优异的胶粘性能。因此,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具有优异的胶粘可靠性,尤其是高温下的胶粘可靠性。特别地,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可用于玻璃被粘物和塑料被粘物之间的层压。


图1是具有阶差的玻璃的俯视图。图2是具有阶差的玻璃的横截面图(A-A’线横截面图)。图3是具有阶差的玻璃的横截面图(B-B’线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包含至少一个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为包含丙烯类聚合物(A)并且具有65%以上的凝胶分数和7至16N/cm2的300%拉伸残余应力的压敏胶粘剂层。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上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称为“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 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可以为在其两个表面上都具有压敏胶粘剂层表面的双面压敏胶粘带,或可以为仅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压敏胶粘剂层的单面压敏胶粘带。其中,从相互层压两个构件的观点来看,优选双面压敏胶粘带。本说明书中的“压敏胶粘带”也包括片状压敏胶粘带,即“压敏胶粘片”。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压敏胶粘剂层表面称为“压敏胶粘表面”。在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中,可在压敏胶粘表面上设置隔片(剥离衬垫)直至其被使用。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可以为不具有基材(基材层)的无基材型压敏胶粘带(下文中可称为“无基材压敏胶粘带”),或具有基材的压敏胶粘片(下文中可称为“具有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无基材压敏胶粘带的实例包括由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组成的双面压敏胶粘带,由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和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之外的压敏胶粘剂层(可称为“其它压敏胶粘剂层”)组成的双面压敏胶粘带等。另一方面,具有基材的压敏胶粘带的实例包括包含基材和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本发明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带等。其中,优选无基材压敏胶粘带(无基材双面压敏胶粘带),并且更优选由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组 成的无基材双面压敏胶粘带。所述“基材(基材层)”不包括在使用(层压)时剥离的隔片。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优选12N/20mm以上,并且更优选14N/20mm以上。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因此,其对玻璃的胶粘性能优异且对阶差中的翘起的抑制优异。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的上限优选为60N/20mm,并且更优选40N/20mm。通过后述的180°剥离胶粘力的测量方法来确定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尽管所述玻璃板没有特别限制,但其实例包括商品名“SODA LIMEGLASS#0050”(由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Matsunami Glass Ind.Ltd.)制造)。此外,其实例还包括无碱玻璃和化学强化玻璃。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优选12N/20mm以上,并且更优选14N/20mm以上。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因此,其对丙烯酸类板的胶粘性能优异且对阶差中的翘起的抑制优异。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的上限优选为60N/20mm,并且更优选40N/20mm。通过后述的180°剥离胶粘力的测量方法来确定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尽管所述丙烯酸类板没有特别限制,但其实例包括PMMA板(商品名:“ACRYLITE”,由三菱人造丝株式会社(Mitsubishi Rayon C0., Ltd.)制造)。[180°剥离胶粘力的测量方法]将压敏胶粘带的压敏胶粘表面层压至被粘物,并且通过使2kg辊前后移动一次而使层压体接触粘合,然后在23°C和50%RH的气氛中老化30分钟。在老化后,根据JIS Z0237,在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和剥离角为180°的条件下,在23°C和50%RH的气氛中,将压敏胶粘带从被粘物上剥离,由此测量180°剥离胶粘力(N/20mm)。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中,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和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两者都为10N/20mm以上,因此,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各种材料的被粘物的胶粘性能优异且对阶差中的翘起的抑制优异。因此,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可用于将各种材料的被粘物相互层压,并且特别地,其可用于玻璃被粘物和塑料被粘物之间的层压。尽管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的厚度(总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50至600 μ m,并且更优选75至500 μ m。当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的厚度为50 μ m以上时,从印刷阶差容易松弛的事实来看,在阶差部位中几乎不造成剥离,因此,这样是优选的。此外,当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的厚度为600μπι以下时,在带制造期间容易保持优异的外观,因此这样是优选的。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的厚度不包括隔片的厚度。尽管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的雾度(根据JIS Κ7136)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3.0%以下,并且更优选1.5%以下。当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的雾度为3.0%以下时,获得优异的透明度和优异的外观,因此这样是优选的。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雾度计(商品名:“ΗΜ_150”,由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株式会社(Murakami Color Research LaboratoryC0.,Ltd.)制造),测量通过将压敏胶粘带层压至载玻片(例如,总透光率为91.8%且雾度为0.4%的载玻片)而制备的样品来测定雾度,所述压敏胶粘带已经在常态(在23°C和50%RH下)下静置了至少24小时,并且在其具有隔片的情况下,已经将隔片剥离。