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涂层浆料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8574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抗菌涂层浆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卫生用品、日用品、水处理装置、食品包装、服装等耐用消费品的抗菌性有了较高的要求,添加抗菌剂防止微生物繁殖的商品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抗菌剂按结构分为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两大类。无机抗菌剂虽抗菌效果持久、耐酸碱、耐洗涤、耐光耐热性好,但容易发生色变,必须制成超细粉均匀分布在制品表面,对载体有选择性;有机抗菌剂虽易分散混合、不易变色,但不耐热,细菌可能对其产生抗药性,有些有机抗菌剂的分解产物还有一定毒副作用。无机抗菌剂与有机抗菌剂相比,在安全性、持久性、耐热性等方面都存在优势,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无机抗菌剂大多采用银离子为抗菌成分,由于银化合物通常不稳定,在空气中易由白色变成深褐色,现有技术中大多只能处理深色织物,这样银的变色才不明显,而不能处理浅色、纯白的织物,这样使得既需要抗菌,又需要美观的织物的应用受到限制。其次是对真菌抑杀效果差,以及抗菌剂不能稳定地固着在纺织品上,耐洗性差,故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整理浆料组合物,使其能够用于织物抗菌处理,得到具有广谱抗菌能力的抗菌涂层,同时能有效地防止所制备的抗菌变色,解决了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纤维织物的抗菌涂层浆料,其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抗菌剂1.5%~3.5%;分散剂0.1%~0.15%;水性丙烯酸乳液15%~25%;增稠剂5%~6.5%;固色剂0.1%~0.2%;水余量;各组分含量之和为100%;其中,所述抗菌剂为亚微米级tio2-ag抗菌剂。优选地,分散剂由无机改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2~3∶1复配而成。优选地,无机改性剂为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或铝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或十二烷基硫酸纳。优选地,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包括基于丙烯酸酯和丙烯氰的热交联共聚物水性分散体、基于丙烯酸酯的热交联共聚物分散体或基于改性的热交联的丙烯酸酷。优选地,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高分子合成增稠剂悬浮液。优选地,固色剂是唑类衍生物a剂与苯胺类b剂按重量比1∶0.6~0.8复配成的复合物。优选地,所述唑类衍生物a剂是2-巯基苯并噻唑、苯并噻唑、氨基三唑、或四唑嘧磺隆;所述苯胺类b剂是邻甲基苯胺、乙酰基邻甲基苯胺或乙基邻甲基苯胺。一种用于纤维织物的抗菌涂层浆料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步骤s1:按涂层浆料的配方比例称取抗菌剂加入水中,加入所述分散剂和所述固色剂搅拌均匀;步骤s2:再加入粘合剂搅拌均匀,搅拌过程中使用超声波分散;步骤s3:最后直接加入增稠剂,用高速搅拌器搅拌20~30分钟,直至增稠剂充分膨化并使涂层浆成均相,获得抗菌涂层浆料;步骤s4:将制备好的抗菌涂层浆料均匀地涂布在织物上,涂布量为6~7g/m2;将涂布后的织物在25~30℃下预烘15~20min,再在70~90℃下焙烘8~10min。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下列步骤:通过加入氨水,将所述涂层浆的ph值控制在8以上。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下列步骤:将纤维织物在0.5%~1.0%的naoh水溶液中,60~80℃下煮练5~15min,然后在100~110℃下烘干、称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整理浆料组合物,使其能够用于织物抗菌处理,得到具有广谱抗菌能力的抗菌,同时能有效地防止所制备的抗菌变色。(2)本发明提供一述抗菌整理浆料组合物,此浆料能牢固地附着在织物的纤维之间或纤维之上,使此织物具有长效广谱抗菌能力,且长期暴露在空气、太阳下不变色,不影响其应用范围。(3)本发明制备的抗菌整理浆料具有广谱抗菌能力,所用的tio2-ag抗菌剂达到亚微米级,容易嵌入、粘接在纤维的缝隙中,用普通的洗涤方法较难将其完全洗掉。另外,该抗菌剂在杀菌时,其抗菌成分基本不会损耗,因此经抗菌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较理想的抗菌持久性,经30次洗涤,其抗菌率仍保持在95.5%以上。(4)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小、成本低、投产快,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涂层浆料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一称取上述2g抗菌剂加入到水中,再称量0.1g的分散剂(六偏磷酸钠∶aeo-9=2∶1)和0.12g固色剂(苯并咪唑∶邻甲基苯胺=1∶0.8)加入其中,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再加入15g的水性丙烯酸乳液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加入5.5g的增稠剂搅拌30min即得整理浆料。其中,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丙烯酸酯和丙烯氰的热交联共聚物水性分散体。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高分子合成增稠剂悬浮液。增稠剂能在水中迅速膨胀并具有很强的增稠作用。少量添加增稠剂可以明显地提高结构粘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避免出现涂层浆破乳现象。