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剥离强度的树脂胶粘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816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高剥离强度的树脂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分子结构的胶粘剂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时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成为改善各种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高分子类聚合物和纳米聚合物成为胶粘剂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工业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中,设备的集群规模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针对设备的安全连续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以金属修复方法为主的设备维护工艺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针对更多高新设备的维护需求,对此需要研发更多针对设备预防和现场解决的新技术和材料,为此诞生了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内的更多新的胶粘剂,以便解决更多问题,满足新的应用需求。

CN104419351A公开了一种PS胶粘剂,胶粘剂的组份由回收的PS泡沫、环己酮、甲苯构成。由回收的PS泡沫经清理分类、清洗、晾晒、破碎成小块后替代工业树脂作固体组份;按重量百分比,环己酮28%,甲苯72%,于敞口金属容器内在慢速搅拌的情况下,溶解PS碎块到液体成粘稠胶状,经过滤去除杂质即为PS胶粘剂。

CN105219312A公开了一种胶粘剂及胶粘剂制品,所述胶粘剂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90-95%聚丙烯酸酯聚合物,1-3%交联剂,0.5-3%抗氧剂,0.1-1%光稳定剂。通过胶粘剂涂布而成的胶粘剂胶带能够很好的贴合于光伏组件边缘,能实现良好的贴合功能。

现有的胶粘剂产品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和应用环境的变化,存在着胶层变形,剥离强度不够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剥离强度的树脂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包括:

按重量份,将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Epon58005)100份,茂金属聚α烯烃(mPAO)1-5份,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1-10份,氢氧化铝4-12份和丙酮100-300份置于球磨机中充分研磨,然后加入13-氧杂二环[10.1.0]十三烷0.5-2份,1-二氟甲氧基-1,1,2,2-四氟乙烷0.5-2份和丙酮300-700份,继续高速搅拌5-15小时,混制成树脂胶粘剂组合物。

所述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Epon58005)为市售产品,如广州市林盛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茂金属聚α烯烃(mPAO)为市售产品,如爱克森美孚公司生产的产品;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为市售产品,如浙江力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13-氧杂二环[10.1.0]十三烷为市售产品,如上海金锦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1-二氟甲氧基-1,1,2,2-四氟乙烷为市售产品,如浙江杰恒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本发明的产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产品具有强剥离强度,粘黏效果强。

2、胶粘剂应用后分布均匀,易于使用。

3、质量轻巧,柔性好,不易变形,1-二氟甲氧基-1,1,2,2-四氟乙烷的加入使胶层中有孔隙出现,可以降低应力破损,提高剥离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例仅仅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不是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在2000L反应釜中,加入100Kg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3Kg茂金属聚α烯烃,5Kg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8Kg氢氧化铝,200Kg丙酮,份置于球磨机中充分研磨;再加入1Kg13-氧杂二环[10.1.0]十三烷,1Kg1-二氟甲氧基-1,1,2,2-四氟乙烷,500Kg丙酮,高速搅拌10小时,混制成树脂胶粘剂组合物。产品编号M-1。

实施例2

在2000L反应釜中,加入100Kg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1Kg茂金属聚α烯烃,1Kg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4Kg氢氧化铝,100Kg丙酮,份置于球磨机中充分研磨;再加入0.5Kg13-氧杂二环[10.1.0]十三烷,0.5Kg1-二氟甲氧基-1,1,2,2-四氟乙烷,300Kg丙酮,高速搅拌5小时,混制成树脂胶粘剂组合物。产品编号M-2。

实施例3

在2000L反应釜中,加入100Kg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5Kg茂金属聚α烯烃,10Kg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12氢氧化铝,300Kg丙酮,份置于球磨机中充分研磨;再加入2Kg13-氧杂二环[10.1.0]十三烷,2Kg1-二氟甲氧基-1,1,2,2-四氟乙烷,700Kg丙酮,高速搅拌15小时,混制成树脂胶粘剂组合物。产品编号M-3。

对比例1

不加入茂金属聚α烯烃,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不加入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不加入13-氧杂二环[10.1.0]十三烷,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不加入1-二氟甲氧基-1,1,2,2-四氟乙烷,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出的产品按IPC-TM-6502.4.9 标准测定剥离强度,见表1。

表1:不同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性能指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