尽管本发明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在可见光波长区域内的总透光率(根据JISK7361-1)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85%以上,并且更优选88%以上。当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在可见光波长区域内的总透光率为85%以上时,获得优异的透明度和优异的外观,因此这样是优选的。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雾度计(商品名:“HM-150”,由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株式会社制造),测量通过将压敏胶粘带层压至载玻片(例如,总透光率为91.8%且雾度为0.4%的载玻片)而制备的样品来测定总透光率,所述压敏胶粘带已经在正常状态(在23°C和50%RH下)下静置了至 少24小时,并且在其具有隔片的情况下,已经将隔片剥离。(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包含至少丙烯酸类聚合物(A)。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不溶于溶剂的成分的比例)优选为65至99%,更优选68至95%,还更优选70至95%。因为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65%以上,所以增强了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抑制了高温环境下在与被粘物的界面处的起泡或剥离,并且耐起泡剥离性能优异。当凝胶分数为95%以下时,获得合适的柔软性,并且更加增强胶粘性能,因此这样是优选的。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带包含具有高凝胶分数的本发明压敏胶粘剂层,因此,其具有优异的耐起泡剥离性能。具体地,凝胶分数(不溶于溶剂的成分的比例)是例如通过下述“测量凝胶分数的方法”而计算的值。(测量凝胶分数的方法)从压敏胶粘带中取样约0.1g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然后用平均孔径为0.2 μ m的多孔四氟乙烯片(商品名“NTF1122”,由日东电工株式会社(Nitto Denko Corporation)制造)包裹,将其用风筝线捆住,并在此时测量其重量,将测得的重量指定为浸溃前重量。浸溃前重量是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以上取样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还测量了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并将该重量指定为包裹物重量。随后,将用四氟乙烯片包裹并用风筝线捆住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在下文中称为“样品”)置于充满乙酸乙酯的50ml体积的容器中,然后将其在23°C下静置7天。然后从容器中取出样品(乙酸乙酯处理后),将其转移到铝制杯中,然后在130°C下在干燥器中干燥2小时以除去乙酸乙酯,测定其重量,并将该重量指定为浸溃后重量。按照下式计算凝胶分数:凝胶分数(重量%) = ((X-Y) / (Z-Y)) X 100(其中X为浸溃后重量,Y为包裹物重量,且Z为浸溃前重量)可以通过例如丙烯酸类聚合物㈧的单体组成或重均分子量、交联剂的用量(添加量)等来控制凝胶分数。本发明压敏胶粘剂层的300%拉伸残余应力为7至16N/cm2,更优选7至15N/cm2,还更优选7至14N/cm2。因为压敏胶粘剂层的300%拉伸残余应力为7N/cm2以上,所以获得有利的耐起泡剥离性能,因此这样是优选的。此外,因为压敏胶粘剂层的300%拉伸残余应力为16N/cm2以下,所以获得有利的应力松弛性能,并获得有利的阶差追随性。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带包含300%拉伸残余应力落入特定范围内的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因此,其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能。因此,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带显示优异的阶差追随性。例如,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带能够有利地追随大阶差(例如,高度为约45 μ m的阶差,尤其是高度为20至50 μ m的阶差)。300%拉伸残余应力是通过如下获得的值(N/cm2):在23°C的环境下在长度方向上将压敏胶粘剂层拉伸至300%伸长率(应变),保持该伸长率,测定在完成拉伸后经过300秒后施加至压敏胶粘剂层的拉伸载荷,并将所述拉伸载荷除以压敏胶粘剂层的初始横截面积(拉伸前的横截面积)。压敏胶粘剂层的初始伸长率为100%。尽管本发明的 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50至600 μ m,更优选75 至 500 μ m。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A)作为主要成分。尽管在本发明压敏胶粘剂层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相对于本发明压敏胶粘剂层的总量(总重量,即,100重量%),优选为75重量%以上(例如,75至100重量%),更优选85重量%以上(例如,85至100重量%)。 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由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也包括“用于形成压敏胶粘剂的组合物”的含义。本发明压敏胶粘剂层中的压敏胶粘剂可以为具有任何形式的压敏胶粘剂。其实例包括乳液型压敏胶粘剂、溶剂型压敏胶粘剂、热熔融型压敏胶粘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压敏月父粘剂等。因此,尽管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随压敏胶粘剂层的形成方法而变化并且没有特别限制,但其实例包括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A)作为必要成分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的混合物(有时称为“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作为必要成分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前者的实例包括所谓的溶剂型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并且后者的实例包括所谓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根据需要,除了必要成分(丙烯酸类聚合物(A),或者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之外,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还可包含其它添加剂。
