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黏连EVA胶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546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防黏连EVA胶膜。



背景技术:

EVA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简称,以EVA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热熔胶,由于不含溶剂,不污染环境且安全性较高,非常适合于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书籍无线装订、家具封边、汽车和家用电器的装配、制鞋、地毯涂层和金属的防腐涂层上。另外,由于EVA胶膜在粘着力、耐久性、光学特性等方面具有的优越性,使得它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电流组件以及各种光学产品。

VA含量25%以上的EVA有非常高的粘性,膜与膜之间非常容易粘连,而且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中需要将EVA胶膜铺展开并抽真空,所以为防止EVA膜与膜间相互粘连,在太阳能电池用EVA胶膜的生产中会使用一对有花纹的金属辊和橡胶光辊挤压EVA薄膜,使其在一面进行被压出需要的花纹。由于花纹中储存有空气,使EVA胶膜不易相互粘连,但当VA含量超过25%以后,EVA变得更加粘,所以需要在EVA胶膜之间加入纸以防止EVA胶膜在存储中相互粘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能有效防止EVA胶膜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粘连的防黏连EVA胶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防黏连EVA胶膜,所述EVA胶膜的上下两端面有规则的第一斜条纹花纹,所述EVA胶膜的下端面有一层封装膜层,所述封装膜层的上端面有与 第一斜条纹花纹相匹配的第二斜条纹花纹,所述封装膜层的下端面有四棱台形状的凸纹;所述封装膜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所述封装膜层的厚度为100-200μm。

进一步的,所述EVA胶膜的厚度为0.4-0.8mm。

进一步的,所述EVA胶膜的厚度为0.6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条纹花纹的深度为30-60μm,第一斜条纹花纹的间距为10-20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条纹花纹的深度为50μm,第一斜条纹花纹的间距为15μm。

进一步的,所述凸纹的目数为180-200目,深度为60-80μm。

进一步的,所述凸纹的目数为200目,深度为80μm。

进一步的,所述封装膜层的厚度为180μ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斜条纹花纹,在EVA胶膜表面增加了空隙,能有效避免EVA胶膜发生粘连;EVA胶膜的下端面有一层封装膜层,封装膜层的上端面有与第一斜条纹花纹相匹配的第二斜条纹花纹,有助于封装膜层和EVA胶膜之间的粘合,复合效果佳;封装膜层的下端面有四棱台形状的凸纹,采用此结构,能有效防止EVA胶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EVA胶膜,2第一斜条纹花纹,3封装膜层,4第二斜条纹花纹。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 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防黏连EVA胶膜,所述EVA胶膜1的上下两端面有规则的第一斜条纹花纹2,EVA胶膜1的上下两端面设计有第一斜条纹花纹2,在EVA胶膜1表面增加了空隙,能有效避免防黏连EVA胶膜发生粘连;所述EVA胶膜1的下端面有一层封装膜层3,所述封装膜层3的上端面有与第一斜条纹花纹2相匹配的第二斜条纹花纹4,采用此结构,有助于封装膜层3和EVA胶膜1之间的粘合,复合效果佳;所述封装膜层3的下端面有四棱台形状的凸纹,采用此结构,能有效防止EVA胶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所述封装膜层3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所述封装膜层3的厚度为100-200μm;将厚度控制在此范围内,使用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EVA胶膜1的厚度为0.4-0.8mm;将EVA胶膜1的厚度控制在此范围内,防黏连效果好,使用性能好,本实用新型中EVA胶膜1的厚度优选为0.6mm,其他诸如0.5mm、0.7mm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条纹花纹2的深度为30-60μm,第一斜条纹花纹2的间距为10-20μm;将第一斜条纹花纹2的深度和间距控制在此范围内,防黏连效果好,防黏连EVA胶膜的使用性能好,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斜条纹花纹2的深度优选为50μm,第一斜条纹花纹2的间距为优选15μm。

优选的,所述凸纹的目数为180-200目,深度为60-80μm;将凸纹的目数和深度控制在此范围内,防黏连效果好,防黏连EVA胶膜的使用性能好,本实用新型中凸纹的目数优选为200目,深度优选为80μm。

优选的,所述封装膜层3的厚度为180μm。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 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