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2923阅读:14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型膜。



背景技术:

离型膜是指表面具有分离性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

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阻胶膜、离形膜、薄膜、塑料薄膜、掩孔膜、硅油膜、硅油纸、防粘膜、打滑膜、天那纸、离型纸。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将塑料薄膜做等离子处理,或涂氟处理,或涂硅离型剂于薄膜材质的表层上,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

由于离型膜具有隔离、填充、保护、易于剥离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通信、机械等领域中。

当离型膜用于保护电子产品表面时,由于这些表面会涂覆一些水性漆、光油等化学物质,存在化学溶剂、小分子等残留,用现有的离型膜贴合在表面进行保护时,由于离型膜与电子产品表面贴合表面平整紧实,在被保护表面与离型膜之间没有排气通道,残留的小分子物质挥发时不能排出,长时间使用时会出现色差、圈印、异味等不良现象,影响电子产品的美观及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型膜不透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型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位于基材层一侧的防静电层,位于基材层另一侧的离型层,所述基材层与离型层间设置有胶黏剂层,所述离型层上设置有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凸起为点状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凸起为五个,均匀分布于离型层四个顶点及中心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基材层为PET基材层。

优选的是,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0-50μm。

优选的是,所述防静电层的厚度为5-10μm。

优选的是,所述离型层为有机氟涂料层。

优选的是,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10-30μm。

优选的是,所述胶黏剂层采用的胶黏剂为聚酰胺胶黏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离型膜在离型层上设置凸起,与电子产品表面贴合时提高了透气性能,实现了离型层贴合时自动排除气泡功能,基材层外侧设置防静电层,防静电层与凸起结合,保证透气性的同时减少了灰尘的进入与堆积,另外,凸起为点状凸起,均匀分布于离型层四个顶点及中心位置,与被保护产品贴合时,将离型层与被保护产品中间的空隙平均分配于离型层整个表面,便于离型层的剥离,避免出现残胶。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基材层1,防静电层2,离型层3,胶黏剂层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离型膜,包括基材层1,位于基材层1一侧的防静电层2,位于基材层1另一侧的离型层3,所述基材层1与离型层3间设置有胶黏剂层4,所述离型层3上设置有凸起。

其中,所述凸起为点状凸起,所述凸起为五个,均匀分布于离型层3四个顶点及中心位置,凸起的设置将离型层3与被保护产品间的空隙平均分配于离型层3整个表面,提高了透气性,同时便于离型层3的剥离,避免出现残胶。

其中,所述基材层1为PET基材层。

其中,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20-50μm。

其中,所述防静电层2的厚度为5-10μm,防静电层2的设置增加离型膜的抗静电能力,防止电荷积累造成电子产品的损害,同时减少了灰尘的进入与堆积。

其中,所述离型层3为有机氟涂料层。

其中,所述离型层3的厚度为10-30μm。

其中,所述胶黏剂层4采用的胶黏剂为聚酰胺胶黏剂。

本实用新型离型膜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防静电层2,基材层1,胶黏剂层4和离型层3,离型层3外表面设置有凸起,提高了透气能力,实现了离型层3贴合时自动排除气泡功能。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