本文中所指的“单体混合物”是指仅由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构成的混合物。此外,本文中所指的“部分聚合产物”是指通过将单体混合物的构成成分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成分部分聚合而获得的组合物。其中,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优选为包含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作为必要成分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A))丙烯酸类聚合物(A)是包含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必要单体单元(单体单元、单体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换句话说,丙酸类聚合物(A)包含衍生自丙烯酸类单体的结构单元作为其结构单元。S卩,丙烯酸类聚合物(A)是由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必要单体成分所构成(形成)的聚合物。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或两种),并且下文中同样适用。丙烯酸类聚合物(A)优选包含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下文中可称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单元。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其实例包括具有含I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诸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烧基酷、(甲基)丙稀酸十七烧基酷、(甲基)丙稀酸十八烧基酷、(甲基)丙稀酸十九烧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 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其中,从提高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和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中的每一个以获得强胶粘性能并调节压敏胶粘剂层的300%残余应力的观点来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具有含I至1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并更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尽管(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的总量)中的含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但从胶粘可靠性、尤其是低温下的胶粘可靠性的观点来看,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100重量%)中,其优选为30至95重量%,更优选35至90重量%,还更优选40至85重量%。除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外,丙烯酸类聚合物(A)可还包含能够共聚的单体(可共聚单体)作为单体单元。可共聚单体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作为可共聚单体,优选例示在分子中具有羟基的单体。即,优选的是,丙烯酸类聚合物(A)包含在分子中具有羟基的单体作为单体单元。当丙烯酸类聚合物(A)包含在分子中具有羟基的单体作为单体单元时,在构成单体成分的聚合期间,容易实现聚合,并且容易获得有利的内聚力。因此,通过提高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和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容易获得强胶粘性能,并且通过提高凝胶分数,容易获得优异的耐起泡剥离性能。另外,容易抑制在高湿环境下可能发生的压敏胶粘带变白。在分子中具有羟基的单体是在分子(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单体。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在分子中具有羟基的单体”称为“含羟基的单体”。作为含羟基的单体,其实例包括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月桂酯、以及(甲基)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酯;乙烯醇和芳基醇。其中,作为含羟基的单体,优选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并且更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和(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含羟基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尽管含羟基的单体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中的含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但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100重量%)中,其优选为I至40重量%,更优选2至35重量%,还更优选3至30重量%。当含羟基的单体的含量为I重量%以上时,更容易抑制在高湿环境下可能发生的压敏胶粘带变白,因此这样是优选的。此外,当含羟基的单体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下时,容易获得合适的内聚力,并且更容易获得优异的胶粘性能和优异的耐起泡剥离性能,因此这样是优选的。另外,作为可共聚的单体,优选例示在分子中具有氮原子的单体。即,优选的是,丙烯酸类聚合物(A)包含在分子中具有氮原子的单体作为单体单元。当丙烯酸类聚合物(A)包含在分子中具有氮原子的单体作为单体单元时,容易获得有利的内聚力。因此,通过提高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和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中的每一个,容易获得强胶粘性能,并且通过提高凝胶分数,容易获得优异的耐起泡剥离性能。此外,在压敏胶粘剂层中容易获得合适的柔软性,并且通过将300%拉伸残余应力调节在特定范围内,容易获得优异的应力松弛性能和优异的阶差追随性。在分子中具有氮原子 的单体是在分子(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氮原子的单体。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在分子中具有氮原子的单体”称为“含氮原子的单体”。然而,含氮原子的单体不包括在含羟基的单体的含义中。即,在本说明书中,将在分子中具有羟基和氮原子的单体包括在含羟基的单体的含义中。含氮原子的单体的实例包括N-乙烯基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氮原子的单体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作为N-乙烯基环酰胺,其实例包括由下式(I)表示的N-乙烯基环酰胺。
CH2-CHNCORt (1)(在式(I)中,R1表示二价有机基团)在式(I)中,R1为二价有机基团,优选为二价饱和烃基或二价不饱和烃基,且更优选为二价饱和烃基(例如,具有3至5个碳原子的亚烷基等)。由式⑴表示的N-乙烯基环酰胺的实例包括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哌啶酮、N-乙烯基-3-吗啉酮、N-乙烯基-2-己内酰胺、N-乙烯基-1,3-曝嗪-2-酮、N-乙烯基-3,5-吗啉二酮等。
