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锁的电控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530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门锁的电控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机动车门锁的锁定装置。
现有的汽车门锁均采用锁具直接机械控制模式,为了方便驾驶员控制车门或防止他人在行驶过程中意外开启车门,通常采用了中控门锁或防止他人开启车门门锁机构等两方式。中控门锁可使他人在车内开门,车外用车钥匙也可开门;防止他人开启车门门锁机构虽然不能在车内开门,但在车外用车钥匙仍可开门,而且只能单门操作,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这两种方式均是机械装置,不能与电控相结合,使得整车的防盗防劫持能力极其有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操作可靠的汽车门锁的电控锁定装置,它可以同时锁定所有车门,防止他人在车内车外打开车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门锁锁舌的机械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体上固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电磁铁,与电磁铁的衔铁固连的锁定杆活动地穿过固于支撑体上的导向套,并活动地插入锁壳的导向孔中,锁定杆的端部与机械连动机构呈插入制动连接,锁定杆上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2.可集中锁定汽车门锁,无论是在车内,还是在车外,均可防止他人开启车门;3.可与隐蔽报警装置结合使用,锁定车门,限制车内人员下车及车外人员上车,即使采用诸如万能钥匙、拨弄门锁拉索、敲碎玻璃等暴力手段也难以打开车门,有力地提高出租车、运钞车等车辆的防劫持能力、防盗能力和防暴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1.机械连动机构;2.支撑体;3.电磁铁;4.衔铁;5.锁定杆;6.导向套;7.锁壳;8.导向孔;9.弹簧;10.螺母。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门锁锁舌的机械连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支撑体2上固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电磁铁3,与电磁铁3的衔铁4固连的锁定杆5活动地穿过固于支撑体2上的导向套6,并活动地插入锁壳7的导向孔8中,锁定杆5的端部与机械连动机构1呈插入制动连接,锁定杆5上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
所述的锁定杆5的端部与机械连动机构1呈插入制动连接是指当锁定杆5的端部插入时,机械连动机构1上的所有零件均不能产生平移或转动;当锁定杆5的端部被拉回时,机械连动机构1可按通常方式进行连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通常情况下,电磁铁3不通电,锁定杆5在弹性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插入门锁内的机械连动机构1处,禁止机械连动机构1发生动作,从而将门锁锁定,无论是在车内,还是在车外,均可防止他人开启车门;当需要开门时,只需通过控制电路让电磁铁3通电,锁定杆5被拉回,车门可按通常的开闭方式进行开闭。控制电路可以采用电脑控制系统、无线电遥控、红外线遥控及各类加密方式等形式进行控制。
如图1、2所示,弹性复位装置是套于锁定杆5上弹簧9的一端抵于导向套6,另一端抵在与锁定杆5呈螺纹连接的螺母10上。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门锁的电控锁定装置,包括有门锁锁舌的机械连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支撑体(2)上固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电磁铁(3),与电磁铁(3)的衔铁(4)固连的锁定杆(5)活动地穿过固于支撑体(2)上的导向套(6),并活动地插入锁壳(7)的导向孔(8)中,锁定杆(5)的端部与机械连动机构(1)呈插入制动连接,锁定杆(5)上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的电控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复位装置是套于锁定杆(5)上弹簧(9)的一端抵于导向套(6),另一端抵在与锁定杆(5)呈螺纹连接的螺母(10)上。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门锁的电控锁定装置,包括有门锁锁舌的机械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体上固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电磁铁,与电磁铁的衔铁固连的锁定杆活动地穿过固于支撑体上的导向套,并活动地插入锁壳的导向孔中,锁定杆的端部与机械连动机构呈插入制动连接,锁定杆上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使用可靠等优点,它可以同时锁定所有车门,防止他人在车内车外打开车门,提高车辆的防盗能力和防暴能力。
文档编号B60J5/04GK2429361SQ0022311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4日
发明者罗显彬, 魏建芳 申请人: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