同时,它对涂层织物的手感影响很小。由于具有较低的粘度和在水中的迅速膨化性,因而增稠剂亦特别适用于涂层浆的后增稠。其它实施例中,可直接采用增稠剂作后增稠。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加入氨水,将所述涂层浆的ph值控制在8以上。将制备好的整理浆料立刻通过纱网均匀涂布在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上(涂布量为6.8g/m2);100℃下预烘5min,120℃下烘烤3min,取出,自然冷却即得制成品。其2h对接触的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率均达到96.0%以上。经50次洗涤,其抗菌率保持在94.6%以上。该抗菌在阳光、空气中暴露一周不变色。其中,所述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为苎麻纤维织物。具体的,将苎麻纤维织物在0.5%的naoh水溶液中,60℃下煮练5min,然后在100℃下烘干、称重。实施例二称取实施例1所制备的2g抗菌剂加入到水中,再分别称量0.1g的分散剂(六偏磷酸钠∶aeo-9=2∶1)和0.12g固色剂(苯并咪唑∶邻甲基苯胺=1∶0.8)加入其中,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再加入15g的水性丙烯酸乳液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加入5.5g的增稠剂搅拌30min即得整理浆料。其中,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丙烯酸酯和丙烯氰的热交联共聚物水性分散体。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高分子合成增稠剂悬浮液。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加入氨水,将所述涂层浆的ph值控制在8以上。将制备好的整理浆料立刻通过纱网均匀涂布在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上(涂布量为6.8g/m2);100℃下预烘5min,120℃下烘烤3min,取出,自然冷却即得制成品。其2h对接触的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率均达到99.5%以上。经50次洗涤,其抗菌率仍保持在98.0%以上。该抗菌在阳光、空气中暴露一周不变色。其中,所述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为苎麻纤维织物。具体的,将苎麻纤维织物在0.5%的naoh水溶液中,60℃下煮练5min,然后在110℃下烘干、称重。实施例三分别称取实施例1所制备的2.5g抗菌剂,0.13g的分散剂(铝酸钠∶aeo-9=2.5∶1)和0.16g固色剂(苯并三唑∶乙氧基甲基苯胺=1∶0.7)加入到水中,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再加入18g的水性丙烯酸乳液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加入6g的增稠剂搅拌30min即得整理浆料。其中,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基于丙烯酸酯的热交联共聚物分散体。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高分子合成增稠剂悬浮液。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加入氨水,将所述涂层浆的ph值控制在8以上。将制备好的整理浆料立刻通过纱网均匀涂布在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上(涂布量为7.0g/m2);100℃下预烘5min,110℃下烘烤3min,取出,自然冷却即得制成品。其2h对接触的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率均达到99.0%以上。经50次洗涤,其抗菌率仍保持在97.5%以上。该抗菌在阳光、空气中暴露一周不变色。其中,所述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为苎麻纤维织物。具体的,将苎麻纤维织物在0.5%的naoh水溶液中,70℃下煮练10min,然后在105℃下烘干、称重。实施例四称量上述2.5g抗菌剂加入到水中,再分别称量0.13g的分散剂(焦磷酸钠∶6501=3∶1)和0.15g固色剂(氨基三唑∶乙氧基甲基苯胺=1∶0.6)加入其中,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再加入17g的水性丙烯酸乳液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加入6.5g的增稠剂搅拌30min即得整理浆料。其中,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基于丙烯酸酯的热交联共聚物分散体。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高分子合成增稠剂悬浮液。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加入氨水,将所述涂层浆的ph值控制在8以上。将制备好的整理浆料立刻通过纱网均匀涂布在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上(涂布量为7.0g/m2);100℃下预烘5min,110℃下烘烤5min,取出,自然冷却即得制成品。其3h对接触的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率均达到99.2%以上。经50次洗涤,其抗菌率仍保持在97.9%以上。该抗菌织物在阳光、空气中暴露一周不变色。其中,所述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为苎麻纤维织物。具体的,将苎麻纤维织物在0.7%的naoh水溶液中,60℃下煮练15min,然后在110℃下烘干、称重。实施例五分别称取实施例4所制备的1g抗菌剂,0.05g的分散剂(铝酸钠∶tx-10=2.2∶1)和0.08g固色剂(2-巯基苯并噻唑∶邻甲基苯胺=1∶0.8)加入到水中,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再加入15g的水性丙烯酸乳液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加入5.5g的增稠剂搅拌25min即得整理浆料。