(甲基)丙烯酰胺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酰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等。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实例包括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正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辛基丙烯酰胺等。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实例包括具有氨基的(甲基)丙烯酰胺如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和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实例包括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 N- 二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 N- 二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 二(正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N- 二(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的实例还包括各种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实例包括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1-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4-羟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N-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的实例还包括各种N-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实例包括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上述N-乙烯基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之外的含氮原子的单体的实例包括含氨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丙酯和(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含氰基的单体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含杂环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吗啉、N-乙烯基吡唑、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嘧啶、乙烯基_唑、乙烯基异_唑、乙烯基噻唑、乙烯基异噻唑、乙烯基哒嗪、(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甲基)丙烯酰基哌啶和N-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含酰亚胺基的单体,诸如马来酰亚胺类单体如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十二烷基马来酰亚胺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衣康酰亚胺类单体如N-甲基衣康酰亚胺、N-乙基衣康酰亚胺、N-丁基衣康酸亚胺、N-羊基衣康酸亚胺、N-2-乙基己基衣康酸亚胺、N-十二烧基衣康酸亚胺和N-环己基衣康酰亚胺,丁二酰亚胺类单体如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丁二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6-氧基六亚甲基丁二酰亚胺和N-(甲基)丙烯酰基-8-氧基八亚甲基丁二酰亚胺;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如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等。其中,从提高耐起泡剥离性能的观点来看,作为含氮原子的单体,优选由式(I)表示的N-乙烯基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更优选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N_乙烯基-2-己内酰胺、N,N- 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N- 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并且还更优选N-乙烯基-2-吡咯烷酮。尽管含氮原子的单体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中的含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但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100重量%)中,其优选为I至30重量%,更优选3至27重量%,还更优选5至24重量%。当含氮原子的单体的含量为I重量%以上时,容易获得合适的内聚力,并且更容易获得优异的胶粘性能和优异的耐起泡剥离性能,因此这样是优选的。此外,当含氮原子的单体的含量为30重量%以下时,在压敏胶粘剂层中容易获得合适的柔软性,并且容易获得优异的应力松弛性能和优异的阶差追随性,因此这样是优选的。优选的是,基本不包含在分子(一个分子)中具有羧基的单体(有时称为“含羧基的单体”)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由于基本不包含含羧基的单体这一事实,即使在将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带层压至金属被粘物(例如,在其表面上具有金属表面的被粘物(尤其是在其表面上具有金属表面的塑料被粘物)、金属制被粘物等)如金属薄膜和金属氧化物薄膜(例如,ITO等)时,这种被粘物也几乎不被腐蚀,并且例如,导电膜如ITO膜的导电性能几乎不降低。术语“基本不包含”是指除了不可避免地混入的情况之外,没有主动混合。具体地,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100重量%)中,含羧基的单体在丙烯酸类聚合物
(A)的全部单体单元中的含量(比例)优选为0.05重量%以下(例如,O至0.05重量%),更优选0.01重量%以下(例如,0至0.01重量%),且还更优选0.001重量%以下(例如,O至0.001重量%)。含羧基的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和异巴豆酸等。此外,含羧基的单体的实例还包括含酸酐基团的单体如马来酸酐和衣康酸酐。除了上述含氮原子的单体和含羟基的单体之外,丙烯酸类聚合物(A)中的可共聚单体的实例还包括(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基酯、(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基酯等];含环氧基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酷、(甲基)丙稀酸甲基缩水甘油基酷等];含横酸酷基的单体[例如乙稀基横酸纳等];含磷酸酯基的单体;具有脂环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等];具有芳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酷等];乙稀基酷[例如,乙酸乙稀酷、丙酸乙稀酷等];芳族乙稀基化合物[例如,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烯烃或二烯[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烯等];乙烯基酿[例如,乙稀基烧基酿等];以及氣乙稀。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A)中的可共聚单体,也可以例示多官能单体。多官能单体起到交联成分的作用。作为多官能单体,其实例包括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多官能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尽管多官能单体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中的含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但在丙烯酸类聚合物㈧的全部单体单元(100重量%)中,其优选为0.5重量%以下(例如,O至0.5重量%),更 优选O至0.35重量%,并且还更优选O至0.2重量%。