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离型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6857发布日期:2020-10-30 21:32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防静电离型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型纸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静电离型纸。



背景技术:

离型纸又称隔离纸、防粘纸、硅油纸。是一种防止预浸料粘连,又可以保护预浸料不受污染的防粘纸。

目前,离型纸在卫生巾上应用的极其广泛,由于使用者需要将卫生巾的一侧粘结在衣物上以防掉落,因此卫生巾上通常具有粘结层,而离型纸正是用于在使用前覆盖这个粘结层的纸张,使用者需要使用卫生巾时,将离型纸撕下即可。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者在撕下离型纸时,由于离型纸上通常带有静电,很容易就会吸附在使用者的手部,而此时使用者的另一只手正拿着卫生巾,因此很难单手快速的甩开离型纸,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静电离型纸,其具有减少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上可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静电离型纸,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内凹形的压槽,所述压槽内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基材层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淋膜层和第二淋膜层,所述第一淋膜层背向基材层的一侧涂覆有防静电涂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需要从卫生巾上撕下时,先将食指探到基材层朝向卫生巾的一侧,然后将大拇指放置在压槽内,再顺势撕拉,即可将离型纸撕下,由于第一淋膜层背向基材层的一侧涂覆有防静电涂层,因此可以减少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上的可能,并且压槽内的凸起可以减少离型纸与使用者手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离型纸吸附在使用者手上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槽在背离凸起的一侧设有若干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可以减少基材层朝向卫生巾一侧与使用者食指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少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上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凹槽和凸起一一对应并共同形成v字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的手部捏紧离型纸时,手部与凹槽和凸起的接触部位基本为线接触,从而大大减小了使用者手部与离型纸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上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和第一淋膜层之间设有防卷片,所述防卷片沿基材层的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撕拉离型纸时,防卷片相对于基材层具有较大的刚性,可以减少离型纸卷曲的可能,从而减少卷曲的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卷片设有多个,且相邻两个防卷片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卷片之间设有间隙,可以便于操作者将卫生巾折叠起来存放、运输,并且不会影响单个防卷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和第一淋膜层之间设有x形的撑开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x形的撑开片可以固定离型纸的整体形态,使得离型纸始终保持平整,不易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卷曲,从而减少卷曲的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静电涂层背离第一淋膜层的一侧设有棉絮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棉絮层本身不易卷曲,因此可以减少离型纸卷曲的可能,并且棉絮层可以提高离型纸与卫生巾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提高卫生巾整体的质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棉絮层上喷涂有纳米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层具有强悍的杀菌能力,从而可以大大减少细菌在棉絮层上滋生的可能,提高了卫生巾在被使用前的抗菌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压槽内的凸起可以减少离型纸与使用者手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离型纸吸附在使用者手上的可能;

2、防卷片相对于基材层具有较大的刚性,可以减少离型纸卷曲的可能,从而减少卷曲的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部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用于体现离型纸纵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用于体现防卷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材层;11、压槽;12、凸起;13、凹槽;2、第一淋膜层;3、第二淋膜层;4、防静电涂层;5、防卷片;6、撑开片;7、棉絮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防静电离型纸,如图1和图2,包括由纸制成的基材层1,基材层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淋膜层2和第二淋膜层3,第一淋膜层2背向基材层1的一侧涂覆有防静电涂层4,防静电涂层4为多元醇酯防静电层,以减少离型纸产生静电的可能。

如图1,基材层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内凹形的压槽11,压槽11的整体呈贝壳状,以便于使用者通过手指捏紧,压槽11的内侧设有凸起12,外侧设有凹槽13,凸起12和凹槽13均设有多个且一一对应,凸起12和凹槽13共同形成v字形,且若干个v字形的凸起12和凹槽13相互连续,这样使用者捏住压槽11的两侧时,手部与压槽11两侧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以减少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上的可能。另外的,由于压槽11呈贝壳状内凹,可以减少手部打滑的可能,从而便于使用者快速、稳定的捏紧离型纸,以便于使用者快速便捷的将离型纸从卫生巾上撕下。

如图1,防静电涂层4背离第一淋膜层2的一侧设有棉絮层7,棉絮层7可以与卫生巾整体材质相似,从而提高了离型纸与卫生巾之间的适配性,并且棉絮层7柔软,质感好,可以提高卫生巾的档次。棉絮层7上喷涂有纳米银层,纳米银粒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强大的杀菌能力,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纳米银颗粒与病原菌的细胞壁/膜结合后,能直接进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活,阻断呼吸代谢使其窒息而死。独特的杀菌机理,使得纳米银颗粒在低浓度就可迅速杀死致病菌。因此纳米银层一方面可以减少离型纸产生静电的可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细菌在棉絮层7上滋生的可能,提高了卫生巾在被使用前的抗菌能力。

如图2和图3,基材层1和第一淋膜层2之间设有防卷片5,防卷片5分布于基材层1沿长度方向的两边,且防卷片5在每边都设有若干个,相邻两个防卷片5之间具有间隙,防卷片5由刚度大于纸的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减少离型纸卷曲的可能,进而减少卷曲的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部的可能。相邻两个防卷片5之间的间隙设置为1~5mm,且间隙所在的位置为卫生巾需要折叠的位置,这样便于操作者将卫生巾折叠起来存放、运输,并且不会影响单个防卷片5的效果。

使用方式:使用者需要使用卫生巾时,首先将食指探到基材层1朝向卫生巾的一侧,然后将大拇指放置在压槽11内,同时捏紧v字形的凸起12和凹槽13,然后向上撕拉离型纸,此时在防卷片5的作用下,离型纸不会弯曲并吸附在使用者手部,从而便于使用者快速的扔掉离型纸,使用卫生巾。

实施例2:一种防静电离型纸,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基材层1和第一淋膜层2之间设有x形的撑开片6,撑开片6有刚度大于纸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优选为塑料,撑开片6的四端延伸向基材层1的四个角,此时x形的撑开片6可以固定离型纸的整体形态,使得离型纸始终保持平整,不易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卷曲,从而减少卷曲的离型纸通过静电吸附在使用者手部的可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