其中,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基于改性的热交联的丙烯酸酷。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高分子合成增稠剂悬浮液。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加入氨水,将所述涂层浆的ph值控制在8以上。将制备好的整理浆料立刻通过纱网均匀涂布在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上(涂布量为7.0g/m2);100℃下预烘5min,120℃下烘烤3min,取出,自然冷却即得制成品。其3h对接触的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率均达到96.0%以上。经50次洗涤,其抗菌率仍保持在94.5%以上。该抗菌织物在阳光、空气中暴露一周不变色。其中,所述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为苎麻纤维织物。具体的,将苎麻纤维织物在0.8%的naoh水溶液中,75℃下煮练12min,然后在105℃下烘干、称重。实施例六分别称取上述1.5g抗菌剂,0.08g的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十二烷基硫酸纳=2.8∶1)和0.1g固色剂(四唑嘧磺隆∶乙基邻甲基苯胺=1∶0.6)加入到水中,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再加入20g的水性丙烯酸乳液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加入5.2g的增稠剂搅拌25min即得整理浆料。其中,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基于改性的热交联的丙烯酸酷。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高分子合成增稠剂悬浮液。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加入氨水,将所述涂层浆的ph值控制在8以上。将制备好的整理浆料立刻通过纱网均匀涂布在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上(涂布量为6g/m2);100℃下预烘5min,110℃下烘烤5min,取出,自然冷却即得制成品。其3h对接触的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率均达到98.9%以上。经50次洗涤,其抗菌率仍保持在96.5%以上。该抗菌在阳光、空气中暴露一周不变色。其中,所述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为苎麻纤维织物。具体的,将苎麻纤维织物在1.0%的naoh水溶液中80℃下煮练15min,然后在100℃下烘干、称重。实施例七分别称取实施例6所制备的3g抗菌剂,0.15g的分散剂(焦磷酸钠∶op-10=3∶1)和0.2g固色剂(萘甲咪唑∶氯甲基苯胺=1∶0.7)加入到水中,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再加入20g的水性丙烯酸乳液搅拌并超声波分散30min;然后加入5g的增稠剂搅拌30min即得整理浆料。其中,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丙烯酸酯和丙烯氰的热交联共聚物水性分散体。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高分子合成增稠剂悬浮液。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加入氨水,将所述涂层浆的ph值控制在8以上。将制备好的整理浆料立刻通过纱网均匀涂布在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上(涂布量为6.9g/m2);100℃下预烘5min,110℃下烘烤3min,取出,自然冷却即得制成品。其3h对接触的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抗菌率均达到99.6%以上。经50次洗涤,其抗菌率仍保持在98.2%以上。该抗菌在阳光、空气中暴露一周不变色。其中,所述已备好的纤维织物为苎麻纤维织物。具体的,将苎麻纤维织物在1.0%的naoh水溶液中,70℃下煮练15min,然后在100℃下烘干、称重。测试例:上述实施例中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依据如下方法:(1)抗菌性:根据中国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92(织物抗菌性能测试方法),用振荡烧瓶法检测织物的抗菌性,计算抗菌率:抗菌率=1-(抗菌织物回收的菌落数/阳性对照织物的菌落数)。本实验所用的菌种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代表。(2)耐洗性: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8629-2001(纺织品试验时采用的家庭洗涤及干燥程序)执行,然后测定洗后织物的抗菌率,考察其抗菌力变化。实施例1-7抗菌样品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和抗菌样品洗30次后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1各抗菌样品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菌种例一样例二样例三样例四样例五样例六样例七样s.aures98.2100999998.599.099.2e.coli99.8991009896.8100100c.albicans95.099.599.098.296.098.999.6表2各抗菌样品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菌种例一样例二样例三样例四样例五样例六样例七样s.aures97.298.999.297.096.896.599.0e.coli98.899.597.898.297.097.998.8c.albicans95.698.796.596.995.596.599.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