当多官能单体的含量为0.5重量%以下时,压敏胶粘剂层具有合适的内聚力并且容易增强压敏胶粘力和阶差吸收性,因此这样是优选的。在使用交联剂的情况下,可不使用多官能单体。然而,在不使用交联剂的情况下,多官能单体的含量优选为0.0Ol至0.5重量%,更优选0.001至0.35重量%,并且还更优选0.002至0.2重量%。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其实例包括包含如下物质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I]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具有含I至1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2]上述含羟基的单体(优选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以及[3]上述含氮原子的单体(优选选自N-乙烯基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的至少一种单体)。其中,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其实例包括包含如下物质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I]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2]上述含羟基的单体以及[3]上述含氮原子的单体,其中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100重量%)中,分别地,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I]的含量为30至95重量%(优选35至90重量%,并且更优选40至85重量%),上述含羟基的单体[2]的含量为I至40重量%(优选2至35重量%,并且更优选3至30重量%),以及上述含氮原子的单体[3]的含量为I至30重量% (优选3至27重量%,并且更优选5至24重量%)。然而,不应该解释为丙烯酸类聚合物(A)限于上述具体构成。可通过使用已知/常规的方法将单体单元(单体成分)聚合而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A)。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聚合方法,其实例包括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和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实现的聚合方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等。其中,从压敏胶粘剂层的透明度、耐水性和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溶液聚合法和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并且更优选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作为在活性能量射线聚合(光聚合)期间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其实例包括紫外线或电离性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Y-射线、中子射线和电子射线。其中,优选紫外线。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能量、照射时间和照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激活光聚合引发剂以引起单体成分的反应即可。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聚合中,可使用各种普通溶剂。这种溶剂的实例包括有机溶剂如:酯类如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芳族烃类如甲苯和苯;脂族烃类如正己烷和正庚烷;脂环族烃类如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以及酮类如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溶剂可以单独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在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聚合中,可以根据聚合反应的种类来使用聚合引发剂如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 -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芳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苯甲基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2,2- 二甲氧基-1,2- 二苯基乙烷-1-酮和茴香醚甲基醚。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 剂的实例包括2,2- 二乙氧基苯乙酮、2,2- 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和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2-甲基-2羟基苯丙酮和1-[4-(2_羟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芳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2-萘磺酰氯。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1-苯基-1,1-丙二酮-2-(邻乙氧基羰基)肟。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偶姻。苯甲基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甲基化物。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酯、3,3’ - 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和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甲基二甲基缩酮。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 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 二异丙基噻吨酮和十二烷基噻吨酮。尽管光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基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其优选为0.001至I重量份,且更优选0.01至0.50重量份。热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偶氮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等)、氧化还原类聚合引发剂等。在引发剂中,特别优选日本特开2002-69411号公报中公开的偶氮类聚合引发剂。作为偶氮类聚合引发剂,其实例包括2,2’-偶氮双异丁腈(下文中可称为“ΑΙΒΝ”)、2,2’_偶氮双(2-甲基丁腈((下文中可称为“ΑΜΒΝ”)、2,2’_偶氮双(2-甲基丙酸甲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等。尽管热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在偶氮类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基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单元(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其优选为0.05至0.5重量份,且更优选0.1至0.3重量份。(丙烯酸类聚合物(B))优选的是, 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包含与丙烯酸类聚合物(A) —起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至30,00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当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B)时,增强了对压敏胶粘带中的界面处的被粘物的胶粘性能。因此,通过提高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和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中的每一个,容易获得强胶粘性能,并且容易获得优异的耐起泡剥离性能。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重均分子量为1,000至30,00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 ”简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B) ”。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B),优选例示由在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更优选例示由在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即,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B),优选例示包含在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并且更优选例示包含在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在分子(一个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下文中有时称为“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环状结构(环)可以为芳环和非芳环中的任一种,且没有特别限制。芳环的实例包括芳族碳环[例如,单环碳环如苯环;稠合碳环如萘环等];以及各种芳族杂环。非芳环的实例包括非芳族脂族环(非芳族脂环族环)[例如,环烷烃环如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庚烷环和环辛烷环等;环烯烃环如环己烯环等]、非芳族交联环[例如,双环烃环如菔烷、菔烯、莰烷、降莰烷和降冰片烯;三环或多环脂族烃环(交联烃环)如金刚烷等]、以及非芳族杂环[例如,环氧环、四氢呋喃环和氧杂环丁烷环等]。作为三环或多环脂族烃环(三环或多环交联烃环),其实例包括由下式(2a)表示的二环戊基、由下式(2b)表示的二环戊烯基、由下式(2c)表示的金刚烷基、由下式(2d)表示的三环戊基和由下式(2e)表示的三环戊烯基等。
(2a)(2b)(2c)
(2d)(2e)S卩,作为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其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庚酯和(甲基)丙烯酸环辛酯;具有双环脂族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具有三环或多环脂族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环戊酯、(甲基)丙烯酸-1-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2-金刚烷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2-金刚烷酯;具有芳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芳基酯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芳氧基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芳基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苯甲酯。其中,作为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含非芳环的(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丙烯酸环己酯(CHA)、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丙烯酸二环戊酯(DCPA)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DCPMA),还更优选丙烯酸二环戊酯(DCPA)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DCPMA)。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在含非芳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中,从几乎不造成聚合抑制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具有三环或多环脂族烃环·(特别是三环或多环交联烃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另外,从能够更加提高耐起泡剥离性能并能够显著提高对低极性被粘物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的胶粘性能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不具有不饱和键的具有由式(2a)表示的二环戊基、由式(2c)表示的金刚烷基或由式(2d)表示的三环戊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尽管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在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全部单体单元(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成分的总量)中的含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全部单体单元(100重量%)(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单元的总量(100重量%))中,其优选为10至90重量%,且更优选20至80重量%。当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为10重量%以上时,容易增强耐起泡剥离性能,因此这样是优选的。另外,当含量为90重量%以下时,压敏胶粘剂层具有合适的柔软性,并且容易增强压敏胶粘力、阶差吸收性等,因此这样是优选的。作为当作丙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单元的所述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其实例包括具有含I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烧基酷、(甲基)丙稀酸十八烧基酷、(甲基)丙稀酸十九烧基酷和(甲基)丙稀酸~■十烧基酯。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从提高与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相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所述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全部单体单元(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成分的总量)中的含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从耐起泡剥离性能的观点来看,在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全部单体单元(100重量%)中(在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单元的总量(100重量%)中)的含量优选为10至90重量%,更优选20至80重量%,还更优选20至60重量%。当含量为10重量%以上时,特别地,容易增强对由丙烯酸类树脂或聚碳酸酯制成的被粘物的压敏胶粘力,因此这样是优选的。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⑶的单体单元,除了如上所述的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 烯酸烷基酯之外,还可包含能够与这种单体共聚的单体(可共聚单体)。尽管可共聚单体在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全部单体单元(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成分的总量)中的含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全部单体单元(100重量%)中(在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单元的总量(100重量%)中),其优选为49.9重量%以下(例如O至49.9重量%),并且更优选30重量%以下。可共聚单体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单元的所述可共聚单体(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
(B)的所述可共聚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等];含羧基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还包括含酸酐基团的单体如马来酸酐];含羟基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和(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乙烯醇,烯丙醇等];含酰胺基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氨基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含氰基的单体[例如,丙稀臆、甲基丙稀臆等];含横酸醋基的单体[例如乙稀基横酸納等];含憐酸醋基的单体[例如,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例如,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以及含酰亚胺基的单体[例如,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
如上所述,优选的是,丙烯酸类聚合物(B)为包含在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其中,丙烯酸类聚合物(B)优选为包含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如上所述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在上述包含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尽管含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在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全部单体单元中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其优选为10至90重量%,并且更优选20至80重量%。另外,尽管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其优选为10至90重量%,更优选20至80重量%,并且还更优选20至60重量%。另外,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尤其优选的具体构成,其实例包括包含如下物质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I]选自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丙烯酸环己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以及[2]甲基丙烯酸甲酯。在上述作为尤其优选的具体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中,优选的是,在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全部单体单元中,[I]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丙烯酸环己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的含量(在包含其两种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含量是指其总和)为30至70重量%,并且[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30至70重量%。然而,不应该解释为丙烯酸类聚合物(B)限于上述具体构成。可通过已知/普通的聚合方法将上述单体成分聚合而获得丙烯酸类聚合物(B)。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聚合方法的实例包括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实现的聚合方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等。其中,优选本体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并且更优选溶液聚合法。在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聚合中,可使用各种普通溶剂。这种溶剂的实例包括有机溶剂如:酯类如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芳族烃类如甲苯和苯;脂族烃类如正己烷和正庚烷;脂环族烃类如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和酮类如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溶剂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另外,在丙烯酸类聚合物⑶的聚合中,可使用已知和普通的聚合引发剂(例如,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热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偶氮类聚合引发剂如2,2’ -偶氮双异丁腈(AIBN)、2,2’ -偶氮双(2-甲基丁腈)(AMBN)、2,2’ -偶氮双(2-甲基丙酸甲酯)、4,4’ -偶氮双(4_氰基戊酸)、2,2’ -偶氮双(4-甲氧基-2,4- 二甲基戊臆)、2,2’ -偶氮双(2,4- 二甲基戊臆)、1,I ’ _偶氮双(环己焼_1_臆)、以及2,2’ -偶氮双(2,4,4- 二甲基戊焼);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异丙苯、1,1-双(叔丁基过氧基)_3,3,5-三甲基环己烷以及1,1-双(叔丁基过氧基)环十二烷。在进行溶液聚合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油溶性聚合引发剂。另外,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尽管所述热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基于丙烯酸类聚合物⑶的全部单体单元(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其优选为0.1至15
重量份。此外,尽管所述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但其实例包括与如上例示的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聚合中的那些相同的光聚合引发剂。所述光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适当选择。在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聚合中,为了调节分子量(具体地,为了将重均分子量调节为1,000至30,000),可使用链转移剂。链转移剂的实例包括2-巯基乙醇、α -硫代甘油、2,3- 二巯基-1-丙醇、辛基硫醇、叔壬基硫醇、十二烷基硫醇(月桂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巯基乙酸、巯基乙酸甲酯、巯基乙酸乙酯、巯基乙酸丙酯、巯基乙酸丁酯、巯基乙酸叔丁酯、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巯基乙酸辛酯、巯基乙酸异辛酯、巯基乙酸癸酯、巯基乙酸十二烷基酯、乙二醇的巯基乙酸酯、新戊二醇的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的巯基乙酸酯和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其中,从抑制由于加湿而造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变白的观点来看,优选α-硫代甘油和巯基乙酸甲酯,尤其优选α-硫代甘油。链转移剂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尽管所述链转移剂的含量(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但基于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全部单体单元(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其优选为0.1至20重量份,更优选0.2至15重量份,还更优选0.3至10重量份。通过使链转移剂的含量(用量)落入上述范围内,可容易地获得将其重均分子量控制为1,000至30,00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 ⑶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至30,000,优选1,000至20,000,更优选1,500至10,000,还更优选2,000至8,000。因为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所以增强了压敏胶粘力或保持性能,并增强了耐起泡剥离性能。另一方面,因为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以下,所以容易提高压敏胶粘力,并且增强了耐起泡剥离性能。可以通过使用GPC法并换算成聚苯乙烯来确定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重均分子量(Mw)。例如,通过在下列条件下使用由东曹株式会社(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高效GPC装置“HPLC-8120GPC”来测量重均分子量。柱:TSKGELSUPER HZM-H/HZ4000/HZ3000/HZ2000溶剂:四氢呋喃流速:0.6mL/ 分钟尽管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优选为20至300°C,更优选30至300°C,并且还更优选40至300°C。当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C以上时,容易增强耐起泡剥离性能,因此这样是优选的。另外,当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0°C以下时,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具有合适的柔软性,容易获得有利的压敏胶粘力和有利的阶差吸收性,并且容易获得优异的胶粘可靠性,因此这样是优选的。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由下式表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理论值)。l/Tg^/Tg^ffyTg^...+ffn/Tgn在上述式中,Tg表示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位:K) ;Tgi表示在由单体i形成均聚物的情况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位:K);并且Wi表示单体i在全部单体成分中的重量分数(i=l、2、-η) ο关于构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⑶的单体的均聚物的Tg,能够采用下表I中所述的值。此外,关于在下表I中未示出的单体的均聚物的Tg,能够采用在聚合物手册(PolymerHandbook)(第3版,John ffiley&Sons, Inc., 1989)中所述的数值。另外,关于下表I中所示的且未在上述文献中描述的单体的均聚物的Tg,能够采用通过上述测定方法获得的值(通过粘弹性试验获得的tan δ的峰顶温度)。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包含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其中 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 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 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A), 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具有65%以上的凝胶分数,并且 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具有7至16N/cm2的300%拉伸残余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A)包含在分子中具有羟基的单体作为单体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还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0至30,00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还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0至30,00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B)。
5.根据权利要求1至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其为光学压敏胶粘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其包含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玻璃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并且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对丙烯酸类板的180°剥离胶粘力为10N/20mm以上。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A),具有65%以上的凝胶分数,并且具有7至16N/cm2的300%拉伸残余应力。
文档编号C09J133/08GK103242748SQ2013100484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6日
发明者形见普史, 野中崇弘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